2022年, 第4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 全选
    |
    专题:文书检验技术
  • 陆延, 吕晨, 王长亮, 包清, 周光磊, 陈晓红
    刑事技术. 2022, 47(4): 331-33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07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盖印条件下光敏印章印文线条宽度的变化规律,为印章印文检验鉴定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在不同盖印条件下盖印印文样本并测量印文线条宽度,采用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同一枚光敏印章印面上不同粗细的线条,在相同盖印条件下,印文线条宽度的变化量趋近一致;同一枚光敏印章印面上的线条,在其他盖印条件保持适中水平时,当盖印压力变化范围在15~80 N,其印文线条宽度变化区间约为[-0.11 mm,0.14 mm];当印油量变化范围在0.5~2 mL,其印文线条宽度变化区间约为[-0.15 mm,0.08 mm];当印章与纸面接触的持续时间变化范围在0.5~5 s,其印文线条宽度变化区间约为[-0.16 mm,0.06 mm]。结论 光敏印章印文的线条宽度在不同盖印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变化区间;印面上不同粗细的线条在相同盖印条件下的宽度变化量趋近相同,但在盖印条件变化时,较粗线条宽度测量值的稳定性与反映性较好。所以,在选取印文线条宽度作为比对特征时,应选取较粗的线条进行测量比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更高。
  • 欧阳国亮, 梁恩豪, 祁维超
    刑事技术. 2022, 47(4): 336-34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21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电子签名是伴随着无纸化办公场景需求和电子触屏书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型签名,它是基于个人书写活动借助电子设备而呈现出来的签名动态轨迹,本质上属于一种电子数据,因此它与传统签名既有形态上的相关性又存在机制上的差异性。近年来,电子签名检验已经引起了文检人的关注,业内发表了众多与之相关的论著。本文首先概述了业内对电子签名本质属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电子签名的分类以及与传统签名特征的比较等系列问题,然后总结了电子签名动态特征的主要表现及对其进行量化检验的若干方法,综述了目前关于电子签名检验鉴定的三条思路。最后分析了电子签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释了这一领域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李志豪, 王蔚昕, 石高军, 梁鲁宁, 光晓俐, 齐凤亮, 廉哲, 张健, 邹积鑫
    刑事技术. 2022, 47(4): 342-34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1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原位分析获得被分析物空间分布信息的新型成像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因其常压敞开式操作、前处理简便、对样品破坏少、高通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质谱成像领域的焦点。本文对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在文件/文物检验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出该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文件/文物检验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成果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文件检验工作者提供参考。
  • 廉哲, 梁鲁宁, 林雷祥, 石高军, 李志豪, 王蔚昕, 光晓俐
    刑事技术. 2022, 47(4): 347-35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22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的激光打印墨迹检验方法,通过对国内常见的75种激光打印机形成的打印墨迹进行检验,发现约15%的打印墨迹中存在磁性物质,其中佳能、惠普品牌墨粉中添加磁性物质情况更为常见。经磁性扫描,发现这些磁性物质均匀分布于墨迹中,其磁性和分布较稳定,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对不同型号打印机,其墨迹磁性强度存在差异。通过墨迹中磁性物质的有无和磁性强弱可将墨迹分为3类。选取一种磁性墨迹进行了污损和老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也可为污损文件检验和字迹显现提供重要信息。这种方法快捷无损,是一种较好的文件预检验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吴越玥, 李全海, 韩昊
    刑事技术. 2022, 47(4): 353-35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2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印章印文检验工作中,常见的印文伪造方式有彩色激光打印、彩色喷墨打印等,针式打印印文的案例出现较少。针式打印印文的油墨附着特征与印章盖印特征相似,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易将其误认为盖印形成。本文在一起涉嫌伪造印章印文案件的检验中,通过观察检材印文的打印缺陷特征,采取侧光检验和比对检验等手段,判定其形成方式为针式打印,成为判断印文真伪的关键。文章探讨了针式打印印文的特征及检验要点,为此类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 论著
  • 吴文强, 唐松泽
    刑事技术. 2022, 47(4): 356-36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12
    摘要 ( ) PDF HTML 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当人脸图像受到混合噪声(典型的如加性高斯白噪声和脉冲噪声混合)污染时,生成高分辨率人脸就成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保真和稀疏约束的鲁棒人脸超分辨率算法。方法 在数据保真项中引入加权矩阵来准确表征重建剩余残差的分布。此外,为了稳定最优权值,引入表示系数的稀疏先验作为正则项。最后,将加权重建残差和表示系数的稀疏约束统一到变分框架中,该变分框架在抑制混合噪声干扰的同时,获取高分辨率的人脸图像。结果 在公共人脸数据库FEI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度量等方面本文算法均优于现有的人脸超分辨率方法。结论 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图像中的混合噪声,且能恢复出足够多的细节,验证了加权与稀疏约束在混合噪声干扰下实现人脸图像超分辨率的可行性。
  • 刘永涛, 张文芳, 覃仕扬, 乔静, 杨士云, 孙全刚
    刑事技术. 2022, 47(4): 364-37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53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液和尿液中15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维达列汀、苯乙双胍、罗格列酮、西他列汀、吡格列酮、甲苯磺丁脲、妥拉磺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那格列奈、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的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用乙腈对血液和尿液样品沉淀蛋白过膜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µm),有机相为0.1%甲酸甲醇溶液,水相为5 mmol/L乙酸铵和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检测。结果 15种药物在血液和尿液中在低浓度(0.5~10 ng/mL)至高浓度(20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8。二甲双胍提取回收率为28.1%~42.9%,其余14种降糖药物提取回收率在60.8%~119.0%之间;二甲双胍在尿液中检出限为5 ng/mL,其余14种药物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检出限均低于2 ng/mL。15种药物在血液和尿液三种添加浓度中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8.9%(n=6)。结论 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生物样品血液和尿液中15种降血糖药物的同时检测。
  • 白雪, 张哲, 李晨佳, 宋文, 李英, 莫晓婷, 尚蕾, 李万水, 叶健
    刑事技术. 2022, 47(4): 371-37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64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GA118-24B遗传分析仪检测9色荧光STR扩增产物建立Matrix体系。方法 以pUC18载体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获得 9个荧光标记颜色、长度在75~190 bp之间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和混合后,以GA118-24B遗传分析仪电泳得到DNATyper9C Matrix文件。结果 扩增所得的9个DNA片段长度分别为75、90、105、120、130、145、160、175和190 bp,所构建的Matrix文件能够有效消除不同荧光染料间的干扰和渗透。结论 建立了简单有效的Matrix构建方法,为新开发的国产化试剂使用GA118-24B遗传分析仪检测奠定了基础。
  • 李秀娟, 李强
    刑事技术. 2022, 47(4): 376-38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3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痕量硝基稀料洒在海绵上实施放火行为,而现场未遗留稀料样品,这类案件在取证上比较困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意外火灾。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技术对X-1硝基稀料原样、稀料燃烧残渣及稀料-海绵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海绵载体浸有硝基稀料时燃烧残留物的特征组分。结果表明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除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之外的稳定成分,不受提取时间影响。燃烧残留物在保留到第五天时仍能检测到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该研究结果对硝基稀料引燃海绵放火案的侦破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判断是意外火灾还是蓄意放火的鉴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李大武, 臧泰琦, 周昊, 冯钟敏
    刑事技术. 2022, 47(4): 382-38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77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纵火案中受高温影响工具痕迹表面极易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表面痕迹改变特点的研究,为工具痕迹的检验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钢丝钳对常见的铝丝、铜丝和铁钉进行剪切,将三种金属断头痕迹分别在恒温500 ℃和600 ℃条件下加热30、60、90、120 min,并利用SEM、XRD和比对显微镜对剪切痕迹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表征。最后对加热后的铁钉和铜丝进行酸洗,并进一步观察酸洗后的痕迹形貌变化。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金属检材在500 ℃恒温条件下加热120 min以内线条痕迹仍然可以对接;在600 ℃条件下加热30、60 min时基本不影响线条痕迹的同一认定;金属检材经过高温后形成的氧化物会遮挡痕迹线条,经过酸洗后可以对线条痕迹进行有效恢复,可继续开展线条痕迹的同一认定。结论 受高温影响金属痕迹的表面容易发生高温氧化,进而导致工具痕迹特征的部分缺失,影响检验鉴定。通过化学处理法,可以对工具痕迹特征进行有效恢复。
  • 蔡玉刚, 米兰, 吴永富, 邹多生, 黄叙金, 王燕军, 代勇
    刑事技术. 2022, 47(4): 388-39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056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氟胺酮的检测方法,研究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大鼠体内降解规律及脏器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检测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4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禁食12 h,按0.045 mg/kg 氟胺酮灌胃给药,第一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尾静脉血,第二组作为血液对照组;第三组给药1 h后处死,取血、心、肝、肺、肾、脑、脾、肌肉,经快速溶剂萃取提取后检测氟胺酮和去甲氟胺酮含量,第四组作为内脏空白对照组。结果 建立了生物检材中氟胺酮及代谢物去甲氟胺酮的HPLC-MS/MS检验方法,该方法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0.02~200 ng/mL(ng/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2 2,方法回收率大于82.06%。氟胺酮进入体内后,迅速分布代谢,在0.5 h内达到血液最高浓度。氟胺酮在体内的分布特点为:血>肝>脾>肾>肌肉>脑>肺>心脏,去甲氟胺酮的分布特点为:血>肝>肾>肺>脾>肌肉>心脏>脑。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生物样品中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的检验。经灌胃氟胺酮进入大鼠体内后,监测氟胺酮及去甲氟胺酮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降解规律可为体内氟胺酮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 李鹏, 胡琨, 单绍东, 张秀秀, 王晶
    刑事技术. 2022, 47(4): 395-39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4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红外差谱技术应用到掺蔗糖冰毒的检验中,解决蔗糖对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谱峰干扰问题,实现对掺蔗糖冰毒的快速定性分析。按不同质量比例配制蔗糖和甲基苯丙胺盐酸盐样品,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检验,利用红外差谱技术处理分析样品的红外谱图,与甲基苯丙胺盐酸盐标准品进行匹配比对。结果表明在冰毒掺蔗糖比例≤90%时,红外差谱技术能够很好扣除蔗糖谱峰对甲基苯丙胺盐酸盐谱峰的干扰,得到与甲基苯丙胺盐酸盐标准品匹配度高的红外光谱图;掺蔗糖比例大于90%时,差谱后的谱库可以得到甲基苯丙胺盐酸盐的部分特征峰。利用红外差谱技术可以很好地对掺蔗糖冰毒检材进行快速定性分析,并对检材中掺蔗糖的比例做出预估。
  • 蒋焕, 陈立宏, 李俐明, 张嘉兴, 刘发福, 熊向阳
    刑事技术. 2022, 47(4): 400-40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16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硅胶仿生指纹膜印泥痕迹特征与真实指纹印泥痕迹特征的差异,为识别硅胶仿生指纹印泥痕迹提供依据。分别制作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各100名人员的硅胶仿生指纹膜,然后用硅胶仿生指纹膜和同一手指在相同情况下蘸取印泥,分别以轻、中、重 3 种力度在 A4 纸上垂直按压形成印泥指印,比较硅胶仿生指纹膜印泥痕迹与真实指纹印泥痕迹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硅胶仿生指纹膜印泥痕迹在空白特征、断裂特征等方面差异明显,青年组硅胶指纹膜相对质量高,得到的指印效果也好,随着年龄增长,纹线断裂等特征呈增多趋势,至老年阶段纹线断裂痕迹明显,印痕模糊不清,瑕疵也较多,与真实指纹痕迹的区别最明显。两者之间的特征差异可以帮助识别硅胶仿生指纹印泥痕迹。
  • 江煜灵, 汤志成, 袁红, 黄木清
    刑事技术. 2022, 47(4): 405-41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48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X-Pure 96 Plus微量DNA自动提取工作站用硅珠法及磁珠法(磁棒式)两种提取方法测试,探讨该工作站的提取灵敏度、纯化能力和对检材的适应性。方法 以2800M标准DNA及新鲜人血制作样本,经X-Pure 96 Plus微量DNA自动提取工作站对所选两种方法的提取灵敏度及纯化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X-Pure 96 Plus工作站硅珠法及磁珠法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灵敏度和纯化能力都达到较高水平,硅珠法的纯化能力更强,而磁珠法的提取灵敏度稍优。结论 该工作站具有较强的纯化能力和提取效率,可针对不同检材选择合适的提取模式,能极大提升DNA提取的质量和效率。
  • 综述
  • 明天悦, 蒋礼蓉, 刘京, 畅晶晶, 侯一平, 张广峰, 王正
    刑事技术. 2022, 47(4): 411-41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09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男性特有的性染色体,Y染色体因父系遗传的特征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研发,Y染色体上的多种遗传标记得到了进一步探索,例如应用于家系排查的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chromosome short tandem repeat,Y-STR),突变率极低、具有男性谱系结构特征的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chromosoma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Y-SNP),以及分型简便且适用于降解检材的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InDel)。Y染色体遗传标记在法医学家系排查、混合斑检测、群体分析以及人类迁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本文将从Y染色体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后期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研究与探讨
  • 高林林, 顾露芽, 徐红伟, 徐亮, 王国辉
    刑事技术. 2022, 47(4): 419-42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45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细胞的二次转移会影响DNA检验结果的解释及证据应用。本文通过积案中一份保存近20年的生物检材的检验,判定该生物检材载体上的精子细胞是在洗涤过程中死者母亲内衣上遗留的死者父亲的精子发生了二次转移所致。本文就二次转移的特征和对法医DNA检验的启示做了探讨,指出在性侵案件检验中应注意该类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对DNA结果(尤其是有疑问时)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
  • 蔡鸿勇, 高林林, 谢炜
    刑事技术. 2022, 47(4): 423-42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1.0149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一种法医物证检验过程中简捷有效的剪刀清洗方法。方法 取50把洁净剪刀,用于重度污染(20把)和轻度污染(30把)模拟试验。在重度污染模拟组的每把剪刀刀刃处涂抹血液并于室温晾干后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清洗机直接清洗,B组采用84消毒液浸泡后再以清洗机清洗;而轻度污染模拟组的30把洁净剪刀,以每把剪取血斑样本后平均分为C、D、E 三组,C组用装有去离子水的喷壶喷洗刀刃,D组用酒精棉擦拭刀刃,E组不做任何处理。用植绒拭子擦拭所有剪刀刀刃,采用磁珠法提取DNA并实时定量,PCR复合扩增与毛细管电泳获取STR分型。结果 B组除1例特殊情况外其余均未检出STR分型,D组均未获得完整STR分型,其余3组均获得部分或完整STR分型。结论 84消毒液浸泡加清洗机清洗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剪刀污染。应杜绝重复使用剪刀且只能在样本确定的区域剪取。
  • 技术与应用
  • 赵冬, 龚标
    刑事技术. 2022, 47(4): 427-43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05
    摘要 ( ) PDF HTML 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轮胎印痕是交通肇事案件现场常见痕迹物证,在勘查鉴定中应准确识别其特征。选取五个重新鉴定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前次鉴定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对重新鉴定的思路、方法进行阐述,总结轮胎印痕种类特征及个体特征的识别、评价方法及鉴定意见表述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轮胎印痕特征识别比对流程,形成交通肇事车辆轮胎印痕特征融合识别方法,以期为勘查及鉴定实践提供借鉴。
  • 任文彦, 陆春, 吴微微, 郝宏蕾, 苏艳佳, 傅燕芳
    刑事技术. 2022, 47(4): 433-43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5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入室盗窃类案件中提取的现场生物检材,为提高DNA技术侦破入室盗窃案件的应用成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两年在本文所涉行政区内提取并送检的202起入室盗窃案的349份检材,对其检验比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勘查人员、提取部位及送检时间对有效检出率和案件比中率的影响。结果 202起入室盗窃现场提取的349份检材中,70份检出有效分型,有效检出率为20.06%;比中30起案件,案件比中率为14.85%。不同勘查人员的有效检出率和案件比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勘查质量的高低。不同提取部位的有效检出率和案件比中率也存在差异。随着送检时间延长,有效检出率和案件比中率都会下降,提示提取后应尽快送检。结论 入室盗窃案中检材有效检出率和案件比中率与勘查人员、提取部位、送检时间等因素有关,日常工作中需合理提取,及时送检。同时在应用DNA技术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提取所有涉案人员的物证材料、快速比对、快速反馈、分析透彻到位。
  • 经验交流
  • 刘万鹏, 邹波, 万明刚
    刑事技术. 2022, 47(4): 437-44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4.006
    摘要 ( ) PDF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随着支付方式的转变,以扫码支付或者第三方平台转账的方式获取钱财的新型抢劫案并不鲜见。由于网络实名制的普及,此类案件较容易侦破。本文报道了一起使用他人手机、他人支付宝,并转入第三方赌博公司账户“洗钱”的抢劫案例,作案方式罕见,规避现有侦查手段,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刑事技术人员利用电子物证技术检验数名嫌疑对象手机,在一人手机中发现赌博网站登录历史,经审讯,该人供述了作案过程及案后丢弃的涉案手机。随后,在被丢弃的涉案手机中,发现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和涉案资金信息,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认定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