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沈瑞迪, 李彭, 胡文, 钱振华
    刑事技术. 2024, 49(4): 359-36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75

    本文针对在中国未见报道的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美托尼秦,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定性检验方法。使用甲醇提取未知样品,取上清液,分别采用GC-MS和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进行分析,使用异丙托尼秦(isotonitazene)进行同步对照分析。GC-MS检测结果表明,保留时间为15.167 min的未知组分的质谱主要特征碎片离子峰有m/z 86.1(基峰)、58.05、121.1、205.05、236.05和248.1。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检测结果表明,保留时间为7.35 min的未知组分准分子离子峰为m/z 383.207 7,二级质谱主要特征碎片离子有m/z 310.118 2、264.125 2、121.064 9、100.112 1和72.080 8。基于缺少对照品的现状,经SWGDRUG和Cayman谱库检索、与已报道文献中信息比对及对其高分辨质谱数据的解析,实现了目标物确认,鉴定为美托尼秦(metonitazene)。该方法具有分析简便、快速的特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实际案件的检测。

  • 论著
    宋焕庭, 梁彦林, 于雷, 张丽梅, 张忠良, 唐玮
    刑事技术. 2023, 48(6): 551-56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2

    本文旨在研究指纹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特点,特别是目前手印中难以量化的年龄相关特征信息,诸如指纹印痕模糊现象,乳突纹线的边缘形态、匀称程度,进而探索利用手印分析年龄段的具体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手印,并采用指纹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示典型例图,归纳相关形态学特征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表现。在观察手印档案中不同年龄段的大量手印样本后,总结各年龄段手印的形态学特征,初步形成手印分析年龄的一种具体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这种分析的具体过程。指纹图谱包含了手印样本在相应年龄段的一些典型和非典型的表现,通过对照本文中的图谱可进行手印遗留者年龄的初步分析。本文为手印分析年龄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

  • 论著
    范皓杰, 黄益, 于奎栋
    刑事技术. 2024, 49(2): 141-14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64

    在对新型涉网犯罪的打击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机数据的采集是取证的关键环节,而在实战中,手机中存在至关重要线索和证据的微信聊天记录通常会被删除。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地恢复犯罪嫌疑人手机中已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是相关案件侦查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四款取证系统的最新版本,分别对当下主流的三十余款型号的华为和苹果手机进行微信数据采集,并在第一次采集完成后,对旧系统版本的实验手机进行系统升级后再次采集数据,以此比对分析不同取证系统恢复华为、苹果手机已删除微信聊天记录的效果。本文能为相关案件侦办中取证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 综述
    赵亮, 马文静, 赵旭舒, 刘力
    刑事技术. 2024, 49(2): 185-18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形态学识别能力、诊断效率及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I技术突飞猛进,成果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各类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参考。“AI+”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法医学领域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三年来国内外法医学者发表的有关论文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全国法医同行在病理学、临床学、人类学、毒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郑晓雨, 赵彦彪, 闻武, 郑珲
    刑事技术. 2023, 48(6): 577-58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0

    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多变量分析,建立对样品中痕量杂质成分的非目标筛查技术,实现制毒合成工艺路线推断。优化甲基苯丙胺中杂质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法(HCA)等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已知合成工艺路线的甲基苯丙胺进行分类处理,进而对未知缴获样品进行关联性分析及合成工艺路线推断。结果显示,本方法可在缺少杂质成分标准物质的情况下,实现对缴获甲基苯丙胺关联性分析和合成工艺路线推断。所建立的非目标筛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无需杂质的标准物质等优势,可为打击涉甲基苯丙胺犯罪提供情报支撑。

  • 论著
    张哲, 于浩, 李晨佳, 余政梁, 吴俞衡, 张广峰, 李万水, 白雪
    刑事技术. 2023, 48(6): 616-62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6

    本研究旨在测试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的技术性能指标,评估其在法医学案件检验中的应用能力。制定测试方案,设置不同的存储条件和时间范围,通过检测标准DNA 9947A对冻干试剂的检出率、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并使用案件样本对冻干试剂进行检测,同时将液体试剂和冻干试剂性能进行平行比对。结果显示,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分型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125 ng),对微量陈旧检材有很好的适应性,可常温状态下保存1个月以上。本研究表明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可显著增加上样模板量、可延长试剂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满足微量DNA检测、试剂长途运输和常温携带的需要。

  • 论著
    黄巾梁, 柴新乐, 马荣梁
    刑事技术. 2024, 49(3): 237-24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60

    本研究针对不同材质的手套在不同承痕客体上形成的印痕,通过实验探究最佳的显现方法,为戴手套作案现场的痕迹勘验和现场勘验人员的手套选择提供建议。实验人员穿戴四种不同材质的一次性手套,将手套捺印在A4纸(印泥)、胶带粘面、玻璃表面、铝合金、白色塑料窗框等承痕客体上,使用不同方法显现并观察效果。结果表明,戴PVC手套和医用检查手套在非渗透性客体上捺印后,使用磁性粉刷显现能够呈现具有鉴定价值的印痕。对于留有油汗介质的医用检查手套捺印在胶带粘面的印痕,透光拍摄能够得到最佳效果,且具备鉴定条件。此外,PVC手套和医用检查手套在玻璃客体上遗留6 d的印痕依然具备较高的鉴定条件。TPE手套的印痕因手套表面特有的花纹特征在不同承痕客体上能够得到较好反映,有助于识别手套的类型。综上所述,本文实验结果对于指导戴手套作案案件的现场勘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推荐现勘人员在现场勘验过程中穿戴PVC手套和医用检查手套。

  • 经验交流
    黄阅兵, 岳霞, 刘超, 杜思昊, 谭晓辉
    刑事技术. 2024, 49(1): 98-10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1001

    依托咪酯是一种用于诱导麻醉的催眠剂,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和循环稳定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老年人以及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的麻醉诱导。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21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在部分地区存在滥用“烟粉”的情况,并将其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定为毒品替代物质。但国内尚未见与依托咪酯相关死亡的案例报道。本文报道了一例未成年人在吸食依托咪酯后,因支气管肺炎加重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案例,供同行借鉴参考。法医学实践中需要提高对依托咪酯不良反应及依托咪酯滥用的重视。

  • 论著
    胡莹琳, 朱信, 钟巧娥, 徐颖, 江丽, 李彩霞
    刑事技术. 2023, 48(6): 593-60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常用作法医遗传学个体识别和族群推断的遗传标记。本研究基于中国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63份样本和国内其他13个人群777份样本全基因组SNP数据,使用PLINK和ADMIXTURE软件研究人群遗传结构,使用PLINK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筛选蒙古族特异性SNP位点。使用DAA软件计算参考人群和7个国内测试人群569份样本的群体匹配概率、似然比及祖先成分等结果,以对推断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估。人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人群以东亚北方成分为主,与阿尔泰语系的其他人群聚类最近。最终共筛选出644个蒙古族特异性祖先信息SNP(ancestry informative SNP, AISNP)位点。参考人群中,蒙古族的推断准确性为98.16%,其他人群为100%。测试人群中,蒙古族的推断准确性为86.67%,其他人群为96.15%~100%。研究表明蒙古族人群与东亚其他亚人群存在遗传结构差异,筛选出的644个AISNP位点可对蒙古族人群与东亚其他亚人群进行遗传推断区分,对提升东亚地区亚人群的分辨力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杨求凤, 韩星周, 王晓光, 秦达, 闫海倩, 郭姿含, 郝红光, 王锦生
    刑事技术. 2023, 48(6): 563-56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52

    本文研究了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特征,建立了一种根据笔痕角度识别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方法,提出在检验中区分此类字迹与人自然书写笔迹的对策和注意事项。通过使用奥博8000笔迹量化检验仪的层析和超景深技术对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的样本和人自然书写的样本进行测量,获取笔画墨迹宽度和深度,计算笔痕最深处与笔画边缘的水平距离和笔画墨迹宽度的比值i,再运用图表和差值运算分析i值分布的离散程度,分析高水平写字机器人样本与人自然书写样本的笔痕角度的聚集性和波动性。结果表明,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的样本笔痕角度值聚集度高且波动性小,而人书写的样本笔痕角度值聚集性低且波动性大,因此,笔痕角度特征是识别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有效方法。实验中还发现,长笔画的书写角度更具有稳定性,转折笔画和交叉笔画的书写角度数据会受到干扰,因此选取长笔画进行测量比较准确度更高。

  • 论著
    蔡信, 王凯旋, 缪路, 朱久亮, 刁中杰, 吴静, 徐伟
    刑事技术. 2023, 48(6): 602-60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4

    为了测试Ion Ampliseq HID Y-SNP Research Panel V1试剂盒的技术性能指标,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测序表现、重复性和灵敏度等方面对该试剂盒进行测试,并采用该试剂盒对一个家系中44份遗传关系清晰但存在Y-STR突变的样本进行检测。测序结果表明,每轮测序均产生了不低于1.97 Gb的数据,序列比中率超过99%,平均有845个(98.37%)Y-SNP位点可用于后续分析,测序结果可靠。标准品DNA 9948的分型准确,结果一致,重复性好,灵敏度可低至100 pg。所有检测的家系样本均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一致性Y-SNP单倍群。综上,Ion Ampliseq HID Y-SNP Research Panel V1试剂盒的测序质量优良,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家系排查的补充手段之一。

  • 论著
    王淑云, 胡晓强, 朱宇祥, 高慧
    刑事技术. 2024, 49(2): 120-12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6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发现一种可疑新型喹酮类物质,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最后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进行验证,建立对可疑片剂中未知喹酮类物质的定性分析。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疑似喹酮类物质的UPLC-QTOF-MS谱图进行解析后,预测疑似喹酮类物质的结构式可能为2-甲基-3-(2-甲氧苯基)-4-(3H)-喹唑酮[2-methyl-3-(2-meth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NMR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结构式,建议新喹酮类物质应命名为甲氧喹酮。

  • 论著
    唐逸凡, 李彪, 刘晓冉, 杨尚鹏
    刑事技术. 2024, 49(1): 22-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1

    采用平板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图像捕捉设备,将印刷文件转化为数字图像加以检验目前是文书鉴定领域研究的热点,这种方法与页面经扫描后成为图像的数字印刷有相似之处,对数字印刷图像质量的评估方法或可适用于分析文件。本综述从标准内容、度量方式、与国内标准比较及在印刷文件检验中的应用性四个方面,对含有较为完备的印刷质量评估方法的国际印刷质量评估标准ISO/IEC 24790进行详细解读,重点介绍了ISO/IEC 24790中大面积图形图像质量属性、字符和线条图像质量属性评估方法,并对引入基于ISO/IEC 24790标准的新方法在鉴定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 论著
    胡庆坤, 刘昕, 郭靖, 徐若沦
    刑事技术. 2024, 49(1): 31-3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5

    为了对案件缴获的疑似毒品进行分析,确认化合物种类,建立化合物的表征数据,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QTO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X-ray diffraction of single crystal)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测定了已列管的氯胺酮和氟胺酮的二级质谱,建立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并与目标化合物进行比对。通过多种分析手段与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比对结果,确认该化合物为溴胺酮。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溴胺酮存在一定的毒品替代和滥用风险,本研究建立的溴胺酮的分析与表征数据能够为公安机关对溴胺酮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赵广众, 梁宇, 董春楠
    刑事技术. 2024, 49(1): 80-8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4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发现尸体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其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法医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对存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进行了大量研究,丰富了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就暴露、埋藏和水中三种环境下尸体菌群演替规律的异同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探讨不同环境下利用法医微生物学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论著
    李梓楷, 王宇飞, 廖广军, 郭晶晶, 刘光尧
    刑事技术. 2024, 49(1): 1-1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7

    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伪造人像视频的创作增添了“助力”,应运而生的深度伪造检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深度学习的伪造视频检测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算力训练分类器,深度学习网络的黑盒性和不可解释性也困扰着深度伪造人像视频取证研究。围绕深度伪造人像视频的真实性取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帧间量化参数强度值的检测方法,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给出参考阈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在检测利用DeepFaceLab换脸平台合成的深度伪造人像视频中表现出良好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所提方法有助于对可疑人像视频真实性进行判断,为涉案人像视频提供取证依据。

  • 综述
    徐伯芃, 史洪飞, 徐成鑫
    刑事技术. 2024, 49(1): 72-7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0

    恰特草是常见的毒品原植物之一,国内常出现在走私案件中。其主要精神活性成分为卡西酮和去甲伪麻黄碱,由于实验材料的特殊性,国内对于恰特草中化学成分及其代谢途径、检测方式研究不足,且存在干燥恰特草中只含痕量或不含卡西酮的论断。国外研究则较为充分,提出恰特草中的苯烷胺类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以及植株的不同部位均存在差异,指出精神活性成分在恰特草植株和人体中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过植株干燥实验证明,无论以何种方式干燥的恰特草均能利用气相色谱及其他色谱联用技术检测出卡西酮、去甲麻黄碱和去甲伪麻黄碱成分。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对恰特草中精神活性成分的相关研究,为恰特草的检材送检和理化检验提供参考,并提出以下推论:案件中获得的恰特草中卡西酮的分解更多发生在新鲜恰特草的保存阶段而不是干燥阶段;干燥恰特草中的卡西酮应以非游离的状态稳定存在;可能存在其他成分直接或间接增强了恰特草的精神活性作用。

  • 综述
    姚泽伟, 葛静晨, 史俊展, 韦铭菲, 李凡
    刑事技术. 2023, 48(6): 628-63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9

    颜色描述是用文字形式记录和传递肉眼观察到的色彩信息的方式,是在法医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法医学领域中颜色是一种抽象描述,描述者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对颜色变化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为了提升颜色量化客观表述能力,国内外学者对颜色量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借助图像分析技术、测色仪器等,对颜色数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用颜色量化展示法医学规律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本文综述了颜色量化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利用颜色量化解决法医学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 综述
    韩文强, 罗亚平
    刑事技术. 2024, 49(1): 64-7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4

    指纹鉴定错案的发生引发了对指纹证据科学性要求的提高,伴随着指纹数据库的不断扩增,指纹相似异源问题已经成为指纹检验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对指纹鉴定标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指纹鉴定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相似异源指纹的研究背景以及概念,然后从相似异源指纹的产生原因和鉴定错误率两方面展开综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展望,以期补充指纹鉴定基础理论,为指纹证据的量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 论著
    杨乐, 陈滢, 吴俞衡, 石妍, 齐朝阳, 孔祥仕, 马温华
    刑事技术. 2024, 49(3): 255-26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56

    本文探讨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在案件中应用的可行性。应用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对100个汉族无关个体和20组全同胞进行mtDNA SNP检验;取25 pg/μL马、牛、羊、猪、鸡、鸭、猫、狗、兔、鼠和大肠杆菌的DNA样品进行种属特异性测试;取5、10、20、40 μmol/L血红素进行抗抑制性测试;取两个批次的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经反复冻融10次后进行稳定性测试;分别应用VeriFiler Plus PCR扩增试剂盒和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对100份陈旧、腐败、降解检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00个汉族无关个体均获得清晰的mtDNA SNP分型结果,其检验结果与通过mtDNA测序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100个汉族无关个体含有100种不同的单倍型;20组全同胞中每组个体之间mtDNA SNP分型结果相同;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对马、牛、羊、猪、鸡、鸭、猫、狗、兔、鼠和大肠杆菌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均未出现特异性分型;当血红素浓度≤40 μmol/L时,所有mtDNA SNP位点均获得正确分型;两个批次的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经反复冻融10次后,所有mtDNA SNP位点均可正确分型;对于100份陈旧、腐败、降解检材,STR检出率为55%,mtDNA SNP的检出率为86%,mtDNA SN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STR。当模板DNA浓度大于5 pg/μL时,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能得到完整的分型谱图。综上,DNATyper mtDNA-SNP60试剂盒可应用于陈旧、腐败、降解检材的检验,具有很好的实战应用价值。

  • 经验交流
    田健, 李侠, 徐雷, 李昊, 杨超朋
    刑事技术. 2024, 49(3): 323-32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3010

    近年来,随着治安条件的不断改善,全国命案发生率显著下降,但非正常死亡的发生率仍处在高位,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缢死是非正常死亡案件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检验重点是鉴别是否为缢死、是否为自缢,又以判断死亡方式为难点。缢死的死亡方式多以自杀为主,也可见于其他原因致死后伪装为缢死、意外等,他缢致死较为少见,而他缢后伪装成自缢更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典型的他缢后伪装成自缢的案件,介绍其尸体损伤和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析自缢、他杀伪装自缢的特点,并对类似案件的处置要点进行讨论,为办理缢死相关案件过程中判断死亡原因、确定死亡方式、指明侦查方向提供借鉴。

  • 论著
    邸玉敏, 肖楠, 王瑞花, 周欣欣, 常靖, 张景然
    刑事技术. 2023, 48(6): 610-61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8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血液、尿液中莫达非尼的检测方法。选取卡马西平为内标,血液、尿液经甲醇/乙腈(体积比1︰1)混合提取剂提取,高速离心,取上清液过滤膜,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和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2.1 mm×100 mm×2.6 μm)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离子扫描(MRM-IDA-EPI),结合二级谱库检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莫达非尼在1~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血液、尿液方法检出限(S/N≥3)均为0.5 ng/mL,定量限(S/N≥10)均为0.8 ng/mL;2、20、80 ng/mL低、中、高添加浓度水平血液、尿液回收率分别为80.1%~110.3%、87.9%~109.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此方法可满足实际办案中对莫达非尼滥用者血液、尿液的定性定量分析。

  • 研究与探讨
    孟运乐, 李昊, 杨超朋
    刑事技术. 2024, 49(2): 209-2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61

    本文研究国内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发案特点,为此类案件的现场勘验分析与侦查提供参考。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相关案例173例,选择被害人年龄、被害地点、案犯人数、案犯年龄、案犯性别、案犯职业、双方关系、犯罪动机、杀人手段、控制行为、处置行为等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害人平均年龄5.8岁,室内现场占70%,一人作案占97%,案犯平均年龄32岁(其中,18~37岁约占62%,未成年人参与作案约占10%),女性作案约占36%,务农和无业人员作案各占36%和26%,熟人作案约占93%;谋人约占64%,机械性窒息约占40%;作案后未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行为约占75%。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后发现,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具有以下特点:案件主要发生在室内,案犯一人居多、男性为主、青年居多、职业以务农和无业为常见,女性作案比例较高,案犯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以熟人居多。作案动机以谋人为主,杀人手段以机械性窒息、锐器刺切、钝器打击为主,仅少数案犯作案后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0~1岁男童单独被杀基本上是直系亲属作案。

  • 论著
    倪新龙, 孙鹏, 郎宇博, 赵理夫, 田天泽, 周纯冰
    刑事技术. 2024, 49(2): 111-11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9

    在视频侦查工作中时常遇到视频人像质量过低难以辨识的情况,而GFP等人像深度复原方法只适用于单张人像的复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FP的监控视频人像复原技术,将GFP方法扩展至视频侦查应用,便于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提高破案效率。首先对监控视频进行视频分帧、人像裁剪对齐、倾斜透视校正等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GFP方法对预处理后得到的人像进行深度复原,最后经过逆处理将复原人像整合成高质量人像视频。在大量经过预处理后的模拟退化人像和无参考退化人像测试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GFP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FID、PSFR、SSIM、NIQE等客观量化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人像深度复原方法,相较于其他人像深度复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复原复杂应用场景下的低质量退化人像,更适用于视频侦查应用;通过使用YTF视频人像数据集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添加预处理与逆处理过程的基于GFP的监控视频人像复原技术,对于低质量视频人像有更加优秀的复原效果。

  • 研究与探讨
    周正, 李光耀, 孙振文, 刘占芳, 张冠男, 李亚军, 郑继利, 李鹏, 朱军, 蔡金
    刑事技术. 2024, 49(3): 304-3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9

    金属物证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其检验通常归于微量物证的检验范畴。金属物证通常以金属颗粒、附着物或熔融态出现在杀人、盗窃、枪击、电气火灾等多种类型的案事件中,检验方法通常包括扫描电镜-能谱法、金相检验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多种方法。通过金属物证的检验,可以起到确定案事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以及完善证据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法庭科学领域金属物证检验文献进行提取,以知识图谱分析工具VOSviewer进行分析,就金属物证的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综述,了解其在法庭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涉案金属物证的提取和检验提供借鉴作用。

  • 综述
    胡益滔, 栾玉静, 何洪源
    刑事技术. 2024, 49(2): 160-17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1

    真菌毒素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广泛分布于粮食等农作物中,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毒性。在实际案件中,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可以为司法审判提供更直接的证据,因此检测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生物样品中常见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总结了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沉淀蛋白法等前处理方法,综述了免疫法、荧光法、气质联用技术以及液质联用技术等检测方法,通过对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检测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法庭科学领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 技术与应用
    金鑫, 苏建富, 王亚萍
    刑事技术. 2023, 48(6): 645-6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6017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复合荧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检测技术在各类案件DNA检验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对高度降解的骨骼等疑难生物检材,往往因检出STR基因座数量过少无法发挥效用。本文阐述了二代测序技术在高度降解的骨骼这类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中的应用。在一起长达30年未破的杀人案物证检验中,用传统STR检测方法未得到骨骼足够STR基因座分型,通过二代测序方法使用Precision ID GlobalFilerTM NGS STR Panel v2试剂盒得到了3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完整分型,帮助办案单位认定了尸源,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分析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对此类高度降解检材的优势,并探讨CE电泳检测的STR基因座分型结果与NGS分型结果一致性的问题,表明NGS技术可以突破CE对于此类高度降解检材的分析限制,补充CE技术不足,为疑难生物检材的法医DNA检验和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和手段。

  • 技术与应用
    杜辉, 毕嗣东, 毕彦硕, 邱纯娟, 段虎
    刑事技术. 2023, 48(6): 640-64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6016

    合理地选取或设定参照物是提高基于视频图像鉴定车辆行驶速度效率与精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两起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典型案例,鉴定人员基于视频图像选取参照物计算车辆行驶速度,并利用提取的VDR文件、EDR文件数据进行验证,总结出在基于视频图像鉴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实践中,参照物的选定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条件优先考虑制动前区域、道路参照物、目标车辆通过的整数帧、目标车辆某轮廓的几何中心等方案,希冀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

  • 论著
    李文, 胡胜, 季安全, 孙启凡, 赵一霞
    刑事技术. 2023, 48(6): 584-59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3

    本文探究9个非编码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分子在法医常见体液中的表达差异,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靶标分子的体液区分能力,为法医学中常见体液(斑)鉴定提供方法补充。研究收集120份法医常见的人源体液样本(包括外周血、月经血、精液、唾液和阴道分泌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种体液中靶标piRNAs分子的表达,并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和ΔCt四种方法评估3种内参的稳定性,分析其在各体液中的相对表达量ΔCq的差异性,筛选出9个可用于体液区分的标记分子。针对当前法医唾液和阴道分泌液区分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利用多分子组合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实现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鉴定。此外,通过检测模拟案件样本中piRNAs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评估该类小分子的稳定性。本研究筛选出9个可用于体液斑迹鉴定的标记分子,利用其中3个piRNAs分子piR-33151、piR-31662、piR-31925组合,建立起SVM分类模型可用于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有效鉴别,准确性可达100%。3个分子在室内晾干12个月或紫外照射48 h的样本中仍可检测出。本研究结果表明:piRNAs分子在不同体液中的相对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鉴别法医学中常见体液类型的能力,建立的分类模型可高效准确地区分唾液、阴道分泌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技术与应用
    漏燕娣, 郑青庚, 计超豪, 宋瑞坤
    刑事技术. 2024, 49(4): 422-42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3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过程中,尤其是在刷单、虚假投资理财、裸聊类案件中,APP及URL取证分析是网络侧勘查取证的重点。因需要在涉案APP中实现聊天、图片上传、语音等功能,基于IM框架二次开发的APP成了主流,其中网易云信IM是目前刷单诈骗案件中最为常见的第三方IM框架。但是随着犯罪分子不断隐匿作案手段,比如通过对APP的加密或对聊天内容的端对端加密,使得直接分析无法获取IM接口key值,或仅获取到加密后的乱码,无法查看聊天内容。基于此类案件,本文介绍了IM框架原理、APP及聊天内容加密技术与解密方法,通过对此类APP进行深入逆向分析和加密算法分析,可以充分提升刷单类诈骗案件的线索挖掘和勘查取证效率,为相关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支撑。

  • 研究与探讨
    张健, 尹宝华, 廉哲, 王蔚昕, 李志豪, 邹积鑫, 石高军
    刑事技术. 2024, 49(1): 85-9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7

    近年来假冒酱香型白酒(主要为茅台酒)的案件频发,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实现假冒酱香型白酒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 GC-MS 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酱香型白酒的真假鉴别和案件串并。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来源的酱香型白酒样品实现了鉴别分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聚类分析热图(Heatmap)将区分样品的化学标志物筛选出来。研究表明,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源头追踪和案件关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以为打击假冒白酒案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

  • 经验交流
    吕成, 裴锐锐, 吴朝俊
    刑事技术. 2024, 49(3): 327-3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3011

    哽死是由于异物从内部阻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所引起的窒息性死亡。在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中,哽死较少见,其鉴定依据主要是尸体检验时在死者的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现异物,这些异物可以是食品类,也可以是非食品类。本文案例中的异物为糍粑,主要呈干硬团状,气道内异物总量多,完全阻塞了左右主支气管,导致窒息死亡。此前曾有误吞气球造成哽死的案例报道,与本案例的相似之处在于异物都可能具有单向活瓣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异物梗阻气道的部位不相同。哽死必须经过系统尸体解剖,排除其他死因,并结合案情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诊断死因。绝大多数哽死都是意外致死。本文梳理了哽死的病理特征以及与其他死因的鉴别要点,希望能为法医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论著
    刘俊, 李威, 冯浩, 关闯, 王师元
    刑事技术. 2024, 49(4): 389-39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72

    本文针对二维勘查手段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效率不高、不易全面快速完成现场勘查工作的问题,引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实现事故现场的高效、全面勘查。该方法利用消费级无人机航拍获取带有位置信息的高分辨率现场照片,经三维重建,实现事故现场的数字化实景三维重建。从重建尺寸精度、重建效果、作业时长三个维度评估实景三维重建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范围为20 m×30 m的事故现场,不同航拍高度下拍摄的照片序列合并重建的尺寸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其中30 m路面距离的相对误差为+1.6 cm;重建结果具有真三维效果,可清晰呈现路面划痕、散落物等;现场作业时长最少可缩短至5 min以内。本方法可实现交通事故现场三维场景的数字化重建,替代传统的拍照测量式勘查手段,可大幅缩短现场勘查时间,有利于交通事故现场的快处快疏。

  • 论著
    袁文勇, 伏东科, 俞卫东
    刑事技术. 2024, 49(2): 155-15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8

    客观、准确的法医遗传检验结果是作出准确鉴定意见的基础。随着检验设备、扩增检测试剂检验灵敏度日益增加,防控实验室污染、样品污染的压力与日俱增,其中PCR扩增产物对检测结果的污染最难防控。本文测试一款抗污染扩增试剂盒NH-18A,该试剂盒包含16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1个性别识别基因座(Amel)和一个Y染色体插入缺失基因座(Indel),NH-18A通过STR复合扩增可得到含有尿嘧啶碱基的DNA片段,该类型的DNA片段在50℃时可被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高效水解,每次新一轮PCR扩增前增加一步50℃保温孵育可以彻底消除既往扩增产物对结果的污染威胁。经实验验证,NH-18A具有优异的抗扩增产物污染能力,且替换碱基扩增不改变DNA分型结果,检测灵敏度和DNA产物片段稳定性不降低,后续电泳分析不受影响。利用此试剂盒可以有效消除扩增产物对鉴定结果的污染。

  • 论著
    刘丽, 吴运涛, 秦伟达
    刑事技术. 2024, 49(2): 146-15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4

    掌纹是肤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既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又具有终身稳定的个体化差异。本文通过对720份掌纹捺印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男性和女性左右手掌不同区域共22种乳突花纹以及三角、阶梯线等辅助花纹的具体类型和出现频率,归纳了手掌指根区、内侧区、外侧区乳突花纹组合出现的规律,分析并总结了不同性别、不同手别手掌乳突花纹的分布特点。研究发现手掌指根区可形成3~7个三角,其三角的数量与指根区出现乳突花纹的类型和数量有关,96.87%的手掌指根区有1~3个乳突花纹出现,其中,环小指间倒箕的总体出现频率最高;9.10%的手掌内侧区出现了乳突花纹,弯口箕的出现频率高于其他乳突花纹,所有的弯口箕和横方箕上方都出现了阶梯线,而只有少数阶梯线上方出现对顶小箕;14.17%的手掌外侧区出现了乳突花纹,外斜箕的总体出现频率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手掌肤纹识别及掌印分析鉴定提供依据。

  • 经验交流
    王立晓, 李晓, 王金波, 林晟鹏, 李清, 张正
    刑事技术. 2024, 49(4): 437-44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4015

    本文介绍1例用塑料扎带扎(勒)颈致人窒息死亡的案例。死者为一青少年女性,独自登山时与家人失去联系,次日尸体在山上被发现。死者双手、双脚及颈部见塑料扎带捆扎,去除扎带后,颈部暴露一宽0.8 cm的环形条状闭合索沟。死者颜面部轻度淤血,球睑结膜点片状出血,口鼻部与气管见较多蕈样泡沫,颈部索沟皮下及肌肉未见显著出血;镜下检验见颈部索沟皮肤角质层减少、细胞间距变窄、细胞及细胞核变长,肺淤血、出血,心间质灶性出血、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呈波浪样变,大脑细胞水肿、神经元缺氧性改变等;理化检验未检见常见毒物。综上分析,死者符合塑料扎带扎(勒)颈窒息死亡。通过死者口鼻部及气管较多蕈样泡沫,颜面部淤血、出血程度较轻等征象分析,颈部扎带未能完全闭合双侧颈动、静脉及气管,说明死者死亡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此外,本案利用胃内容物消化程度等指标推断的死亡时间与嫌疑人供述的作案时间存在数小时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利用胃内容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在个别案件中存在较大误差,其原因与个人体质、现场环境、饮食情况等因素有关,提示法医同行在利用早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时不能过度依赖单一指标,要尽可能综合案情、现场环境、饮食情况、个人体质等因素分析。

  • 论著
    马文静, 刘凡, 刘华, 裴京哲, 张睿, 施维
    刑事技术. 2023, 48(6): 570-57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70

    椎体骨折鉴定是司法鉴定中常见的鉴定内容。目前,基于影像学的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是长期困扰司法鉴定的瓶颈问题,诊断偏差大、效率低、多次多头鉴定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上访和缠访缠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本文旨在构建人体椎体骨折影像快速诊断AI方法,实现椎体骨折的自动化评估。采集1 151例腰椎椎体骨折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分为训练集800例,验证集151例,测试集200例。应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通过影像预处理、椎体定位模型构建、椎体定位及识别模型构建、椎体分割模型构建、椎体骨折诊断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共六个步骤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模型构建,应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智能评估模型识别椎体骨折精准率达到76%。该模型为椎体骨折自动化评估软件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经验交流
    李明, 曹峻华, 黄伟
    刑事技术. 2023, 48(6): 657-66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6020

    随着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的增加,通过伪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达到骗保、杀人等目的的刑事案件也在增加。本文对4例典型伪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伪造事故现场案件基本规律、法医学分析思路。在法医学日常检验工作中,伪造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并不常见,一旦遇到相关现场,不能忽视伪造情况的发生,需通过细致勘查现场、仔细开展尸体解剖检验工作,分析损伤程度和分布、成伤机制,推断死亡时间、生前伤与死后伤、可疑致伤物,提取毒化检材检验来明确死亡原因,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如车辆行车记录数据资料、视频监控、案件外围调查情况等综合评定,切不能因为交通事故多数案件性质明确、现场需要快速处理等原因就简易勘查现场、简化尸体检验程序、减少甚至漏提检材,避免发生误判。

  • 论著
    董林沛, 任昕昕, 李佳宜, 董梅
    刑事技术. 2024, 49(2): 135-14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1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全血中的5种常见兽用麻醉剂(替来他明、赛拉唑、氯胺酮、甲苯噻嗪、唑拉西泮)检验方法。以NaCl作为盐析剂、乙腈作为萃取剂,采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法作为前处理方法,并使用小型QuEChERS净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提取液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分析,能最大程度去除提取液体系中的乙腈溶剂。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三组特征离子对进行定性检验,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方法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全血中5种常见兽用麻醉剂检出限为10~20 ng/mL, 定量限为20~40 ng/mL。在20~2 000 ng/mL(甲苯噻嗪为40~2 000 ng/mL)范围内表现良好(r>0.998),不同浓度的添加样品回收率为71.61%~119.10%,日内精密度(RSD)为0.34%~14.81%,日间精密度(RSD)为4.03%~14.87%。本文建立的方法前处理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可用于实际案件检验。

  • 综述
    李阳, 刘松涛, 孙均利, 金静
    刑事技术. 2024, 49(3): 297-30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0

    血迹是刑事犯罪现场中常见的痕迹物证。在火灾现场中,由血液形成的血指纹往往是进行人身同一认定和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火场由于其暴露性、破坏性和痕迹间因果关系的隐蔽性,给相关物证的恢复和火灾调查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尽管火灾会较大程度地破坏现场中遗留的各种痕迹物证,但通过烟尘去除技术和化学显现方法可以对血迹与血指纹进行识别和提取。本文从血液在火场中的成分变化、化学显现方法和火场烟尘清除技术三方面对火场血迹与血指纹的显现方法进行梳理,从公安机关调查火场相关刑事现场的需求角度出发,汇总分析了火场中血迹与血指纹相关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涉火案件的调查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