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 全选
    |
    论著
  • 倪新龙, 孙鹏, 郎宇博, 赵理夫, 田天泽, 周纯冰
    刑事技术. 2024, 49(2): 111-11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9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视频侦查工作中时常遇到视频人像质量过低难以辨识的情况,而GFP等人像深度复原方法只适用于单张人像的复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FP的监控视频人像复原技术,将GFP方法扩展至视频侦查应用,便于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提高破案效率。首先对监控视频进行视频分帧、人像裁剪对齐、倾斜透视校正等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GFP方法对预处理后得到的人像进行深度复原,最后经过逆处理将复原人像整合成高质量人像视频。在大量经过预处理后的模拟退化人像和无参考退化人像测试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GFP方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FID、PSFR、SSIM、NIQE等客观量化指标上均优于其他人像深度复原方法,相较于其他人像深度复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复原复杂应用场景下的低质量退化人像,更适用于视频侦查应用;通过使用YTF视频人像数据集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添加预处理与逆处理过程的基于GFP的监控视频人像复原技术,对于低质量视频人像有更加优秀的复原效果。

  • 王淑云, 胡晓强, 朱宇祥, 高慧
    刑事技术. 2024, 49(2): 120-12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6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发现一种可疑新型喹酮类物质,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最后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进行验证,建立对可疑片剂中未知喹酮类物质的定性分析。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疑似喹酮类物质的UPLC-QTOF-MS谱图进行解析后,预测疑似喹酮类物质的结构式可能为2-甲基-3-(2-甲氧苯基)-4-(3H)-喹唑酮[2-methyl-3-(2-meth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NMR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结构式,建议新喹酮类物质应命名为甲氧喹酮。

  • 张岩峰, 郭先超, 马荣梁, 孙振文, 耿松, 王铭兆
    刑事技术. 2024, 49(2): 128-13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5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傅克酰基化取代反应合成了三种茚三酮类似物:β-甲氧基茚三酮、β-硝基茚三酮、β-甲基茚三酮,比较并研究相同配方下三种β-取代茚三酮在不同纸张上显现汗潜手印的效果,并分别与茚三酮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劣。结果显示,三种β-取代茚三酮的显现液基本可显示不同纸张上的新鲜指纹,但β-硝基茚三酮对于陈旧指纹的显现效果较差,且显现液本身为棕褐色,显示出的指纹纹线为黑褐色,故视觉感官上稍劣于其他两者;β-甲氧基茚三酮和β-甲基茚三酮的效果均与茚三酮相当,灵敏度略高于茚三酮,显色后的稳定性高于茚三酮。研究表明,β-位取代基的变化能够改变茚三酮类化合物显现手印的效果,给电子基团的修饰能够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手印显现性能,化合物本身的荧光性能与实际的指纹显现效果并不直接相关。

  • 董林沛, 任昕昕, 李佳宜, 董梅
    刑事技术. 2024, 49(2): 135-14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全血中的5种常见兽用麻醉剂(替来他明、赛拉唑、氯胺酮、甲苯噻嗪、唑拉西泮)检验方法。以NaCl作为盐析剂、乙腈作为萃取剂,采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法作为前处理方法,并使用小型QuEChERS净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提取液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分析,能最大程度去除提取液体系中的乙腈溶剂。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三组特征离子对进行定性检验,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方法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全血中5种常见兽用麻醉剂检出限为10~20 ng/mL, 定量限为20~40 ng/mL。在20~2 000 ng/mL(甲苯噻嗪为40~2 000 ng/mL)范围内表现良好(r>0.998),不同浓度的添加样品回收率为71.61%~119.10%,日内精密度(RSD)为0.34%~14.81%,日间精密度(RSD)为4.03%~14.87%。本文建立的方法前处理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可用于实际案件检验。

  • 范皓杰, 黄益, 于奎栋
    刑事技术. 2024, 49(2): 141-14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64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新型涉网犯罪的打击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机数据的采集是取证的关键环节,而在实战中,手机中存在至关重要线索和证据的微信聊天记录通常会被删除。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地恢复犯罪嫌疑人手机中已删除的微信聊天记录,是相关案件侦查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四款取证系统的最新版本,分别对当下主流的三十余款型号的华为和苹果手机进行微信数据采集,并在第一次采集完成后,对旧系统版本的实验手机进行系统升级后再次采集数据,以此比对分析不同取证系统恢复华为、苹果手机已删除微信聊天记录的效果。本文能为相关案件侦办中取证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 刘丽, 吴运涛, 秦伟达
    刑事技术. 2024, 49(2): 146-15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4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掌纹是肤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既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又具有终身稳定的个体化差异。本文通过对720份掌纹捺印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男性和女性左右手掌不同区域共22种乳突花纹以及三角、阶梯线等辅助花纹的具体类型和出现频率,归纳了手掌指根区、内侧区、外侧区乳突花纹组合出现的规律,分析并总结了不同性别、不同手别手掌乳突花纹的分布特点。研究发现手掌指根区可形成3~7个三角,其三角的数量与指根区出现乳突花纹的类型和数量有关,96.87%的手掌指根区有1~3个乳突花纹出现,其中,环小指间倒箕的总体出现频率最高;9.10%的手掌内侧区出现了乳突花纹,弯口箕的出现频率高于其他乳突花纹,所有的弯口箕和横方箕上方都出现了阶梯线,而只有少数阶梯线上方出现对顶小箕;14.17%的手掌外侧区出现了乳突花纹,外斜箕的总体出现频率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手掌肤纹识别及掌印分析鉴定提供依据。

  • 袁文勇, 伏东科, 俞卫东
    刑事技术. 2024, 49(2): 155-15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8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客观、准确的法医遗传检验结果是作出准确鉴定意见的基础。随着检验设备、扩增检测试剂检验灵敏度日益增加,防控实验室污染、样品污染的压力与日俱增,其中PCR扩增产物对检测结果的污染最难防控。本文测试一款抗污染扩增试剂盒NH-18A,该试剂盒包含16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1个性别识别基因座(Amel)和一个Y染色体插入缺失基因座(Indel),NH-18A通过STR复合扩增可得到含有尿嘧啶碱基的DNA片段,该类型的DNA片段在50℃时可被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高效水解,每次新一轮PCR扩增前增加一步50℃保温孵育可以彻底消除既往扩增产物对结果的污染威胁。经实验验证,NH-18A具有优异的抗扩增产物污染能力,且替换碱基扩增不改变DNA分型结果,检测灵敏度和DNA产物片段稳定性不降低,后续电泳分析不受影响。利用此试剂盒可以有效消除扩增产物对鉴定结果的污染。

  • 综述
  • 胡益滔, 栾玉静, 何洪源
    刑事技术. 2024, 49(2): 160-17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真菌毒素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广泛分布于粮食等农作物中,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毒性。在实际案件中,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可以为司法审判提供更直接的证据,因此检测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生物样品中常见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总结了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沉淀蛋白法等前处理方法,综述了免疫法、荧光法、气质联用技术以及液质联用技术等检测方法,通过对生物样品中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检测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法庭科学领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 梁如柯, 白旭, 辛国斌, 张高勤, 朱军
    刑事技术. 2024, 49(2): 171-17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5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水溶性毒物是指在水中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毒物,一般具有吸收迅速及毒性较高的特点,极易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体内各器官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本文选择氰化物、亚硝酸盐、氟乙酸钠和硼砂四种常见水溶性毒物,对其理化性质、毒理机制、中毒症状、体内代谢过程及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综述,希望为法庭科学水溶性毒物检验鉴定和中毒死亡案件原因调查提供参考。

  • 杨杨, 韩星周, 杨求凤, 秦达
    刑事技术. 2024, 49(2): 177-18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5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学方法在笔迹鉴定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采取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对笔迹的特征进行客观量化,并对特征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不仅可以为笔迹鉴定结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更可以深入挖掘复杂数据背后的信息。本文梳理了笔迹特征量化和特征数据处理中几种常用统计学方法,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并对笔迹鉴定中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展望。

  • 赵亮, 马文静, 赵旭舒, 刘力
    刑事技术. 2024, 49(2): 185-18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0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形态学识别能力、诊断效率及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I技术突飞猛进,成果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各类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参考。“AI+”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法医学领域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三年来国内外法医学者发表的有关论文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全国法医同行在病理学、临床学、人类学、毒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论坛
  • 杨海怀, 温扬帆, 黄河, 赵亮, 谢志钦
    刑事技术. 2024, 49(2): 190-19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6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相交骨折线的研究比较成熟,其理论依据也充分,但对相交创口、皮下出血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实际检案过程中对相交骨折、创口、皮下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他们顺序表现的各自特点和推断依据。研究发现截断处骨折线的形成存在先后顺序,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后形成,截断之处很可能不是外力直接作用点;未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同时、先后形成均有可能,对合后的相交骨折线错位明显的后形成;相交创口因创缘、创腔截断、错位,或是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先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表现为变形或被截断;即被截断的骨折线、创口往往较后形成,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较早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被截断。

  • 研究与探讨
  • 贾丽文, 杨俊杰, 赵擎华, 陈建新
    刑事技术. 2024, 49(2): 195-20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53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释苹果手机所录录音真实性鉴定中发现的各种疑问,对iPhone12(送检手机)、iPhone SE、iPhone 6、iPhone 4s手机中的录音文件进行同步、修改录音质量、复制、修剪、替换、清除等实验操作,结果显示在上述手机中,语音备忘录的录音文件只允许同步一次,手机录制的“无损”与“压缩”设置只改变语音频率,并不改变录音采样率;同时总结出从上述手机语音备忘录录音列表中复制语音的文件名变化规则,对原始录音文件编辑后的各种变化,以及iTunes语音备忘录信息查看工具的重要性等一些规律性认识,为苹果手机所录录音的真实性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 李佳斌, 徐炼, 俞浩淼, 王小强, 刘松
    刑事技术. 2024, 49(2): 203-20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7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出现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在QQ群聊中被诈骗的案件,其主要作案途径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取QQ登录权限以获取用户群操作权限,将该号加入预设的“工作”群,等待QQ号主自己登录后,发现预设群内有自己的老板等熟人身份QQ并对其传达转账等指令,最终导致被骗。在对一起真实案件的勘查与分析中发现,此类案件是利用QQ账号的ClientKey信息泄露实施的鱼叉网络钓鱼诈骗,案件背后存在与之匹配的QQ账号灰产。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以QQ灰产变迁为背景,具体分析该类灰产完整技术架构,呈现此类盗号木马程序和回传服务器镜像检验方法,包括回传服务器镜像中源码伪装设置的检验难点绕过方法,并归纳线索点。最后通过二者本地联调验证了二者耦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当前QQ快速登录的安全隐患。

  • 孟运乐, 李昊, 杨超朋
    刑事技术. 2024, 49(2): 209-2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6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国内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发案特点,为此类案件的现场勘验分析与侦查提供参考。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相关案例173例,选择被害人年龄、被害地点、案犯人数、案犯年龄、案犯性别、案犯职业、双方关系、犯罪动机、杀人手段、控制行为、处置行为等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害人平均年龄5.8岁,室内现场占70%,一人作案占97%,案犯平均年龄32岁(其中,18~37岁约占62%,未成年人参与作案约占10%),女性作案约占36%,务农和无业人员作案各占36%和26%,熟人作案约占93%;谋人约占64%,机械性窒息约占40%;作案后未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行为约占75%。通过对上述案例分析后发现,12岁以下男童单独被杀案具有以下特点:案件主要发生在室内,案犯一人居多、男性为主、青年居多、职业以务农和无业为常见,女性作案比例较高,案犯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以熟人居多。作案动机以谋人为主,杀人手段以机械性窒息、锐器刺切、钝器打击为主,仅少数案犯作案后对尸体采取特殊处置,0~1岁男童单独被杀基本上是直系亲属作案。

  • 经验交流
  • 卢双, 吴海荣, 王莹琦, 包俊霞, 包乌仁吐亚
    刑事技术. 2024, 49(2): 213-21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8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病理性骨折发病隐匿,病变部位骨质薄弱,常在遭受外力后确诊为病理性骨折,通常情况下骨折线位于肿瘤部位。儿童病理性骨折伤残等级鉴定较为少见,这类案件在法医临床鉴定活动中争议较大,损伤与疾病共存情况下,如何评定伤残等级及伤病关系处理是该类案件的难点。笔者结合一个儿童病理性骨折案例,分别从病历资料完整性、影像学资料选择、DICOM文件使用、鉴定时机选择、伤病关系处理五个方面总结鉴定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为之后相似的鉴定活动提供参考。

  • 唐泽英, 王璐鑫, 陆惠玲, 欧奕君, 邓小娟
    刑事技术. 2024, 49(2): 216-22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2009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亲子鉴定中的嵌合体案例逐渐被发现。亲子鉴定目前通常是在现场采取血样,也有少数机构采取口腔拭子进行STR分型检测。在排除医源性人造异源嵌合体和检材被污染风险因素后,当不同基因座出现多个等位基因异常情况时,往往会考虑被检者为先天嵌合体。但是,如果嵌合体的血液中只存在一种细胞群的时候,血样常染色体STR分型不会出现异常,很容易得出错误的鉴定结论,直接排除亲缘关系。本文所分析案例,就属此类非常罕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