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吴越玥,女,浙江湖州人,学士,警务技术四级主管,研究方向为文件检验。E-mail: 353056018@qq.com
在印章印文检验工作中,常见的印文伪造方式有彩色激光打印、彩色喷墨打印等,针式打印印文的案例出现较少。针式打印印文的油墨附着特征与印章盖印特征相似,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易将其误认为盖印形成。本文在一起涉嫌伪造印章印文案件的检验中,通过观察检材印文的打印缺陷特征,采取侧光检验和比对检验等手段,判定其形成方式为针式打印,成为判断印文真伪的关键。文章探讨了针式打印印文的特征及检验要点,为此类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Counterfeit seals are usually met from color laser or inkjet printing in relation to the cases of seal examination, hardl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tylus printer. The stylus printer can produce a red seal similar to one stamped, leaving the probability for a forged printing seal to be identified as one from stamping if no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carefully. Here, an examination was put with a case about one counterfeit seal forged with stylus printer. Through observations into the traits from the questioned seal and a genuine sampling one plus comparison against those from a stylus printer, the questioned seal was finally identified as one produced from a stylus printer. Accordingly, discussion was thereby put up about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ining points of a seal from stylus printer.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打印机的普及, 彩色激光打印、彩色喷墨打印成为伪造印章印文的常见手段。常见针式打印机的打印质量相对不高, 很少出现以该方式伪造印文的案例。针式打印印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油墨附着特征, 与印章盖印特征相似, 仅凭此易将其误认为盖印形成。因此, 需注意把握针式打印印文和盖印印文特征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通过全面、细致的检验准确判断其形成方式。本文在一起涉嫌伪造印章印文案件的检验中, 通过观察检材印文的打印缺陷特征, 采取侧光检验和比对检验等手段, 判定其形成方式为针式打印, 确定伪造事实, 对印章印文检验鉴定工作具有实战借鉴价值。
2021年某月, 某市市民服务中心报警称, 一男子涉嫌使用伪造的户口簿、房产证及买卖合同, 套取公积金账户内的现金, 遂立案开展调查。在这起案件中, 对涉嫌伪造的《居民户口簿》中的印文进行印章印文同一认定的鉴定, 成为本案调查取证的关键。
运用重合比较法对检材印文和样本印文进行比对检验(见图1), 发现两者在规格性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规格性特征的差异并不仅限于不同印章盖印形成的本质差异, 也可能是由于同一印章在不同时期变形程度不同、盖印条件不同等原因形成的非本质差异, 仅凭此做出非同一印章盖印的结论, 可能出现错误的鉴定意见, 因此, 还需进一步判断检材印文的形成方式以及对印文细节特征进行比对检验。
检材印文在肉眼观察下可见数条横向贯通的露白条纹, 符合点阵式打印缺陷特征。常见案例中打印印文通常为彩色激光打印或彩色喷墨打印, 但在显微镜下观察, 该印文为红色油墨附着形成(见图2a), 与印章盖印特征相似, 没有彩色激光打印的墨粉堆积特征[1]和彩色喷墨打印的墨点形态和洇散特征[2]。为进一步判定印文形成方式, 使用显微镜对检材印文和样本印文(见图2b)进行比对检验, 发现检材与样本相比呈现出油墨附着不均匀、有隐约块状露白、笔画边缘有“ 毛刺” 、以及色料相对没有光泽的特征。使用文检仪对检材和样本印文进行侧光检验, 发现检材具有遍布印文的小凹坑压痕, 符合针式打印文件特征, 而样本印文表面平整, 无小凹坑压痕(见图3)。
![]() | 图2 检材印文(a)与样本印文(b)细节(放大200倍)Fig.2 The 200-fold magnified trait extracted from the pattern of the questioned seal (a) or the sampling one (b) |
![]() | 图3 侧光下的检材印文(a)和样本印文(b)Fig.3 The different delivery revealed under tilting light with the Chinese word “ 安” from either the questioned seal (a) or the sampling one (b) |
将检材印文与另一针式打印印文(图4)进行比对检验, 发现两者在显微镜下均呈现出油墨附着不均匀、有隐约块状露白、笔画边缘有“ 毛刺” 的特征; 在侧光检验下均有遍布印文的小凹坑压痕, 且压痕反映均匀一致。
经综合评断, 检材印文的形成方式为针式打印机打印, 与样本印文非同一印章盖印形成。
1)充分利用打印缺陷特征在判断印文形成方式中的价值。判断印文形成方式的过程中, 在使用显微镜、文检仪等仪器检验之前, 可先肉眼观察印文是否具有明显的打印缺陷特征。一旦发现打印缺陷特征, 可进一步检验是否为某种类型的打印文件, 从而提高检验效率。本案中, 印文在肉眼观察下有数条横向贯通的露白条纹, 符合点阵式打印缺陷特征, 为后续检验提供方向。
针式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 会产生机械及电子方面的缺陷及故障[3], 从而在印件中形成打印缺陷特征。分析打印缺陷特征形成的原因, 是对针式打印机进行种类识别和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打印头缺陷特征[4]是针式打印文件最为常见的打印缺陷特征之一。在打印过程中, 击针与载体高频接触, 易产生磨损或断针, 在印件中反映出横向贯通的露白条纹; 当打印字符高于打印头时, 则在一行字上重复出现横向贯通的露白条纹[5]。频繁使用也会造成一个或数个击针歪斜的情况, 导致纵向打印点迹不在一条直线上。此外, 针式打印文件根据其打印原理, 还会产生因字车反向间隙的增大导致打印字符上下错位、字车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增大导致打印字符偏斜、输纸步进电机运行故障导致字符笔画重叠或脱节、打印机没有做好同步调整导致打印失步特征[6]等打印缺陷特征, 可为判断印文形成方式提供参考。
2)比对已知形成方式的印文辅助判断。对于一时无法确定形成方式的检材印文, 可将该印文与其他已知形成方式的印文进行比对检验, 寻找相同点和差异点, 并结合油墨种类、承印物类型等各种因素进行判断, 进一步加深对检材特征的认识。本案中单独观察检材印文其边缘毛糙、着墨不均、色料无光泽的特征体现得并不明显, 但在与盖印形成的样本印文比对中很容易被观察到, 成为辅助判断印文形成方式的重要依据。
3)针式打印文件未必呈现出典型的小圆点针打印迹。在日常检验中, 票据是针式打印文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经显微放大观察, 可见沾染油墨的小圆点印迹。而本案中, 检材印文在侧光检验下的小凹坑压痕并未呈现出典型的小圆点形状, 可能是由于打印头内存在污物、打印针磨损等因素造成。因此, 针式打印文件未必可见典型的小圆点针打印迹, 需结合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4)油墨附着特征不能作为判定盖印形成的唯一依据。因检验工作中的打印印文多为彩色激光打印或者彩色喷墨打印, 通常采用显微镜观察印文是否为油墨附着的方法区分盖印印文和打印印文[7]。需留意针式打印伪造方式的可能性, 其图文字迹由色带油墨附着形成。除此之外, 像平板印刷、凹版印刷等方式形成的印文同样也具有油墨附着特征, 因此不能将油墨附着特征作为判定盖印形成的唯一依据。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