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前沿探讨
    孟庆振, 王少峰, 温玄林, 张炜琛, 周红, 陈松
    刑事技术. 2023, 48(4): 331-33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5

    ChatGPT甫一问世即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以ChatGPT为例,简述了大语言模型的用途、技术特点和优势,并对当前面临的争议、伦理困境和信息安全风险进行了梳理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大语言模型在犯罪中的可能应用场景,从利用ChatGPT辅助犯罪技能获取、实施网络犯罪、网络钓鱼攻击、散布虚假信息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还对执法层面利用ChatGPT服务犯罪打击、犯罪预防、执法决策、执法能力建设等进行了探析。本文认为,执法部门应保持开放态度,密切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犯罪的影响,加强研究跟进,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做好应对,应用新技术助力执法、提升效能。

  • 专题:法医毒物学
    吴文贤, 徐柏杨, 张宏建
    刑事技术. 2023, 48(3): 268-27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04

    本文通过高分辨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HRMS)、核磁共振(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技术,对近期缴获的疑似毒品黄色粉末进行检验分析。将该样品主要成分的谱图与现有数据库比对后发现,该物质并不在数据库中。UHPLC-HRMS分析得到其精确分子质量和主要特征离子峰。通过比对特征离子峰,该物质与氯胺酮有较高的相似度。15N-NMR确定了硝基的存在;核磁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对各峰进行了指认;IR确定了羰基、硝基、C-Cl化学键等官能团的存在。该黄色粉末确定为一种可被用于合成氯胺酮的新型前体2-(2-氯苯基)-2-硝基环己酮,为国内首次在疑似毒品中检出。氯胺酮在全球范围内滥用,中国已经进行管制,而其作为药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合成工艺在不断发展,制毒工厂可能采用新的制毒工艺而逃避监管,2-(2-氯苯基)-2-硝基环己酮可能为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使用新的合成氯胺酮工艺中的重要前体。在缴获物中发现该物质为以后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和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参考。

  • 论著
    徐杰, 梁广俊, 徐家骐, 马壮, 丁兆锟, 史向东, 印杰
    刑事技术. 2023, 48(5): 459-46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6

    窝点勘查中涉案电子设备勘查及电子数据提取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环节,而内存数据现场取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诈窝点现场环境通常复杂多样,涉案设备类型多、数量大,同时现场取证设备功能往往受限且对取证时间有较高要求,这给内存数据的现场取证带来了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挑战。本文调研了当前常用的内存提取方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现场取证环境下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涉案设备的实际情况,依据《电子证据数据现场获取通用方法》中的相关原则,对窝点勘查现场内存数据的提取方法、使用工具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内存数据现场取证方案,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为此类案件的勘查取证提供借鉴参考。

  • 论著
    蔡玉刚, 吴永富, 周钶, 龙兵, 陆银, 周达江, 代勇, 王燕军
    刑事技术. 2023, 48(4): 394-40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46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MDMB-4en-PINACA和ADB-BUTINACA两种合成大麻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式,确定主要代谢物和代谢标记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筛查给药后MDMB-4en-PINACA和ADB-BUTINACA在大鼠血液和肝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代谢物;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禁食12 h,按1.0 mg/kg腹腔注射给药,第一组为MDMB-4en-PINACA实验组,第二组为ADB-BUTINACA实验组,在给药后5、15、30、60、120 min分别处死取血液和肝组织,经处理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大麻素MDMB-4en-PINACA进入大鼠体内后,经双键氧化羧基化、酯水解、4-脱戊烯基化、羟基化代谢成相应的代谢物;ADB-BUTINACA进入大鼠体内后,经水解、4-脱烷基化、4-丁基羟基化、羟基化代谢成相应的代谢物。根据检测大鼠血液和肝组织中成分的响应强度,MDMB-4en-PINACA代谢物主要有4-戊烯基氧化羟基化代谢物(编号M6),4-戊烯基氧化羧基化代谢物(编号M7),丁酸甲酯水解代谢物(编号M2)和进一步羟基化代谢物(编号M3、M4、M5),n-脱烷烯基化代谢物(编号M1),确定MDMB-4en-PINACA代谢标记物为M1和M2。ADB-BUTINACA的代谢物主要有4 -脱丁基化代谢物(编号A1)和甲酰胺基水解代谢物(编号A2),4-丁基羧基化代谢物(编号A3),4-丁基羟基化代谢物(编号A4),确定ADB-BUTINACA代谢标记物为A1和A2。

  • 论著
    魏智彬, 李洋, 崔世海, 何光龙
    刑事技术. 2023, 48(5): 441-4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08

    本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对拳击、胸外按压致肋骨骨折进行模拟,以期为肋骨骨折致伤方式分析提供一种可视化、可量化的辅助技术。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分别模拟:1)设置拳头模型以6 m/s击打THUMS4.02(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 4.02)人体模型的左胸;2)设置按压锤模型以400 N竖直向下的力按压THUMS4.02人体模型的心前区。比较二者模拟结果的肋骨骨折分布、形态特点,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二者的损伤机制,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模拟结果显示:1)肋骨骨折形态、分布:拳击致肋骨骨折的断端形态为向内弯曲,分布于直接击打处;按压胸部致肋骨骨折的断端形态为向外翻折,分布在肋骨非直接受力处。2)生物力学响应:拳击胸部时,应变集中分布在拳击肋骨处,击打处肋骨外侧面产生压应力,内侧面产生拉应力。按压胸部时,除按压处存在应变分布外,按压侧的肋骨腋前线处出现明显应变分布,腋前线处肋骨外侧面产生拉应力,内侧面产生压应力。本研究模拟结果均得到文献支持,提示利用有限元法可实现对肋骨骨折致伤方式可视化、可量化的辅助性分析与解释。

  • 专题:理化检验
    孙振文, 张冠男, 刘占芳, 周正, 李光耀, 郑继利, 李亚军, 朱军
    刑事技术. 2023, 48(4): 340-34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5

    为全面了解我国刑事技术鉴定机构微量物证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设计全国微量物证实验室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应用问卷星对全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理化检验的307个刑事技术鉴定机构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307个刑事技术鉴定机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级31个、地市级261个、区县级15个,其中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122个,未通过CNAS认可185个;通过资质认定304个,未通过资质认定3个;所有参与调查机构均设置理化检验实验室,绝大多数(301个,占比98.0%)未设置专门的微量物证检验部门;开展微量物证检验的机构224个,占比73.2%;307个鉴定机构共有理化检验技术人员1 463人,平均每个实验室4.77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化学及相关专业为主,占比65.0%;GC-MS和GC是最常用的理化分析仪器,分别为409台和347台,扫描电镜/能谱仪(63台)和红外光谱仪(117台)等微量物证专业常用分析设备占比相对较小;助燃剂及燃烧残留物、火炸药及爆炸残留物、油漆、射击残留物、纤维为最常见的检验对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制约微量物证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微量物证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微量物证发现、提取与应用意识不强,实验室装备整体相对落后,微量物证检验技术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等。当前我国微量物证实验室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可通过明确微量物证专业界限、建设区域性微量物证专业实验室、完善微量物证技术方法体系、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推广、加强微量物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我国微量物证专业的发展。

  • 经验交流
    徐思文, 罗小兵, 张晶晶, 李洋
    刑事技术. 2023, 48(4): 432-43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4001

    齿科个体识别是法医学个体识别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比对识别成本低、样本保存时间长等优势。近十年来,种植牙因风险小且价格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术。种植牙特异形态特征也为齿科鉴定增加了可用的个体识别的指标。而国民保健意识增强、齿科档案电子化等为国内开展齿科鉴定提供了保障支撑。本文报道一例涉及高度腐败未知名尸体的命案,由于面部识别及DNA比对均丧失条件,法医通过评估种植牙体形态以及确定固定批号,锁定死者治疗医院范围,比对可能的诊疗记录,最终识别受害者并破获案件。文中对种植牙的特点、种植牙在个体识别中的独特优势及种植牙个体识别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促进其在侦查办案中的实际运用。

  • 论著
    宋焕庭, 梁彦林, 于雷, 张丽梅, 张忠良, 唐玮
    刑事技术. 2023, 48(6): 551-56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2

    本文旨在研究指纹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特点,特别是目前手印中难以量化的年龄相关特征信息,诸如指纹印痕模糊现象,乳突纹线的边缘形态、匀称程度,进而探索利用手印分析年龄段的具体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手印,并采用指纹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示典型例图,归纳相关形态学特征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表现。在观察手印档案中不同年龄段的大量手印样本后,总结各年龄段手印的形态学特征,初步形成手印分析年龄的一种具体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这种分析的具体过程。指纹图谱包含了手印样本在相应年龄段的一些典型和非典型的表现,通过对照本文中的图谱可进行手印遗留者年龄的初步分析。本文为手印分析年龄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

  • 研究与探讨
    常靖, 吴小军, 陈泰, 任昕昕, 宋歌, 李佳宜, 张云峰, 王瑞花, 董颖, 魏智彬
    刑事技术. 2023, 48(4): 426-43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2

    本文旨在为断肠草(钩吻)中毒死因判定提供参考数据和病理资料。对一例口服自制中药致钩吻中毒死者进行尸体检验、组织病理检验、毒物检验,采用组织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进行病理检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心血、中药汤进行毒物检验,查阅了钩吻中毒的相关文献,总结钩吻中毒的中毒情况、中毒症状及死后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钩吻中毒死亡案例报道较多,但死后毒物学数据较少,本例死者中毒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血液中浓度分别为77.4、30.3、37.1 ng/mL;脏器组织病理检验发现窦房结动脉狭窄、窦房结区心肌纤维化,钩吻中毒的典型特征。急性钩吻中毒,脏器组织病理检验难以发现典型特征,但中毒死后毒物检验数据的积累可为死因判定提供基础数据,为相关案件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 综述
    侯欣雨, 谢兰迟, 黎智辉, 宋华青
    刑事技术. 2023, 48(3): 306-3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71

    数字图像作为司法诉讼证据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智能手机拍摄的数字图像的溯源取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是法庭科学领域继数字图像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之后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本文主要针对智能手机的数字图像溯源取证相关问题,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从数字图像溯源取证的技术概述、研究进展、数据集构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未来溯源取证研究的理论体系、方法标准、技术要点等意见以及溯源数据集建立的要求,以期为之后的理论研究与实战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

  • 论著
    黎智辉, 侯欣雨, 谢兰迟
    刑事技术. 2023, 48(3): 275-28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62

    法庭科学人脸比对结果是一类重要的证据,针对人脸比对所用的特征,本文关注其中人脸个体特征(色素、痣等)在比对中的价值评估。通过对公开人脸图像数据集中的个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同和不同身份(ID)条件下人脸图像上个体特征出现概率、出现在特定位置的概率等,最终通过似然比来衡量个体特征匹配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开展实验的人脸数据分辨率条件下,单个人脸个体特征匹配相关的似然比值能够达到10的4次方数量级。人脸个体特征在比对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验条件下,两个个体特征相关的似然比能够超过10亿量级,能够支撑同一认定的肯定结论。

  • 论著
    王俊, 靳雅丹
    刑事技术. 2023, 48(4): 386-39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72

    为探究特定安卓智能手机录音的溯源鉴定方法,选用不同型号的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模拟录音的录制、分享、删除等操作。依据录音文件元数据、手机操作系统记录数据、应用日志数据等的解析和比对分析结果,梳理特定手机录音录制设备的鉴别依据,总结录音文件生成后属性、状态是否发生变化的判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华为和小米智能手机所录制的录音文件,二者在数据记录方式和内容层面存在差异,但在录音的录制过程中,这两类手机均会在操作系统的特定文件中写入与录音文件相关的记录数据。由此,在鉴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文件、应用日志等的取证分析,来判定这两大品牌安卓智能手机录音文件的原始录制设备,以及录音文件的变动情况。

  • 论著
    李孝君, 孙威
    刑事技术. 2023, 48(5): 489-49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1

    热致荧光是一种无需化学试剂就能显现出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的专业技术,显现涂料墙面上汗潜手印是该技术非常必要的应用延伸。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涂料墙面上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方法的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涂料墙面为承痕客体,逐步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加热距离、时长、温度以及涂料种类、汗潜手印陈旧度对显现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料墙面上汗潜手印的最佳显现条件为加热距离15 cm、加热时长5 min、加热温度500 ℃,涂料种类不影响热致荧光技术显现墙面上汗潜手印的效果,时间较长的陈旧汗潜手印依然有良好的显现效果。该技术研究能够为刑事案件现场显现墙面上汗潜手印提供技术支持。

  • 专题:法医毒物学
    李少元, 接强, 栾玉静, 董颖, 崔冠峰, 黄健, 孙晓宇, 王芳琳
    刑事技术. 2023, 48(3): 221-22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54

    5型磷酸二酯酶(PDE-5)是生物体内专一水解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的关键因子,具有调节血管张力、传导视觉信号、调控能量代谢等作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作为选择性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一类药物,可用于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商家向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PDE-5i及其类似物以达到其声称的保健效果,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本文综述了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PDE-5i及其类似物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理化快速筛查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离子迁移谱法、薄层色谱及其联用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并介绍了各个方法的特点,为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 论著
    赵瑞敏, 刘凯, 张丽梅, 孙鹏, 张忠良
    刑事技术. 2023, 48(5): 449-45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6

    利用手印分析年龄是法庭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现存的各式分析方法存在主观经验性强、特征利用率低、选取样本量小和分类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遗留者手印年龄分类模型。首先,收集1 600例男性(11~76岁)右手指纹样本,定量化处理指纹中可能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的特征数据;然后将各特征数据与个体年龄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筛选其中与年龄显著相关的特征;最后,分别基于随机森林、ExtraTrees、CatBoost、KNN和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年龄四分类和六分类模型,通过模型比较,评估随机森林算法的适用性,并输出特征变量重要性排序。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5种分类模型中的分类效果最佳,具体表现为:四分类模型中随机森林的分类精度为0.812,Kappa系数为0.738;六分类模型中随机森林的分类精度为0.738,Kappa系数为0.675。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手印年龄分类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个体年龄范围,从而为侦查和技术检验提供线索和范围。

  • 经验交流
    谭秋丰, 贺向阳, 冯小丹, 张毅
    刑事技术. 2023, 48(3): 327-3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3009

    在法医现场勘查中,CO中毒死亡的案件较常见,多发生在密闭空间内。本文通过对一例发生在非典型密闭空间的CO中毒死亡案件的现场勘验分析,指出此类案件在现场勘查中应该特别关注CO气体产生源头,即使在开放环境中,热水器产生的CO气体也可能使空气中CO浓度超标;同时也要仔细寻找气体转移通道,CO气体可以沿着任何可能的通道转移。在该类案件的勘查过程中,使用CO气体检测仪对现场进行CO气体浓度检测,可以对案件分析提供有力帮助。

  • 论著
    张哲, 于浩, 李晨佳, 余政梁, 吴俞衡, 张广峰, 李万水, 白雪
    刑事技术. 2023, 48(6): 616-62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6

    本研究旨在测试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的技术性能指标,评估其在法医学案件检验中的应用能力。制定测试方案,设置不同的存储条件和时间范围,通过检测标准DNA 9947A对冻干试剂的检出率、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并使用案件样本对冻干试剂进行检测,同时将液体试剂和冻干试剂性能进行平行比对。结果显示,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分型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125 ng),对微量陈旧检材有很好的适应性,可常温状态下保存1个月以上。本研究表明DNATyperTM 30冻干试剂可显著增加上样模板量、可延长试剂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满足微量DNA检测、试剂长途运输和常温携带的需要。

  • 论著
    李梓楷, 王宇飞, 廖广军, 郭晶晶, 刘光尧
    刑事技术. 2024, 49(1): 1-1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7

    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伪造人像视频的创作增添了“助力”,应运而生的深度伪造检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深度学习的伪造视频检测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算力训练分类器,深度学习网络的黑盒性和不可解释性也困扰着深度伪造人像视频取证研究。围绕深度伪造人像视频的真实性取证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帧间量化参数强度值的检测方法,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给出参考阈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在检测利用DeepFaceLab换脸平台合成的深度伪造人像视频中表现出良好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所提方法有助于对可疑人像视频真实性进行判断,为涉案人像视频提供取证依据。

  • 论著
    石慧霞, 唐朝, 胡灿, 郭洪玲, 孙启凡, 罗群, 季安全, 朱军
    刑事技术. 2023, 48(5): 473-48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5012

    犯罪现场血液斑迹的成分蕴含许多与案件相关的重要信息,通过血迹成分检测,推断血迹组织来源,有助于案件性质的分析研判和法庭诉讼的技术支撑。基于不同体液的生理功能和体内代谢的显著差异,不同组织来源的血液中差异稳定的内源性小分子可作为鉴别血迹组织来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以小分子化合物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外周血、月经血实验样品的前处理、液相分离富集及高分辨质谱检测,综合多种数据分析手段,筛选出区分外周血与月经血的特征小分子,并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进行结构及性能检索,确定外周血7个特征小分子和月经血4个特征小分子。将建立的基于UHPLC-MS 的血迹组织来源鉴别方法应用于10份血迹样品的测试,鉴别结果准确。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为实际案件中血迹组织来源鉴别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论著
    沈瑞迪, 李彭, 钱振华
    刑事技术. 2023, 48(5): 498-50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7

    针对在中国未见报道的麦角酰二乙胺类物质1-环丙酰基-麦角酰二乙胺,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定性检验方法。本文对未知样品用甲醇和水提取,取上清液,分别采用GC-MS和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进行分析,麦角酰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LSD)进行同步对照分析。经GC-MS检测,保留时间为23.85 min的未知组分的质谱碎片主要特征离子峰有m/z 221,289,391,69,181,207,249,348。经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检测,保留时间为3.99 min的未知组分的准分子离子峰为m/z 392.232 8,二级质谱主要离子有m/z 291.148 7,349.190 4,281.164 3,265.133 3,223.122 6,208.075 3,251.117 6。基于缺少对照品的现状,经SWGDRUG和Cayman谱库检索、已报道文献中信息比对及对其高分辨质谱数据的解析,实现了目标物确认,鉴定为1-环丙酰基-麦角酰二乙胺(1-cylopropanoyl-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1cP-LSD)。该方法具有分析简便、快速的特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实际案件的检测。

  • 综述
    赵建, 杜宇坤, 牛勇
    刑事技术. 2023, 48(5): 531-53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74

    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案事件定性的关键。尸体解剖是死因鉴定的最常用方法,该方法属有创性检验,易破坏组织器官形态,影响法医对损伤、疾病等组织学改变的观察,可造成死因鉴定偏差。虚拟解剖是交叉融合法医学与影像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影像学技术获取尸体表面及内部信息,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断面及三维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分析损伤机制等提供证据,属非侵入性解剖方式,具有无创性、客观性、高效性、可保存性等特点。虚拟解剖已在机械性损伤死亡、交通事故死亡、窒息死亡、疾病死亡、高低温损伤死亡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虚拟解剖在法医死因鉴定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医同行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胡庆坤, 刘昕, 郭靖, 徐若沦
    刑事技术. 2024, 49(1): 31-3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5

    为了对案件缴获的疑似毒品进行分析,确认化合物种类,建立化合物的表征数据,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QTO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X-ray diffraction of single crystal)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测定了已列管的氯胺酮和氟胺酮的二级质谱,建立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并与目标化合物进行比对。通过多种分析手段与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比对结果,确认该化合物为溴胺酮。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溴胺酮存在一定的毒品替代和滥用风险,本研究建立的溴胺酮的分析与表征数据能够为公安机关对溴胺酮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姚泽伟, 葛静晨, 史俊展, 韦铭菲, 李凡
    刑事技术. 2023, 48(6): 628-63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9

    颜色描述是用文字形式记录和传递肉眼观察到的色彩信息的方式,是在法医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法医学领域中颜色是一种抽象描述,描述者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对颜色变化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为了提升颜色量化客观表述能力,国内外学者对颜色量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借助图像分析技术、测色仪器等,对颜色数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用颜色量化展示法医学规律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本文综述了颜色量化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利用颜色量化解决法医学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 综述
    张曌, 栾玉静, 韩昱哲, 王芳琳
    刑事技术. 2023, 48(4): 418-42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58

    麻痹性贝类中毒在全球贝类中毒中最常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很大,人口服不到1 mg便可致死,对神经和肌肉具有麻痹作用,影响生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麻痹性贝类毒素衍生物众多且结构相似,可以相互转化,检测难度大。本文综述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性质、作用机制、中毒症状和代谢途径,并对固相萃取法、分散固相萃取法、免疫亲和层析法等前处理方法以及小鼠生物法、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有关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完善,法庭科学毒物检验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 专题:法医毒物学
    吴波, 郄一奇, 杨乔, 田冰冰, 赵钰馨, 苏梦翔, 狄斌
    刑事技术. 2023, 48(3): 262-26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42

    对氟胺酮缴获物进行结构确证和含量测定。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高分辨质谱(QTOF/MS)、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MBC、1H-13C HSQC)等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建立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法(1H-qNMR)进行定量分析,以富马酸为内标,以0.5 mL氘代二甲亚砜和0.1 mL重水混合溶液为溶剂,激发脉冲角度为30°,测定温度为303 K,脉冲延迟时间为30 s,采样次数为16次。实验确证了缴获物为盐酸氟胺酮,并成功建立了定量核磁共振法,此方法专属性良好;稳定性可达56 h;耐用性符合要求;盐酸氟胺酮与内标富马酸的质子摩尔比在0.453 0~2.151 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1.000;缴获物中盐酸氟胺酮的含量测定结果为99.86%。定量核磁共振法操作简单、快速,在无对照品或对照品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可直接用于氟胺酮的定量检测,可为苯环利定类物质的分析提供参考。

  • 论著
    许铭洋, 王华朋, 闫道申, 杨海涛, 楚宪腾
    刑事技术. 2023, 48(5): 466-47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4

    为提高多说话人混合语音分割的准确度,本文提出了采用广义端到端损失函数训练说话人深度嵌入向量提取模型用于多说话人分割。该方法首先训练基于长短时记忆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嵌入向量提取器;其次,在音频文件中截取每个说话人的参考语音段并训练其嵌入向量;最后,比较音频文件的连续嵌入与每个说话人嵌入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得分,实现说话人分割。该方法采用先识别后分割的原理,在能够预知说话人数量的场景中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可以为多说话人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割目标说话人语音,提高工作效率。

  • 论著
    胡莹琳, 朱信, 钟巧娥, 徐颖, 江丽, 李彩霞
    刑事技术. 2023, 48(6): 593-60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3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常用作法医遗传学个体识别和族群推断的遗传标记。本研究基于中国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63份样本和国内其他13个人群777份样本全基因组SNP数据,使用PLINK和ADMIXTURE软件研究人群遗传结构,使用PLINK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筛选蒙古族特异性SNP位点。使用DAA软件计算参考人群和7个国内测试人群569份样本的群体匹配概率、似然比及祖先成分等结果,以对推断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估。人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人群以东亚北方成分为主,与阿尔泰语系的其他人群聚类最近。最终共筛选出644个蒙古族特异性祖先信息SNP(ancestry informative SNP, AISNP)位点。参考人群中,蒙古族的推断准确性为98.16%,其他人群为100%。测试人群中,蒙古族的推断准确性为86.67%,其他人群为96.15%~100%。研究表明蒙古族人群与东亚其他亚人群存在遗传结构差异,筛选出的644个AISNP位点可对蒙古族人群与东亚其他亚人群进行遗传推断区分,对提升东亚地区亚人群的分辨力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程桂敏, 潘炎辉, 李红宇, 丁建, 谢永迅, 张金鹏, 程建辉
    刑事技术. 2023, 48(3): 292-29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64

    为研究液化石油气在受限空间内泄漏的扩散及浓度分布规律,为室内燃烧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开展不同泄漏工况的现场模拟试验和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气体空间浓度的变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液化石油气扩散受重力的影响较大,总体呈现低处和离墙壁近处浓度较高的分布规律;管道泄漏时,浓度低于10%时随时间线性增长,空间各处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时间较短,随泄漏的持续可爆区域先增大后减小;燃气灶泄漏时,距泄漏点较远处的空间,浓度随时间线性增长,泄漏点处燃气产生堆积且该处浓度长时间处于可爆范围内,可爆区域以燃气灶为中心缓慢膨胀扩展;窗户开启时,缩小了可爆区域的范围,但浓度处于可爆范围的时间大大延长。

  • 论著
    邹波, 常靖, 张云峰, 王爱华, 董林沛, 赵鹏
    刑事技术. 2023, 48(5): 505-5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03

    本研究旨在充分挖掘毛发生物检材的“时间标尺”作用,对比不同用药情况下毛发中艾司唑仑的分布差异,为相关用药史刻画和犯罪调查提供参考实例。采集艾司唑仑成年用药人员的头发样本进行分段定量检验,考察长期、短期用药和停药情况下,艾司唑仑在毛发生长方向上的含量分布;连续采集检测胡须样本,对比艾司唑仑在头发和胡须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在采集的样本中,长期用药人员毛发艾司唑仑含量高值在近根段或中段,近发梢段普遍存在流失;短期用药下,艾司唑仑集中分布区域与用药时间存在对应关系,并随毛发生长向远端平移;停药毛发中艾司唑仑含量向发根方向呈缓慢下降趋势,近根端毛发的艾司唑仑消除需3个月以上。艾司唑仑在毛发中的含量峰值与对应时期用药剂量有一定正相关性。毛发的分时段检验有助于挖掘艾司唑仑入体后与毛发的结合规律,推动毛发物证的多维度解析,为供体用药行为刻画和案件关联分析提供支撑。

  • 综述
    任鹏, 何松林, 何柏林
    刑事技术. 2023, 48(5): 537-54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50

    椎动脉损伤发生率较低,死亡率高。椎动脉位于横突孔内,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初期症状可不明显,随病程进展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感觉和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改变,严重者可致命。临床诊疗中颈椎外科手术也可致椎动脉损伤,法医学检验中需重视。椎动脉损伤分为钝性损伤和穿透性损伤,其损伤方式多样,直接外力、牵拉、扭转、血管内压力骤增等多种机制并存。通过解剖检验与影像学技术检查椎动脉各段,有助于发现椎动脉损伤,有助于分析椎动脉损伤机制和致伤过程。本文对椎动脉损伤加以综述,以提高对椎动脉损伤认识并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 论著
    唐逸凡, 李彪, 刘晓冉, 杨尚鹏
    刑事技术. 2024, 49(1): 22-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1

    采用平板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图像捕捉设备,将印刷文件转化为数字图像加以检验目前是文书鉴定领域研究的热点,这种方法与页面经扫描后成为图像的数字印刷有相似之处,对数字印刷图像质量的评估方法或可适用于分析文件。本综述从标准内容、度量方式、与国内标准比较及在印刷文件检验中的应用性四个方面,对含有较为完备的印刷质量评估方法的国际印刷质量评估标准ISO/IEC 24790进行详细解读,重点介绍了ISO/IEC 24790中大面积图形图像质量属性、字符和线条图像质量属性评估方法,并对引入基于ISO/IEC 24790标准的新方法在鉴定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 论著
    蔡信, 王凯旋, 缪路, 朱久亮, 刁中杰, 吴静, 徐伟
    刑事技术. 2023, 48(6): 602-60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4

    为了测试Ion Ampliseq HID Y-SNP Research Panel V1试剂盒的技术性能指标,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测序表现、重复性和灵敏度等方面对该试剂盒进行测试,并采用该试剂盒对一个家系中44份遗传关系清晰但存在Y-STR突变的样本进行检测。测序结果表明,每轮测序均产生了不低于1.97 Gb的数据,序列比中率超过99%,平均有845个(98.37%)Y-SNP位点可用于后续分析,测序结果可靠。标准品DNA 9948的分型准确,结果一致,重复性好,灵敏度可低至100 pg。所有检测的家系样本均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一致性Y-SNP单倍群。综上,Ion Ampliseq HID Y-SNP Research Panel V1试剂盒的测序质量优良,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家系排查的补充手段之一。

  • 综述
    陈曼, 欧阳国亮
    刑事技术. 2023, 48(3): 313-31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73

    写字机器人是伴随着电子雕刻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书写设备。根据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直线关节型、曲关节型和平面关节型三类。近年来,随着写字机器人的大众化,其潜在的风险隐患引起了国内外文件检验界的关注,为此,业内从笔迹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基于这些成果,首先综述了写字机器人的种类以及工作原理,然后总结了直线关节型写字机器人和曲关节型写字机器人写出的字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机器人字迹鉴别的方法以及业内对机器人摹仿能力的评价。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望了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向,强调要密切关注这种设备的发展态势,将潜在的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 综述
    韩文强, 罗亚平
    刑事技术. 2024, 49(1): 64-7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4

    指纹鉴定错案的发生引发了对指纹证据科学性要求的提高,伴随着指纹数据库的不断扩增,指纹相似异源问题已经成为指纹检验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对指纹鉴定标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指纹鉴定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相似异源指纹的研究背景以及概念,然后从相似异源指纹的产生原因和鉴定错误率两方面展开综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展望,以期补充指纹鉴定基础理论,为指纹证据的量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 论著
    杨求凤, 韩星周, 王晓光, 秦达, 闫海倩, 郭姿含, 郝红光, 王锦生
    刑事技术. 2023, 48(6): 563-56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52

    本文研究了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特征,建立了一种根据笔痕角度识别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方法,提出在检验中区分此类字迹与人自然书写笔迹的对策和注意事项。通过使用奥博8000笔迹量化检验仪的层析和超景深技术对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的样本和人自然书写的样本进行测量,获取笔画墨迹宽度和深度,计算笔痕最深处与笔画边缘的水平距离和笔画墨迹宽度的比值i,再运用图表和差值运算分析i值分布的离散程度,分析高水平写字机器人样本与人自然书写样本的笔痕角度的聚集性和波动性。结果表明,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的样本笔痕角度值聚集度高且波动性小,而人书写的样本笔痕角度值聚集性低且波动性大,因此,笔痕角度特征是识别高水平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有效方法。实验中还发现,长笔画的书写角度更具有稳定性,转折笔画和交叉笔画的书写角度数据会受到干扰,因此选取长笔画进行测量比较准确度更高。

  • 论著
    李文, 胡胜, 季安全, 孙启凡, 赵一霞
    刑事技术. 2023, 48(6): 584-59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13

    本文探究9个非编码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分子在法医常见体液中的表达差异,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靶标分子的体液区分能力,为法医学中常见体液(斑)鉴定提供方法补充。研究收集120份法医常见的人源体液样本(包括外周血、月经血、精液、唾液和阴道分泌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种体液中靶标piRNAs分子的表达,并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和ΔCt四种方法评估3种内参的稳定性,分析其在各体液中的相对表达量ΔCq的差异性,筛选出9个可用于体液区分的标记分子。针对当前法医唾液和阴道分泌液区分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利用多分子组合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实现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鉴定。此外,通过检测模拟案件样本中piRNAs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评估该类小分子的稳定性。本研究筛选出9个可用于体液斑迹鉴定的标记分子,利用其中3个piRNAs分子piR-33151、piR-31662、piR-31925组合,建立起SVM分类模型可用于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有效鉴别,准确性可达100%。3个分子在室内晾干12个月或紫外照射48 h的样本中仍可检测出。本研究结果表明:piRNAs分子在不同体液中的相对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鉴别法医学中常见体液类型的能力,建立的分类模型可高效准确地区分唾液、阴道分泌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技术与应用
    金鑫, 苏建富, 王亚萍
    刑事技术. 2023, 48(6): 645-6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6017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复合荧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检测技术在各类案件DNA检验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对高度降解的骨骼等疑难生物检材,往往因检出STR基因座数量过少无法发挥效用。本文阐述了二代测序技术在高度降解的骨骼这类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中的应用。在一起长达30年未破的杀人案物证检验中,用传统STR检测方法未得到骨骼足够STR基因座分型,通过二代测序方法使用Precision ID GlobalFilerTM NGS STR Panel v2试剂盒得到了3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完整分型,帮助办案单位认定了尸源,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分析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对此类高度降解检材的优势,并探讨CE电泳检测的STR基因座分型结果与NGS分型结果一致性的问题,表明NGS技术可以突破CE对于此类高度降解检材的分析限制,补充CE技术不足,为疑难生物检材的法医DNA检验和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和手段。

  • 专题:理化检验
    纪博睿, 王丽娜, 段卫宇, 王硕, 祁丽杰, 王美臻, 王文俊
    刑事技术. 2023, 48(4): 364-37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23

    本文以聚乙烯(PE)塑料制品——保鲜膜和聚乙烯原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二者对纵火现场助燃剂柴油分析鉴定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对本体、未完全燃烧、完全燃烧至自燃熄灭三种不同燃烧状态下的样品与柴油的特征谱图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聚乙烯原料和PE保鲜膜本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所含主要成分基本相同,PE保鲜膜中含有的个别组分在聚乙烯原料中并未检测到,主要是由于PE保鲜膜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添加剂所致。未完全燃烧保鲜膜对柴油分析影响最大,当m/z=85、178、192、183时,二者含有相同的成分且分布规律也基本相同,但当提取离子m/z=83时,未完全燃烧保鲜膜样品中不含有与柴油相同的环烷烃。应用SPME-GC-MS技术可以将未完全燃烧保鲜膜与柴油区分开,该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火场中助燃剂的分析。

  • 综述
    赵亮, 马文静, 赵旭舒, 刘力
    刑事技术. 2024, 49(2): 185-18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形态学识别能力、诊断效率及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I技术突飞猛进,成果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各类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参考。“AI+”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法医学领域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三年来国内外法医学者发表的有关论文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全国法医同行在病理学、临床学、人类学、毒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朱明, 江畅, 于小勇, 殷克华, 唐俊, 王年
    刑事技术. 2023, 48(3): 283-29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2.0067

    针对赤足迹光学图像相似度高,传统算法无法快速提取样本有效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度量学习的赤足迹图像检索算法,该算法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构建主干网络并辅以批去除结构监督学习,同时在嵌入空间内构建动态难样本三元组,解决传统难样本三元组挖掘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包含250人、2 500枚的赤足迹光学图像数据集,该算法在所构建的数据集上平均检索精度达到88.86%,高于传统难样本三元组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赤足迹光学图像检索。该算法对于足迹领域的自动化识别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