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论文,由我刊编辑部与中国知网联合向作者颁发网络首发证书,作者可从中国知网下载或打印论文和证书。文章一旦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与探讨
    耿忠林, 孙承志, 杨睿, 张群, 姜运华, 张书韬
    预出版日期: 2025-07-01
    以对人使用兽用麻醉剂为手段的犯罪时有发生,但涉及赛拉嗪、氟哌啶醇的案件报道较少。法医实践工作中,赛拉嗪、氟哌啶醇中毒者没有特异性尸体征象,也缺乏具有绝对诊断价值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亦尚无公认的赛拉嗪和氟哌啶醇人体中毒血浓度和致死血浓度标准,这些都给法医明确赛拉嗪、氟哌啶醇中毒或死亡造成困扰。本文对一起注射兽用麻醉复合制剂联合其他方式杀死 2 人案例进行分析报道,从了解案情、现场勘查、衣着检验、尸体检验、毒化检材收集等方面总结了法医处置中毒案件的经验做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在这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中,应注意规范、系统检验尸体以确保鉴定意见完整准确全面。本文提供了两名死者血液和部分组织的赛拉嗪和氟哌啶醇含量数据,为法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 综 述
    袁春, 黄思成, 金静, 孙振文
    预出版日期: 2025-07-01
    近年来,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并引发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次生事故,除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外,高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性气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技术研究对于快速准确确定火灾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以及制定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的特点以及发生原因,综述了此类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此类火灾事故现场的规范勘查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论 著
    唐乐, 陈呈, 曹润铎, 丁浩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本文旨在探究多种立体足迹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找最佳提取方法。以石膏制模法、聚氨酯制模法和3D扫描法为研究对象,以承痕客体的湿度为变量,对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研究,并结合物料成本、时间成本及材料性质等因素对几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两种制模法,在低湿度(30%以下)下应当优先选择提取效果良好、成本低、耗时短、模型质量更轻且更易储存运输的聚氨酯制模法,当湿度逐渐提高(30%~60%,60%以上)时应当选择受湿度影响较小的石膏制模法。对于3D扫描法,其提取效果基本不受承痕客体湿度的影响,可以将立体足迹清晰完整地转换成三维数据模型,同时,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立体足迹提取方法,虽然设备成本较高,但不需任何物料成本,且提取过程的耗时相较于制模法也具有很大优势。
  • 论著
    杜雨轩, 张德俊, 郑榕, 罗柳平, 杨腾, 周玥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声音转换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变音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门槛,给基于说话人比对确认人员身份的自动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极大挑战。根据转换后的语音携带信息挖掘源说话人身份成为公安机关的刚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转换语音的质量及其与目标语音的相似性,较少涉及源说话人与目标说话人关系及正常语音与转换语音的对比分析。区别于通用微调方法,本文针对声音转换场景下的说话人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微调策略。该策略具有较强的可适用性,弥补了基线系统缺乏详细微调策略的不足。此外,本文进一步结合了基于平均向量的自适应分数归一化方法,最终在2024年源说话人追踪挑战赛(Source Speaker Tracing Challenge, SSTC 2024)的16个测试集上实现了18.65%的等错误率,相较基线系统等错误率相对降低了9.51%。所提出的系统在未采用多模型融合策略的前提下获得了竞赛第二名,验证了系统在应对多种声音转换攻击时的有效性。本文还引入了两个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新测试任务集,全面评估了系统在多种声音转换条件下的源说话人追踪性能。
  • 综 述
    刘英霞, 周邦信, 徐为杰, 郝艳丽, 袁德强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暗码检验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庭科学检验技术,能够快速、有效且无损地溯源彩色激光打印或复印文件机台,鉴别文件是否有添加、变造、换页等情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暗码的研究从最初对显现方法、暗码小点形态等研究发展到现在对暗码的含义、矩阵特征、自动化提取及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对暗码显现方法、暗码点形态和大小特征、暗码点阵排布规律、暗码周期自动化提取、暗码信息及应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和数据库建设是暗码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 综 述
    丁杨, 饶中洲, 赵开放, 姜宇峰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学等领域。CO2 中毒多见于生产事故,也涉及自杀和他杀。此类中毒案件隐蔽,易误判。CO2 中毒死者通常仅显示一般窒息征象,需特殊方法测量生物检材中的 CO2 浓度,且尸体腐败可能产生 CO2,增加鉴定难度。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 CO2 的毒理机制、中毒表现、现场勘查和死因鉴定方法。
  • 技术与应用
    杨洁, 谢波, 田文郁, 左红, 张晓烨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Viber 作为一款全球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其用户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为不法分子实施电诈提供了方便。某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注册批量 Viber 账号的手段,伪装成境外金融讲师,以虚假的金融投资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沙盒中 Viber 程序的数据库文件查找入手,描述了在沙盒环境中查找并分析 viber.db 数据库文件的过程,说明了基于沙盒程序的取证案例分析思路、验证方法。具体而言,案例分析中介绍了通过对涉案计算机的镜像仿真进行实验,还原程序的运行环境、定位 viber.db 数据库文件位置的过程;阐述了在 viber.db 数据库文件加密的情况下,对 Viber 程序进行逆向分析寻找数据库密钥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入研究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成功获取 Viber 程序的数据库密钥,实现数据库解密,进而对数据库进行分析,获取了与案件有关的数据。
  • 蒋陈晨, 叶春陈, 卓思烨, 耿瑞铠, 苏通裕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公安机关经常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报案滞后或案件发生与报案间隔较长,导致原本采集到的涉案网址无法被正常访问。犯罪团伙通过解绑域名、更换 IP 地址以及更换服务器等手段,致使公安机关难以获取涉案网页内容及其中可能隐藏的有价值线索,进而导致关键性证据的丢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两起案例,介绍了网络资产测绘技术及相关搜索引擎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1)从网页代码的共同特征、相似结构设定关键词语法进行检索;2)对涉案域名解析 IP 并反查该 IP 下绑定的最新域名,挖掘同源存活网页进行情报收集。希冀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办提供参考。
  • 研究与探讨
    何梁超, 汪军, 潘浩, 秦宇, 方世勇, 刘展展, 陈光, 徐祥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指的是胸部或腹部受到强烈的挤压,严重阻碍了胸廓和膈肌的呼吸运动所致的窒息。目前国内有关创伤性窒息的报道多集中在临床治疗与疾病预后,有关事故中遇难遗体创伤性窒息的法医学检验及损伤特点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两名矿工在井下作业时从地下 173 m 溜井口滑落至地下 195 m处并被掩埋导致创伤性窒息死亡的案例。该类型尸体的损伤特点表现为全身体表多处擦、挫伤,窒息征象较明显,胸、腹部损伤常见,均系生前伤且符合滑落掩埋、挤压伤特点。死因鉴定时需排除颅脑、心脏等内部器官破裂出血所致的致命伤,排除他杀伪装及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导致的死亡。
  • 技术与应用
    李昊, 何光龙, 何冠英, 魏智彬, 孟运乐, 吕途, 倪首涛, 杨超朋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近年来,便携式 X 光机逐渐被应用到法医学尸体检验领域,用于检测体内异物、骨折、脏器损伤、病变出血等,为尸体解剖提供指引,为死因诊断、损伤机制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一例便携式 X 光机在高坠死亡事件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探讨了该技术较传统解剖检验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该设备的优势和使用要点、存在的不足与风险,并对该设备在法医虚拟检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法医尸体检验提供案例借鉴与技术参考。
  • 技术与应用
    谷心雅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针对音视频证据中伴奏音乐干扰对语音同一认定的影响问题,本文结合一起真实案例,通过听辨分析与声谱分析方法,系统探究伴奏音乐的时域、频域特性及其对语音共振峰的干扰规律。研究发现,伴奏音乐的音强与节奏对语音共振峰的掩盖效应存在显著差异:音强较大、节奏较快时,语音共振峰特征易被遮蔽;而音强较小、节奏较慢时,共振峰特征仍具备可辨识性,能够支持同一认定。本研究为噪声环境下语音鉴定提供了技术参考。
  • 综 述
    叶昕宇, 陈捷, 杨虹贤
    预出版日期: 2025-06-27
    毒品泛滥是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在毒品检测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包括毒品种类识别、现场快速检测、痕量检测、复杂体系检测以及毒品制造过程监控等,文章分析了拉曼光谱技术的优势,如无损检测、快速分析、高特异性分子指纹识别等,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信号弱、易受干扰等局限。最后,本文展望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毒品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优化分析建模方法、开发智能化识别系统、提高便携性、拓展应用领域以及加强跨学科合作等。
  • 论著
    王君, 谢兰迟, 黎智辉
    预出版日期: 2025-06-20
    人耳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且稳定性较好。人耳图像形态特征研究对视频图像中遮挡及残缺人像的个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正面及侧面人脸图像中可见的人耳特征分为整体特征、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等三级特征。针对公安部鉴定中心自建的人耳图像数据集(共2078人,44 826张图像)给出了每类特征的细分类型,并通过图例及参考标识给出了相应特征类型的描绘,由此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特征体系;采用形态比对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了整体特征(36个特征项)、局部特征(58个特征项)以及细节特征出现的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耳垂和对耳轮脚等形态特征在人耳图像中最容易被观察到,且不会随光线、角度、分辨率等影响因素产生较大变化;一些特征较为稀有(如多个耳轮结节、上小下大的对耳屏等),如出现可为个体识别提供有价值的支撑。
  • 论著
    杜晓瑜, 张燕
    预出版日期: 2025-06-20
    笔迹压痕量化研究通常是将单个的真实样本与待检验样本的压痕情况一对一进行分析,在样本的选取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挖掘签名本人的共性特征。基于此,实验尝试利用核密度估计对提取到的多个真实签名的压痕深度数据整合,得到能够最大程度代表本人书写签名时的共性压痕深度变化的特征模板,以反映书写人书写这一签名整字时的共性书写压力变化,帮助把握和抓取书写人笔压变化的突出特征。相比于单一样本,相关系数的提升证明特征模板在检验中的代表性更强,能够辅助摹仿签名的检验,为签名笔迹检验的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论 著
    杨乔, 胡瑞, 鲍鸿昊, 任耀坤, 张忠辉
    预出版日期: 2025-06-20
    为了对案件缴获的合成大麻素前体物质进行结构确认,建立该前体化合物的表征数据,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 Exactive HRMS)、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红外吸收光谱(IR)等技术,采用多仪器联合检验、多维度综合分析的方式进行未知物结构表征与解析,确证目标化合物为合成大麻素AB-FUBINACA的前体化学品1-(4-氟苄基)吲唑-3-羧酸。本研究方法科学高效,结果准确可靠,融合发挥不同检测技术在结构表征中的优势,克服标准物质缺失、谱库信息滞后的局限,可为毒品合成前体化学品的结构确证提供新途径。
  • 综 述
    姜贤波, 严圣东, 邢桂东, 康艳荣, 赵祥
    预出版日期: 2025-06-20
    比特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其成为非法交易的重要工具,给传统资金追踪和法律监管带来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逐渐采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检测比特币网络中的非法交易。然而,现有研究多基于非标准化数据集,缺乏对比分析,难以实现实际应用。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研究,回顾了主要成果和技术进展,重点分析了数据准备、特征提取及分类算法的应用现状。通过仿真分析几种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并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对其检测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现有方法在标准化和智能化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算法智能化及多源数据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提升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论著
    李阳, 周楚天, 武斌, 胡晓飞, 周莹, 赵杰, 李建军, 何光龙, 杨超朋
    预出版日期: 2025-06-20
    本研究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法医临床鉴定鼻区骨折的 CT 影像阅片诊断中,目的是提高骨折定位、新旧骨折鉴别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实现鼻区骨折的智能化识别。本研究采集到已知的鼻区新鲜骨折、陈旧骨折、无骨折案例共计 600 例,分别截取横断位、冠状位 CT 层面图像共计 9 294 帧,分组别对鼻区骨质整体、骨折部位进行人工标注,采用 Faster R-CNN 神经网络+VGG16 主干特征提取器+CBAM 模块建立智能系统模型,对 CT 横断位图像鼻区整体、CT 横断位图像骨折部位、CT 冠状位图像骨折部位分别进行学习训练及测试。结果表明 3 个组别 CT 图像的识别平均精准率均达 90%以上,实现了骨折部位的准确定位。本研究证实基于深度学习的鼻区骨折智能鉴别系统模型可用于辅助法医鉴定人进行鼻区骨折 CT 阅片诊断,有助于降低该类损伤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进一步提高该类损伤诊断的准确度。
  • 技术与应用
    张韡, 张容方, 周维新
    预出版日期: 2025-06-03
    在摩托车与汽车碰撞的事故中,责任的认定与划分是事故后鉴定工作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两车碰撞 时的速度又是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摩托车速度计算方法依赖于现场痕迹的测量或车辆的变形程度,存 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一起摩托车侧向碰撞汽车的事故为例,通过构建动力学计算模型得出了事故发生时摩托 车的行驶速度:首先基于 3-2-1 建系法建立以汽车为中心的坐标系;其次结合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在摩托 车行驶方向建立速度计算模型;最终利用车载 EDR 记录的事故数据完成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 EDR 数据直接获取关键动力学参数,有效降低了对事故现场痕迹的依赖,为同类事故的鉴定与责任划分提供了方法 参考。
  • 论著
    姜贤波, 郭丽莉, 邢桂东, 康艳荣, 楚川红, 赵露, 张耀国, 鲍梦湖, 张倩, 王博, 杨昆林
    预出版日期: 2025-06-03
    当前的手机取证工具在提取手机Wi-Fi连接信息时,存在无法提取历史Wi-Fi连接记录的局限性,难以 提供完整的历史连接与断开记录。然而,历史Wi-Fi连接记录能够为重建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及事件经过提供重要 线索,在刑事案件的调查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Redmi 21091116C、Honor COL-AL10、OPPO PCAM00、 HUAWEI MGA-AL40和Vivo V2327A五款设备的实验,分析了Wi-Fi连接与断开信息的存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 Redmi设备记录了嗅探到的Wi-Fi网络,Vivo设备、Honor设备和HUAWEI设备在数据库中存储了连接和断开的时 间,OPPO则仅记录了断开时间。进一步通过adb logcat指令读取内存日志,发现Redmi和OPPO设备提供了更为 详细的Wi-Fi连接记录。本研究为未来的手机取证工具开发和刑事调查中历史Wi-Fi连接记录的提取提供了技术 参考。
  • 论著
    慕容红焰, 丁鹏, 薛静, 卢荣鸿, 龚胜, 程鹏
    预出版日期: 2025-05-28
    本文研究了超声雾化装置搭配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材料 TPA-1OH 显现潜 在手印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比对,确定超声雾化装置参数、优选显影剂 TPA-1OH 的配比,并测试显影剂对后 续 DNA 检验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超声雾化装置搭配显影剂 TPA-1OH 显现潜在手印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使用显影剂对潜在手印处理后在 445 nm 波长激光下使用黄色滤光片进行观察和拍照,潜在手印显现效果明显优 于未使用显影剂处理的手印,且使用显影剂处理的检材未见 DNA 受到明显破坏。
  • 论著
    刘俊, 张德琴, 宋正阳, 王帅琪, 江丽, 李彩霞
    预出版日期: 2025-05-28
    汉藏语系人群的起源与分化是语言学、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已有研究多集中 在汉族或藏族,覆盖汉藏语系中羌族、彝族等人群的全局分析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来自汉藏语系12个人群的 1 151份无关男性样本的Y-SNP单倍群与Y-STR单倍型遗传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等方法,系统揭示汉藏语系人群的父系遗传结构及其群体间遗传分化。通过 分析90个Y-SNP单倍群频率,发现单倍群O-M175、D1-M174、C-M130和N-M231占研究人群父系单倍群的85.37% 以上,各单倍群下游亚单倍群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呈现差异化分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聚类关系与语 族、地理分布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系统发育树和基于16个Y-STR的单倍型网络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遗传分化与地 理分布的相关性,揭示了汉藏语系人群间的遗传关联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Y-SNP和Y-STR标记的联合分析, 深入探讨了汉藏语系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群分布、遗传亚结构及其内部遗传关系,为群体遗传学提供了新的理 论依据,并为Y染色体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 综述
    倪首涛, 武斌, 聂昊, 孟运乐, 王爱华, 孙启凡, 刘耀, 李洋
    预出版日期: 2025-05-28
    本文旨在检索和综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公安刑事技术法医病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及 应用,重点关注公安法医实践中常见的组织病理诊断、死亡原因与死亡时间推断、损伤识别、血迹分析等关键 技术难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法医病理检验鉴定与AI的结合点,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在公安法医实践中的应用,为 公安新质战斗力的形成与法医工作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赋能。
  • 技术与应用
    姜贤波, 康艳荣, 刘晋, 卢银兵, 刘富强, 邢桂东, 张倩, 楚川红, 郭丽莉, 赵露, 鲍梦湖, 张耀国, 王博, 杨昆林, 严圣东
    预出版日期: 2025-05-28
    随着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个人健康数据与设备日志逐渐成为刑事侦查的重要数据来源。在 死亡案件侦破中,死亡时间的精准判定是案件突破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一起实际案例,提出一种结合健康数 据与手机异常状态日志的联合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死者健康应用中步数记录的终止时间,并与手机系统日志记 录的异常状态时间进行匹配,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缩小了死亡时间推定范围,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新 的线索和支持。智能设备数据与手机日志的联合分析可为复杂案件中的死亡时间判定提供重要补充,具有重要 的实际应用价值。
  • 论著
    胡钟鸣, 雒燕婷, 汤佳程
    预出版日期: 2025-05-23
    该研究基于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SPE)与免疫层析技术的联用,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污水中痕量甲基苯丙胺的分析方法。以磁性纳米微球偶联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磁性探针,固相萃取富集并提取污水中的甲基苯丙胺毒品,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其含量。通过优化各种参数如标记抗体量、解吸溶液 pH、解吸时间、水样体积、水样 pH 值、试纸条检测限等,对甲基苯丙胺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纸条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R2 为 0.999 6,检测限为 0.13 ng/mL;免疫磁性探针和胶体金免疫层析的联用可在 30 min 内对污水样本中痕量甲基苯丙胺毒品进行检测,污水样品体积为 50 mL,富集浓缩倍数为 50 倍,污水甲基苯丙胺检测定量限为 8 ng/L。该联用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对设备依赖性低,不使用有机试剂,适用于污水中痕量甲基苯丙胺毒品的现场快速检测,亦可作为污水样本实验室检测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城市污水毒情的监测。
  • 论著
    万玫汐, 王华朋, 刘天赐, 冯嘉琪
    预出版日期: 2025-05-14
    为提高声学场景分类任务中模型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降低样本标注成本,提出了基于改进 FixMatch 方法的半监督模型:ASC-FixMatch。ASC-FixMatch 模型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有标签数据和大量的未标记数据。 在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基本架构上,模型改进了 FixMatch 的一致性正则化策略,通过在深度特征层面扩展数据 扰动空间,迫使其学习在强烈变形后仍维持不变的特征,从而提升模型对新数据的泛化能力。实验过程采用三 种无标签数据损失函数加权策略,将 ASC-FixMatch 模型与其他经典半监督模型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 TAU Urban Acoustic Scenes 2019 开发数据集上,最佳损失加权策略下 ASC-FixMatch 模型的准确率相比基于伪标 签方法、均值教师方法和插值一致性训练算法的半监督模型分别提升了 16.70%、4.71%和 6.65%,提出的模型 在半监督声学场景分类任务上具有一定的性能优越性。
  • 论著
    秦凯悦, 何立, 冯云鹏, 胡晓欣, 徐婷钰, 贾振军, 董颖
    预出版日期: 2025-05-12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分散固相萃取-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鸡胸肉中氟苯尼考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磁性分散固相萃取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快速、灵敏特点,能够实现对鸡胸肉中氟苯尼考的快速检测。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确定了最佳的萃取条件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条件,将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鸡胸肉基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满足鸡胸肉中氟苯尼考快速检测的需求。
  • 论著
    林葭, 曾文灿, 林坚, 叶树海, 庄顺, 黄建春
    预出版日期: 2025-05-12
    本 研 究 建 立 了 基 于 气 相 色 谱 - 质 谱 法 ( GC-MS ) 和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静 电 场 轨 道 高 分 辨 质 谱 法(UPLC-Q/Orbitrap HRMS)鉴定可疑电子烟油中丙帕酯和异丙帕酯的方法。可疑的两种电子烟油经稀释过滤后使用GC-MS和UPLC-Q/Orbitrap HRMS方法分析,发现分别含有两种未知成分。通过采用EI-MS和Full MS/dd MS2两种质谱鉴定模式,其碎片信息与已知的依托咪酯类似;通过质谱解析,推断两种未知成分分别为丙帕酯和异丙帕酯。依据推测结果,购买标准品进行比对验证结果正确,并对检材中的异丙帕酯和丙帕酯进行定性定量检验。丙帕酯和异丙帕酯的检测限在GC-MS法中均为0.1 μg/mL,在UPLC-Q/Orbitrap HRMS法中均为0.1 ng/mL。该方法在缺乏标准品的情况下,为与依托咪酯相似的含有咪唑环的羧化酯类药物解析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筛查思路,适用于实际案件检验。
  • 论著
    俞皓麒, 时玉, 石晓玉, 刘光尧, 林百川, 柳佳彤, 李卓言, 陈博旭, 凃政, 苑美青, 贾振军
    预出版日期: 2025-05-12
    本文将采集到的广灵县328个土壤样本按照生境类型分为菜地土壤、湿地土壤、公园土壤、道路旁土壤、丘陵土壤等5种类型,探究县域范围下不同土壤利用类型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布特点以及未知来源土壤地理溯源方法。通过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Qiime 2流程分析微生物组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数据。同时测定14项土壤理化指标。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证实,不同生境下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结果显示,相同分组的土壤样本点组内差异较小,不同分组的土壤类型样本点组间差异较大,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此分类下发现土壤pH值、总氮、含水量、无机碳、全磷、铝、锰、铅是驱动区域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最后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优化模型参数,利用采集样本作为训练集,发现使用土壤微生物数据时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准确率可达83.58%。

  • 论著
    姜贤波, 郭丽莉, 邢桂东, 康艳荣, 楚川红, 赵露, 张耀国, 鲍梦湖, 王博, 张倩, 杨昆林, 严圣东
    预出版日期: 2025-05-07
    电子数据取证在刑事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安全机制的不断增强,在无法获取 隐私密码的情况下,用户隐私保护功能(如隐私空间和系统分身)给取证工作带来了显著挑战。为应对这一挑 战,本文采用UFED工具与手工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OPPO、Redmi、Vivo和Honor四种智能手机的隐私空间及 系统分身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设备的隐私空间和系统分身中的数据 在文件系统中以未加密形式存储,使用三种国产工具对提取的文件系统进行解析,部分设备的隐私空间和系统 分身中的数据未被解析,揭示了当前不同品牌智能手机数据保护机制以及国内取证工具在应对这些机制时的局 限性。该研究为改进国内智能手机取证方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应对当前隐私保护数据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 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技术与应用
    李芳, 王学为, 陈国林, 陈红晶
    预出版日期: 2025-04-29
    盗窃类案件中提取到的生物检材绝大多数为接触性脱落细胞,检验难度大,如何提高这类检材的DNA检出成功率,从而提高案件的检案成功率和破获率,一直是法医DNA检验的难点之一。本文随机选取近一年本实验室受理的盗窃类案件检材中的440例,用DNA定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再根据定量结果进行优化扩增,探讨增加DNA定量实验步骤在盗窃类案件检材DNA检验中的应用。440例从盗窃现场提取的接触性脱落细胞检材,在第一次扩增结果不理想的前提下,根据DNA定量结果重新进行优化扩增后,171例成功检出STR分型,STR分型成功率达38.9%,成功率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其中31例检出有效分型,比中26起案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DNA定量结果优化扩增能有效提高接触性脱落细胞类检材的检出率及比中率,DNA定量可应用于盗窃类案件的法医物证检验。
  • 论著
    郝艳丽, 蔡晓铃, 吴黛泠
    预出版日期: 2025-04-29
    本研究以直线关节型、曲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模仿签名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奥博8000和RTI超视觉智能成像系统分析两种写字机器人与书写人在签名笔迹方面的笔痕特征表现。实验发现直线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摹仿签名在笔力分布、笔痕角度变化和墨迹宽度等特征上与书写人有显著差异,曲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摹仿签名在笔力分布、笔痕角度变化和墨迹宽度等特征上与书写人相似度较高;两种写字机器人垂直执笔书写的摹仿签名均无姊妹线出现;直线关节型写字机器人倾斜执笔书写的签名会出现姊妹线,但其姊妹线的沟痕深度比是固定的,反映出其书写过程中笔纸夹角是固定的;而书写人书写的签名出现多处姊妹线且不同笔画处的沟痕深度比不同,反映出其书写过程中笔纸夹角是变化的。结果表明,笔痕姊妹线特征和笔纸夹角特征是识别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有效方法。
  • 论著
    赵丽, 赵一霞, 宋金平, 高峰, 李爱强, 张艳霞, 王项华, 胡胜, 孙启凡, 季安全
    预出版日期: 2025-04-27
    为评估一步法 mRNA-PCR 荧光复合扩增检测技术在案件检材中体液斑迹来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共收集了 89 份疑似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案件检材,并联合另外 2 家无 RNA 操作经验的法医 DNA 实验室,共同开展检材总 RNA 提取、一步法 RT-PCR 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 89 份案件检材中,均成功检测到 3 个管家基因(GAPDH、ACTB、PRL19),且不同检材中可检出相应的体液特异性标记:外周血(HBB、HBA)、月经血(MMP7、MMP10)、唾液(STATH、HTN3)、精液(PRM2、SEMG1)以及阴道分泌液(CYP2B7P1、HBD1)。参与联合验证的 DNA 实验室均能独立完成 RNA 标记的检测,并且同一检材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平行检验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为一步法 mRNA-PCR 荧光复合扩增检测技术在案件检材中体液斑迹来源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 综 述
    冯云鹏, 陈静, 丁妍赟, 赵禾苗, 刘洪迪, 胡晓欣, 秦凯悦, 徐婷钰, 贾振 军, 王冲
    预出版日期: 2025-04-27
    刑事案件中,一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强奸侵害后,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怀孕事实,待发现怀孕时许多重要证据已经灭失。此类案件中胚胎组织的 DNA 鉴定,对于案件侦破和法庭诉讼至关重要。本文在法医物证 DNA 检验鉴定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胚胎发育所处时期、终止妊娠处理手段、流(引)产胚胎组织 DNA 的保存和提取、疑难流产组织 DNA 鉴定中分子标记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强奸致孕案件中胚胎组织 DNA 检验鉴定的方法对策和不同分子遗传标记在胚胎 DNA 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 综 述
    郑祎瑶, 郑吉龙
    预出版日期: 2025-04-25
    法医学研究领域中,时间推断一直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能否精准地对案件发生相关时间 进行推断关系到刑事案件的顺利侦破。现有研究表明,通过昼夜节律性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能够较为精 确地推断 1 d 以内的损伤或死亡时间。因此,生物节律衍生出的研究方法有望提高死亡时间、损伤时间以及痕 迹物证遗留时间推断的精度。基于此,本文对生物节律机制的相关研究,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 述和展望,以期为解决法医学中时间推断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研究与探讨
    黄星, 常颖, 江丽, 王晓笛
    预出版日期: 2025-04-25
    刑事技术以办案效率和精准度持续提升为目标,通过引入各领域理论、技术和有益实践,实施转化应 用及再创新,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为案件证据采信和事实认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以及愈加系统 完善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规范化该领域技术创新评价和管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稳定性与可靠性,促 进技术交流合作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尝试在本领域引入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式,并探讨适用的判定标准。通 过剖析三大洲际及其混合族群推断相关研究的系统推进,以实例分析技术成熟度在刑事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指引作用。
  • 论 著
    王亮, 刘丽, 王允熙
    预出版日期: 2025-04-25
    指印作为犯罪现场勘查中的最常见物证之一,具有人各不同、终身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的 特点。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特别是四苯乙烯,因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潜力而成为研究焦点, 它能够吸附指印物质,有效显现犯罪现场的指印。本研究探究了四苯乙烯磁性粉的最佳配比和激发波长,评估 了其在不同物质成分、不同客体表面、连续捺印及不同遗留时间指印上的显现效果,并与AIE磁性指纹粉末和绿 色荧光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四苯乙烯与铁粉的质量比为1∶70,使用365 nm紫外光激发时,显现效果最佳, 展现出高荧光强度和低背景附粉量的优势。同时,四苯乙烯磁性粉对汗液和皮脂指印均表现出良好的显现能力, 适用于多种客体表面;在连续捺印的指印中,四苯乙烯磁性粉能清晰显现连续捺印第10次的汗液指印;此外, 四苯乙烯磁性粉对陈旧指印具有良好的显现效果,可以显现遗留时间为15 d以内的汗液指印和30 d以内的皮脂指 印。综上所述,四苯乙烯磁性粉在指印显现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 研究与探讨
    安岩松
    预出版日期: 2025-04-25
    在手印查询、比对、鉴定过程中,当区域特征数量不足、难以得出明确认定或否定结果时,借助现场 其他手印痕迹或案件信息加以辅助对照、进行研判评断,可以增加结果认定或否定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列举法 和实例分析法,讨论了综合运用联指、同指不同区域、指节印或掌印等内容以及地域、年龄、性别等案件信息 作为参考依据,判断检材手印与样本手印是否同一的方法,能有效解决部分疑难手印的鉴定难题,提高手印鉴 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论著
    张程, 周奕含, 李硕, 崔岚, 付沛
    预出版日期: 2025-04-25
    本文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损鉴别蓝色圆珠笔油墨品牌、型号的方法。分别采集不同品牌型号的蓝色圆珠笔墨迹样品的高光谱图像,每个样品选取 60 个感兴趣区域,共提取 540 条平均光谱曲线。首先,采用卷积平滑(SG)、标准正态正量变换(SNV)和两者组合的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器学习(LightGBM)分类模型,通过比较建模结果从而确定最优的预处理方式;然后,基于最优的预处理方式,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VE)以及 CARS、UVE 与 SPA 的组合方法来提取特征波段并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CARS+SPA)-SVM 对 9 种不同品牌型号圆珠笔油墨分类准确度最高,达到了 92.66%。该结果证实,高光谱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无损鉴别圆珠笔墨水种类的方法。
  • 研究与探讨
    潘立鹏, 黄震烈, 张辉, 秦金风, 黄佳斌
    预出版日期: 2025-04-22
    本文探讨了国产的法医DNA数据分析软件FastSTR在检案中的应用效果。使用FastSTR软件对不同遗传分析仪的STR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将其分析结果与美国ABI公司的法医DNA片段分析软件GeneMapper®ID-X作比较,测试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FastSTR作为一款国产自主研发STR数据分析软件,基本功能涵盖了国外同类分析系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可以兼容美国ABI系列遗传分析仪的数据文件,对不同遗传分析仪的STR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和GeneMapper® ID-X软件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同样准确可靠,可替代国外产品,对平台采集、预处理过的DNA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加工,并实现法医DNA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完全能满足目前公安机关法医DNA数据分析需求。
  • 论著
    陈百慧, 孙婧, 刘富邦, 辛国斌
    预出版日期: 2025-04-22
    本文建立检测避孕套润滑剂中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通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不同品牌避孕套润滑剂成份的区别。使用乙酸乙酯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 6 种品牌 17 个类型的避孕套润滑剂中所含成分,使用所建立的分类模型,有效识别避孕套品牌、类型。结果表明,在 17 种类型的避孕套中,共检测出 48 种成分,相对峰面积的日内精密度为 0.14%~13.94%,日间精密度为 0.10%~14.14%,重复性为 0.13%~14.79%。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准确率为 87.4%。本实验所建立的避孕套润滑剂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简便、快捷,提取物质全面、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司法鉴定中检测性侵案件避孕套的使用及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