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论著
  • 李文浩, 连园园
    刑事技术. 2025, 50(4): 331-33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46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机器摹仿签名在书写风貌、布局、写法等方面的笔迹特征与被摹仿签名几乎完全一致,笼统地分析机器摹仿签名与人手写签名在各个笔迹特征上的区别意义有限,聚焦于单一笔迹特征可能更具现实参考意义。本实验以笔痕特征为研究对象,收集人手写签名样本并制作对应的机器摹仿签名,利用显微镜观察并总结两者在笔痕特征方面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摹仿签名与手写签名在墨点白点、压痕、粗细浓淡等方面存在形态和位置上的差异。机器摹仿签名的笔痕特征还受到机器自身书写特点的影响,如机器摹仿笔迹中观察不到墨线白线特征。总体而言,机器摹仿签名的笔痕特征规律性强,相似性高;而手写签名的笔痕特征随机性强,变化丰富。从笔痕角度识别机器书写笔迹是一种可行的笔迹检验方法。

  • 张斯昱, 薛静, 高珊, 吕昱帆, 范琳媛, 秦旗, 王浩宇, 辛松昊
    刑事技术. 2025, 50(4): 339-3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45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潜血手印的显现效果,本文将荧光标记技术引入到潜血手印显现中来,利用 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化学活性强、易与蛋白质的氨基反应形成酰胺化学键、能形成稳固结构的特点,合成新型的荧光素类试剂5-羧基荧光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CFSE荧光素),并首次运用于潜血手印显现领域。本文对该新型荧光素显现潜血手印的能力进行了系统探究,通过设置系列梯度,运用比较实验、假设检验等方法,确定了该荧光素显现潜血手印的操作方法、试剂最优配方等。CFSE荧光素能广泛运用于非渗透性复杂背景、深色背景客体上的潜血手印荧光显现,且对后续DNA提取基本没有影响;与酸性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显现纹线的精细程度、与背景反差更高;同时,研究还确定了该荧光素与常用显现潜血手印方法配合使用的顺序。CFSE荧光素具备荧光亮度较强、精细程度高、与背景反差明显、不易出现荧光斑渍、易于冲洗的优点,总体显现效果好,为潜血手印的显现提供了新方法。

  • 杨澜, 张科, 曾阔, 李晶, 钱倩, 刘俊, 刘京, 李彩霞
    刑事技术. 2025, 50(4): 349-35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27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法医SNP系谱推断技术可基于SNP芯片数据推断远亲缘关系。为明确基于SNP芯片数据的系谱推断技术对法医微量DNA的检测能力,本研究采用Illumina CGA芯片检测样本,基于DNA投入量、检出率、样本杂合度等指标对样本初步评估,使用IBS、IBD算法进行系谱推断,通过与参考样本比较分型一致性,分析影响推断准确性的因素,确定该技术体系对不同投入量DNA的检测能力。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基于信号比等指标筛选低质量数据中的准确SNP分型数据,以提升微量DNA检测数据的使用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当DNA投入量高于1.95 ng时,IBS算法推断1~5亲缘关系的平均置信区间准确率为94.33%,IBD可达91.96%;当DNA投入量为781~488 pg时,IBS算法对1~5亲缘关系平均置信区间准确率为23.11%,IBD算法为30.13%;当DNA投入量低于488 pg时,IBS、IBD两种算法均不能进行系谱推断。等位基因插入为影响系谱推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当纯合子错误达到22.5%将使样本无法用于系谱推断。通过信号比筛选,去除信号比大于1.5的杂合子SNP位点,可提高低投入量样本的系谱推断能力。本研究基于Illumina CGA芯片真实家系数据,分析了样本投入量对系谱推断准确性的影响,通过信号比优化SNP数据,提高低投入量样本在系谱推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 王蔚昕, 李志豪, 林雷祥
    刑事技术. 2025, 50(4): 357-36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0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文书鉴定实务中,涉及打印/复印字迹与书写字迹形成时序鉴定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本研究制作了不同品牌型号喷墨打印设备与圆珠笔随机组合形成的不同时序交叉笔画样本,使用VF20三维高倍视频荧光显微镜,对染料墨水和颜料墨水两类喷墨打印机墨迹与圆珠笔书写墨迹交叉笔画样本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控制变量法与单一变量法,考察了纸张、书写衬垫物、交叉笔画两种墨迹形成时间间隔、打印模式等因素对黑色喷墨打印墨迹与圆珠笔墨迹交叉时序判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喷墨打印墨迹分别与圆珠笔墨迹形成相同时序交叉样本时,交叉部位微观形貌表现存在差异;除打印模式因素外,其他变量因素对结果判定无显著影响。研究分别对表征交叉时序的本质性显微特征及辅助鉴别显微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归纳,能为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 林金霖, 于学洲, 韩星周
    刑事技术. 2025, 50(4): 364-37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49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打印机在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日渐普及,也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违法犯罪的常见手段。对于彩色激光打印文件的检验,文检人员在传统激光打印文件检验基础上,常会利用彩色“跟踪暗码”,但近年来又出现了能够去除跟踪暗码的软件,为文检人员检验彩色激光打印文件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对彩色激光打印文件的加网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分别选择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打印机以及不同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样本制作,对相同部位的打印网点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以探究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网点形态、网点间距、网点面积、网线夹角等加网特征规律。研究表明,同台彩色激光打印机不同打印时间的网点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同台打印机打印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其加网特征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打印机的网点形态、网点间距、网点面积、网线夹角可能存在差异,其中网点形态、网线夹角特征在“机台的同一认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验证了利用加网特征区分激光打印文件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彩色激光打印文件鉴定提供新的特征检验思路。

  • 郑亮, 刘宁
    刑事技术. 2025, 50(4): 372-37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4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印刷文件的图像由半色调网点墨迹构成,打印、复印所使用的半色调算法不尽相同,且不同生产厂家为其印刷设备配置了不同的半色调算法,表现在文件上即为不同的网点形态。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技术可以将印刷网点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获得网点墨迹的频谱图,通过频谱特征分析能够有效地倒推文件的形成方式和印刷机台。本文聚焦碳粉类印刷设备,选择市面上常见的27种32台碳粉类印刷设备,对碳粉类多功能印刷设备打印、复印形成的图像墨迹进行了采样和频谱分析,重点分析了调幅加网打印图像、蓝噪声加网复印图像,以及因复印打印原稿叠加了两套网点的图像的墨迹频谱特征。结果表明二维FFT提供了易于辨识的墨迹频谱特征,能够区分使用不同半色调算法印刷的图像,从而推断出文件的形成方式(打印或复印),并且能够识别复印件原稿的形成方式,为文检工作中文件形成方式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依据。

  • 邸玉敏, 常靖, 马华, 肖楠, 邹波, 刘清华, 周欣欣, 李常海, 张凯, 阮世超, 杨若晨
    刑事技术. 2025, 50(4): 379-38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1
    摘要 ( ) PDF HTML ( ) 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索建立血液、毛发中依托咪酯的QTRA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选取可卡因-D3为内标,血液经乙腈(血液/乙腈体积比1/6)沉淀蛋白,高速离心;毛发(约20 mg)经球磨仪研磨后,采用甲醇超声提取30 min,过有机滤膜,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和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ACQUITY UPLC®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离子扫描(MRM-IDA-EPI),结合二级谱库检索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中依托咪酯在1.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毛发中依托咪酯在0.05~5.0 ng/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血液、毛发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0.2 ng/mL、0.002 ng/mg,定量限(S/N≥10)分别为0.5 ng/mL、0.005 ng/mg;1.0、10.0、100.0 ng/mL血液和0.5、2.5、5.0 ng/mg毛发低、中、高添加浓度水平回收率分别为97.1%~103.4%、84.0%~99.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该方法可满足司法实践中对依托咪酯滥用者血液、毛发的定性定量分析。
  • 曹译月, 臧政哲, 卢子睿, 金静, 徐永新
    刑事技术. 2025, 50(4): 386-39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2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放火案件中,嫌疑人可能利用塑料制品如打火机及助燃剂容器作为工具,这些物品上易残留指印证据。然而,火场的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经历软化变形、熔融、热解、燃烧等一系列变化,同时指印成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研究高温条件下承痕客体的演变对指印显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PET塑料矿泉水瓶和ABS塑料打火机外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两种塑料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据此设定模拟火场条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随后,采用荧光粉末法对受热后的潜在指印进行显现,并利用热台显微镜实时观察塑料基质及指印纹线的演变特征。结合基质材料的相行为,解释了高温对热塑性塑料表面指印显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热塑性塑料表面的指印显现效果主要受承痕客体自身性质影响。在热塑性材料热解之前,荧光粉末法可有效显现指印纹线,但纹线会因塑料软化而发生明显的扭曲,随后的熔化过程则进一步严重干扰了指印的比对鉴定。具体而言,PET塑料瓶在200 ℃下受热10~30 min后,虽仍可显现指印纹线,但延长受热时间会加剧纹线扭曲程度;当温度升至250 ℃时,塑料瓶完全熔化,潜在指印无法显现。对于ABS塑料打火机外壳,250 ℃下指印纹线虽可显现但扭曲严重;当温度达到300 ℃时,打火机基体严重形变,指印无法被显现。本研究成果为火场高温环境下热塑性塑料上指印的显现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支持。

  • 高林林, 洪亮, 周志全, 蔡鸿勇, 张明亚, 汪旭峰
    刑事技术. 2025, 50(4): 393-39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10%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对人体骨骼STR检测的影响,本文选取了5根长骨,用电锯将骨干段分成12段,采用10%非缓冲福尔马林在常温浸泡固定,不同时间段取样,提取的DNA通过QuantiFiler® Trio DNA Quantification Kit进行定量,使用IDentifier DNA(炎黄34)和SureID®X37试剂盒进行PCR扩增,最后经3500xL基因分析仪电泳获得样本STR分型数据。研究发现骨骼固定时间与DNA质量浓度成反比,与DNA降解指数成正比。在非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10 d以内的骨骼,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检验均可以获得完整STR分型。固定时间在22 d以内的样本,STR的检出率可保持在77.33%以上。当固定时间延长至30 d后,样本的等位基因检出率大幅度下降至30%左右。当固定时间达到60 d后,所有样本的DNA定量结果降至0.02 ng/µL以下,只有部分样本检测到零星的小片段STR分型结果。综上,10%非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时间影响着骨骼所提取到的DNA,从而影响了人体骨骼STR的检出率。

  • 曾海静, 李海霞, 廖慧丹, 陈宁, 刘育洛
    刑事技术. 2025, 50(4): 399-40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7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血迹是侦查人员破案的重要证据,犯罪分子经常试图通过清洗来消除衣物上的血迹,导致染色区域的改变或消除,这给侦查人员发现和提取血迹增加了难度,因此,本研究试图寻找被洗纺织品上潜血痕迹的最佳显现方法。研究采用氨基黑10B、酸性黄试剂、鲁米诺试剂、四甲基联苯胺以及415 nm 波段光源等常用血痕显现方法,对经加酶洗衣粉和无酶洗衣粉洗涤的深浅纯棉、涤棉、涤纶纺织品上的潜血痕迹显现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被洗浅色涤棉、涤纶纺织品上的潜血痕迹,显现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排序为鲁米诺、氨基黑10B、酸性黄试剂、415 nm 波段光源、四甲基联苯胺;对于被洗浅色纯棉纺织品上的潜血痕迹,显现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排序为鲁米诺、氨基黑10B、415 nm 波段光源、酸性黄试剂;对于被洗深色纯棉、涤棉、涤纶纺织品上的潜血痕迹,鲁米诺、酸性黄试剂显现效果良好,其中鲁米诺显现效果更好。因此,综合比较而言,使用鲁米诺试剂对被洗纺织品上潜血痕迹的显现效果良好。
  • 综述
  • 范紫嫣, 王元凤
    刑事技术. 2025, 50(4): 405-41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3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无纸化办公的发展,电子签名笔迹被广泛应用于银行、政务和商务等业务中,它是利用手指或触控笔在手机、数位板等非纸质电子屏上书写形成的文字痕迹,在其生成的同时,书写时间、笔压等动态特征也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从实现方式上,电子签名笔迹归属于电子签名,但由于验证方式的不同,电子签名笔迹不宜适用《电子签名法》检验其真实性,而应从形态学角度检验笔迹特征。而书写设备和书写载体的改变使得其在鉴定时常面临鉴定程序瑕疵、动态特征难以发挥鉴定价值、复制粘贴笔迹难以鉴定等困境。因此,在鉴定时需要收集检材的“类原件”,明确检材的书写设备,收集与检材相同或相近来源的样本,在鉴定经验的基础上,把握稳定的、具有个体差异性的特征,综合量化分析法和与电子数据的相互印证,从而有效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

  • 于郁沛, 夏鑫鑫, 朱昱, 李扬动, 林嘉宇
    刑事技术. 2025, 50(4): 413-41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6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毛发基质标准物质是一类目标物与毛发基质相结合、目标物浓度确定的标准物质。毛发基质标准物质与法医毒物领域所涉及的真实检材具有更高的一致性,通过使用毛发基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验证,可以降低样品前处理过程和仪器检测过程中引入的误差,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推动法医毒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司法公正性等方面皆具有积极作用。论文围绕法医毒物领域常见的毛发基质检材,重点介绍毛发结构、毒(药)物与毛发生物结构结合的机制、毛发基质标准物质现存的主要制备方法等,综合评价法医毒物分析领域毛发基质标准物质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旨在为毛发基质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借鉴。

  • 研究与探讨
  • 云芳, 郭晓雪, 李景, 徐珍, 吴雅兰, 文静涛, 贾会会, 严安心, 彭柱
    刑事技术. 2025, 50(4): 420-42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1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陈旧精阴混合斑作为常见的法医学疑难生物检材,因其细胞高度降解、精子含量低等因素,在检验时难以获得单一的男性DNA分型。本文分享了1起性侵积案的检验过程及成功经验,为实战中处理精子含量低的陈旧混合斑检材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文中的案例检材为受害人阴道拭子,2004年对其进行DNA鉴定并获得单一未知男性DNA分型。2023年再次复检时,该检材PSA确证实验结果为阳性,通过常规差异裂解法,上清部分获得单一女性DNA分型及少量Y-STR分型,沉淀部分未获得DNA结果。而借助商品化免疫磁珠试剂盒以及优化后的免疫磁珠分离法实验流程,在改良的孵育条件下,从上述精阴混合斑检材中成功分离出精子细胞并获得单一男性的DNA分型。文末重点探讨了基于免疫磁珠的精子细胞分离方法在精阴混合斑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

  • 姜贤波, 邢桂东, 刘宁, 曹军, 陈业盛, 林承裕, 鄢飞, 康艳荣
    刑事技术. 2025, 50(4): 426-4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技术的进步,面对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和强化的数据加密技术,移动设备取证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围绕一起实际案例中华为手机抖音应用的数据提取需求,探讨了新型Android手机中特定应用数据提取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具有root权限的手机对源设备进行数据克隆后提取数据的方法,成功提取到所需的数据信息。同时,针对手工分析数据库特定时间段的应用使用情况时,传统的手动时间戳转换方法效率低下、耗时长等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款新型软件工具,能够自动检索指定目录下多个数据库中关键时间段的数据,并进行快速分析,大幅提升了处理速度,提高了效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应对数据提取及分析难题的方法,能为相关案件的移动设备取证提供方法参考。

  • 经验交流
  • 安永明, 剪宏伟, 高豪, 曹玉杰
    刑事技术. 2025, 50(4): 431-43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4011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镫骨是听小骨中最小的一块骨,镫骨头借韧带与砧骨相连,镫骨底封闭前庭窗。外伤引起单纯的镫骨骨折十分罕见,其可以由直接外力引起,也可以由鼓室肌肉的收缩、气流和外淋巴冲击等间接外力引起。本文案例头部、胸腹部遭拳打脚踢,临床检查并手术证实镫骨板上结构骨折移位,未发现颞骨骨折及耳部其他损伤,分析其为间接创伤所致。损伤机制分析是该案鉴定的难点,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机制与头部遭拳击和摔倒造成的剪切力以及镫骨肌收缩牵拉力有关,旨在为类似案例的损伤机制分析和损伤程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 韦航, 张彬, 金运红
    刑事技术. 2025, 50(4): 436-44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401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事故中的车辆速度确定是分析事故过程、明确责任及原因的关键因素,但车速鉴定也因其对现场勘验要求高、技术复杂及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而成为难点。本文基于一起真实的汽车碰撞行人事故案例,探讨了车速鉴定的过程,包括公式选择、事故接触碰撞点和抛距确认,以及人体摩擦系数选取等,并运用电子数据、视频图像资料及仿真软件等方式验证车速,成功纠正了此案例的车速鉴定结果。文章对汽车碰撞行人事故中行人抛距公式的正确运用具有实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