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 全选
    |
    论著
  • 王桂强
    刑事技术. 2024, 49(5): 441-45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29
    摘要 ( 257 ) PDF HTML ( 1813 ) 可视化 收藏

    物证鉴定结果解释范式正在经历从传统明确结论范式向物证鉴定似然比范式的转换过程。以DNA物证鉴定为典型代表的物证鉴定似然比范式提升了物证鉴定意见证据的有效性,并变革了物证鉴定意见证据的推理证明模式。物证鉴定似然比范式以贝叶斯似然比框架为基础,在代表案件控辩双方主张的一对对立的来源或行为命题下分配物证结果的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并将该LR作为物证结果相对支持控辩双方主张的证据价值,提供物证结果LR意见证据以帮助决策者推断和确定有争议的来源或行为命题事实。物证鉴定似然比范式在科学基础、意见形成、表述、理解和推理应用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物证鉴定范式,这给物证鉴定人员和刑事诉讼的决策者提出了新要求,并带来了巨大挑战。

  • 张俊涛, 杨幸怡, 余政梁, 赵鹏, 刘大宇, 韩晓龙, 孙宏钰, 刘超
    刑事技术. 2024, 49(5): 456-46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4
    摘要 ( 193 ) PDF HTML ( 1196 ) 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AGCU X Plus STR复合扩增体系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X染色体32个基因座分型的新型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包括DXS6807,DXS9895,X染色体连锁群1(DXS10148, DXS10135, DXS8378), DXS9902, DXS6795, DXS6810, DXS10159, DXS10162, DXS10164, DXS7132,连锁群2(DXS10079, DXS10074, DXS10075), DXS981, DXS6800, DXS6803, DXS6809, DXS6789, DXS7424, DXS101, DXS7133, GATA172D05, GATA165B12,连锁群3(DXS10103, HPRTB, DXS10101),GATA31E08和连锁群4(DXS8377, DXS10134, DXS7423)。相较于传统试剂盒,它不但可以同时检测更多的X染色体基因座分型,提高系统检验效能,而且考虑了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为评估该体系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根据SWGDAM验证指南,根据扩增电泳条件、种属特异性、灵敏度、抗抑制剂、精确性、可重复性、一致性、混合样本、Stutter峰和群体多态性等指标对该体系进行全方位评估。结果表明,扩增体系的DNA模板量>62.5 pg时,可获得全部的基因座分型结果。混合检材DNA模板量≥1∶3也可获得完整的次要贡献者的基因分型。在群体多态性研究中,选自南方汉族的209名无关个体共获得28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量(PIC)介于0.272 1(DXS6800)~0.910 5 (DXS10135)之间,平均值为0.679 8。多态性信息量最为丰富的基因座是DXS10135(PIC = 0.910 5),个体识别能力在男、女性群体中分别为0.916 4、0.987 1。累积个体识别能力在男性及女性群体中均大于0.999 999 999, 在三联体和二联体案件中的累积平均排除概率均大于0.999 999 999。在125名无关男性个体中存在78个不同的DXS10103-HPRTB-DXS10101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81 0。在考虑连锁的情况下,计算出的累积个体识别能力(TPD)、三联体和二联体累积平均排除概率相较未考虑连锁时无明显数量级变化。因此,该体系分型准确、可靠,系统检验效能相较传统试剂盒明显提高,可满足法医学实践的要求,可作为常染色体STR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法医学鉴定的有效补充。本研究获得的209名无关个体群体数据可为X-STR检验提供数据参考。

  • 董颖, 曹振宇, 何立, 苗丽文, 刘剑, 张宏民
    刑事技术. 2024, 49(5): 464-47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5
    摘要 ( 188 ) PDF HTML ( 84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肝脏为样本,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组织中10种蟾蜍毒素(沙蟾毒精、日蟾蜍它灵、酯蟾毒精、去乙酰华蟾蜍精、酯蟾毒配基、华蟾毒它灵、蟾毒它灵、华蟾酥毒基、蟾毒灵、华蟾毒精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的检测方法。取肝脏0.2 g,首先加入0.8 mL乙腈沉淀蛋白,然后用Hybird固相柱进行净化,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µm)色谱柱,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B相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分析。10种蟾蜍毒素的检出限均在10 ng/mL以内,最低可以达到0.1 ng/mL。10种蟾蜍毒素添加在20~400 ng/mL范围内的线性良好(R2>0.996)。10种蟾蜍毒素的提取回收率在62.9%~93.2%之间,基质效应在90.9%~109.0%之间,日内精密度在9.2%之内,日间精密度在14.6%之内,在基质中的反复冻融稳定性、常温稳定性和提取后稳定性良好,浓度变化均在15%以内。灌胃解剖后在雄鼠体内的分布为:肝>肺>心>肾>生殖器>肌肉,在雌鼠体内的分布为:肺>生殖器>肝>心>肾>肌肉。本研究建立了生物组织中蟾蜍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得出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蟾蜍毒素的检验和相关检材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罗帅, 刘安杰, 张兴涛, 占梦军, 刘猛, 范飞, 周宇驰, 刘长远, 邓振华
    刑事技术. 2024, 49(5): 472-47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35
    摘要 ( 172 ) PDF HTML ( 168 ) 可视化 收藏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当需要确定肺萎陷程度时,通过Mimics软件计算被认为金标准。然而,由于Mimics软件的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一些法医工作者仍然倾向于使用目测法、三线法等传统方法进行计算,这种做法可能导致鉴定意见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技术开发了肺萎陷程度自动化计算模型,并与Mimics软件计算肺萎陷程度的结果比对,以探究深度学习在肺萎陷程度测算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研究收集包含气胸诊断的42例DICOM格式CT影像数据,每例图像约350张,层厚1 mm,从中随机选取32例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人工标注1 943张图像中胸廓内含气区域,另外10例数据由Mimics软件测量肺萎陷程度,用于验证模型训练效果。同时,选取5例气胸相关鉴定案例作为外部测试集,通过模型和Mimics软件重建两种方法计算肺萎陷程度,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计算误差。在验证集中,模型计算结果与人工方法的平均误差为2.4%,平均计算时间为60.04 s;在测试集中平均误差为4.4%。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气胸所引起的肺萎陷程度自动化测算中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为法医临床学中对气胸所致的肺萎陷程度准确定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刘振平, 童继军, 翟仙敦
    刑事技术. 2024, 49(5): 480-48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76
    摘要 ( 381 ) PDF HTML ( 223 ) 补充材料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多个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缺失特点及其与AZF(无精子因子)缺失相关性,为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使用Y-STR试剂盒(Yfiler Platinum、SureID PathFinder Plus)对23 461份男性家系个体血样分析,发现4个及4个以上Y-STR分型缺失样本共14例,使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根据缺失STS,评价样本Y染色体AZF区缺失情况。结果显示:多个Y-STR分型缺失比例为0.059 7%(14/23461),短臂1例,长臂13例,来自不同家系,分型互不相同;13例长臂多个分型缺失样本在AZF区均检出STS缺失,1例短臂多个分型缺失样本未检见异常。本研究提示发生于Y染色体长臂多个STR分型缺失与AZF区微缺失存在对应性,该类分型个体存在不育的生物学基础。

  • 综述
  • 易爽, 姚琴
    刑事技术. 2024, 49(5): 485-49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89
    摘要 ( 347 ) PDF HTML ( 311 ) 可视化 收藏

    手印显现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能够对犯罪现场大多数潜在手印进行显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手段的更新,各种潜在手印的显现也对现有技术和材料提出了挑战。纳米材料因其拥有良好的吸附性、不容易漂浮于空中、适用性广和一般不影响DNA检验等优势,在显现潜在手印方面已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潜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金属纳米材料、非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以及其他纳米材料在潜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纳米材料显现潜在手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纳米材料显现潜在手印的实战应用提供参考。

  • 曹振宇, 董颖
    刑事技术. 2024, 49(5): 495-50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47
    摘要 ( 654 ) PDF HTML ( 325 ) 可视化 收藏

    蟾蜍毒素种类繁多,兼具强烈的毒性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应用潜力巨大。蟾蜍毒素中毒性组分依其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蟾蜍二烯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类两大类,它们分别主要表现为心脏毒性和致幻性。此外,蟾蜍毒素是中药蟾酥的主要成分,对于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蟾蜍毒素在不同的药物基质中,提取和检测方式也有所差异。本文综述了目前常见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希冀为标准方法开发、法庭科学毒物检验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 研究与探讨
  • 毕福轮, 王伟, 祁月莹, 谢嘉懿, 纳嫚, 吴加权, 梁莹, 张建强
    刑事技术. 2024, 49(5): 507-51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91
    摘要 ( 214 ) PDF HTML ( 195 ) 可视化 收藏

    血迹是刑事案件案发现场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快速识别血迹、获取潜在证据,对刑事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不同颜色纯棉纺织物上的人血、鸡血和猪血等不同类型的血迹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标准正态变量(SNV)的预处理方式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操作,结合极限学习机(ELM)算法建立血迹种属快速识别模型。接下来,对建立的血迹种属快速识别模型进行了样本测试,并与使用传统支持向量机(SVM)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所建立识别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LM算法的预测准确率为98.48%,高于GA-BP算法的预测准确率(84.62%)和SVM算法的预测准确率(73.84%)。同时,ELM算法的精准度、灵敏度、特异度和F1-score也均远高于SVM和GA-BP算法。ELM算法所建立的血迹种属识别模型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具有最佳的建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和ELM算法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能够高效、无损、快速、准确地识别血迹类型,为刑事案件中血迹种属的快速鉴定和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 李永久, 张广峰, 窦雪丽, 刘洪迪, 彭柱, 刘志芳, 凃政
    刑事技术. 2024, 49(5): 514-51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3.0073
    摘要 ( 369 ) PDF HTML ( 277 ) 可视化 收藏

    陈旧颅骨DNA含量低且降解严重,一直是法医DNA检验的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改善陈旧颅骨DNA检验效果的方法,在几起陈旧颅骨案件DNA检验中,从取材部位的选择、脱钙液浓缩与回收、大体系提取纯化等方面对DNA提取进行优化,成功获得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STR多态性检验结果。结果表明:颞骨岩部可作为陈旧颅骨检验优选的取材部位,与颅骨其他部位相比成功率较高;此外,在骨粉脱钙环节,利用Amicon Ultra-15 10K 离心超滤管可去除脱钙液中大量的水分和离子等小分子,从而将大分子DNA截留回收,有效降低了DNA损耗量;另外,陈旧颅骨DNA质量较差,提高骨粉使用量、增加提取纯化体系也能明显提升DNA回收量。本方法提高了陈旧颅骨的DNA回收量和质量,可为后续类似陈旧骨骼、牙齿DNA检验提供借鉴。

  • 技术与应用
  • 李威, 赵明辉, 关闯, 沈永钢, 任重
    刑事技术. 2024, 49(5): 519-52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34
    摘要 ( 86 ) PDF HTML ( 7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混行路网中不同交通参与方因通行宽度被侵占引发的交通事故路权纠纷,提出一种基于直接线性变换理论的视频中路面距离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维直接线性变换算法,利用视频中与待测点共线的3个特征点,确定像方距离与物方距离的直接线性变换关系,进而解算目标距离。以Faro Focus3D激光三维扫描仪现场扫描的测量值为参考值,评估该方法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测量视频中的路面距离,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并适用于不同拍摄角度的视频,从而确定混行路网中不同事故参与方所属的通行宽度,为司法鉴定、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 吴雪冬, 王琪琦, 陈悦峰, 何惠, 刘彬
    刑事技术. 2024, 49(5): 525-53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5017
    摘要 ( 317 ) PDF HTML ( 355 ) 可视化 收藏

    枪弹痕迹形成于枪支装弹、击发和退壳过程中,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枪种特征。本文利用显微镜对格洛克19型手枪发射六种国际现役的9 mm北约标准弹(CBC-9mm-15、FC LUGER 9MM、GCED LUGER9mm、WIN LUGER 9MM、CLA 9MM 16、S&B 11 9×19)的射击弹壳痕迹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弹种的同类射击弹壳痕迹特征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出现率,且实验中射击弹壳的击针头痕迹、击针头孔痕迹、舌痕、抛壳挺痕迹、拉壳钩痕迹、弹壳口扇形刮擦痕迹的形态反映、留痕部位及出现率均反映出该格洛克19型手枪射击痕迹的稳定特征,可为司法实践中枪种鉴别与枪支认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袁逸婷, 陈莹, 黄光明, 秦达
    刑事技术. 2024, 49(5): 531-53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5018
    摘要 ( 282 ) PDF HTML ( 255 ) 可视化 收藏

    书写笔字迹成分的差异对于检验可疑文件是否存在添改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一起添改文件检验,利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DESI-MSI)检验可疑字迹,通过成像直观地反映出检材笔迹添改情况,确定可疑字迹的添改部位,并利用化学计量学对字迹成分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传统光学检测法、光谱法相比,该方法可检测到书写笔字迹更多的物质信息,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 经验交流
  • 鲁婷, 占梦军, 范飞, 陈新, 邓振华
    刑事技术. 2024, 49(5): 537-54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5019
    摘要 ( 190 ) PDF HTML ( 179 ) 可视化 收藏

    视功能障碍的客观准确评定一直是法医学鉴定难点之一。鉴定实践中视力障碍的致伤因素多为物理性因素,少数是化学性致伤因素,如甲醇中毒。甲醇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害眼球组织和引起血管麻痹扩张,损害神经系统。中毒数小时至2~3 d后即可出现视力障碍,表现为复视、视物不清及眼球胀痛等,之后视力急剧减退、甚至失明。眼科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眼底检查可见静脉扩张,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继之苍白或视神经萎缩。视神经损害很少完全恢复正常。本文介绍2例甲醇中毒后视力损害的损伤程度鉴定案例,并围绕甲醇中毒的确证、视觉障碍的客观评定以及甲醇中毒与视力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以期为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 薛天羽, 林锦锋, 周镭迪欧, 秦金风, 倪春雨
    刑事技术. 2024, 49(5): 543-54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5020
    摘要 ( 332 ) PDF HTML ( 315 ) 可视化 收藏

    葡萄胎是异常受精所致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涉及葡萄胎组织的亲子鉴定在法医实践中相对罕见。在一起强奸致孕案中,受害人怀孕时未满14周岁,经医院诊断为葡萄胎。流产组织的形态和基因分型特征符合完全性葡萄胎的特点,但被控嫌疑人和流产的葡萄胎组织不符合亲子关系。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DNA数据库单亲比对为追溯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并对本案相关人员样本和流产葡萄胎组织进行了多次复检,增加了X-STR和Y-STR基因座检验,进一步明确了流产葡萄胎组织的生物学父亲。本文对该案件的检验鉴定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提供启示。

  • 陈家祥, 曾勇攀, 邹康, 邓艾松, 朱书刚
    刑事技术. 2024, 49(5): 547-55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5021
    摘要 ( 224 ) PDF HTML ( 189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受山石撞击致死的案例报道较少。此类案例发生环境一般在偏远山区,缺乏DNA、视频等直接认定依据,法医专业意见能够为此类案(事)件的侦办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一案例中大质量山石撞击人体后,出现的体表纵行梳状表皮剥脱、不规则挫裂伤,以及多处肋骨骨折、多脏器挫伤破裂等损伤结果进行分析,梳理损伤特征,总结损伤机制,与高坠伤、交通事故伤等进行鉴别区分,为此类疑难损伤案件类型提供分析思路,进而为法医同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