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10-15
  

  • 全选
    |
    论著
  • 王君, 谢兰迟, 黎智辉
    刑事技术. 2025, 50(5): 441-4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45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耳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且稳定性较好。人耳图像形态特征研究对视频图像中遮挡及残缺人像的个体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正面及侧面人脸图像中可见的人耳特征分为整体特征、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等三级特征。针对公安部鉴定中心自建的人耳图像数据集(共2 078人,44 826张图像)给出了每类特征的细分类型,并通过图例及参考标识给出了相应特征类型的描绘,由此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特征体系;采用形态比对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了整体特征(36个特征项)、局部特征(58个特征项)以及细节特征出现的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耳垂和对耳轮脚等形态特征在人耳图像中最容易被观察到,且不会随光线、角度、分辨率等影响因素产生较大变化;一些特征较为稀有(如多个耳轮结节、上小下大的对耳屏等),如出现可为个体识别提供有价值的支撑。

  • 葛帅杰, 韩文强, 陈世韬, 罗亚平
    刑事技术. 2025, 50(5): 449-45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8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相似异源指纹对指纹鉴定造成了一定风险,探究其在指纹不同区域的出现规律有助于提高鉴定人员的风险意识。本研究针对箕型纹中心和箕口区域各选取30枚指纹作为研究对象,每枚指纹在千万人级数据库中发送查询15次,以探究在标注6~20个细节特征时同源指纹和相似异源指纹的出现情况。结果表明,中心和箕口区域标注6~20个细节特征时均可找到相似异源指纹,且箕口区域的相似异源指纹数量远高于中心区域;中心和箕口区域同源指纹排位高于相似异源指纹的占比分别为98.4%和60.9%,当标注20个细节特征时,箕口区域仍存在同源指纹未出现的情况;相似区域频率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区域箕头朝向的一侧和箕口区域箕口朝向的一侧更易出现相似异源指纹。此外,无论在中心还是箕口区域,均找到超过10个符合点的高度相似异源指纹。因此,指纹鉴定人员在鉴定时需审慎对待相似异源指纹,谨防其对鉴定造成干扰。

  • 任风凯, 张冬, 庞然, 冯冉
    刑事技术. 2025, 50(5): 457-46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59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犯罪分子不断更新诈骗手段,从早期通过微信、QQ等主流即时聊天工具实施诈骗,演变为将受害者引流至单独开发的app中。为了节约开发成本和提高效率,犯罪分子将第三方SDK接口代码嵌入涉案app中,其中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服务是常见的嵌入服务。而在此类新型电诈案件中,通过对涉案app的apk文件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可以获取即时通信服务的调证线索,并调取包含大量对侦查和诉讼有价值的信息的数据库文件。本文以安卓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即时通信类聊天app调证线索的挖掘和调证后数据文件的分析过程,包括技术原理、分析处理步骤和案例应用等内容,重点论述了apk 静态分析获取key值、动态抓包验证key值,以及使用SQL查询语句检索分析聊录文件的方法,能为相关案件的取证提供参考。

  • 姜贤波, 邢桂东, 康艳荣, 范玮, 庄辰, 严圣东
    刑事技术. 2025, 50(5): 463-46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2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流行,非法交易检测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的新方法,旨在提高比特币非法交易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首先,融合传统数据特征与LSTM、RandomWalk、PageRank算法分别提取的特征,以捕捉交易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其次,针对比特币交易数据中存在的类别不平衡问题,采用Focal Loss作为损失函数,以加强模型对少数类(非法交易)的识别能力。最后,在Elliptic数据集中使用包含一层隐藏层的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当前主流的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模型(GAT、 GCN)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F1得分和召回率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显著提高,验证了多特征融合策略和Focal Loss在处理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上的有效性。

  • 李亚庆, 康刚, 麦宝华, 陈深树, 程良红, 焦台风
    刑事技术. 2025, 50(5): 469-47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8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使用多技术联合手段对办案单位送检的毒品缴获物中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1-(4-氟苄基)-4-甲基哌嗪(1-(4-fluorobenzyl)-4-methylpiperazine,4F-MBZP)进行定性分析。样品中可疑化合物经甲醇超声提取和液相制备分离后,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液相色谱-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多技术联合分析。首先,通过GC-MS分析,保留时间为9.78 min的可疑化合物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为m/z 208.1、164.1、109.1和99.1;经LC-Q-TOF-MS/MS检测,测得可疑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09.286 4,二级质谱得到的主要特征离子碎片为m/z 189.183 0、109.176 9、99.452 0和83.387 1;FTIR分析测得可疑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为3 517.1、2 981.5、2 943.4、1 603.9、1 517.3、1 232.0、1 168.6、1 080.2、827.8和766.9 cm-1,判断该可疑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甲基、亚甲基和C-N等官能团;经过1H-NMR进一步分析可疑化合物结构中质子归属,并与已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确认该可疑化合物为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4F-MBZP。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4F-MBZP的定性分析,同时为新型毒品的检验鉴定提供思路。

  • 杨求凤, 韩星周, 秦达
    刑事技术. 2025, 50(5): 475-48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2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利用同轴光区分激光打印文件机台和检验添加打印文件的方法。利用同轴光对不同品牌、型号的激光打印机制成的文件进行检验,根据打印图文对同轴光的反射情况,即明暗程度区分打印机台;利用同种方法对相同机台和不同机台添加打印制成的文件进行检验,分析添加打印后的同轴光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机台一次性制成和不同时期制成的文件图文同轴光反应均基本稳定,且受纸张、墨粉量影响小,可以作为区分激光打印机台的一个特征使用;大部分不同台激光打印机制成的文件同轴光反应差异较大,区分度高;添加打印文件中不同次打印的图文同轴光反应差异更大,区分效果更佳。同轴光检验法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优点,可用于激光打印文件的检验。

  • 杨梦暄, 李胜男, 邱秀莲, 曾锦华
    刑事技术. 2025, 50(5): 482-48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5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手机截图图像作为一种快速、方便的信息捕捉和分享工具,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手机截图图像相关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手机截图图像与手机拍摄图像在生成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截图图像溯源和取证构成了挑战。当前关于截图图像来源追踪的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准确追溯和识别特定图片的来源设备成为了数字图像取证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聚焦于构建一种基于元数据特征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收集市面上常见品牌的52部智能手机的截图样本,对样本图片进行元数据提取并建立特征数据库。通过对比型号、设备制造商、配置文件创建者、旋转角度、文件类型、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等多维度特征,匹配并识别图像的来源设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图像溯源鉴定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数字取证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王猛超, 赵崐迪, 代茵茵, 张晓龙, 陈雨轩, 许文, 阿民勿日他, 刘金磊, 张榆梓, 奇海涛
    刑事技术. 2025, 50(5): 489-49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9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同时检测3种4(3H)-喹唑啉酮滥用物质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GC-MS与GC-MS/MS分析方法,并分别应用于实际案件中对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进行分析。使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ed ion monitoring, SIM)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分别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标准品溶液进行分析,确定三种物质的特征碎片离子和特征离子对,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分别对实际案例中的疑似毒品和毛发样本进行检验。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疑似毒品中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1、4.3、2.5 μg/mg,建立的GC-MS/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毛发中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48 ng/mg、565 pg/mg、58.2 ng/mg。本研究建立的GC-MS及GC-MS/MS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中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检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解鹏达, 孟祥超, 石慧霞, 魏智彬, 石屹
    刑事技术. 2025, 50(5): 496-50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6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利用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地面手持拍摄影像两种数据源融合构建多尺度、可变分辨率的高坠案事件现场实景三维模型的技术方法。首先利用低空无人机获取高坠案事件现场的方位、概貌和坠落空间的影像数据;然后利用数码单反相机获取坠落起点、坠落终点等重点部位的影像数据;最后在SMART 3D三维重建软件中将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地面手持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进行特征点标刺,尝试将空中与地面两种数据进行硬性关联,进而实现融合不同数据源构建精细化模型。结果表明,空地一体两种影像数据源融合构建的高坠案事件现场实景三维模型能够多尺度、全要素展示高坠案事件现场,实现在模型上既可远观方位概貌,也可近看重点部位和细目特征的目的。空地一体构建高坠案事件现场实景三维模型的技术方法能够直观展现、真实还原现场痕迹物证的位置、纹理、大小等物理性状信息,为数字化固定记录高坠案事件现场,进而辅助重建坠落过程、正确判断案件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唐立冈, 谭晴晴, 杨雪, 王文燕, 孙庆东, 张全芳
    刑事技术. 2025, 50(5): 504-50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0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罂粟为研究对象,构建快速准确检测罂粟源性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验证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性。依据GenBank公布的罂粟属ITS基因序列,设计其特异引物和探针,构建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样本检测并与DNA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可行性。结果显示,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强,检出限达到0.4 ng/µL,18份待测样品均检出罂粟源性成分,与DNA测序结果相一致。本研究方法的建立对于快速检测违法种植罂粟源性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路林超, 王海燕, 刘海燕, 宋蕊, 栾玉静, 王芳琳, 张广华, 武继锋
    刑事技术. 2025, 50(5): 510-51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4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生物检材血液中米非司酮及其代谢物N-去甲米非司酮的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考察合适的前处理方式对血液样本进行前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并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基质效应、检出限、回收率和线性关系。血液中米非司酮及其代谢物N-去甲米非司酮分离良好,色谱峰峰形良好,精密度良好,在10~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液样品中米非司酮检出限浓度为0.5 ng/mL、定量下限为1.5 ng/mL、基质效应为94.6%~98.2%、回收率为82.7%~92.4%;N-去甲米非司酮检出限浓度为1 ng/mL、定量下限为2 ng/mL、基质效应为91.2%~97.3%、回收率为81.8%~91.7%。本方法简便高效,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易于操作,对米非司酮及其代谢物N-去甲米非司酮定性定量检验均有较好效果,可应用于日常相关案件检验鉴定工作。

  • 周华, 张亮, 徐越, 陶文军
    刑事技术. 2025, 50(5): 515-52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3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过氧化物炸药六亚甲基三过氧化二胺(HMTD)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解决实际案例中HMTD难以检测的问题。样品经丙酮提取,离心取上清液后,浓缩定容,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流速4.0 mL/min,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HMTD在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以空白尘土为基体,在全扫描(SCAN)模式下,方法检出限为0.4 μg/g,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检出限为0.01 μg/g,定量限为0.04 μg/g,平均回收率在89.15%~95.41%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在4.67%~6.26%与4.59%~12.69%之间。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案例中的HMTD检测,适用于疑似爆炸物及爆炸尘土中HMTD的检测,满足实际案件检测需求。

  • 综述
  • 王泽宇, 孙晓宇, 周志刚, 马秀琴, 栾玉静, 王芳琳
    刑事技术. 2025, 50(5): 521-52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7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成药与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向其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当前非法添加药物种类繁多,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有调节血压类、调节血糖类、调节血脂类、镇静安神类、糖皮质激素类、补肾壮阳类以及解热镇痛类等七大类,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心血管、肝肾功能的一系列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为保护公众健康和权益,我国对此颁布了很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有关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免疫法、光谱法、色谱法及各种技术的联用和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概括了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相应的检测技术并对各个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如何管理新型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应对新型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进行了展望。

  • 张宇, 任昕昕, 宋歌, 董林沛, 李佳宜, 胡晓光
    刑事技术. 2025, 50(5): 529-53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65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气味是人体多种腺体的分泌物在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作用下挥发形成的气味,包含大量生物信息,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及个体特异性,可以作为不同人体特征识别的“气纹特征”。机器学习是人体气味研究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探究不同人群气味中的特征组分,还可以考察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性。本文参考近几年文献,总结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体气味数据处理流程,讨论了“气纹特征”在个体识别和特征刻画中的应用,以及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难点以及研究趋势,对人体气味的识别做出展望,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 袁春, 黄思成, 金静, 孙振文
    刑事技术. 2025, 50(5): 537-54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49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并引发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次生事故,除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外,高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性气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技术研究对于快速准确确定火灾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以及制定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危化品仓库火灾事故的特点以及发生原因,综述了此类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此类火灾事故现场的规范勘查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经验交流
  • 王檬, 华海, 赵彦伯, 江洋, 周兰
    刑事技术. 2025, 50(5): 543-54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5013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实践应用中具有传统尸体解剖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本文针对一起特殊的工伤事故进行探讨,该事故中死者暴露于瞬时高压环境后体表损伤轻微,无法准确判断死亡原因。因此通过虚拟解剖技术,在不破坏死者遗体的情况下发现死者皮下软组织积气严重且存在重要脏器损伤。此外,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分析虚拟解剖数据,对气体进入死者体内各个重要脏器的途径进行了合理的推断。笔者认为,虚拟解剖技术未来在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需要迅速判断死亡原因及机制的法医检验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黄志平, 胡丹
    刑事技术. 2025, 50(5): 547-55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5014
    摘要 ( ) PDF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1例利用斧头多次砍击头部的自杀案例,通过法医病理学、血迹动力学及现场重建技术系统分析,为锐器致颅脑损伤的死亡方式鉴别提供实证依据。死者头部有28处密集平行分布的横条形创口,创口左侧较右侧严重,枕部创口见颅骨粉碎性骨折伴脑组织外溢;颈部两处浅表划伤呈现典型试切创特征,右手衣袖外侧溅落血迹方向与持斧挥动轨迹吻合。通过系统分析创口分布规律(左深右浅的梯度性损伤符合右手持斧挥砍力学特征)、工具与损伤形态的匹配性(斧重量、刃锐利、与颅脑损伤一致)、血迹动力学特征(直立位流注状血迹与抬臂溅落血迹特征),结合现场无攀爬、搏斗痕迹,门窗完好,工具DNA单一指向性等关键证据,排除了他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