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rowse Online first

Online first

The manuscripts published below will continue to be available from this page until they are assigned to an issue.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0.16467/j.1008-3650.2025.0016
    Online available: 2025-03-10
    贝叶斯定理被许多讨论法庭科学比对方法的文献当作最基础的理论。本文对此开展深入分析,探讨了在法庭科学中使用这一定理面临的问题,尤其是详细区分了定理中不同表示项的意义及逻辑推理难题,认为贝叶斯定理并不能为特征比对得出结论提供有意义支撑,其只是一个计算工具。如果将法庭科学比对方法建立在贝叶斯定理之上,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在法庭科学方法面临变革的时期,更需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3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7
    通过调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主要水域硅藻分布特征,建立硅藻数据库,为溺死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采集 2023 年玉树境内 2 个湖泊、3 条河流(共 6 个采水点)春、夏、秋、冬季水样,采用石墨消解-真空抽滤-自动化扫描电镜检测法,对硅藻种属进行定量分析。所采集样本共检出硅藻门 66 属及金藻门 1 属,其中优势藻属有 5 种,34 属藻属在全年均可检出,24 属藻属在各点均可检出,发现 18 属季节性或区域性特殊藻属;各点硅藻种属构成具有季节性、水域性差异(P<0.01),提高了硅藻调查数据的丰富度。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4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1
    本文旨在探究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投入量 DNA 的检测能力,为法医现场生物检材的 SNP 系谱推断提供新技术手段。通过赛陆 SalusPro 国产测序平台对不同 DNA 投入量样本进行深度为 25×的全基因组测序,从中提取 Wegene GSA 芯片包含的 645 199 个常染色体 SNP 位点,经过质控后使用血缘同源(identity by descent,IBD)算法计算两两个体间 IBD 片段总长度,预测亲缘关系等级。结果显示:当 DNA 投入量在 0.2 ng 及以上时,位点检出率与分型一致率分别在 95%、99%以上,IBD 片段长度与标准品基本一致,1~7 级平均置信区间准确率达到 91.40%;当 DNA 投入量为 0.05 ng 时,位点检出率与分型一致率分别降低至 80%、97%以下,IBD 片段长度及置信区间准确率显著低于标准品水平,无法用于系谱推断。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2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1
    在放火案件中,嫌疑人可能利用塑料制品如打火机及助燃剂容器作为工具,这些物品上易残留指印证据。然而,火场的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经历软化变形、熔融、热解、燃烧等一系列变化,同时指印成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研究高温条件下承痕客体的演变对指印显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 PET 塑料矿泉水瓶和 ABS 塑料打火机外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两种塑料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据此设定模拟火场条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随后,采用荧光粉末法对受热后的潜在指印进行显现,并利用热台显微镜实时观察塑料基质及指印纹线的演变特征。结合基质材料的相行为,解释了高温对热塑性塑料表面指印显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热塑性塑料表面的指印显现效果主要受承痕客体自身性质影响。在热塑性材料热解之前,荧光粉末法可有效显现指印纹线,但纹线会因塑料软化而发生明显的扭曲,随后的熔化过程则进一步严重干扰了指印的比对鉴定。具体而言,PET 塑料瓶在 200 ℃下受热 10~30 min 后,虽仍可显现指印纹线,但延长受热时间会加剧纹线扭曲程度;当温度升至 250 ℃时,塑料瓶完全熔化,潜在指印无法显现。对于 ABS 塑料打火机外壳,250 ℃下指印纹线虽可显现但扭曲严重;当温度达到 300 ℃时,打火机基体严重形变,指印无法被显现。本研究成果为火场高温环境下热塑性塑料上指印的显现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支持。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5
    Online available: 2025-02-19
    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是当前区块链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挑战,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交易模式和类别不平衡问题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图神经网络方法,旨在提高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的准确性。首先利用BERT模型对交易特征进行增强,通过其强大的上下文建模能力提取更具表现力的特征。其次设计一种创新的模型结构,结合LSTM与双通道的ONGNNConv,后者通过将输出结果传递给一个注意力机制,以对结果进行加权,从而更有效地捕捉交易网络中的潜在模式。最后,为了应对类别不平衡问题,在损失函数中引入了加权二元交叉熵损失,以提高对非法交易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多个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的基准模型,验证了其在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1
    Online available: 2025-02-17
    本文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检测过氧化甲乙酮(MEKP)的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 Eclipse plus C18 (3.0 mm×50 mm×1.8 μm)色谱柱分析 MEKP,确认 MEKP 含有六种聚合体,通过 UPLC-Q-TOF/MS 对其聚合物采用全扫描及目标离子二级扫描(Full MS/Target MS/MS)模式进行离子碎片信息的采集,以建立数据谱库用于 MEKP中六种聚合体定性分析,其次对 MEKP 的六种聚合体使用 UPLC-MS/MS 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确定六种聚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用于六种聚合体定性分析。通过高分辨质谱对过氧化甲乙酮对照品分析确定存在六种聚合体后,分别建立六种聚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司法鉴定中过氧化甲乙酮的分析检验。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6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本文旨在探索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实现印泥(油)种类的有效区分。采集 27 种不同品牌型号的印泥(油)样品的高光谱数据和色度值,对平均色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降低维度,并应用 K-Means 聚类分析,成功地将印泥(油)样品划分为四大类别。之后使用 LightGBM(light gradientboosting machine)、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 KNN(K-nearestneighbor)四种分类模型,以 1∶4 的比例确定测试集和训练集,对聚类分析结果中每一类别的样品进行逐一鉴别。结果表明,SVM 模型、LightGBM 模型和 XGBoost 模型的区分结果较好,其中 SVM 对类别 I、II、III 中的样品分类准确率达到了 100%,对样品 IV 的分类准确率也达到了 98.3%。本研究为印泥(油)种类快速、准确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7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近些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语义分割等诸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指纹信息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2018年至今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图像处理、指纹识别、指纹防伪技术、指纹数据集生成、涉及指纹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指纹图像处理包括指纹图像分割、指纹图像增强和指纹图像校正,指纹识别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指纹识别、非接触式指纹识别、基于指纹3级特征的指纹识别等,并展望了未来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信息中的研究发展方向。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8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公安科技力量的提升对于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安科技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支撑,本文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为基础,借助于知识图谱等计量分析工具,对2018-2023年以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为基金支撑发表的科技文献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发文数量趋势分析、研究主题分布规律、学科分布规律、期刊分布规律、作者分布规律和机构分布规律等,总结出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撑公安科技发展的三大方面:持续系统保障基础研究、有效增强机构间合作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从坚持需求导向、倾斜青年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组织模式和孵化高水平项目等方面出发对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探索。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9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随着依托咪酯的严格管制,依托咪酯同系物相继出现。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依托咪酯及其同系物在结构上极为相似,分析检测中极需谨慎。本文建立针对烟油、毛发和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将烟油、毛发和尿液样品经有机试剂提取处理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烟油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进行定性指标验证,使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定量指标验证;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毛发、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进行定性定量指标验证。结果显示:烟油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 GC-MS 检出限为 10 μg/mL;GC 定量限为 20 μg/mL,线性 20~100μg/mL(R2>0.9988);毛发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检出限为 0.005 ng/mg,定量限为0.05 ng/mg,线性范围 0.05~5 ng/mg(R2>0.9945);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检出限为 1 ng/mL,定量限为 5 ng/mL,线性范围 5~100 ng/mL(R2>0.9990);日内与日间的精密度 RSD 和准确度均小于 15%,回收率在 94.7%~114.3%。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0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心源性猝死案例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常见,而因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学改变的早期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是法医病理鉴定中的难点。死后生化检验可为辅助诊断死因鉴定提供客观依据。研究证实,心源性猝死的死后生化标志物,如 NT-proBNP、CK-MB、cTnT、cTnI 等经典指标及近来研究报道的 sLOX-1、H-FABP及 sST2 等新指标,其检验结果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法医鉴定方面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及实际应用潜力。本文结合法医学及临床研究报道,对经典指标和新指标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多指标联合应用及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体系进行探讨,以期转化应用于鉴定实务。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3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4
    组织病理学检验中苏丹Ⅲ染色可确认脂肪栓塞,其定量分级对确定死因有重要意义,但镜下人工观察定级比较依赖个人经验。为了使栓塞程度客观量化,本文探索了对肺组织苏丹Ⅲ特染切片的全视野数字图像中脂滴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苏丹Ⅲ特染切片染剂残留、脂滴染色不均、形状不一、大小差异过大等问题,容易导致误分割和分割不精确。为此,本文提出结合提示学习的 CLIP 模型框架进行脂滴分割:首先通过跳跃连接的方式将 CLIP 图像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图进行融合,通过文本提示引导模型利用 CLIP 的先验知识精准分割脂滴;再采用 dice 损失函数缓解图像前景和背景不平衡的问题;最后在切片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并与 U-Net、FCN8s、UNet++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 CLIP 模型在特染切片图片上进行脂滴分割的效果优于所对比模型。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4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0
    本文采用单波长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水产品及肉类中有害元素 As、Pb、Cd 和 Hg 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与参比方法(ICP-MS)的对比、加标回收率等多方面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肉基质中 As 检出限为 0.03 mg/kg,Pb 检出限为 0.15 mg/kg,Cd 检出限为 0.03 mg/kg,Hg 检出限为 0.04 mg/kg;在双壳类水产品中,As 检出限为 0.15 mg/kg,Pb 检出限为 0.03 mg/kg,Cd 检出限为 0.1 mg/kg,Hg 检出限为0.04 mg/kg;在肉类食品中,As 检出限为 0.03 mg/kg,Pb 检出限为 0.06 mg/kg,Cd 检出限为 0.03 mg/kg,Hg 检出限为 0.02 mg/kg。使用本方法测试标准样品,As 相对误差<10%,Pb 相对误差<25%,Cd 相对误差<15%,Hg 相对误差<30%,测定实际样品与参比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 R2≥0.94,t 检验的 P 均>0.05。采用多家实验室比对检验的方式考察了方法精密度,其中 As 的 RSD<10%、Pb 的 RSD<20%、Cd 的 RSD<10%、Hg 的 RSD<20%。因此,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标准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食品重金属限量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够满足水产品及肉类中有害元素 As、Pb、Cd 和 Hg 快速检测的要求,且设备便携,操作简便,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5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0
    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经静脉入体后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迅速分布于脑和心脏组织,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循环稳定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或短期手术麻醉。一些滥用者利用其麻醉特性将其制成烟粉、烟油等添加至电子烟中使用,危害范围广,隐匿性强,长时间大量吸食依托咪酯会对内分泌系统、肝脏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尤为突出,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死亡。目前依托咪酯的滥用已在全球凸显,在我国也已经形成一定滥用趋势。由于依托咪酯易于获得,吸食人群中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清单的公告》中,将依托咪酯(在中国境内批准上市的含依托咪酯的药品制剂除外)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清单,但吸食滥用现象仍然多发。目前对于依托咪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用药、不良反
    应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方面,对于毒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机制及滥用或成瘾机制研究不足。本文就依托咪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麻醉机制、毒性和滥用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法等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依托咪酯的深入研究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2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8
    本研究拟建立血液中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ultrasound-assistedionic liqui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UAIL-DLLME ) - 液 相 色 谱 串 联 质 谱 检 测 方 法 (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spectrometry, LC-MS/MS),为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以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样品采用 ZORBAX Eclipse Plus C18RRHD 色谱柱分离,流动相 A 为含 0.1%的甲酸水溶液,流动相 B 为甲醇,采取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 0.2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进行检测。血液中苯海拉明与地芬尼多的检出限均为 0.01 ng/mL,定量限均为 0.02 ng/mL,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20%,相对回收率在 98.38%~115.10%之间。检测到案件血液中地芬尼多和苯海拉明的浓度分别为 4.02、3.78 µg/mL。本研究表明建立的血液中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可行,具有环境友好、富集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1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7
    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推断现场遗留植物检材(本研究中为陈年桃树枝)的产地来源,为植物检材的鉴定和溯源检测提供新思路。首先,构建全国各地桃样本群体遗传信息库,然后对现场检材及其疑似来源地桃样本进行DNA提取、二代测序和基因组SNP位点检测,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个体间亲缘关系,推测其来源。结果显示本次实验中21份样本都成功建库测序,经筛选共得到9 938个SNP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揭示栽培桃树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理来源聚类,并推断案发现场遗留的植物检材为长江中下游常见栽培品种,更有可能来自浙江本地。综上所述,结合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可以从特征不明确、保存年份久的植物检材中获取信息,辅助亲缘关系鉴定和地理溯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3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法医遗传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处理测序所产生的大量复杂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多重扩增靶向测序,对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拓展,针对法医遗传学常用的四种遗传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以及线粒体 DNA(mtDNA),分数据质控、构建必要分析文件、数据分析三个部分详细阐述如何对这四种遗传标记从 FastQ 下机数据产出最终分析报告。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法医遗传领域高通量测序下机数据的生信分析流程,为有效解决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该流程不仅为自主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提供可能,还能为后续群体遗传等分析做好前期准备,为法医遗传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4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国际法庭科学组织包括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IFSA)、国际法庭科学协会(IAFS)等。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自2004年成立以来,随着其协同能力、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业已发展壮大为由6个运转中的地区性法庭科学协会和3个战略合作伙伴组成的多边伙伴联盟。本文介绍了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及其成员的基本情况;以该联盟成员亚洲法庭科学学会(AFSN)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法庭科学实验室高级管理者协会(SMANZFL)为例,分析联盟成员间联系与区别,包括近五届年会关注热点、不同地区法庭科学组织的关注热点相似点和差异点;回顾我国与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的联系,聚焦国内外法庭科学发展方向,展望我国参与国际法庭科学组织前景,以期为推动我国法庭科学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8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工业炸药管控严格、销售环节多、成本及价格较高,给私自炒卖炸药带来很大利润空间。近年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存储硝铵炸药案件高发。自制硝铵炸药原料来源广泛、易获取,其成分的准确定性及量化表征,对实现其比对、溯源及案件侦办具有重要意义。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是确定微量物证成分主要分析手段,但是目前仍停留在物相匹配,即物质定性阶段,缺少量化表征方法。本文阐述一种基于 PXRD 精修对含晶态微量物证实现无标准曲线量化表征的通用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衍射片子制备、仪器参数设置、Rietveld 精修全谱拟合。即在准确确定样品晶相和非晶相物相后,采用 Rietveld 全谱拟合方法,结合结构参数、峰形参数、仪器参数等多维因子,计算粉末衍射图谱,以实验图谱与计算图谱差别为目标函数,利用优化算法,获得该物相的最佳模型参数,包含各组分含量、结构信息等。优化的模型参数可直接用于物相相同、配比不同
    样品各组分含量的计算。该方法可实现包括自制硝铵炸药在内的粉末、颗粒状或块状固体组成的定量,为此类物证的比对和溯源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关联刻画案情。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9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本文建立同时检测3种4(3H)-喹唑啉酮滥用物质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GC-MS与GC-MS/MS分析方法,并分别应用于实际案件中对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进行分析。使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ed ionmonitoring, SIM)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分别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标准品溶液进行分析,确定三种物质的特征碎片离子和特征离子对,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分别对实际案例中的疑似毒品和毛发样本进行检验。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疑似毒品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1、4.3、2.5 μg/mg,建立的GC-MS/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毛发中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48 ng/mg、565 pg/mg、58.2 ng/mg。本研究建立的GC-MS及GC-MS/MS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中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检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6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4
    指印的间接伪造是指以手指遗留的现成指印为母版进行伪造,因不需要捺印人配合且隐蔽性强,在现实中具有较大危害。但若将间接伪造指印应用到电子证据取证中用以破解电子设备,将会极大程度上为取证流程提供便利。本文探究了以间接伪造方法制成的仿生指纹膜对各类搭载指纹识别系统的电子设备的破解效果。实验中采集已经形成的可见指印与潜指印作为样本,制作普通硅胶和电容硅胶指纹膜,破解手机、平板电脑、指纹考勤机和智能门锁等设备;并考察了指印样本质量、光敏印章的制作条件、指纹膜的制作条件等因素对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已经形成的真实指印样本进行扫描、打印、刻制光敏印章后制成指纹膜,能够成功破解搭载指纹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电子设备,并达到较高的成功率。间接伪造硅胶指纹膜的制作过程便利快捷,并提供了一种无需拆机或侵入系统即可破解相关电子设备的方法,能更好地保护物证原始性、完整性。但也需要意识到此方法的危害性,应呼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护自身指纹信息安全。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1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4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可携带包括DNA、R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遗传物质和代谢产物,在缺氧条件下外泌体的组成、分泌和功能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机械性窒息死亡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尸体征象,其精准死因鉴定一直是法医病理学诊断的难点,给该类案件的刑事侦查及法庭审判工作带来困扰。本文回顾了外泌体在缺氧条件下的成分变化,并探讨了将这些变化运用于机械性窒息死亡精准死因鉴定中的优势、难点及可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8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在法医物证领域,解释和分析混合STR图谱因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焦点,在疑难案件侦办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提升混合STR图谱拆分的准确率和速度,适应复杂图谱噪声下低模板量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混合STR图谱的拆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几年,人工智能方法有望成为混合STR图谱拆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混合STR图谱拆分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混合STR图谱拆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出了人工智能算法在该领域潜在的应用方向,旨在为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混合STR图谱拆分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0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本研究以罂粟为研究对象,构建快速准确检测罂粟源性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验证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性。依据GenBank公布的罂粟属ITS基因序列,设计其特异引物和探针,构建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样本检测并与DNA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可行性。结果显示,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强,检出限达到0.4 ng/µL,18份待测样品均检出罂粟源性成分,与DNA测序结果相一致。本研究方法的建立对于快速检测违法种植罂粟源性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2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手印是刑事犯罪现场重要的痕迹物证。血手印作为手印痕迹的一种,既可进行 DNA 鉴定,也可通过手印纹线特征认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具有较重要的鉴定价值。本研究讨论了紫胶红色素染料对血手印的增强效果。实验中使用浓度 0.25%、pH=2.55(冰醋酸浓度为 5%)的紫胶红色素染料,对 12 种常见客体上血手印、不同风干时间陈旧血手印以及不同血痕浓度血手印进行增强操作,比较其显现效果。结果表明,紫胶红色素在增强血手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大多数非渗透性客体上血手印增强效果较好,且灵敏度较高,也适用于陈旧、血痕浓度较低血手印的增强;对渗透性客体上血手印增强效果则较为一般。该染液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存储,可应用于刑事现场勘验中血手印的显现与提取。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5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足迹检验领域亟需提升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当前,赤足足迹的识别方法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穿鞋足迹的自动识别仍是足迹检验领域的一大挑战。本研究引入 Surf 算法,探索其在穿鞋足迹自动识别中的应用潜力。具体而言,研究运用 Surf 算法对四种类型的足迹图像(即同人同鞋、同人不同鞋、不同人同种鞋及不同人不同鞋)进行特征匹配,并通过几何变换映射匹配点对,深入分析足迹间的相似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同人同鞋的足迹在 Surf 特征点匹配数量上显著多于其他类型;在几何变换映射后,同人同鞋同时间的足迹图像匹配点数量多,匹配位置准确,而不同人之间的足迹匹配点则较少;此外,即便是同人同鞋,形成时间间隔较近的足迹匹配点也多于时间相隔远的足迹。综上所述,Surf 算法在识别同人同鞋足迹方面展现出高效性和可靠性。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7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近年来,法医虚拟解剖技术快速发展,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已逐渐成为法医检验鉴定的重要辅助手段。与此同时,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和法医人类学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MSCT 图像后处理技术种类繁多,法医检验人员需要了解、掌握多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实践表明,根据观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显示目标图像,有助于减少漏诊及误诊,从而提高目标检出率与检准率。本文对现有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概述,着重介绍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表面阴影遮盖(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等几种常用后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情况,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3
    Online available: 2024-12-16
    在数码摄影技术广泛使用之前,采用感光胶片拍摄的物证底片是破获陈年积案的重要物证。但由于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早期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拍摄的黑白物证底片容易出现严重的霉变现象,导致洗印的照片图像模糊不清,极大影响物证信息的提取。本文介绍了一种霉变严重底片的修复方法,使用以亚磷酸苯二异辛酯(DPOP)为主要成分的高沸点液体材料涂布于霉变照相底片表面,填充霉斑形成的粗糙表面,消除霉斑对可见光的漫反射,可以有效恢复霉变照相底片的影像。同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在提取出完整清晰的图像之后,可以去除涂布的恢复材料,使其恢复初始状态,保持物证底片的原真性。采用此方法成功恢复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物证底片记载的图像,完整再现了30余年前拍摄的底片记录的物证信息,为案件的顺利侦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5
    Online available: 2024-12-16
    快速 DNA 分析技术能够将 DNA 提取、多重 PCR 扩增以及毛细管电泳等多个步骤集成,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所有流程。商业化的 DNA 快速检测系统可通过自动化设备提供的内部环境来模拟实验室环境,从而使得整个检测过程彻底摆脱常规 DNA 实验室所需环境条件限制。本文针对国产 Quick TargSeq™全集成DNA 快速检测系统,开展极端环境条件下作业能力测试,评估其实战使用效能,这是在该领域的首次尝试。将 Quick TargSeq™装载于车辆上,进行车载静止测试和行进中测试。测试高度涵盖从海拔 500 m 的平原环境到海拔 3800 m 的高原环境,共分为 4 个静止测试点(包含 1 个平原参考点)和 5 个行进中测试路段。测试全程为雨雪天气,最低气温达-1 ℃,总计测试数据 36 组,其中平原静止点 2 组,平原行进中测试 4 组,高原静止点 18 组,高原行进中测试 12 组。测试结果显示 STR 基因座的检出率为 99.21%,分型准确率为 100%,测试结果表明该快检系统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和野外作业能力。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6
    Online available: 2024-12-09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飞速发展,法医毒物学与 AI 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法庭科学的研究热点,为解决传统法医毒物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 AI 在中毒现场勘查,毒物筛查与定性定量分析、毒性预测、毒代动力学、毒物相互作用等毒理学研究,以及涉案人员个体识别与特征刻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 AI 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 AI 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法医毒物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2
    Online available: 2024-12-09
    近年来,Android 系统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 APP)成为犯罪分子用于诈骗的主要“工具”之一,犯罪分子开发诈骗 APP 并将 APP 安装包(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以下简称 APK 文件)发给受害人,受害人下载安装后在 APP 中进行操作从而被骗。因此对 Android 系统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功能检验分析是分析诈骗行为过程、查找诈骗犯罪人员身份的重要线索来源。随着近几年防护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诈骗应用程序使用各种防护技术来防止模拟器运行和抓包,导致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越发困难。本文对目前常见的防抓包手段(APK 环境检测、抓包检测、证书验证检测)进行介绍,并从 APK 文件的逆向代码分析、动态抓包分析和 Android 系统底层系统代码入手,对绕过防抓包机制的可行性思路和取证方法进行研究,为分析各类诈骗等恶意 APP 提供借鉴。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4
    Online available: 2024-12-05
    γ-羟基丁酸(γ-hydroxybutyrate,GHB)是我国目前列管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使滥用者出现暂时性失忆,是娱乐场所较为常见的化学合成类毒品。近年来,GHB 及其前体物质γ-丁内酯(GBL)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实施性犯罪的辅助工具,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GHB 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复杂、检验窗口期短,给公安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涉及 GHB 的“迷奸”和“麻抢”案件持续高发的社会现实,研究 GHB 的检验和鉴定技术显得尤为紧要。文章介绍了 GHB 在国内外的滥用及管制情况,指出了 GHB 检验鉴定困境,进而对含有 GHB 成分的血液唾液毛发、尿液四种常见生物检材的检验、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公安禁毒工作提供借鉴。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7
    Online available: 2024-12-05
    随着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日益高发,公安机关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技术开发环节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犯罪团伙的反侦查意识也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逃避打击,很多犯罪团伙选择在服务器上自行搭建 IM 即时通信服务并进行加密,以防止公安机关通过向第三方公司调取证据的方式获取其作案时留下的注册信息、聊天信息等数据线索。因此,本文介绍了一起基于 MongoDB 数据库、Blowfish+CBC 模式算法加密后的聊天数据的解密案例,旨在为类似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办提供方法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1
    Online available: 2024-11-29
    本文探索建立血液、毛发中依托咪酯的 QTRAP-LC-MS/MS 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选取可卡因-D3 为内标,血液经乙腈(体积比,1/6)沉淀蛋白,高速离心;毛发(约 20 mg)经球磨仪研磨后,采用甲醇超声提取30 min,过有机滤膜,以 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和 0.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ACQUITYUPLC®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离子扫描(MRM-IDA-EPI),结合二级谱库检索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中依托咪酯在 1.0~100.0 n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毛发中依托咪酯在 0.05~5.0 ng/m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血液、毛发方法检出限(S/N≥3)分别为 0.2 ng/mL、0.002 ng/mg,定量限(S/N≥10)分别为 0.5 ng/mL、0.005 ng/mg;1.0、10.0、100.0 ng/mL 血液和 0.5、2.5、5.0 ng/mg 毛发低、中、高添加浓度水平回收率分别为 97.1%~103.4%、82.8%~95.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15%。该方法可满足司法实践中对依托咪酯滥用者血液、毛发的定性定量分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4
    Online available: 2024-11-13
    本研究建立了生物检材中七氟烷、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氟烷、六氟异丙醇的顶空(HS)-气质联用(GC-MS)检测方法。取 1.0 mL 血液样本于 10 mL 顶空进样瓶中,加入等量超纯水,密封,65 ºC 加热 5 min,GC-MS(EI)检测。质谱采集模式为全扫描模式。血液中的七氟烷、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氟烷、六氟异丙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0 2),最低检出限(LLOD)为 0.04~0.5 μg/mL,定量限(LOQ)为 0.07~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 61.19 %~90.39 %,日内精密度(RSD)1.62%~17.29%,日间精密度(RSD)0.85%~17.91%。本方法快速、简便、干扰少,能针对血液中七氟烷、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氟烷和六氟异丙醇进行检测。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5
    Online available: 2024-11-13
    手机截图图像作为一种快速、方便的信息捕捉和分享工具,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手机截图图像相关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手机截图图像与手机拍摄图像在生成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截图图像溯源和取证构成了挑战。当前关于截图图像来源追踪的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准确追溯和识别特定图片的来源设备成为了数字图像取证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聚焦于构建一种基于元数据特征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收集市面上常见手机品牌的52部智能手机的截图样本,对样本图片进行元数据提取并特征数据库。通过对比型号、设备制造商、配置文件创建者、旋转角度、文件类型、图像宽度和图像高度等多维度特征,匹配并识别图像的来源设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图像溯源鉴定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数字取证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7
    Online available: 2024-11-07
    比特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其成为非法交易的重要载体,而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应对复杂的交易网络结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的图神经网络模型,旨在提高比特币非法交易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该模型通过CVAE生成与输入特征相同数量的K-1个特征向量,并与原始特征向量合并,形成K个特征向量。每个特征向量经过多通道聚合和最大池化层处理后,得到多个特征向量。随后,这些向量分别通过线性层和层归一化处理,再次进行最大池化层操作,得到一个全局特征向量。最后,通过图卷积层和线性层进一步处理特征向量,生成最终的分类结果。模型在输出层通过skip机制融合输入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任务中表现优异,显著提升了检测准确率和鲁棒性。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8
    Online available: 2024-11-07
    本文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为检索数据集,以 Vosviewer1.6.20 和 CiteSpace6.2R6 可视化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搜索了痕迹类物证统计学量化研究方向相关文献 509 篇,涉及 57 个国家的 976 个机构,以及267 个期刊,从发文量、发文载体、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四个方面对本领域文献各个节点进行了梳理,以详尽直观地了解痕迹类物证统计量化研究脉络与前沿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痕迹类物证的统计量化方法研究文献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呈现波动式增长;欧洲国家对于这一主题有较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较为紧密的区域合作网络,荷兰法庭科学研究所(Netherlands Forensics Institute)为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指纹是痕迹类物证统计量化研究的重要对象,统计量化方法主要聚焦于似然比、贝叶斯网络等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方法;研究热点呈现从主观量化方法聚类(主观似然比)到客观量化方法聚类(基于特征的似然比方法、基于分数的似然比方法)转变的趋势。痕迹类物证统计量化研究目前存在高维数据解释困难、模型的误差率挑战、模型参数估计挑战等问题。本文建议从量化高维数据证据质量评价指标、开发动态调整容错率模型、采用多重验证和评估策略、拓展痕迹类证据新范式专家共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72
    Online available: 2024-11-07
    本文研究了利用同轴光区分激光打印文件机台和检验添加打印文件的方法。利用同轴光对不同品牌、型号的激光打印机制成的文件进行检验,根据打印图文对同轴光的反射情况,即明暗程度区分打印机台;利用同种方法对相同机台和不同机台添加打印制成的文件进行检验,分析添加打印后的同轴光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机台一次性制成和不同时期制成的文件图文同轴光反应均基本稳定,且受纸张、墨粉量影响小,可以作为区分激光打印机台的一个特征使用;大部分不同台激光打印机制成的文件同轴光反应差异较大,区分度高;添加打印文件中不同次打印的图文同轴光反应差异更大,区分效果更佳。同轴光检验法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的优点,可用于激光打印文件的检验。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0
    Online available: 2024-11-07
    为系统探究依托咪酯丙基衍生物的结构特征,本文合成了丙帕酯及其异构体异丙帕酯。采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别对依托咪酯、丙帕酯和异丙帕酯进行系统研究。对依托咪酯、丙帕酯和异丙帕酯在结构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三者在色谱、质谱、光谱中展示的异同。在核磁共振波谱中,三种物质在氢谱δ = 0~5 ppm 和碳谱δ = 10~70 ppm区域有显著差异。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可通过m/z 216.1与分子离子峰迅速区分三种物质,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中,可通过一级质谱的准分子离子峰与二级质谱的各碎片峰丰度比区分三种物质,并分析三种物质的可能裂解模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特征复杂,但可对三种物质建库并直接进行谱库比对。该研究为实际案件中辨别打击依托咪酯替代物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