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rowse Online first

Online first

The manuscripts published below will continue to be available from this page until they are assigned to an issue.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32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9
    盗窃类案件中提取到的生物检材绝大多数为接触性脱落细胞,检验难度大,如何提高这类检材的DNA检出成功率,从而提高案件的检案成功率和破获率,一直是法医DNA检验的难点之一。本文随机选取近一年本实验室受理的盗窃类案件检材中的440例,用DNA定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再根据定量结果进行优化扩增,探讨增加DNA定量实验步骤在盗窃类案件检材DNA检验中的应用。440例从盗窃现场提取的接触性脱落细胞检材,在第一次扩增结果不理想的前提下,根据DNA定量结果重新进行优化扩增后,171例成功检出STR分型,STR分型成功率达38.9%,成功率提高了23.7个百分点;其中31例检出有效分型,比中26起案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DNA定量结果优化扩增能有效提高接触性脱落细胞类检材的检出率及比中率,DNA定量可应用于盗窃类案件的法医物证检验。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30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9
    本研究以直线关节型、曲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模仿签名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奥博8000和RTI超视觉智能成像系统分析两种写字机器人与书写人在签名笔迹方面的笔痕特征表现。实验发现直线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摹仿签名在笔力分布、笔痕角度变化和墨迹宽度等特征上与书写人有显著差异,曲关节型写字机器人摹仿签名在笔力分布、笔痕角度变化和墨迹宽度等特征上与书写人相似度较高;两种写字机器人垂直执笔书写的摹仿签名均无姊妹线出现;直线关节型写字机器人倾斜执笔书写的签名会出现姊妹线,但其姊妹线的沟痕深度比是固定的,反映出其书写过程中笔纸夹角是固定的;而书写人书写的签名出现多处姊妹线且不同笔画处的沟痕深度比不同,反映出其书写过程中笔纸夹角是变化的。结果表明,笔痕姊妹线特征和笔纸夹角特征是识别写字机器人书写字迹的有效方法。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34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7
    随着犯罪手段日趋复杂,传统犯罪调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提出构建基于多维数据耦合的犯罪调查技术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旨在整合各类刑事技术方法,将其转化为数据挖掘的有效手段,以提升犯罪调查的精准度与效率。本文深入阐述了多维数据耦合机制及其应用价值,详细探讨了犯罪调查技术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架构、核心内容及关键技术实现路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该体系的应用前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该体系的构建能够打破数据壁垒,促进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实现技术与专家判断的协同作业,推动案件受理模式从“物证受理”向“整案受理”转变以及刑事技术在犯罪调查领域的创新变革,有望为案件侦破提供强大助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6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7
    为评估一步法 mRNA-PCR 荧光复合扩增检测技术在案件检材中体液斑迹来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共收集了 89 份疑似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的案件检材,并联合另外 2 家无 RNA 操作经验的法医 DNA 实验室,共同开展检材总 RNA 提取、一步法 RT-PCR 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 89 份案件检材中,均成功检测到 3 个管家基因(GAPDH、ACTB、PRL19),且不同检材中可检出相应的体液特异性标记:外周血(HBB、HBA)、月经血(MMP7、MMP10)、唾液(STATH、HTN3)、精液(PRM2、SEMG1)以及阴道分泌液(CYP2B7P1、HBD1)。参与联合验证的 DNA 实验室均能独立完成 RNA 标记的检测,并且同一检材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平行检验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为一步法 mRNA-PCR 荧光复合扩增检测技术在案件检材中体液斑迹来源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9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7
    刑事案件中,一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强奸侵害后,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怀孕事实,待发现怀孕时许多重要证据已经灭失。此类案件中胚胎组织的 DNA 鉴定,对于案件侦破和法庭诉讼至关重要。本文在法医物证 DNA 检验鉴定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胚胎发育所处时期、终止妊娠处理手段、流(引)产胚胎组织 DNA 的保存和提取、疑难流产组织 DNA 鉴定中分子标记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强奸致孕案件中胚胎组织 DNA 检验鉴定的方法对策和不同分子遗传标记在胚胎 DNA 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5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5
    法医学研究领域中,时间推断一直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能否精准地对案件发生相关时间 进行推断关系到刑事案件的顺利侦破。现有研究表明,通过昼夜节律性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能够较为精 确地推断 1 d 以内的损伤或死亡时间。因此,生物节律衍生出的研究方法有望提高死亡时间、损伤时间以及痕 迹物证遗留时间推断的精度。基于此,本文对生物节律机制的相关研究,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 述和展望,以期为解决法医学中时间推断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9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5
    刑事技术以办案效率和精准度持续提升为目标,通过引入各领域理论、技术和有益实践,实施转化应 用及再创新,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为案件证据采信和事实认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以及愈加系统 完善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规范化该领域技术创新评价和管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稳定性与可靠性,促 进技术交流合作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尝试在本领域引入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式,并探讨适用的判定标准。通 过剖析三大洲际及其混合族群推断相关研究的系统推进,以实例分析技术成熟度在刑事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指引作用。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4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5
    指印作为犯罪现场勘查中的最常见物证之一,具有人各不同、终身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的 特点。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特别是四苯乙烯,因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潜力而成为研究焦点, 它能够吸附指印物质,有效显现犯罪现场的指印。本研究探究了四苯乙烯磁性粉的最佳配比和激发波长,评估 了其在不同物质成分、不同客体表面、连续捺印及不同遗留时间指印上的显现效果,并与AIE磁性指纹粉末和绿 色荧光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四苯乙烯与铁粉的质量比为1∶70,使用365 nm紫外光激发时,显现效果最佳, 展现出高荧光强度和低背景附粉量的优势。同时,四苯乙烯磁性粉对汗液和皮脂指印均表现出良好的显现能力, 适用于多种客体表面;在连续捺印的指印中,四苯乙烯磁性粉能清晰显现连续捺印第10次的汗液指印;此外, 四苯乙烯磁性粉对陈旧指印具有良好的显现效果,可以显现遗留时间为15 d以内的汗液指印和30 d以内的皮脂指 印。综上所述,四苯乙烯磁性粉在指印显现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8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5
    在手印查询、比对、鉴定过程中,当区域特征数量不足、难以得出明确认定或否定结果时,借助现场 其他手印痕迹或案件信息加以辅助对照、进行研判评断,可以增加结果认定或否定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列举法 和实例分析法,讨论了综合运用联指、同指不同区域、指节印或掌印等内容以及地域、年龄、性别等案件信息 作为参考依据,判断检材手印与样本手印是否同一的方法,能有效解决部分疑难手印的鉴定难题,提高手印鉴 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31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5
    本文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损鉴别蓝色圆珠笔油墨品牌、型号的方法。分别采集不同品牌型号的蓝色圆珠笔墨迹样品的高光谱图像,每个样品选取 60 个感兴趣区域,共提取 540 条平均光谱曲线。首先,采用卷积平滑(SG)、标准正态正量变换(SNV)和两者组合的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器学习(LightGBM)分类模型,通过比较建模结果从而确定最优的预处理方式;然后,基于最优的预处理方式,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VE)以及 CARS、UVE 与 SPA 的组合方法来提取特征波段并建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CARS+SPA)-SVM 对 9 种不同品牌型号圆珠笔油墨分类准确度最高,达到了 92.66%。该结果证实,高光谱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无损鉴别圆珠笔墨水种类的方法。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7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2
    本文探讨了国产的法医DNA数据分析软件FastSTR在检案中的应用效果。使用FastSTR软件对不同遗传分析仪的STR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将其分析结果与美国ABI公司的法医DNA片段分析软件GeneMapper®ID-X作比较,测试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FastSTR作为一款国产自主研发STR数据分析软件,基本功能涵盖了国外同类分析系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可以兼容美国ABI系列遗传分析仪的数据文件,对不同遗传分析仪的STR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和GeneMapper® ID-X软件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同样准确可靠,可替代国外产品,对平台采集、预处理过的DNA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加工,并实现法医DNA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完全能满足目前公安机关法医DNA数据分析需求。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0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2
    本文建立检测避孕套润滑剂中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通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不同品牌避孕套润滑剂成份的区别。使用乙酸乙酯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 6 种品牌 17 个类型的避孕套润滑剂中所含成分,使用所建立的分类模型,有效识别避孕套品牌、类型。结果表明,在 17 种类型的避孕套中,共检测出 48 种成分,相对峰面积的日内精密度为 0.14%~13.94%,日间精密度为 0.10%~14.14%,重复性为 0.13%~14.79%。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准确率为 87.4%。本实验所建立的避孕套润滑剂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操作步骤简便、快捷,提取物质全面、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司法鉴定中检测性侵案件避孕套的使用及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8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2
    在涉机动车案件中,犯罪分子常通过修改车架的VIN码(车辆识别码)来使涉案车辆重新获得合法身份。然而,当前缺乏快速且精确鉴定VIN码区域是否被篡改的技术手段。本文研究了利用超声波方法识别VIN码篡改行为,通过采用合适的探头和耦合剂,结合小波变换降噪技术,探索了准确可靠的判定阈值,提出了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车架VIN码区域是否通过隐藏焊缝的方式进行了“替换”篡改,同时还能准确判别出焊缝缺陷的大小以及位置。这种便携式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快速查缉嫌疑盗抢车辆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提升了打击犯罪分子的效率。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2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2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毛发中美托尼秦的快速检测方法。毛发样品经甲醇研磨提取后微孔滤膜过滤,选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毛发样本中美托尼秦的色谱峰型良好,母离子 m/z 383.2,子离子 m/z 100.0、120.9、72.0、44.0,在0.01~1.0 ng/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检出限(LOD)为0.005 ng/mg,定量限(LQD)为0.01 ng/mg,在0.01、0.1、1.0 ng/mg低中高水平添加毛发样品回收率范围为97.3%~111.9%,基质效应范围为101.5%~113.3%,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检验疑似美托尼秦吸食者的毛发样本并检出了目标物,表明可应用于公安机关对实际案件的检验。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23
    Online available: 2025-04-22
    在文件检验实践中,对于添改文件的关注点多在于不同印制特征、不同字体等方面,鲜有人注意字体不同版本带来的差异。本文收集了 16 种不同版本的宋体字库文件,基于中文常用 3 500 字范围对字库版本差异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 Python 对字库文件进行图像渲染和差分比对,从数字化层面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其次,选取对应汉字字符利用文检仪 VSC8000 进行打印文件重合比对,验证差分比对的可行性。在渲染图像和打印文件比较中,发现版本 5 和早期字库版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版本之间不同的发行时间,可以此发现文件内潜在的时间属性问题,为侦查破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0.16467/j.1008-3650.2025.0016
    Online available: 2025-03-10
    贝叶斯定理被许多讨论法庭科学比对方法的文献当作最基础的理论。本文对此开展深入分析,探讨了在法庭科学中使用这一定理面临的问题,尤其是详细区分了定理中不同表示项的意义及逻辑推理难题,认为贝叶斯定理并不能为特征比对得出结论提供有意义支撑,其只是一个计算工具。如果将法庭科学比对方法建立在贝叶斯定理之上,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在法庭科学方法面临变革的时期,更需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3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7
    通过调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主要水域硅藻分布特征,建立硅藻数据库,为溺死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采集 2023 年玉树境内 2 个湖泊、3 条河流(共 6 个采水点)春、夏、秋、冬季水样,采用石墨消解-真空抽滤-自动化扫描电镜检测法,对硅藻种属进行定量分析。所采集样本共检出硅藻门 66 属及金藻门 1 属,其中优势藻属有 5 种,34 属藻属在全年均可检出,24 属藻属在各点均可检出,发现 18 属季节性或区域性特殊藻属;各点硅藻种属构成具有季节性、水域性差异(P<0.01),提高了硅藻调查数据的丰富度。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4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1
    本文旨在探究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投入量 DNA 的检测能力,为法医现场生物检材的 SNP 系谱推断提供新技术手段。通过赛陆 SalusPro 国产测序平台对不同 DNA 投入量样本进行深度为 25×的全基因组测序,从中提取 Wegene GSA 芯片包含的 645 199 个常染色体 SNP 位点,经过质控后使用血缘同源(identity by descent,IBD)算法计算两两个体间 IBD 片段总长度,预测亲缘关系等级。结果显示:当 DNA 投入量在 0.2 ng 及以上时,位点检出率与分型一致率分别在 95%、99%以上,IBD 片段长度与标准品基本一致,1~7 级平均置信区间准确率达到 91.40%;当 DNA 投入量为 0.05 ng 时,位点检出率与分型一致率分别降低至 80%、97%以下,IBD 片段长度及置信区间准确率显著低于标准品水平,无法用于系谱推断。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2
    Online available: 2025-02-21
    在放火案件中,嫌疑人可能利用塑料制品如打火机及助燃剂容器作为工具,这些物品上易残留指印证据。然而,火场的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经历软化变形、熔融、热解、燃烧等一系列变化,同时指印成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研究高温条件下承痕客体的演变对指印显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 PET 塑料矿泉水瓶和 ABS 塑料打火机外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两种塑料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分析,并据此设定模拟火场条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随后,采用荧光粉末法对受热后的潜在指印进行显现,并利用热台显微镜实时观察塑料基质及指印纹线的演变特征。结合基质材料的相行为,解释了高温对热塑性塑料表面指印显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热塑性塑料表面的指印显现效果主要受承痕客体自身性质影响。在热塑性材料热解之前,荧光粉末法可有效显现指印纹线,但纹线会因塑料软化而发生明显的扭曲,随后的熔化过程则进一步严重干扰了指印的比对鉴定。具体而言,PET 塑料瓶在 200 ℃下受热 10~30 min 后,虽仍可显现指印纹线,但延长受热时间会加剧纹线扭曲程度;当温度升至 250 ℃时,塑料瓶完全熔化,潜在指印无法显现。对于 ABS 塑料打火机外壳,250 ℃下指印纹线虽可显现但扭曲严重;当温度达到 300 ℃时,打火机基体严重形变,指印无法被显现。本研究成果为火场高温环境下热塑性塑料上指印的显现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支持。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5
    Online available: 2025-02-19
    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是当前区块链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挑战,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交易模式和类别不平衡问题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图神经网络方法,旨在提高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的准确性。首先利用BERT模型对交易特征进行增强,通过其强大的上下文建模能力提取更具表现力的特征。其次设计一种创新的模型结构,结合LSTM与双通道的ONGNNConv,后者通过将输出结果传递给一个注意力机制,以对结果进行加权,从而更有效地捕捉交易网络中的潜在模式。最后,为了应对类别不平衡问题,在损失函数中引入了加权二元交叉熵损失,以提高对非法交易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多个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的基准模型,验证了其在比特币非法交易检测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1
    Online available: 2025-02-17
    本文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检测过氧化甲乙酮(MEKP)的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 Eclipse plus C18 (3.0 mm×50 mm×1.8 μm)色谱柱分析 MEKP,确认 MEKP 含有六种聚合体,通过 UPLC-Q-TOF/MS 对其聚合物采用全扫描及目标离子二级扫描(Full MS/Target MS/MS)模式进行离子碎片信息的采集,以建立数据谱库用于 MEKP中六种聚合体定性分析,其次对 MEKP 的六种聚合体使用 UPLC-MS/MS 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确定六种聚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用于六种聚合体定性分析。通过高分辨质谱对过氧化甲乙酮对照品分析确定存在六种聚合体后,分别建立六种聚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司法鉴定中过氧化甲乙酮的分析检验。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6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本文旨在探索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实现印泥(油)种类的有效区分。采集 27 种不同品牌型号的印泥(油)样品的高光谱数据和色度值,对平均色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降低维度,并应用 K-Means 聚类分析,成功地将印泥(油)样品划分为四大类别。之后使用 LightGBM(light gradientboosting machine)、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 KNN(K-nearestneighbor)四种分类模型,以 1∶4 的比例确定测试集和训练集,对聚类分析结果中每一类别的样品进行逐一鉴别。结果表明,SVM 模型、LightGBM 模型和 XGBoost 模型的区分结果较好,其中 SVM 对类别 I、II、III 中的样品分类准确率达到了 100%,对样品 IV 的分类准确率也达到了 98.3%。本研究为印泥(油)种类快速、准确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7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近些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语义分割等诸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指纹信息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2018年至今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图像处理、指纹识别、指纹防伪技术、指纹数据集生成、涉及指纹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指纹图像处理包括指纹图像分割、指纹图像增强和指纹图像校正,指纹识别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指纹识别、非接触式指纹识别、基于指纹3级特征的指纹识别等,并展望了未来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信息中的研究发展方向。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8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公安科技力量的提升对于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安科技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支撑,本文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为基础,借助于知识图谱等计量分析工具,对2018-2023年以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为基金支撑发表的科技文献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发文数量趋势分析、研究主题分布规律、学科分布规律、期刊分布规律、作者分布规律和机构分布规律等,总结出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撑公安科技发展的三大方面:持续系统保障基础研究、有效增强机构间合作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从坚持需求导向、倾斜青年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组织模式和孵化高水平项目等方面出发对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探索。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9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随着依托咪酯的严格管制,依托咪酯同系物相继出现。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依托咪酯及其同系物在结构上极为相似,分析检测中极需谨慎。本文建立针对烟油、毛发和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将烟油、毛发和尿液样品经有机试剂提取处理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烟油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进行定性指标验证,使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定量指标验证;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毛发、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进行定性定量指标验证。结果显示:烟油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 GC-MS 检出限为 10 μg/mL;GC 定量限为 20 μg/mL,线性 20~100μg/mL(R2>0.9988);毛发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检出限为 0.005 ng/mg,定量限为0.05 ng/mg,线性范围 0.05~5 ng/mg(R2>0.9945);尿液中美托咪酯、异丙帕酯、丙帕酯的检出限为 1 ng/mL,定量限为 5 ng/mL,线性范围 5~100 ng/mL(R2>0.9990);日内与日间的精密度 RSD 和准确度均小于 15%,回收率在 94.7%~114.3%。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10
    Online available: 2025-02-06
    心源性猝死案例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常见,而因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学改变的早期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是法医病理鉴定中的难点。死后生化检验可为辅助诊断死因鉴定提供客观依据。研究证实,心源性猝死的死后生化标志物,如 NT-proBNP、CK-MB、cTnT、cTnI 等经典指标及近来研究报道的 sLOX-1、H-FABP及 sST2 等新指标,其检验结果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法医鉴定方面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及实际应用潜力。本文结合法医学及临床研究报道,对经典指标和新指标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多指标联合应用及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体系进行探讨,以期转化应用于鉴定实务。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3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4
    组织病理学检验中苏丹Ⅲ染色可确认脂肪栓塞,其定量分级对确定死因有重要意义,但镜下人工观察定级比较依赖个人经验。为了使栓塞程度客观量化,本文探索了对肺组织苏丹Ⅲ特染切片的全视野数字图像中脂滴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苏丹Ⅲ特染切片染剂残留、脂滴染色不均、形状不一、大小差异过大等问题,容易导致误分割和分割不精确。为此,本文提出结合提示学习的 CLIP 模型框架进行脂滴分割:首先通过跳跃连接的方式将 CLIP 图像编码器输出的特征图进行融合,通过文本提示引导模型利用 CLIP 的先验知识精准分割脂滴;再采用 dice 损失函数缓解图像前景和背景不平衡的问题;最后在切片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并与 U-Net、FCN8s、UNet++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 CLIP 模型在特染切片图片上进行脂滴分割的效果优于所对比模型。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4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0
    本文采用单波长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水产品及肉类中有害元素 As、Pb、Cd 和 Hg 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与参比方法(ICP-MS)的对比、加标回收率等多方面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肉基质中 As 检出限为 0.03 mg/kg,Pb 检出限为 0.15 mg/kg,Cd 检出限为 0.03 mg/kg,Hg 检出限为 0.04 mg/kg;在双壳类水产品中,As 检出限为 0.15 mg/kg,Pb 检出限为 0.03 mg/kg,Cd 检出限为 0.1 mg/kg,Hg 检出限为0.04 mg/kg;在肉类食品中,As 检出限为 0.03 mg/kg,Pb 检出限为 0.06 mg/kg,Cd 检出限为 0.03 mg/kg,Hg 检出限为 0.02 mg/kg。使用本方法测试标准样品,As 相对误差<10%,Pb 相对误差<25%,Cd 相对误差<15%,Hg 相对误差<30%,测定实际样品与参比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 R2≥0.94,t 检验的 P 均>0.05。采用多家实验室比对检验的方式考察了方法精密度,其中 As 的 RSD<10%、Pb 的 RSD<20%、Cd 的 RSD<10%、Hg 的 RSD<20%。因此,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标准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食品重金属限量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够满足水产品及肉类中有害元素 As、Pb、Cd 和 Hg 快速检测的要求,且设备便携,操作简便,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5
    Online available: 2025-01-20
    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经静脉入体后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迅速分布于脑和心脏组织,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循环稳定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或短期手术麻醉。一些滥用者利用其麻醉特性将其制成烟粉、烟油等添加至电子烟中使用,危害范围广,隐匿性强,长时间大量吸食依托咪酯会对内分泌系统、肝脏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尤为突出,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甚至死亡。目前依托咪酯的滥用已在全球凸显,在我国也已经形成一定滥用趋势。由于依托咪酯易于获得,吸食人群中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清单的公告》中,将依托咪酯(在中国境内批准上市的含依托咪酯的药品制剂除外)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清单,但吸食滥用现象仍然多发。目前对于依托咪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用药、不良反
    应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方面,对于毒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机制及滥用或成瘾机制研究不足。本文就依托咪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麻醉机制、毒性和滥用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法等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依托咪酯的深入研究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2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8
    本研究拟建立血液中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ultrasound-assistedionic liqui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UAIL-DLLME ) - 液 相 色 谱 串 联 质 谱 检 测 方 法 (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spectrometry, LC-MS/MS),为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以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样品采用 ZORBAX Eclipse Plus C18RRHD 色谱柱分离,流动相 A 为含 0.1%的甲酸水溶液,流动相 B 为甲醇,采取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 0.2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进行检测。血液中苯海拉明与地芬尼多的检出限均为 0.01 ng/mL,定量限均为 0.02 ng/mL,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20%,相对回收率在 98.38%~115.10%之间。检测到案件血液中地芬尼多和苯海拉明的浓度分别为 4.02、3.78 µg/mL。本研究表明建立的血液中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可行,具有环境友好、富集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地芬尼多与苯海拉明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5.0001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7
    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推断现场遗留植物检材(本研究中为陈年桃树枝)的产地来源,为植物检材的鉴定和溯源检测提供新思路。首先,构建全国各地桃样本群体遗传信息库,然后对现场检材及其疑似来源地桃样本进行DNA提取、二代测序和基因组SNP位点检测,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个体间亲缘关系,推测其来源。结果显示本次实验中21份样本都成功建库测序,经筛选共得到9 938个SNP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揭示栽培桃树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理来源聚类,并推断案发现场遗留的植物检材为长江中下游常见栽培品种,更有可能来自浙江本地。综上所述,结合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可以从特征不明确、保存年份久的植物检材中获取信息,辅助亲缘关系鉴定和地理溯源。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3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法医遗传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处理测序所产生的大量复杂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多重扩增靶向测序,对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拓展,针对法医遗传学常用的四种遗传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以及线粒体 DNA(mtDNA),分数据质控、构建必要分析文件、数据分析三个部分详细阐述如何对这四种遗传标记从 FastQ 下机数据产出最终分析报告。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法医遗传领域高通量测序下机数据的生信分析流程,为有效解决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该流程不仅为自主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提供可能,还能为后续群体遗传等分析做好前期准备,为法医遗传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4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国际法庭科学组织包括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IFSA)、国际法庭科学协会(IAFS)等。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自2004年成立以来,随着其协同能力、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业已发展壮大为由6个运转中的地区性法庭科学协会和3个战略合作伙伴组成的多边伙伴联盟。本文介绍了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及其成员的基本情况;以该联盟成员亚洲法庭科学学会(AFSN)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法庭科学实验室高级管理者协会(SMANZFL)为例,分析联盟成员间联系与区别,包括近五届年会关注热点、不同地区法庭科学组织的关注热点相似点和差异点;回顾我国与国际法庭科学战略联盟的联系,聚焦国内外法庭科学发展方向,展望我国参与国际法庭科学组织前景,以期为推动我国法庭科学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8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工业炸药管控严格、销售环节多、成本及价格较高,给私自炒卖炸药带来很大利润空间。近年来,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存储硝铵炸药案件高发。自制硝铵炸药原料来源广泛、易获取,其成分的准确定性及量化表征,对实现其比对、溯源及案件侦办具有重要意义。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是确定微量物证成分主要分析手段,但是目前仍停留在物相匹配,即物质定性阶段,缺少量化表征方法。本文阐述一种基于 PXRD 精修对含晶态微量物证实现无标准曲线量化表征的通用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衍射片子制备、仪器参数设置、Rietveld 精修全谱拟合。即在准确确定样品晶相和非晶相物相后,采用 Rietveld 全谱拟合方法,结合结构参数、峰形参数、仪器参数等多维因子,计算粉末衍射图谱,以实验图谱与计算图谱差别为目标函数,利用优化算法,获得该物相的最佳模型参数,包含各组分含量、结构信息等。优化的模型参数可直接用于物相相同、配比不同
    样品各组分含量的计算。该方法可实现包括自制硝铵炸药在内的粉末、颗粒状或块状固体组成的定量,为此类物证的比对和溯源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进一步关联刻画案情。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9
    Online available: 2025-01-06
    本文建立同时检测3种4(3H)-喹唑啉酮滥用物质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GC-MS与GC-MS/MS分析方法,并分别应用于实际案件中对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进行分析。使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ed ionmonitoring, SIM)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分别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标准品溶液进行分析,确定三种物质的特征碎片离子和特征离子对,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分别对实际案例中的疑似毒品和毛发样本进行检验。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疑似毒品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1、4.3、2.5 μg/mg,建立的GC-MS/MS分析方法在送检的毛发中检出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成分且含量分别为:148 ng/mg、565 pg/mg、58.2 ng/mg。本研究建立的GC-MS及GC-MS/MS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疑似毒品与滥用人员毛发中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甲氧喹酮的检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6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4
    指印的间接伪造是指以手指遗留的现成指印为母版进行伪造,因不需要捺印人配合且隐蔽性强,在现实中具有较大危害。但若将间接伪造指印应用到电子证据取证中用以破解电子设备,将会极大程度上为取证流程提供便利。本文探究了以间接伪造方法制成的仿生指纹膜对各类搭载指纹识别系统的电子设备的破解效果。实验中采集已经形成的可见指印与潜指印作为样本,制作普通硅胶和电容硅胶指纹膜,破解手机、平板电脑、指纹考勤机和智能门锁等设备;并考察了指印样本质量、光敏印章的制作条件、指纹膜的制作条件等因素对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已经形成的真实指印样本进行扫描、打印、刻制光敏印章后制成指纹膜,能够成功破解搭载指纹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电子设备,并达到较高的成功率。间接伪造硅胶指纹膜的制作过程便利快捷,并提供了一种无需拆机或侵入系统即可破解相关电子设备的方法,能更好地保护物证原始性、完整性。但也需要意识到此方法的危害性,应呼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护自身指纹信息安全。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1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4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可携带包括DNA、RNA、蛋白质、脂质等多种遗传物质和代谢产物,在缺氧条件下外泌体的组成、分泌和功能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机械性窒息死亡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尸体征象,其精准死因鉴定一直是法医病理学诊断的难点,给该类案件的刑事侦查及法庭审判工作带来困扰。本文回顾了外泌体在缺氧条件下的成分变化,并探讨了将这些变化运用于机械性窒息死亡精准死因鉴定中的优势、难点及可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88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在法医物证领域,解释和分析混合STR图谱因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焦点,在疑难案件侦办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提升混合STR图谱拆分的准确率和速度,适应复杂图谱噪声下低模板量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混合STR图谱的拆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几年,人工智能方法有望成为混合STR图谱拆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混合STR图谱拆分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混合STR图谱拆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出了人工智能算法在该领域潜在的应用方向,旨在为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混合STR图谱拆分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0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本研究以罂粟为研究对象,构建快速准确检测罂粟源性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验证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性。依据GenBank公布的罂粟属ITS基因序列,设计其特异引物和探针,构建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样本检测并与DNA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可行性。结果显示,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强,检出限达到0.4 ng/µL,18份待测样品均检出罂粟源性成分,与DNA测序结果相一致。本研究方法的建立对于快速检测违法种植罂粟源性植物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24.0092
    Online available: 2024-12-23
    手印是刑事犯罪现场重要的痕迹物证。血手印作为手印痕迹的一种,既可进行 DNA 鉴定,也可通过手印纹线特征认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具有较重要的鉴定价值。本研究讨论了紫胶红色素染料对血手印的增强效果。实验中使用浓度 0.25%、pH=2.55(冰醋酸浓度为 5%)的紫胶红色素染料,对 12 种常见客体上血手印、不同风干时间陈旧血手印以及不同血痕浓度血手印进行增强操作,比较其显现效果。结果表明,紫胶红色素在增强血手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大多数非渗透性客体上血手印增强效果较好,且灵敏度较高,也适用于陈旧、血痕浓度较低血手印的增强;对渗透性客体上血手印增强效果则较为一般。该染液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存储,可应用于刑事现场勘验中血手印的显现与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