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冯磊,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痕迹检验。E-mail:1063658040@qq.com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在不同深色渗透性客体上发现不同浓度的微量血迹。方法 使用近红外光在黑色、青色和蓝色三种深色布料上分别寻找发现微量血迹,在黑色布料上分别寻找发现1∶1、1∶10、1∶20、1∶50的稀释微量血迹。结果 红外光照射后,血迹变暗,深色布料变亮,形成反差;深色布料上,能发现稀释20倍后的微量血迹。结论 利用近红外光快速发现犯罪嫌疑人遗留在深色渗透性客体上的血迹,对于案件的侦破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near-infrared light about its detecting concentration-different trace bloodstains on various dark permeable objects.Methods The bloodstains were prepared on the patches of black, cyan and blue cloths, having the cloth-harboring bloodstain samples successfully made from dripping with concentration-differen blood fluid (the undiluted blood for all cloths; the blood dilutions of 1:1, 1:10, 1:20 and 1:50 for the black cloth, only). Onto each of the cloth patches harboring bloodstains was the detection from near-infrared light for discovering the bloodstains.Results Under the infrared light, the bloodstains became obscure while the dark cloth turning brighter, hence having brought forth a contrast against the dark cloths among which the black one was able to unveil the trace bloodstains made from up to the 20-fold-diluted blood fluid.Conclusions Near-infrared light is competent to detect trace bloodstains left from suspect at the crime scene, capable of quickening the detection of relevant case where the bloodstains on dark permeable objects are usually leaking out of discovery and difficult to detect, otherwise.
在命案现场, 遗留在深色渗透性客体上的微量血迹往往被人忽略, 不易被察觉, 而快速发现现场中潜在血迹, 精准提取DNA, 对查找犯罪嫌疑人、侦破案件又有着重要的作用[1]。现场勘验中利用紫外光、化学试剂方法可以发现微量血迹但存在诸多弊端, 如长时间使用紫外光发现血迹[2]对人体健康有害; 鲁米诺[3]、蓝星[4]虽对血灵敏, 但荧光反应时间短, 破坏血红蛋白, 假阳性多; 蓝影与血反应显蓝色, 在深色客体上反差弱; 四甲基联苯胺[5, 6]致癌且破坏血红蛋白。近红外光可以有效、无损地显现犯罪现场深色渗透性客体上微量潜在血迹, 它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吸收800~900 nm波长的近红外光呈暗色, 织物因反射近红外光呈亮色, 并且近红外光对DNA无影响, 对人体健康无伤害。
本文研究利用近红外光在不同深色渗透性客体上发现不同浓度的微量血迹, 分别对黑色、青色和蓝色三种布料进行实验, 并在黑色布料上寻找不同浓度血迹。
材料为黑色、青色和蓝色三种深色渗透性布料, 血液样本(来源于北京市复兴医院血库), 自来水; 黑色、青色和蓝色三种深色渗透性布料的来源、组织结构、材料属性、染料成分见表1; 设备为睿鹰BV900 血痕发现仪, 索尼A7 II相机。睿鹰BV900 血痕发现仪是专门用于发现、观察、记录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血迹的设备。该设备两种工作模式为近红外模式和鲁米诺模式, 近红外模式下具有高强度近红外光源, 输出波长850 nm(图1)。
![]() | 表1 三种渗透性布料客体属性 Table 1 Attributes of three kinds of permeable cloth as the tested object |
1.2.1 在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上发现微量血迹
1)制作样本。准备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 使用移液枪吸取全血后滴微量血到布料上, 等待10 min。
2)发现血迹。首先使用相机对黑色布料拍照固定; 然后使用睿鹰BV900血痕发现仪在近红外模式[7]下搜索发现微量血迹并拍照固定; 按照以上步骤重复在青色和蓝色布料上实验; 选取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上清晰度高的微量血迹图像作为研究对象。
1.2.2 在黑色布料上发现不同浓度微量血迹
1)制作样本。准备黑色布料, 分别按1∶ 1、1∶ 10、1∶ 20、1∶ 50稀释血液, 摇晃至均匀后使用移液枪吸取血液, 滴微量血到布料上, 等待10 min。
2)发现血迹。首先使用相机对黑色布料上1∶ 1稀释血拍照固定; 然后使用睿鹰BV900血痕发现仪在近红外模式下搜索发现微量血迹并拍照固定; 将1∶ 10、1∶ 20、1∶ 50稀释的血液按照以上步骤依次重复实验; 选取各浓度清晰度高的血迹图像作为研究对象。
自然光和近红外光下不同深色布料上微量血迹的对比照片如图2。
自然光和近红外光下不同浓度微量血迹的对比照片如图3。
由于血迹吸收近红外光, 而渗透性布料反射红外光, 两者反差变大, 所以本文依据血迹变暗程度、血迹与布料反差程度进行结果等级评判, 评判标准见表2。
![]() | 表2 近红外光发现深色渗透性客体上微量血迹结果评判标准 Table 2 Criteria for near-infrared light to detect trace bloodstain from dark permeable object |
1)在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上发现微量血迹的结果评判。使用近红外光在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上发现的微量血迹明显变暗且与布料背景反差大, 见表3。
![]() | 表3 近红外光在黑色、青色和蓝色布料上发现微量血迹的效果 Table 3 Effect of near-infrared light on detecting trace bloodstain from the fabric of black, cyan and blue |
2)在黑色布料上发现不同浓度微量血迹的结果评判。使用近红外光在黑色布料上发现1∶ 1稀释后的血变暗很明显, 与背景反差大; 1∶ 10稀释后的血变暗明显, 与背景反差较大; 1∶ 20稀释后的血变暗较明显, 与背景反差较小; 1∶ 50稀释后的血变暗不明显, 与背景无反差, 见表4。
![]() | 表4 近红外光在黑色布料上发现不同浓度微量血迹的结果 Table 4 Effect of near-infrared light on detecting trace stains from dilution-various bloods dripped onto black fabric |
1)利用近红外光可以发现黑色、青色、蓝色渗透性客体上的微量血迹。
2)利用近红外光可以发现深色渗透性客体上不同浓度的微量血迹。对犯罪嫌疑人清洗过的衣服、鞋子、床单, 仍可以利用近红外光寻找发现血迹。
3)实验选用的羊毛、涤纶、棉、聚酯纤维等布料在近红外光下反射率较高, 且不同布料反射率接近。活性染料、靛蓝染料在红外光下反射率与实验中的布料比较接近。
某日, 某公安分局接到报警, 驾驶1262货船的一对夫妻失联。接到报案后, 在长江水域抓获了正在驾驶1262货船的犯罪嫌疑人吴某。犯罪现场已被清理, 尸体抛于江中, 但在现场驾驶舱角落里发现装有衣服鞋子的牛皮纸袋, 经调查是犯罪嫌疑人吴某的, 衣服和鞋面均是黑色布料。使用近红外光设备在吴某裤子和鞋子上分别发现疑似血迹, 经提取检验为受害人夫妻的血, 如图4。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