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刘嘉扬,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指印识别与显现。E-mail: 1282032026@qq.com
目的 以Fe3O4纳米颗粒为核,以Tb-BTC为壳,制备核壳结构的Fe3O4@Tb-BTC纳米粉末,并基于此磁性纳米材料建立粉末显现潜指印的方法。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合成的Fe3O4@Tb-BTC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性质。使用该材料对渗透性客体、非渗透性客体、半渗透性客体上的皮脂指印进行显现,探究了对遗留时间为1、3、5、7d的皮脂指印和连续捺印5次的皮脂指印的显现效果,并与普通磁性荧光粉末进行了对比。结果 制备的Fe3O4@Tb-BTC纳米粉末尺寸均一、性质稳定,对多种客体上皮脂指印具有良好的显现效果,且基本不受指印遗留时间、遗留皮脂量的限制。显现后的指印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释放出明亮的绿色荧光,显现效果强于普通磁性荧光粉末。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显现各种客体上的皮脂指印,极大提高指印的对比度,降低背景客体的干扰,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prepare Fe3O4@Tb-BTC nanoparticles (a kind of magnetic nanomaterials) with Fe3O4 (one ready prepared nanoparticle) as the core and Tb-BTC as the shell for detecting their applicability to develop latent fingerprints.Methods The Fe3O4@Tb-BTC magnetic nano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certain procedure that Fe3O4 nanoparticle was successively added with Tb(NO3)3 and H3BTC plus other necessary treatments, having been characterized throug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o that its properties had been explored. Such the magnetic nanomaterial product (Fe3O4@Tb-BTC powder) was adopted to develop the sebum-resulted fingerprints on either the permeable or non-permeable or semi-permeable objects. Further, the Fe3O4@Tb-BTC powder was probed into its developing effect on latent sebum-resulted fingerprints that were left over for different time (1, 3, 5, and 7 days) or come into being from same-finger's 5 consecutive pressing. Comparison was carried out into the latent-fingerprint developing applicability between the Fe3O4@Tb-BTC approach and the ordinary method of magnetic fluorescent powder.Results The prepared Fe3O4@Tb-BTC nanomaterial is of uniform size and stable properties, demonstrating good effect about developing sebum-resulted fingerprints on a variety of objects, having nearly not been influenced with the fingerprints' left-over time and the amount of sebum deposited (as to the verified time and remnant). 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as emitted from the Fe3O4@Tb-BTC-unveiled fingerprints on excitation under 254nm ultraviolet light, revealing a better developing effect than that from the ordinary magnetic fluorescent powder.Conclusion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sebum-resulted fingerprints on various objects, able to greatly enhance the contrast of fingerprints and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from background, hence demonstrating extremely high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value.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 MOFs)是一类由无机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的一维、二维、三维网络结构的多孔纳米新型材料[1]。该材料基于其规整的纳米级骨架孔道结构, 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率以及小的固体密度, 在分离[2]、催化[3]、光电磁学[4]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该材料具有极佳的荧光特性, 其中的无机或有机组分、π -π 相互作用、吸收荧光分子等都是产生荧光的重要因素[5]。当稀土金属元素与有机配体相结合形成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rare-metal-organic-frameworks, RMOFs), 稀土金属原子中具有未充满4f5d形式的电子组态, 因此其激发态寿命比较长且电子能级丰富, 拥有20余万个能级跃迁通道, 可以吸收多种波长的激发光和发射各种波长的荧光[6]。
近年来, 已经有学者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应用于指印显现领域。白刚等[7]使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Eu-MOF), 该材料对非渗透性客体上的混合指印具有极好的显现效果, 有效降低了背景客体对于指印显现的影响。张战胜等[8]使用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铕的三元荧光配合物,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使用该荧光配合物显现的指印纹线在254 nm激发光下, 纹线与客体对比反差明显、乳突纹线连贯清晰, 具有极强的灵敏度和对比度。高无敌等[9]探索了MOF试剂Eu2(bdc)3、Tb2(bdc)3对不同客体上潜指印显现效果, 结果发现MOF试剂对非渗透性客体和半渗透性客体上油/油汗混合指印具有比较好的显现效果。Guo等[10]研究发现, 将Zr用作金属中心, 1, 3, 6, 8-四(4-羧基苯)芘(TBAPy)和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作为双连接基, 可以合成新的Zr(TBAP)5(TCPP)材料。结果表明Zr(TBAPy)5(TCPP)材料可用作荧光开启探针, 可以有效显现多种客体上的潜指印。
为进一步改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性能, 增加该材料与指印纹线的结合能力, 并使其在使用后可以有效回收, 本研究将其与磁性材料相结合, 使其在拥有良好荧光激发效应的同时, 也拥有不错的磁学效应。使用层层自组装法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Tb-BTC包裹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 形成核壳结构的Fe3O4@Tb-BTC复合材料。实验中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尺寸、形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将该粉末应用于显现各种类型客体上、不同遗留时间、不同遗留物质量的皮脂指印, 并与普通磁性荧光粉末的显现效果进行了对比。
以下试剂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六水合硝酸铽(Tb(NO3)3· 6H2O), 分析纯99%; 均苯三甲酸(H3BTC), 分析纯98%; 无水乙醇(CH3CH2OH), 分析纯99.7%; 巯基乙酸(C2H4O2S); Fe3O4纳米颗粒(20 nm)。
B52223S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JJ-1型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金坛市江南仪器厂); BZF-3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博讯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PENTAX-K50单反数码相机(上海理光映像仪器商贸有限公司); WFH-03C型四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驰唐实业有限公司); D8 advance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公司); Tecnai G2 F2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
1.3.1 Fe3O4@Tb-BTC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复合粉末的合成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进行, 将0.5 g Fe3O4纳米粒子溶于100 mL巯基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 其中巯基乙酸为0.29 mmol/L, 并持续搅拌24 h, 将得到的Fe3O4颗粒产物分离出后使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将冲洗好的Fe3O4颗粒加入到40 mL Tb(NO3)3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其中Tb(NO3)3为10 mmol/L)。在70 ℃的情况下, 放置15 min后取出颗粒, 使用无水乙醇进行冲洗。将冲洗好的Fe3O4颗粒加入到40 mL的H3BTC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其中H3BTC为10 mmol/L)。同样在70 ℃的情况下, 放置30 min。反复重复这两个步骤30次, 将得到的纳米颗粒过滤, 使用无水乙醇冲洗, 然后在70 ℃下真空干燥得到Fe3O4@Tb-BTC复合粉末。
1.3.2 Fe3O4@Tb-BTC复合粉末的表征
通过TEM观察Fe3O4@Tb-BTC复合粉末的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 通过XRD检测Fe3O4@Tb-BTC粉末的晶型结构, 并判断Tb-BTC是否包覆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
1.3.3 潜指印的显现
所有潜指印均为同一志愿者提供。在捺印前, 志愿者使用肥皂将双手洗净后自然晾干, 将皮脂和汗液在手上涂抹均匀后, 捺印在承痕客体表面, 得到潜指印。实验中采用粉末刷显的方法, 对不同遗留客体(紫色纸、牛皮纸、黑色卡纸等渗透性客体; 透明玻璃片、瓷砖、铁片、粗糙塑料片等非渗透性客体; 皮革等半渗透性客体)表面皮脂指印进行显现; 对不同遗留客体(非渗透性客体中透明玻璃片、渗透性客体中紫色纸、半渗透性客体中浅色皮革)表面汗潜指印进行显现; 对不同遗留时间的皮脂指印进行显现; 对不同遗留皮脂量的指印进行显现; 与普通磁性荧光粉显现效果进行对比, 并使用相机对显现后的指印拍照固定。
首先使用巯基乙酸对Fe3O4纳米粉末进行表面改性, 使得Fe3O4纳米粉末上均匀修饰上一层羧基, 然后将改性后的Fe3O4纳米粉末放置于Tb(NO3)3乙醇溶液中, 在Tb3+与改性Fe3O4纳米粉末表面的羧基结合后, 再将其放置于H3BTC的乙醇溶液中, BTC3-再与Fe3O4纳米粉末表面的Tb3+相结合。通过反复组装30次, Tb-BTC物质就包裹在Fe3O4纳米粉末表面, 从而形成了Fe3O4@Tb-BTC复合粉末, 制备流程见图1。制备出的复合粉末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为黑色, 将其置于254 nm紫外光下释放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图2)。
通过TEM对Fe3O4@Tb-BTC复合粉末表面的形貌、尺寸、分散性进行观察和分析。Fe3O4@Tb-BTC复合粉末微粒形貌规则近似圆球形, 平均尺寸为50 nm, 微粒之间的分散性较好, 因此其在作为指印的显现试剂时, 与指印纹线有更强的选择吸附性(图3)。
![]() | 图3 Fe3O4@Tb-BTC复合粉末的TEM图(左为原始图, 右为放大图)Fig.3 TEM observation of Fe3O4@Tb-BTC composite powder to display the original (left) and enlarged image (right) |
通过Fe3O4@Tb-BTC复合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图4)可知, 复合粉末产生了较强且尖锐的X射线衍射峰, 说明其晶体形态较好。且其111、220、311、400、422、511、440晶面上出现的衍射峰与JCPDF卡片上(NO.19~629)Fe3O4的晶体结构峰的2θ 值一致, 这表明先前的反应并没有改变Fe3O4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
虽然Tb-BTC的特征峰不明显, 但是通过对5° ~ 25° 晶面衍射峰进行放大, 并与使用Mercury软件模拟的Tb-BTC的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比较(图5), Fe3O4@Tb-BTC复合粉末和模拟Tb-BTC的晶体结构峰的2θ 值基本一致, 表明Tb-BTC在先前的合成步骤中成功地包裹在Fe3O4纳米颗粒的表面。
2.3.1 显现不同客体上皮脂指印
Fe3O4@Tb-BTC复合粉末对渗透性客体、非渗透性客体、半渗透性客体上皮脂指印均有比较好的显现效果(图6~8), 指印纹线清晰流畅, 有很高的对比度。其中, 紫色纸、牛皮纸、透明玻璃片、铁皮、瓷砖、粗糙塑料片、浅色皮革上刷显后的皮脂指印在自然光下可以观察到黑色的指印纹线。在暗室条件下, 使用254 nm紫外光照射, 指印纹线释放出明亮且均匀的绿色荧光。黑色卡纸、深色皮革上的皮脂指印刷显后, 在自然光下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指印纹线, 与传统黑色磁性粉末相同均受到客体背景影响, 但将其放置于暗室中, 使用254 nm紫外光照射, 深色背景上的指印纹线释放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指印纹线清晰、完整, 极大程度避免了客体背景对于指印纹线的干扰并增强了与背景客体的对比度。
2.3.2 显现不同客体上的汗潜指印
使用Fe3O4@Tb-BTC复合粉末对非渗透性客体中的透明玻璃片、渗透性客体中的紫色纸、半渗透性客体中的浅色皮革上的汗潜指印进行刷显, 显现效果不佳(图9)。
选择的三个客体均为所属客体类别中对比度高且比较容易观察的, 但均无法有效观察到指印纹线和细节特征, 说明Fe3O4@Tb-BTC复合粉末并不适用于汗潜指印的显现。究其原因, 是Fe3O4@Tb-BTC复合粉末与指印纹线的结合主要是与皮脂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吸附, 从而使得粉末附着在指印纹线上。而由汗液形成的汗潜指印, Fe3O4@Tb-BTC复合粉末无法与之进行有效的吸附, 因此只能模糊地观察到指印的轮廓却很难观察到指印的纹线和细节特征。
2.3.3 不同遗留时间皮脂指印显现效果
对遗留时间为1、3、5、7 d的皮脂指印, 使用Fe3O4@Tb-BTC复合粉末对其进行刷显, 显现效果并无较大区别, 指印纹线均对复合粉末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 在暗室条件下使用254 nm紫外灯照射, 指印释放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指印纹线清晰、完整, 可以明显观察到其中的细节特征(图10)。
![]() | 图10 不同遗留时间皮脂指印显现效果对比(a~d: 1、3、5、7d)Fig.10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ft-over time of sebum-resulted fingerprints on the images developed with Fe3O4@Tb-BTC (a: 1 day; b: 3 days; c: 5 days; d: 7 days) |
2.3.4 不同遗留皮脂量指印显现效果
对连续捺印5次的皮脂指印使用Fe3O4@Tb-BTC复合粉末刷显, 指印的显现效果并不随遗留皮脂量的减少而出现明显变化, 在254 nm紫外光激发下, 指印纹线释放出的绿色荧光强度有所降低, 但指印纹线清晰、流畅, 与背景客体还具有较高的对比度, 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指印纹线的细节特征(图11)。
2.3.5 与普通磁性荧光粉末显现效果对比
普通红色磁性荧光粉显现透明玻璃片上皮脂指印后, 透明玻璃片背景上滞粉严重, 且指印纹线对于粉末的选择吸附性低, 除乳突纹线上吸附了粉末外, 小犁沟里也吸附了大量的磁性荧光粉末, 导致指印纹线与承痕客体的对比度较低。而且由于普通红色磁性荧光粉是由荧光粉和还原性铁粉机械研磨而成, 在显现指印时可能会出现指印荧光不连贯、不均匀的情况。而Fe3O4@Tb-BTC复合粉末是核壳结构包覆的复合材料, 在每一颗磁性粒子外都均匀包裹着一层Tb-BTC材料, 其粒径仅为50 nm, 乳突纹线对其具有极强的选择吸附性。在大多数情况下, 通过肉眼就能观察到指印纹线。如果客体背景有干扰, 将指印纹线放置于254 nm紫外光下照射, 指印纹线会释放出明亮且均匀的绿色荧光, 显现效果强于普通红色磁性荧光粉(图12)。
本实验采用层层自组装法, 以六水合硝酸铽(Tb(NO3)3· 6H2O)、均苯三甲酸(H3BTC)、Fe3O4纳米粉末为原料,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Fe3O4@Tb-BTC纳米粉末。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尺寸形貌进行表征。制备的Fe3O4@Tb-BTC纳米粉末性质稳定, 可以应用于多种客体(紫色纸、牛皮纸、黑色卡纸等渗透性客体; 透明玻璃片、铁皮、瓷砖、粗糙塑料片等非渗透性客体; 皮革等半渗透性客体)上皮脂指印的显现, 并取得了良好的显现效果。显现出的指印纹线清晰流畅, 在254 nm紫外光下激发释放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有效增强了指印纹线的对比度, 降低了背景客体的干扰, 指印纹线中细节特征清晰, 具有极大的公安实战价值。该复合材料有望在指印显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