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王防华,女,河北石家庄人,学士,中级警务技术任职资格,研究方向为法医遗传学。E-mail: 296412548@qq.com
目的 探索可在受害人皮肤表面显现嫌疑人触摸痕迹并检验其微量DNA的方法。方法 将“靶向显现试剂”均匀喷洒于尸体裸露皮肤处,而后用“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观测,对发现的荧光斑迹,以合适力度用棉签擦拭并进行DNA提取检验。结果 对在死者颈部及手臂处发现的若干指印,经提取其所含DNA并检验,检出混合基因型,其中包含嫌疑人的DNA。结论 尸体体表痕迹的发现及其DNA检验有助于挖掘更多的案件信息,有利于犯罪现场重建。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approach for discovering the suspect’s trace left on victim’s skin where to have the related DNA be extracted and tested.Methods Onto the exposed places of case-corpse’s skin was sprayed the biological evidence-targeting reagent. Afterwards, the biological evidence-targeting device was adopted to observe the fluorescence-emitting spots where to wipe with swabs from which DNA was extracted and tested.Results On the forearm and neck of the deceased were developed latent fingerprints from which mixed DNA STR profile was tested with the suspect’s being enclosed.Conclusion Discovery of biological touch trace, e.g., fingerprint, on corpse surface and having the relevant DNA tested can make more information revealed about the involving case, hence helpful to reconstruct the crime scene.
对于杀人案件, 受害人尸体检验是关键步骤, 通常法医会对乳房、阴道作擦拭或提取指甲等物证, 以期发现唾液斑、精斑或争斗抓挠过程中留下的嫌疑人皮肤组织等, 从而通过DNA检验锁定嫌疑人。但对嫌疑人触碰受害人肢体所遗留的接触性DNA的发现和提取, 往往进行较少, 因为尸体表面积大, 不易准确定位接触点, 而受害人DNA的量太大又会掩盖住微量的外源脱落细胞, 导致即使检出混合分型也难以拆分、不能鉴定。本文报道一案例, 通过准确发现受害人尸体皮肤表面的嫌疑人汗潜指印, 精准提取到生物样本, 最终成功检验出了嫌疑人的DNA分型, 具有实战借鉴价值。
2020年7月24日, 在贵州省某火车站, 职工龚某被发现死于单身宿舍内, 经初步勘查确定为他杀。
1.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与靶向显现试剂(苏州晓松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24道微量DNA提取工作站与超微量磁珠法DNA提取试剂盒(长春博坤公司), Veriti型PCR扩增仪与VeriFilerPlus扩增试剂盒以及3500型基因分析仪(Thermo Fisher公司)。
1.2.2 痕迹物证发现及提取
尸体解剖前, 技术人员将靶向显现试剂均匀喷洒于尸体皮肤裸露处, 1 h后用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进行观察, 于颈部及手臂处发现有若干指印(图1); 但因纹线不清, 这些指纹并无比对价值。由颈部指印的形态分析, 嫌疑人对死者应施加了扼颈动作, 故可考虑对这些指印作DNA提取与检验。使用棉签先滚动、轻轻擦拭, 再换棉签滚动、稍微加重力度擦拭, 转移提取指印。
![]() | 图1 死者喷洒靶向显现试剂前后情况(a, b:颈部; c, d:左手臂)Fig.1 Corpse’ s complexion with/without spraying of targeting reagent (a, b. neck; c, d. left forearm) |
1.2.3 DNA提取与检验
采用全自动24道微量DNA提取工作站提取DNA, 经VerifilerPlus试剂盒扩增, 再以3500型基因分析仪检测DNA分型。
图2显示颈部和左手臂指印拭子的STR图谱。由颈部指印拭子获得的STR图谱显示为两个体混合基因分型(图2a), 包含死者龚某与嫌疑人的所有等位基因(表1)。嫌疑人陈某被抓获后, 供述其对死者采取了扼颈、用枕头捂堵口鼻等犯罪行为。从左侧手臂的指印拭子检出了三人以上混合分型(图2b), 在所测23个基因座中, 均包含嫌疑人陈某相应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
![]() | 表1 嫌疑人陈某、受害人龚某STR分型 Table 1 STR profiles of blood from both the suspect and victim |
人体皮肤表面潜在指印的显现方法有“ 502” 胶熏法、四氧化钌(RTX)法、银板转印后碘熏法、转印后茚三酮及磁性粉末法等[1], 这些方法的显现范围均较小, 对指印遗留的位置难以精准定位, 故实用性都不强。严安心等曾采用茚二酮荧光显现剂结合激光勘查技术对硬质渗透性载体表面接触检材做过检测[2], 徐海军等也研究了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在接触类生物检材案件中的应用[3], 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案中, 使用“ 靶向显现试剂” 均匀喷洒尸体皮肤裸露部位, 然后用“ 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 在尸体颈部及左手臂成功发现了指纹印痕。该法具有喷洒范围广、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精确提取的优点。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手掌汗液分泌量大于肢体
形成潜手印的物质, 主要由指、掌分泌而成[4], 包含水、无机和有机成分, 有机成分主要为氨基酸。研究表明, 人类手掌是“ 精神性出汗区” , 情绪紧张、精神刺激都可引发手掌汗液分泌增加[5]。本案中, 嫌疑人陈某与受害人龚某为情侣关系, 案发时二人发生争执, 陈某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手掌部汗液大量分泌, 加之其扼颈时力量大、作用时间长, 手部的汗液和脱落细胞就遗留在龚某颈部及手臂处。人体汗腺虽遍布于全身皮肤, 但以手足最多, 四肢躯干最少[5], 因此陈某手掌出汗量及汗液中的氨基酸量都远远大于龚某颈部及手臂, “ 靶向显现试剂” 能够与氨基酸发生螯合反应, 其生成物在“ 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 的照射下会产生荧光效应, 故能准确定位嫌疑人徒手接触部位。
2)精准、轻拭、富集提取
指印位置确定后, 就可精准定位提取; 若为一人一次性形成的指印, 可以选择富集提取; 因载体为人体皮肤, 擦拭难免会提取到受害人的细胞, 所以选择力度递增方式分层次滚动擦拭提取为好。本实验结果表明力度较轻的擦拭效果更好, 重力擦拭会使受害人DNA样本量过大, 导致嫌疑人的DNA被抑制。本案中, 颈部位置相对隐蔽, 检出嫌疑人与受害人的混合分型, 而手臂因开放性较强, 尸体搬运过程中或有再次污染, 故检出了三人以上混合分型, 但在所测23个基因座中, 嫌疑人陈某相应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均包含在内; 其中的20个基因座, 受害人龚某相应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也都被检测到。
本案运用“ 靶向显现试剂” 及“ 靶向生物痕迹发现仪” 在受害人体皮肤上发现了嫌疑人指印, 并成功检测出DNA分型, 弥补了体表指印难以显现和比对的不足, 对于体表遗留嫌疑人接触痕迹的大范围快速搜索及精准发现, 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与方法。如此, 不仅可以准确定位提取DNA, 若条件满足还可进行指纹比对, 从而能够推断控制、施暴、抛尸等可能有的犯罪行为与动作, 有利于犯罪现场重建。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