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检验鉴定探讨
许磊, 李志刚, 黎智辉*, 谢兰迟, 王桂强, 许小京, 黄威, 郭晶晶, 张宁, 晏于文, 侯欣雨, 汪磊, 刘光尧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痕迹科学与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 通讯作者简介:黎智辉,男,湖北石首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E-mail:lzhuil@sina.com

第一作者简介:许磊,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E-mail:xulei20081688@163.com

摘要

当前通过人像检验认定是否为同一人的应用需求日趋增加,但由于人像检验较为复杂、主观性较强、缺少普遍接受的方法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像检验鉴定的开展。为进一步明晰人像检验鉴定相关问题,本文就人像检验鉴定关键问题进行梳理讨论,重点对国内外人像检验标准、人像特征、检验步骤和方法、检验结论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像检验鉴定; 人像特征; 检验标准
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20)02-0111-06
Cogitation into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XU Lei, LI Zhigang, LI Zhihui*, XIE Lanchi, WANG Guiqiang, XU Xiaojing, HUANG Wei, GUO Jingjing, ZHANG Ning, YAN Yuwen, HOU Xinyu, WANG Lei, LIU Guangyao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MPS) & MPS’ Key Laboratory of Forensic Marks,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video surveillance fixture,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because human image comparison can verify a person’s identity. However,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is complicated and subjective more or less, resulting in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from such forensic comparison. Hence, only a few laboratories still preserve the item of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ed issues of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key problems and made discussions, focusing on the topics of the standards for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home and abroad, human imag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The authors also expounded 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n some concepts and viewpoints. For human imag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y sh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the class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ising features. About human imag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s think that clothing and dressed accessories ought to ascribe as the substantial article item that has its own relating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and thus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o be separately examined as the image of substantial article ite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the authors discriminated the expressions of two domestic standards on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suggesting the unambiguous expressions of conclusion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from human image examination. Since the general accepted methods are lacked for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and even some present methods have disputes, a good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refore, must be evolved from more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With the summarization and ideas here, valuable references would be provided for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to better develop.

Keyword: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 human image characteristic; inspection standards.

近年来, 随着视频监控的快速发展建设, 视频监控在案事件中经常能够捕捉到犯罪嫌疑人的影像。由于人像比对在案件侦查和法庭证据方面作用的凸显, 通过人像检验认定是否为同一人的需求日趋增加, 各地也开始重视并逐步开展人像检验鉴定工作, 视频人像检验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成为热点[1, 2, 3, 4, 5]。实践中, 人像检验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被检验人像受镜头成像、光照条件、拍摄角度和天气条件等影响明显; 基于人像特征的人像检验缺乏统计学支撑、主观性较强; 当前缺少普遍接受的方法等。鉴于此, 本文就人像检验鉴定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讨论, 重点从国内外人像检验标准、人像特征、检验步骤和方法、检验结论等进行探讨, 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1 国内外人像检验标准

国外从事人像检验的机构有美国人脸鉴定科学工作组(Facial Identification 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以下简称FISWG)、欧洲法庭科学实验室网络联盟(European Net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s, 以下简称ENFSI)、荷兰法庭科学研究所(Netherlands Forensic Institute, 以下简称NFI)、国际鉴定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dentification)等。国内有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机构都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人像检验。

1.1 国外人像检验标准

FISWG制定了人脸比对总览、人脸比对培训能力指导方针和建议、人脸比对方法指南、人脸比对培训计划建议书、形态分析法的人脸图像比对特征清单等一系列文件[6]。ENFSI于2018年1月份发布了《人脸图像比对最佳实践手册》[7], 版本为ENFSI-BPM-DI-01 (vs.01)。

1.2 国内人像检验标准

国内与人像检验相关的标准有两个[8, 9], 分别为2013年5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中人像检验技术规范》GA/T 1023-2013和2010年4月7日发布的《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录像资料鉴定规范》SF/Z JD0304001-2010中“ 人像鉴定规范”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方法以及自身实践基础上,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编制了《人像检验鉴定方法》(控制编号:IFSC 10-01-01-2018)并于2018年3月20日正式启用, 已用于多起案件人像检验鉴定。

2 人像特征
2.1 人脸特征与人像特征

国外人像检验鉴定主要是对不同人脸照片进行比对检验, 关注的是静态的面部特征, 即人脸特征, 并由此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文档。人脸特征属于生物特征范畴[10], 其稳定性和差异性很强, 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11]。虽然辨别是否为同一人主要是依据人脸特征, 但人体其他部分特征和行为习惯也具有一定价值。如对于我们熟悉的人, 尽管距离较远看不清人脸, 也能通过轮廓、走路姿态等大致认出是谁。国内通常是从人体外貌形象进行人像检验, 两个标准对人像特征进行了定义, 即“ 人像特征是人体外貌各部分生长特点及其运动习惯的具体征象, 是人像鉴定的具体依据。人像特征分为人体外貌的解剖学特征、人体动态特征、人体特殊标记特征、人体着装、佩饰特征等。” 国内很多实际案件的视频人像检验[2, 5]中, 均综合应用了人像静态和动态特征分析比对方法。

2.2 人像特征分类

国内两个标准在人像特征分类方面内容一致。如上所述, 人像特征分为人体外貌的解剖学特征、人体动态特征、人体特殊标记特征、人体着装、佩饰特征。人体外貌的解剖学特征包括头部形态特征、五官形态特征、五官配置关系特征、胡须特征、皱纹特征, 人体动态特征包括颜面动态特征、体态特征。

国外一些人像鉴定组织在对人像特征评价和价值认识方面有明确阐述。英国法庭科学监管者(Forensic Science Regulator)网站上《图像比对和解译证据:检察官和调查人员的指南》[12]中, 在人像比对部分提到了种类特征(class characteristics)和个体特征(individualising features), 认为种类特征(如鼻子、口的形状)在人群中普遍、价值较低, 个体特征(如瘢痕、胎记、痣或伤痕)价值较高。FISWG在《人脸比对方法指南》[13]中指出“ 面部特征包括整体特征(对应脸的整体)、局部特征(如鼻子、口以及组成它们的部分如鼻梁、鼻孔、耳垂等)和辨别特征(如瘢痕或痣)。”

国内两个标准在人像特征分类中没有明确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分类。笔者认为《图像比对和解译证据:检察官和调查人员的指南》中意见较为合理, 可以将人像特征分为种类识别特征和个体识别特征。

2.2.1 种类识别特征

一般来说, 种类识别特征体现为人体各部位大小、形状、位置分布、比例关系等约束关系的组合。如脸型为种类识别特征, 波契(Boych)将人类的脸型分为十种[14]: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倒梯形、菱形、五角形。具体来说, 人像检验涉及的种类识别特征主要有皮肤、头面部轮廓、头面部结构、发际线/秃顶、前额、眉毛、眼睛、脸颊、鼻子、耳朵、口、下巴/下颌、颈部、胡须、面部线条[15]等。每一部位都具有可比对的主要特征及特征表现, 如眼睛主要特征包括双眼距离、眼裂轮廓、上眼睑(包括睫毛)、下眼睑(包括睫毛)、眼球突出、巩膜、虹膜、内眼角、外眼角、双眼对称关系, 再进一步细化, 如上眼睑(包括睫毛)的特征包括上眼睑突出程度、表面突起和褶皱、相对于虹膜和/或瞳孔的位置、睫毛特征(如长度、密度等)。

2.2.2 个体识别特征

个体识别特征指人像呈现的与众不同且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如缺指、多指、跛脚、驼背、曲臂等。人像检验涉及的个体识别特征主要有特殊标记特征和人体动态特征, 具有较高的鉴定价值。特殊标记特征包括瘢痕、色素异常、人为修改等, 人体动态特征包括颜面动态特征和体态特征。

瘢痕是永久性损伤且已经愈合的皮肤变色区域。色素异常指皮肤的色素含量与周围皮肤不同, 如雀斑、痣、痤疮、酒渣鼻、胎记、青肿、擦伤、深/浅色斑、白癜风等。痤疮、瘀伤、擦伤等暂时性特征, 需要同时期的图像进行比较。人为修改主要特征包括穿孔、纹身等。其他特殊标记如唇裂、颚裂、缺指、跛脚等。

颜面动态特征指人的习惯性表情特点, 如微笑、抿嘴、蹙眉等。体态特征指人头部、肩部、四肢、腰部等习惯性的姿态。头部姿态特征包括仰俯、右倾、左倾等。上肢姿态特征包括两臂习惯性伸屈, 手腕、手指习惯性姿态, 运动时手势特征等。下肢姿态特征包括习惯性站、坐、蹲姿态, 运动时步态特征等。

在实际中存在长相相似的人, 例如长相难以分辨的双胞胎, 这种情况下随机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在人像检验中尤为重要。所以种类识别特征相同是同一认定的基础和前提, 存在足够的相同个体识别特征才更具说服力。

2.3 人体着装、佩饰特征

人像检验的对象主要是人脸图像。人体着装、佩饰皆为物品, 笔者认为不属于人像范畴, 将其作为物品图像检验更为恰当, 并且不能将案事件发生时涉及的交通工具、时空条件等因素杂糅在人像检验中。人像、物品图像和车辆图像的检验鉴定都有相关标准, 需要分别检验, 不应在人像检验中一概包含, 另外在人像检验中切忌主观上受其他因素影响, 进而做出冒进结论。如有的检材人像分辨率较低, 面部特征不够清晰, 从人脸图像检验条件判断, 鉴定意见可能是无法判断, 但若参考人体着装、佩饰等因素, 可能会有冒进结论。在案件侦查阶段可以综合运用已有信息给出侦查分析意见, 但在诉讼阶段出具的鉴定文书具备法律效力, 应客观和谨慎。

3 检验步骤和方法

人像检验包括人像特征提取、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

3.1 人像特征提取

客观、全面、准确地提取人像特征是后续进行特征比对和评价的基础。笔者认为, 提取人像特征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检材人像特征提取为重点。首先提取检材人像特征, 遵循先整体、再局部、后细节的原则, 注重提取价值高的局部和细节特征。一般情况下, 样本人像条件好于检材人像, 能够反映的人像特征较多, 相对易于提取。

2)重点提取人像的特殊标记特征。在人像种类识别特征差异不明显时, 人像的特殊标记特征价值尤其高。像痣、斑、麻等人像的特殊标记特征具有随机性和稳定性, 在人像特征提取时应重点关注。

3)有条件时, 可提取人体动态特征。很多检材为视频, 连续、动态画面有时能够体现人体动态特征, 当条件具备时, 可考虑予以提取。

4)需考虑时空环境、拍摄角度、成像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送检视频、人像照片可能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 有时眼见并非一定为实, 在提取人像特征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2 比较检验

FISWG在《人脸比对方法指南》[13]中认为“ 目前在用的人脸比对方法主要有四个:整体比对法、形态分析比对法、照片测量学比对法和重叠比对法。” ENFSI数字成像工作组和FISWG建议将形态分析比对法用于人脸图像比对。FISWG在《人脸比对方法指南》[13]中指出“ 形态分析法作为一种比较方法, 是对面部特征的形状、外观、存在、位置对应关系的评估。” 在国内两个标准中, 除了使用与形态分析比对法相对应的特征比较法, 还使用测量比较法、拼接比较法和重叠比较法。在使用特征比较法时, 笔者认为最好编制并填写“ 特征检验比对表” , 表中包含特征类别、特征名称、检材与样本特征描述及评价等内容。这样既能够将涉及人像检验的特征类别明确和固定, 增强可操作性, 又便于对检材与样本人像的各个特征分别描述后比对评价, 清楚明了。

3.3 综合评断

对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作出客观的评断和合理的解释, 分析人像特征符合点或差异点的总体价值。

3.3.1 对人像特征差异点的分析和评价

对人像特征差异点的分析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引起的人像特征变化; 人体伤病引起的人像特征变化; 化妆、伪装、整容等引起的人像特征变化; 拍摄设备、拍摄角度、光照条件变化, 拍摄对象姿态变化或运动形成的差异; 照片/录像后期加工处理引起的变化; 时空关系的差异而形成的特征差异。

3.3.2 对人像特征符合点的分析和评价

一般来说, 种类识别特征出现率高, 价值较低, 如脸形特征等; 个体识别特征出现率低, 价值较高, 如特殊标记特征等。对每一个符合特征, 不仅要从外部形态去分析, 还必须结合其具体的走向、大小、高低、长短等细节特征综合分析。

3.3.3 对人像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综合评断

根据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的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分析及评价结果, 综合评断人像的特征符合点和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 作出相应的检验结论。

4 检验结论

检验结论表述至关重要, 国内外各个标准在检验结论种类和表述方式上不尽相同。国内两个标准的检验结论都有五种, 《视频中人像检验技术规范》GA/T 1023-2013五种结论分别为肯定同一、否定同一、倾向肯定同一、倾向否定同一、不具备检验条件,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录像资料鉴定规范》SF/Z JD0304001-2010中人像鉴定规范五种结论分别为肯定同一、否定同一、倾向肯定同一、倾向否定同一、无法作出结论。国外有的机构也使用五种结论, 如NFI五种结论分别为不支持、有限支持、中等支持、强烈支持、极强支持。

4.1 国内两个标准的检验结论表述讨论

国内两个标准的检验结论表述有一定差异, 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如《视频中人像检验技术规范》GA/T 1023-2013鉴定意见表述为“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为或不为(非确定性)同一人像” ,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录像资料鉴定规范》SF/Z JD0304001-2010中人像鉴定规范视样本所拍摄的对象是否明确, 鉴定结论表述为“ 检材人像……是或不是(或非确定性)某人的人像” 或“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是或不是(或非确定性)同一人的人像” 。笔者认为, 前者鉴定意见“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为同一人像” 表述较为含糊, 不易于理解, 且停留在“ 像” 层面, 未由“ 像” 到人。其实在此结论依据条件之一“ 检材、样本的视频人像存在较多的符合特征, 且符合特征的价值基本反映了同一人的外貌特点” 中体现了同一人的意思, 结论中却没有明确。后者鉴定结论“ 检材人像……是或不是(或非确定性)某人的人像” 似有不妥, 一是上述结论更像是对检材人像与人进行比对后得出, 而实践中的检验对象是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 二是由于难以证实样本人像真实身份, 所以结论中出现某人存在一定风险。鉴定结论“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是或不是(或非确定性)同一人的人像” 表述较为合理。非确定性结论(倾向肯定同一、倾向否定同一)中的“ 倾向” 相对模糊和主观, 不够明确。如NFI结论中的有限支持、中等支持、强烈支持和极强支持都属“ 倾向” 范畴, 只是程度不同。

4.2 检验结论分类及表述

笔者认为, 人像检验的检验结论要体现出由像到人, 同时非确定性结论中既然“ 倾向” 主观性较大, 不如直接陈述人像特征评估情况更为客观恰当。当然对于检验结论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此, 笔者根据对人像检验的理解尝试重新表述。将检验结论分为三类, 即:确定性结论、非确定性结论、不具备检验条件。确定性结论表述为“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源于同一人” 和“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源于不同人” 。非确定性结论表述为“ 检材与样本反映出的人像特征相同, 不排除源于同一人” 和“ 检材与样本反映出的人像特征不同” 。不具备检验条件结论表述为“ 检材与样本反映的人像特征关系无法判断。”

4.2.1 确定性结论

结论为“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源于同一人” , 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种类识别特征没有明显差异;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存在足够的相同个体识别特征;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特征的差异或变化能得到合理解释。此结论是由像到人的同一性认定, 类似于DNA和指纹对人的同一认定, 需要检材人像和样本人像条件足够好, 在具体使用时须慎之又慎。

结论为“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源于不同人” , 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存在本质特征差异;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特征的符合或相似能得到合理解释。鉴定人在作肯定结论时, 往往很谨慎, 但在作否定结论时, 有时容易“ 一票否决” 。笔者认为这并不够稳妥, 既然两者不是同一人, 必然不仅仅只存在一处稳定的特征差异, 作否定结论也需要找出足够的特征差异, 尤其是稳定的特征差异。做到既要谨慎认定, 也要慎重否定。

4.2.2 非确定性结论

结论为“ 检材与样本反映出的人像特征相同, 不排除源于同一人” 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种类识别特征没有明显差异;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存在相同的个体识别特征;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特征的差异或变化能得到较合理解释。此结论比肯定结论证明力要弱。受制于检材人像和样本人像条件, 不足以找到足够的相同个体识别特征, 只能客观表述“ 检材与样本反映出的人像特征相同” ; 为防止误解为肯定结论, 最后加上“ 不排除源于同一人” , 表示两者源于同一人的不确定性。

结论为“ 检材与样本反映出的人像特征不同” 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存在特征差异;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特征的符合或相似能得到较合理解释。此结论比否定结论证明力要弱。由于检材人像和样本人像条件不够好, 导致不能找到足够的特征差异, 特别是足够多稳定的特征差异。

4.2.3 不具备检验条件

结论为“ 检材与样本反映的人像特征关系无法判断”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检材人像不具备鉴定条件; 样本人像不具备比对条件, 或不充分且无法补充; 根据检材人像和样本人像的具体情况, 鉴定人难以综合评断差异点与符合点的价值高低。实践中, 很多情况下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不能满足检验鉴定条件, 如检材人像分辨率过低, 检材人像与样本人像姿态差异过大等, 都可以作出这个结论。

5 总结

正如《图像比对和解译证据:检察官和调查人员的指南》中所说, “ 由于缺乏一个合适的面部特征数据库, 也没有普遍接受的方法进行人脸图像比对, 因此, 人脸图像比对被认为是一个主观过程。” 因此, 建立高精度三维人脸图像数据库[16, 17], 进行面部特征的统计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 笔者认为, 在人像检验鉴定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检验流程, 加强人像特征提取的可操作性, 提高人像特征评估的科学性, 促进检验结论的准确性。虽然目前人像检验缺少普遍接受的方法, 有些方面甚至存在一定争议和分歧, 但是好的人像检验鉴定方法必然建立在更多的实践和改进基础之上, 我们可以集众家所长不断完善现有方法, 探索出适应新时代检验鉴定需求的人像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继宗, 徐磊. 人像资料鉴定存在问题及对策[J]. 刑事技术, 2013(1): 54-56.
(ZHANG Jizong, XU Lei.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human image identification[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1): 54-56. ) [本文引用:1]
[2] 白笙学, 刘涛, 王昕, . 视频中人像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研究[J]. 刑事技术, 2015, 40(3): 218-221.
(BAI Shengxue, LIU Tao, WANG Xin, et al. Analysis of human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video[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0(3): 218-221. ) [本文引用:2]
[3] 张大治, 向宁, 周鹏. 低质模糊视频人像的综合性检验与同一认定[J]. 刑事技术, 2015, 40(4): 340-344.
(ZHANG Dazhi, XIANG Ning, ZHOU Pe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image in poor-quality video[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0(4): 340-344. ) [本文引用:1]
[4] 王少仿, 吴启. 视频人像检验[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2): 165-168.
(WANG Shaofang, WU Qi. The inspection of human image in video[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2014(2): 165-168. ) [本文引用:1]
[5] 杨璐铭, 黄楚群, 杨武杰, . 视频中人像检验技术研究[J]. 警察技术, 2016(5): 47-49.
(YANG Luming, HUANG Chuqun, YANG Wujie, et al. Technical study for human image inspection in video[J]. Police Technology, 2016(5): 47-49. ) [本文引用:2]
[6] FISWG. FISWG DOCUMENTS [EB/OL]. [2019-03-05]. https: //fiswg. org/documents. html. [本文引用:1]
[7] ENFSI. Best practice manual for facial image comparison (Version 01- January 2018) [EB/OL]. [2019-03-05]. http://enfsi.eu/documents/best-practice-manuals/. [本文引用:1]
[8] 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照相检验分技术委员会. 视频中人像检验技术规范: GA/T 1023-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on Criminal Technology of Stand 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uman image inspection in video: GA/T 1023-2013[S]. Beijing: Stand 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 [本文引用: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 录像资料鉴定规范: SF/Z JD0304001-2010[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Ministry of Just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ecifications for video identification: SF/Z JD0304001-2010[S]. BeijingStand ards Press of China, 2010. ) [本文引用:1]
[10] 赵秀萍.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综述[J]. 刑事技术, 2011(6): 44-48.
(ZHAO Xiuping. A survey of biometric recognition technology[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6): 44-48. ) [本文引用:1]
[11] 宫一. 人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 46-49.
(GONG Yi.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7(4): 46-49. ) [本文引用:1]
[12] Forensic Science Regulator. Forensic image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evidence: guidance for prosecutors and investigators issue 2(Issue Date: 2nd February 2016) [EB/OL]. [2019-03-0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forensic-image-comparison-and-interpretation-evidence-issue-2. [本文引用:1]
[13] FISWG. Guidelines for facial comparison methods(Version 1. 02012. 02. 02) [EB/OL]. [2019-03-06]. https://fiswg.org/documents.html. [本文引用:3]
[14] 高一卓. 人像检验中的人脸特征分类与分析[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6(1): 63-65.
(GAO Yizhuo.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face characteristics in human image inspection[J]. Journal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6(1): 63-65. ) [本文引用:1]
[15] FISWG. Facial Image comparison feature list for morphological analysis(Version 1. 02013. 11. 22) [EB/OL]. [2019-03-05]. https://fiswg.org/documents.html. [本文引用:1]
[16] 许磊, 黎智辉, 王俊娟, . 高精度三维人脸图像数据库[J]. 刑事技术, 2015, 40(2): 94-97.
(XU Lei, LI Zhihui, WANG Junjuan, et al. High precision 3D facial image database[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0(2): 94-97. ) [本文引用:1]
[17] 王俊娟, 许磊, 黎智辉, . 三维人脸图像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J]. 刑事技术, 2015, 40(2): 98-101.
(WANG Junjuan, XU Lei, LI Zhihui, et al. Acquisition and pre-processing of 3D facial image[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0(2): 98-101. )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