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检验技术在假币鉴别中的应用
尹宝华, 廉哲, 齐凤亮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第一作者简介:尹宝华,女,山东莒县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书写材料检验。E-mail:ying0901@163.com

摘要

制售假币案件中,收缴的假币是最重要的物证,是案件关联串并、源头追溯的关键依据。本研究以45张不同冠字号码机制假人民币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镜、文检仪在不同光源下对其印刷图文特征、纸张及油墨材质特征、后期加工凹凸特征等进行放大、侧光、透光、光致发光、吸收反射等光学检验。根据版面固有图文特征的差异将45张票样分为10个版型;根据油墨、纸张等材质检验结果确认其中的14张票样来自6个印刷窝点;通过后加工特征检验确认2张票样来自同一后加工窝点,为案件关联串并、源头追溯提供了依据。所有判定为相同窝点印刷的结论破案后得到了印证。

关键词: 假币; 光学检验技术; 鉴别
中图分类号:DF79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9)05-0442-05
Distinguishing Counterfeit RMB Currency with Optics
YIN Baohua, LIAN Zhe, QI Fengliang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Counterfeit currencies, seized from cases of manufacturing and/or selling them,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vidential materials as they are key to link and/or trace the involved cases. The subjects here were 45 fake 100-denomination RMB notes that were printed of different serial numbers and fabricated through offset pressing. With microscope and video spectral comparator being used under various lights, the optical detection was carried out into the items of magnification, side lighting, transmissi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and-reflection to highlight the fake notes’ specifics about printed patterns, paper, ink and post-processed reliefs. Based on the graphic features, all the 45 fake notes were divided into 10 types, having made 14 ones determined to be printed in six different loc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printing inks and used paper, plus the other 2 ones confirmed from same one den by their post-processing features. Thus, a piece of evidence was provided for cases’ linking and source tracing. The judgment of printing from same den was proved correct with the solved cases.

Key words: counterfeit currency; optical method; distinguishing

近年来, 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和支付手段, 在中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1], 制售假币犯罪呈现出技术发展快、涉案金额巨大、流通环节复杂、成员组织化和职业化[2]的犯罪特点, 不但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还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损害人民币的国际信誉[3]。假币的制作与普通印刷品类似, 制作好印刷版后, 由印刷机将各色油墨印刷到纸张上形成, 只是其电子稿根据真币仿制而来, 非原始设计制作, 而且通常要有后期加工制作仿凹凸特征。假币的油墨及纸张材质特征、制作过程中形成的印刷特征、后期加工特征是稳定特征, 是判定不同假币案件是否有关联的重要依据。利用技术手段检验不同案件假币特征, 从而对案件进行关联串并, 追踪犯罪源头, 是经侦部门打击制售假币犯罪的重要工作方向。

本文依据不同结构物质对光谱产生的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存在差异原理, 以近年来不同案件收缴的45张机制版不同冠字号码假人民币为研究对象, 采用紫外、红外光源及普通光源的放大、侧光、透光等功能, 对其印刷、原料材质及后期加工特征进行分析检验, 综合评判光学检验方法在假币鉴别分析及源头追溯中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设备

体视显微镜、VSC6000文检仪。

1.2 实验样品

不同冠字号码的票样45张, 具体票样号码见表1

表1 假币样本冠字号码 Table 1 Serial numbers of 45 counterfeit 100-denomination RMB notes taken as samples
2 实验方法
2.1 印刷图文特征检验

采用显微镜或者文检仪, 放大观察各冠字号码假币的底纹、图案、缩微文字等版面固有图文, 重点比对与真币不一致图文的形状细节、线条角度、文字字体字号等; 高倍放大, 仔细观察相同版型假币相应位置是否存在印刷疵点[4]或者疵点组合, 比对疵点的位置和形貌。

2.2 油墨、纸张材质特征检验

在文检仪紫外光源或其他长短波紫外光源下, 观察相同版型假币相应位置油墨、纸张紫外光致荧光性能是否相同; 在文检仪强光源下, 观察不同假币相应位置油墨、纸张光致荧光性能是否相同; 在文检仪红外光源下, 观察不同案件假币相应位置油墨红外吸收反射现象是否相同。

2.3 后加工特征检验

采用显微镜或者文检仪, 放大观察比对假币上烫印安全线形态及其文字的字体、字号等形貌特征; 侧光下观察后加工凹凸特征, 比对其在票样上的位置分布及图案花纹是否相同。

3 结果与分析
3.1 印刷图文特征检验结果

3.1.1 版面固有图文特征检验

通过显微放大检验发现, 不同冠字号码假币版面固有图文特征有些存在差异, 按照版面固有图文特征的差异, 45张票样可以分为10个版型。各版型票样编号及部分特征见表2。假币的图文总体布局、图案形貌、花纹形状、文字内容等结构细节为版面固有图文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印刷原始稿的特征, 是稳定特征。通过光学放大观察, 这些特征存在差异, 说明假币来自于不同的版源; 特征一致, 反映假币具有共同源头(版源或者原始稿)。45张不同冠字号码假币票样分为10个版型, 则各版型内假币票样应该具有共同的版源或者原始稿, 不同版型的假币版源不同。

表2 假币各版型票样及部分特征 Table 2 10 (I~X) printing plates classified from 45 fake not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3.1.2 疵点检验

通过高倍显微放大观察各同版型假币票样, 发现第I版中的7、10两张票样存在多处共同疵点, 形貌也非常接近。疵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第I版2张假币疵点检验结果Fig.1 Defects exposed from microscope observation into 2 fake notes of printing plate I

疵点[4]是指印刷品或织物上不应当有的斑点或小毛病。假币票样上的疵点应当来源于假币胶片版翻晒或者胶片版晒制印刷版过程, 偶然产生, 又不断被复制, 不同案件假币存在共同疵点反映了制作中存在某些共同过程, 7、10两张票样疵点完全相同, 应该具有共同的胶片版或者印刷版。

3.2 油墨、纸张材质特征检验结果

3.2.1 紫外光源检验结果

在紫外光源下观察各同版型假币票样, 见图2。

图2 三组未检出差异票样及三张检出差异票样(6、13、17)的检验结果Fig.2 Ultraviolet detection showing no difference (three groups of fake notes) or difference (three fake notes of No. 6, 13 and17)

第I版中编号为2、14、23的三张票样, 编号为20、21、22的三张票样, 具有多处共同疵点的7、10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紫外荧光现象分别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II版中编号为31、34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紫外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版中编号为39、40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紫外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I版中编号为41、42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紫外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其他各同版型假币油墨及纸张紫外荧光现象均检出显著差异。

假币模仿真币, 多为专色印刷, 正背面共二十余道工序, 专色墨由基色油墨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 按需要添加荧光油墨, 不同厂家的油墨配方存在差异。不同假币印制窝点, 正背面二十余道工序油墨碰巧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 油墨的紫外荧光性能完全相同可以作为判定不同案件假币来自相同窝点的重要依据。

3.2.2 强光源检验结果

在文检仪强光源下观察各同版假币票样光致荧光现象, 重点观察紫外光源下未检出差异票样, 结果与紫外光源检验结果一致:第I版中编号为2、14、23的三张票样、编号为20、21、22的三张票样、具有多处共同疵点的7、10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强光源光致荧光现象分别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II版中编号为31、34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强光源光致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版中编号为39、40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强光源光致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I版中编号为41、42的两张票样油墨及纸张强光源光致荧光现象未检出明显差异。其他各同版型假币油墨及纸张强光源光致荧光现象均检出差异。与图2相同票样检验结果见图3。强光源光致荧光检验结果与紫外荧光检验结果相一致, 只是没有颜色的差别, 只有荧光有无和强弱, 相比紫外光源检验不够直观。

图3 三组未检出差异票样及三张有差异票样(6、13、17)的检验结果Fig.3 Fig.2-same results obtained with VSC6000 observation under strong light

3.2.3 红外光源检验结果

在文检仪红外光源下观察各同版型假币票样红外吸收反射现象, 结果发现:同版型票样中, 紫外和强光源光致荧光性能未检出明显差异的票样, 红外吸收反射现象也无明显差异, 紫外和红外荧光性能检出差异的票样, 红外吸收反射现象也检出差异。真币及三张荧光有差异票样(6、13、17)检验结果见图4。假币油墨的红外吸收反射性能差异大部分不如紫外光源和强光源光致发光显著, 可以作为紫外和强光源检验的补充和佐证。

图4 真币及三张票样(6、13、17)红外吸收反射检验结果Fig.4 Infrared detection with VSC6000 comparator against one genuine 100-denomination RMB note and the fake ones of No. 6, 13 and 17

3.3 后加工特征检验结果

3.3.1 安全线形态检验结果

通过显微放大检验发现, 除45号四色印刷票样安全线为印刷形成之外, 其余44张票样的安全线均为事先在纸张上烫印形成。见图5。

图5 假币安全线形态Fig.5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of metal threads from fake notes

检验发现:第I版中编号为2、14、23的三张票样烫印安全线上无明显文字; 编号为7、10的两张票样安全线特征未检出明显差异; 编号为20、21、22的三张票样烫印安全线上文字形貌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II版中编号为31、34的两张票样烫印安全线上文字形貌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版中编号为39、40的两张票样烫印安全线上文字形貌未检出明显差异; 第VII版中编号为41、42的两张票样烫印安全线上文字形貌未检出明显差异。

安全线形态来自于烫印模具, 烫印在假币上的安全线图文形貌相同, 说明纸张有过共同的烫印过程, 是印制假币窝点纸张具有共同来源的重要依据, 不同则不能做纸张来源不同的判定。

3.3.2 后加工凹凸特征检验结果

侧光下观察假币后加工凹凸特征, 版型、油墨、纸张、安全线形态均未检出明显差异的几组票样检验结果为:2、14、23一组均无后加工凹凸特征; 7号票样有后加工凹凸特征, 10号票样无后加工凹凸特征; 20、21两张票样后加工凹凸特征分布位置一致, 形貌检出差异, 且均与22号票样检出差异, 21号票样与6号票样凹凸特征位置和形貌均未检出明显差异; 31、34号票样无后加工凹凸特征; 39、40号票样无后加工凹凸特征; 41号票样背面满版小凹痕, 42号票样无后加工凹凸特征。其余票样有后期加工凹凸特征的, 相互之间及与上述票样之间特征均检出差异。部分后加工凹凸特征检验结果见图6。

图6 票样后加工凹凸特征检验结果Fig.6 Side-lighting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of reliefs resulted from post-processing into fake notes

后加工凹凸特征是造假者为模仿真币特定位置的凹印或凸印效果, 印刷完成后, 在后期加工窝点对假币相应位置采用网印涂胶、模具压印等方式制造的凹凸效果, 从而具备与真币近似的手感。因此凹凸制作方式、位置分布及模具的图案花纹完全相同是判定其来自共同后加工窝点或制假团伙的重要依据, 相同的特征反映共同的后期制作窝点; 因同一印刷窝点可能有不同的后加工窝点, 同一加工窝点可能有不同模具, 特征不同不能做否定判定。

4 结论

通过普通光源放大检验, 根据版面固有图文特征的差异将45张票样分成10种不同版型; 通过特种光源对同版型内票样的油墨、纸张进行分析, 确定编号为2、14、23的三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编号为7、10的两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编号为20、21、22的三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编号为31、34的两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编号为39、40的两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编号为41、42的两张票样来自同一印刷窝点; 通过对烫印安全线形态进行放大检验, 确定上述来自同一印刷窝点的票样, 其纸张也分别来自同一烫印窝点; 通过对后加工凹凸特征进行光学检验, 确定编号为6和21的票样来自同一后加工窝点。所有判定为相同窝点印刷的结论破案后均得到印证。

光学检验技术分析的假币特征, 除版面固有特征之外, 疵点、油墨、纸张、后加工特征等均具有不确定性, 其结果只能做肯定判定, 不能作为否定判定的依据。采用光学检验技术对假币进行全面检验后可对假币来源进行综合判定。对假币票样进行鉴别分析时, 首先要在普通光源下进行版型检验, 以判断版源是否一致, 版型不一致, 其他存在关联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次是采用特种光源检验油墨、纸张等原材料特征, 虽然不能做否定判定, 但是可以高效快速判定同窝点印刷, 特种光源中, 紫外光致荧光除有无、强弱外, 还有颜色的差异, 可作为优先选用的方法, 强光源和红外光源检验一般作为补充; 然后采用放大、侧光等方法检验安全线形态、后加工凹凸等特征, 这些特征一致既能作为判定假币同窝点印刷的佐证, 也能单独作为加工环节存在关联的依据。各特征检验结果相互补充, 相互印证, 确保判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全面分析45张票样得出的相同窝点印刷票样的判定结论与案件最终查明真相一致, 证明光学检验技术在假币鉴别分析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方便、快捷, 灵敏度高, 切合了当前公安业务发展的需求, 将为假币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 为案件关联串并及法庭量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林, 邹积鑫, 秦达, . 通过假币胶片图文特征判定假币同源方法研究[J]. 刑事技术, 2016, 41(2): 96-98. [本文引用:1]
[2] 陈贞红, 李慧, 许舒人, . 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假币犯罪信息分析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 25(12): 255-260. [本文引用:1]
[3] 李盛楠. 我国假币犯罪的趋势及防范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 2016(6): 99-100. [本文引用:1]
[4] 梁鲁宁, 林雷祥, 苏丽, . 机制版假币票面上印刷疵点的检验[J]. 刑事技术, 2012(6): 31-34. [本文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