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外性CO中毒致死案件法医学分析
王余兵1, 王云国2, 丁训高3, 董曦哲2
1. 灌云县公安局,江苏 灌云222200
2. 连云港市公安局,江苏 连云港222000
3. 东海县公安局,江苏 东海222300

第一作者简介:王余兵(1975—),男,江苏灌云人,学士,副主任法医师,研究方向为法医学。E-mail: 1428856533@qq.com

摘要

CO中毒常表现为窒息的一般征象。中毒程度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作为判断的依据,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达到50%以上即可致死。因血液中含大量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尸斑、器官、血液呈樱桃红色,是CO中毒的重要征象。CO中毒致死多见于意外,利用CO自杀和他杀是近年出现的新方式。其中自杀多选择静候死亡,方式单一,没有其他的损伤,而他杀案件常伴有其他的加害手段、损伤。因利用CO他杀作案手段隐蔽,细节易被忽略,因此要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系统的尸体检验,及时的提取检材,综合全面分析。

关键词: 法医学分析; 死亡方式; CO中毒; 非意外性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7)05-0428-03
Forensic Analysis on Death from Non-accidental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WANG Yubing1, WANG Yunguo2, DING Xungao3, DONG Xizhe2
1. Guanyun Coun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 Guanyun 222200, Jiangsu, China
2. Lianyungang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Lianyungang 222000, Jiangsu, China
3. Donghai Coun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 Donghai 2223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usually shows the common signs of asphyxia, with its extent being judged by the carboxyhemoglobin blood level which will be fatal at a greater-than 50% of it. Once the occurrence of CO poisoning, such one poisoning-caused important sign, a cherry color appearing in the livor mortis, organs and blood, will be seen due to the large amounts of carboxyhemoglobin existing in blood. Mostly, CO poisoning occurs accidently but it has emerged in suicide and/or homicide in recent years, seemingly turning to be a new quomodo of death. Normally, suicides via CO poisoning take it as the only one single means, therefore having rare body injuries found because of the suicidal just waiting for the death end to come. Nevertheless, a homicidal victim often exhibits other unexplained injuries as the man-killer intends to camouflage his/her conduct with CO poisoning , likely to result in key clues to be overlooked during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Thus, the requirements must be considered to careful on-site investigation, systematic autopsy, timely extraction of sample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o as to find the true manner of death.

Key words: forensic analysis; manner of death; carbon monoxide; non-accidental
1 案例
1.1 案例1

2016年1月某日, 黄某(男, 32岁)被发现在宾馆房间内床上死亡。现场门窗完好、密闭, 屋内未发现搏斗痕迹, 地面见一瓷盆, 内见多量燃尽的木炭。尸体呈仰卧位, 衣着整齐, 裤裆部及臀下床单潮湿, 尸斑樱桃红色, 位于背后未受压部位, 左右眼睑球结膜见点状出血, 鼻腔见少量泡沫, 双上肢屈曲, 指甲发绀, 体表未见损伤。心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 浓度达62.9 %, 未检见其它毒物。

1.2 案例2

2015年9月某日缪某(男, 26岁)被发现死于家中卧室床上。经勘查, 现场门窗完好、密闭, 屋内未发现搏斗痕迹, 卧室地面见一不锈钢盆, 内见多量燃尽的木炭。尸体呈俯卧位, 衣着整齐, 尸斑樱桃红色, 位于尸体前侧未受压部位, 左右眼睑球结膜见点状出血, 口角流涎, 四肢屈曲, 指甲发绀, 体表未见其他损伤。心肺表面见点状出血, 脏器未见损伤, 血液不凝, 脏器和血液呈樱桃红色。心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 浓度达58.9 %, 未检出其它毒物。

1.3 案例3

2015年8月某日, 在某省道旁农田里挖出一具高度腐败裸体女尸, 尸斑樱桃红色, 左右眼睑球结膜见点状出血, 指甲发绀, 全身体表未见损伤。解剖检验见心肺浆膜下散在点状出血, 肌肉、内脏、血液呈樱桃红色, 血液不凝, 余未见异常。心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 浓度达69.2%, 并检出安定药物成分, 浓度达0.39μ g/mL, 未检见其它毒物。

经侦查于2015年8月30日破案。死者34岁, 2015年8月16日被投服安眠药后入睡, 后嫌疑人在其房间内焚烧木炭致其身亡, 次日嫌疑人移尸至尸体发现地点掩埋。根据嫌疑人(男, 23岁)交待的情况, 办案人员在现场死者卧室内进行侦查实验:在死者床上枕头边放置CO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仪器型号:HD5, 生产厂家:南京汇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N:HD3050), 在床和房门中间地面放一铁锅并固定, 开封从嫌疑人购买木炭的烧烤店内购买的相同产品、相同数量的木炭一箱, 同样先点燃3根木炭置于铁锅内, 后在上面加入余下的13根木炭, 关上房门, 卧室内空气中检测出CO浓度(体积浓度)如下:5 min 123× 10-6, 20 min 518× 10-6, 35 min 1065× 10-6, 50 min 1673× 10-6, 67 min峰值(> 1885× 10-6), 此后至300 min持续超过仪器可检测数值上限(> 1885× 10-6)。

2 讨论

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 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阻碍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解离和组织内二氧化碳的输出, 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本文中三位死者均出现眼睑球结膜、心肺浆膜点片状出血等窒息征象[1]。工作中常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作为判断中毒程度的依据, 含量> 10 %为轻度中毒, 含量> 30 %为中度中毒, 含量> 50 %为重度中毒, 达到50 %以上即可致死[2], 本文中三位死者心血中检出的含量均可致死。因血液中含大量碳氧血红蛋白, 从而使尸斑、肌肉、器官、血液呈樱桃红色, 是CO中毒的重要征象, 本文中三位死者的尸斑、肌肉、内脏器官、血液呈樱桃红色。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与空气中CO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案例中三位死者体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差别与所处环境中CO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有关。空气中CO含量为0.1 %时, 接触2 h; CO含量为0.15 %时, 接触1 h; CO含量为0.3 %~0.4 %时, 接触0.5 h均可导致死[2]。案例3通过侦查实验证实在该案焚烧木炭条件下, 室内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足以致死。

在日常生活中, CO中毒的发生多见于意外事故, 常见于寒冷的冬季在密闭空间内燃烧煤炭取暖所致, 现场可发现无烟囱的煤炉或煤炉烟囱排气不良, 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 他们日常有烧煤取暖的习惯, 案情调查多无自杀倾向和明显的矛盾点。利用CO自杀和他杀的非意外性CO中毒致死案件不符合上述规律:

1)空间上不具备自然形成的条件, 案例一中烧炭的瓷盆不应出现在在宾馆房间内;

2)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案例二和案例三发生在不需要取暖的夏季, 方式上有别于日常生活起居, 案例三虽就地取材家中铁锅, 但不是正常的烧菜, 并且离开了厨房;

3)案情调查上多有自杀倾向或明显的矛盾点, 实施者多见于青年人, 他们日常有机会接触CO中毒的相关知识。

利用CO实施他杀的案件现场多有搏斗、伪装迹象, 加害方式多样。该类案件死者还可伴有他人加害形成的损伤, 案情调查死者生前多有明显突出的矛盾点。自杀和意外事故的现场多整齐, 没有搏斗迹象, 常为静候死亡, 加害方式多单一, 全身没有他人加害形成的损伤, 自杀有时会伴有如试切创等其他自杀方式形成的损伤, 案情调查自杀死者生前多有因失恋、家庭矛盾等原因导致的自杀倾向。因利用CO他杀这类案件作案手段隐蔽, 细节易被忽略, 在工作中应注意:

首先, 全面尸体检验。尸表检验注意无其他加害方式, 解剖时重点观察尸斑、肌肉、血液颜色, 窒息征象; 怀疑CO中毒死亡要对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进行理化检验, 并不遗漏其可能参与死亡过程的药/毒物, 最终明确死亡原因。如案例3死者体内检出安定成分, 虽未达致死量, 不能直接致人死亡, 但可以让人入睡, 丧失抵抗能力, 从而容易造成CO中毒死亡, 因此在该类案件的检验鉴定中, 镇定催眠类药物的检测应作为常规检验项目。

其次, 规范提取物证。血液是CO中毒案件最有价值的检材, 应作为首选提取。由于CO可透过皮肤与浅表血管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为避免假阳性的干扰, 要采集心血或深部血管内的血液; 在脱离CO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中后, 碳氧血红蛋白含量逐步降低, 一般8 h后即难以检出, 因此疑为CO中毒死亡案件应及时提取血液, 并密封保存, 及时检验; 碳化的尸体可取完整骨骼的骨髓作为检材进行检验[2]

第三, 细致勘查现场。寻找CO来源, 现场是否具备中毒致死的条件; 现场是否有搏斗、伪装、物品异常摆放等迹象, 了解现场进出口情况, 必要时可以通过侦查实验进行验证。案例一、二现场密闭, 盆内见多量木炭燃烧的痕迹, 具备CO中毒致死的条件, 现场整齐, 没有搏斗、伪装迹象。案例三根据调查情况, 进行侦查实验, 证实现场CO能够达到致死的浓度。

最后, 综合调查分析。结合死者体质、既往疾病史, 是否有取暖习惯(生活习惯), 是否有自杀倾向(心理健康情况), 生前有无突出矛盾(生前社会关系)以及勘察检验情况, 综合分析, 最终给出客观、科学的意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80-285. [本文引用:1]
[2] 刘良. 法医毒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39-144. [本文引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