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研究进展
刘晋1, 税午阳2,*, 任镤2
1.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1
2.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通讯作者:税午阳(198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虚拟现实。E-mail:shuiwuyang@bnu.edu.cn

第一作者简介:刘晋(1978—),男,山东沂水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痕迹检验、现场勘验、现场重建。E-mail:markslab@163.com

摘要

为了长期保留犯罪现场信息并对其进行测量、观察和模拟,犯罪现场三维场景建模技术已经成为法庭科学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与传统以文字和图像为主要形式的记录手段相比较,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犯罪现场的三维信息,并以可视化的方式从不同视角观察和分析犯罪过程。本文综述了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介绍了基于软件的交互建模、基于图像的建模和三维扫描建模三种技术,分析比较了三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给出了三种技术的应用示例,最后对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犯罪现场; 三维模型; 软件交互建模; 图像建模; 三维扫描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7)03-0216-06 doi: 10.16467/j.1008-3650.2017.03.012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3D Modeling for Crime Scenes
LIU Jin1, SHUI Wuyang2,*, REN Pu2
1.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oredr for a long term to archive the relative clues and evidential objects from crime scenes and furthermore to measure, view and simulate them,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ing of crime scene has therefore beco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forensic scien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cording techniques based on texts and images, 3D modeling of crime scene can keep the information of crime scene with merits of comprehensiveness, objectiveness and accuracy, leaving forensic experts able to visually analyze one crime scene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3D modeling of crime scene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kinds of modeling techniques: the software-based interactive one, that image-based and the 3D scanning one, together with the discussion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of the three techniques by specific application examples.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further developing 3D modeling of crime scene.

Key words: crime scene; 3D models; software-based interactive modeling; image-based modeling; 3D scanning

犯罪现场是公安机关在各类案件侦查过程中获取证据和线索的重要场所, 犯罪现场相关信息和物证的采集和记录对案情分析和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犯罪现场重建是以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实体为基础, 依据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位置和状态以及物证检验和分析的结果, 重新构筑犯罪现场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 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1, 2]。目前, 公安机关对于犯罪现场的记录大多采用文字笔录、绘图、拍照、录像、现场访问等方式, 虽然能够实现犯罪现场的记录, 但存在物证三维几何信息和物证间空间位置难以准确记录、犯罪场景难以展示、犯罪过程难以模拟、犯罪场景和刑侦专家间难以交互的不足, 给案情分析和案件侦破造成了困难[3, 4, 5, 6, 7]

近年来,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极大提高了犯罪现场展示的真实感和沉浸感[8, 9, 10, 11]。在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的支持下, 德国研究人员利用三维扫描、可视化等技术开发了犯罪现场三维重建和分析模拟系统[12]。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 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人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Unity 3D引擎开发了IC-crime系统, 实现了犯罪现场的三维建模和虚拟交互展示, 并通过故事编辑器实现案情的分析和模拟[13]。目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将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犯罪过程的描述[14]。我国也已经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在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现场开展了应用[15, 16]。然而, 由于犯罪现场场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犯罪现场三维建模仍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17, 18, 19]。本文分析了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 比较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给出了应用示例, 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1 全景图技术

随着全画幅数码相机和鱼眼镜头的使用, 全景图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犯罪现场的描述, 该技术能够一定程度克服零散现场照片难以分析的不足。全景图技术的关键是根据相邻图像间的重叠信息生成一幅全视角图像。针对数字图像序列采用相机标定、畸变校正、图像配准、图像融合技术生成了全景图[20, 21]。胡庆武等建立了以全景图为基础的案件勘查分析系统[22]。廖广军等首先采用3Ds Max软件建立犯罪现场的三维模型, 然后通过添加光照、模型表面材质和贴图实现三维场景的渲染, 最后利用Panovr软件生成全景图[23]

全景图技术具有设备廉价、易于携带、使用简单、允许用户从特定视角交互地观察犯罪现场的优势。然而, 由于其仍然是以二维照片的形式再现, 使得用户难以从任意视角进行观察。此外, 全景图容易产生畸变, 也会影响案件分析。

2 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

随着各类采集设备以及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犯罪现场三维建模已经成为案情分析和案件侦破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真实客观准确地记录犯罪现场和相关物证的三维信息; 2)能够测量场景、物证、物证和物证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够以三维模型为载体存储和共享相关数据, 为案情的长期跟踪提供数据基础; 4)能够同时提供多个观察视角, 便于案情的分析和讨论。目前, 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软件的交互建模、基于图像的建模和三维扫描建模三种技术。

2.1 基于软件的交互建模技术

基于软件的交互建模技术主要是根据犯罪现场的照片、平面图、测量数据等资料, 由专业人员利用Autodesk 3Ds Max[5, 18, 23, 24]、Google Sketchup[25]等三维建模软件完成犯罪现场的三维建模。许锋等利用Unreal 引擎提供的UnrealED编辑器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26]。朱福全等[10]提出了基于纹理映射的犯罪现场中脚印、血迹、弹孔等痕迹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各类痕迹的数字图像, 然后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透明处理, 最后为每个痕迹建立虚拟表面并通过纹理贴图技术实现痕迹的描述。由于需要对犯罪现场中的每个物体进行建模, 使得该方法工作量大、速度慢、对软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基于模型库的三维建模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建立包含各类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库。王靖亚等提出了犯罪现场交互建模方法[5]。首先, 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各类三维模型, 并将其存储于三维模型数据库中。然后, 根据犯罪现场的测量数据从模型库中选择形状相似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三维场景。用户交互地设置三维模型的摆放位置、模型尺寸和朝向。最后, 采用纹理贴图技术添加物证痕迹, 提高犯罪现场三维场景的真实感。Howard等提出一种依据犯罪现场真实照片和视频建立犯罪现场三维模型的方法[18]。该方法首先从已经建立的三维模型库或互联网中获取犯罪现场中涉及的各类模型。然后, 通过纹理贴图、添加阴影、设置光源、选择光照模型等方法提高场景绘制的真实感。最后, 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六自由度的鼠标和多通道立体投影实现犯罪现场的虚拟展示。Bevel 和Gardner提出一种利用室内场景设计软件和人物建模软件实现室内场景三维建模和犯罪过程模拟的方法[27]。该方法首先依据犯罪现场的测量数据, 采用室内场景建模软件在平面空间中勾勒出房屋结构, 包括每个房间的长、宽、高, 家具的尺寸等。然后, 交互地从家具模型库中选择近似的家具三维模型并放置在相应位置。最后, 在三维场景绘制软件中添加虚拟观察视点实现犯罪现场三维场景的虚拟漫游。然而, 由于三维模型数据库中模型数量和种类有限, 且其通常与物证的几何形状并不完全一致, 使得该技术的应用仍存在局限。

2.2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技术

不同于全景图生成技术, 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是针对不同角度采集的数字照片, 通过摄像机内外参数标定、稠密点云重建、三角剖分、三维模型处理等技术实现物体表面的三维建模[28]

Autodesk 123D catch是一款免费的基于图像的建模软件, 建模过程中用户只需将不同角度采集的图像提交至云端即可完成三维建模[29]。iWitness 是一种基于图像的建模商业软件, 由于具有厘米级的建模精度, 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的重建[30]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针对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开展了应用。Gibson等提出了一种半自动的室内犯罪场景三维建模方法用于犯罪过程的分析和模拟[31]。该方法通过基于灭点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针对基本图元的交互选择技术, 解决了形状规则物体的三维建模。Stephen等提出一种通过手持式立体摄像机实现犯罪现场建模的技术[32]。该方法首先使用包括两个摄像头的彩色摄像机Bunblebee实现图像序列的采集。然后, 采用具有平移、旋转、和缩放不变性的SIFT算法实现图像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对应; 采用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实现点云三维坐标(x, y, z)的计算; 采用基于体素的网格重建算法实现稠密点云的三角剖分。由于重建的三角模型包含孔洞和噪声数据, 进一步通过三角网格孔洞填充算法实现网格处理。最后, 通过选择合适的纹理和纹理映射技术实现高真实感三维建模。

人体全身数据的精确建模是犯罪现场三维建模的难点之一。Leipner等采用botscan多照相机系统和PhotoScan软件, 建立了人体全身快速三维建模系统, 有效解决了人体头发、眼睛的建模问题[33]。建模过程中首先让建模对象站立在采集设备中间, 通过调整照相机的拍摄角度和参数确保能够拍摄到各个角度的人体图像。然后, 利用PhotoScan软件实现基于图像的建模。最后, 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后期处理。该系统的优势是建立人体三维模型的同时能够获取真实感的纹理信息。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技术能够根据多幅图像实现目标对象三维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的计算。然而, 由于摄像机标定、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对应、稠密点云计算等步骤的处理时间长、运算量大, 且计算中产生的误差会影响建模质量, 因此对形状复杂的物体或大尺寸场景建模时, 仍需对建模结果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

2.3 基于三维扫描的建模技术

三维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数据采集速度快、范围广、精度高等优势, 已被应用于三维模型和场景的建模。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由扫描设备向目标物体表面发射可见光(激光), 然后再通过扫描设备的CCD镜头捕捉反射回来的激光, 最后采用脉冲测距(time-of-flight)或三角测距(triangulation-based)等方法计算物体表面顶点的三维坐标[34]。受到扫描设备扫描范围的限制, 需要将从不同角度扫描的多视深度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和三角剖分等处理才能实现物体的三维重建。目前, 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包括Polyworks、Geomagic studio、RapidForm等商业软件和Meshlab、CloudCompare等开源软件。

为了提高三维建模的质量, 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犯罪现场三维扫描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蔡能斌等利用脉冲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了犯罪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 并采用AutoCAD软件和Point Cloud插件实现了犯罪现场场景的三维建模[16]。针对犯罪现场中部分物证和受害人, Sansoni等利用Vivid 910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了犯罪现场中颅骨、受害人身体、血迹、弹孔等的三维高精度建模[7]。该方法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从不同角度采集物证的深度图像, 然后利用Polyworks软件实现深度图像的配准、融合、三角剖分等处理。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价格昂贵、不易应用推广的不足, Gonzalez-Jorge等提出了一种采用廉价的便携式深度传感器Microsoft Kinect实现犯罪现场三维建模的方法[35]。该方法首先采用Kinect从不同角度采集犯罪现场的深度图像, 然后利用开源软件库Point cloud library实现点云数据的配准、融合、处理和平面、柱面、球面等基本图元的提取和表示。由于受到数据采集精度的制约, 模型细节质量仍有待提高。

2.4 三种建模技术分析

综合考虑建模过程的操作复杂性、模型精度和完整性、技术普及性等方面的因素, 基于模型库的软件建模技术无需采集设备、易于使用, 但由于模型精度不高, 更适合犯罪过程的模拟和描述。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仅需要使用由数码相机采集的数字照片即可生成较精确的三维模型, 但由于其建模结果通常并不完整(特别是大尺寸场景)且包括大量无关数据和噪声, 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三维扫描建模技术生成的模型精度最高、质量最好, 但由于需要使用昂贵的三维扫描设备, 使得该技术不易在各地公安机关推广。三种建模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如表1

表1 三种三维建模技术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among three kinds of 3D modeling techniques
2.5 多种技术综合应用

由于犯罪现场场景复杂且对场景中建筑、物证、重要痕迹等的建模要求不同, 使得仅采用单一设备和建模技术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综合多种建模技术开展犯罪现场三维建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犯罪现场勘查绘图软件(Crime zone software)实现了犯罪现场二维平面图的生成和三维场景的建模、测量、分析和展示[36]。该软件可以导入三维扫描技术采集获得的犯罪现场三维场景, 并将其作为基础数据确保犯罪现场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可以从软件附加的三维模型库中选择所需的三维模型并交互地放置在犯罪现场三维场景中, 实现基于模型库的物证建模。该软件还提供了三维人体姿态编辑工具, 用户通过交互地调整人体关节位置和姿态, 实现不同姿态人体模型的建模。Colard等利用Sketchup软件建立房屋、家具等的三维模型, 然后根据医学影像数据实现人体骨骼的建模, 最后通过在三维场景中添加弹孔和受害人、嫌疑人的人物模型, 实现了弹道分析[37]。Buck等利用多种设备实现犯罪现场、受害人及相关物证的三维建模方法, 并应用于室内枪击案件、交通事故的犯罪过程分析和模拟[38]。该方法首先利用GOM TRITOP结构光扫描仪采集受害人表面皮肤和弹孔等痕迹的三维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 然后利用医学影像数据实现受害人身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建模, 如骨骼、器官、皮肤、弹孔等。第三步, 使用莱卡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Leica Scan Station 2采集犯罪现场场景的三维点云, 并通过Cyclone软件实现点云的配准和融合。最后, 利用3Ds Max软件将基于结构光、基于医学影像数据建模获得的三维模型导入基于地面三维扫描仪获得的犯罪现场三维场景的对应位置, 实现犯罪现场的三维建模。

3 应用示例

本文分别针对基于模型库的软件建模、图像建模和三维扫描三种建模技术开展了实验。图1为采用基于模型库的建模软件实现室内场景的三维重建。建模过程中首先依据测量数据利用建模软件勾勒出房屋的平面结构, 设置房屋尺寸、勾勒门窗的位置。然后, 根据现场照片从模型库中选择合适的三维模型, 并将其导入到房屋三维场景中。根据平面图、现场照片和测量数据等资料确定物证间的位置关系, 交互地设置三维模型的位置和姿态。最后, 通过纹理编辑和纹理贴图等技术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特别是完成痕迹、血迹、脚印等重要物证线索的表示。图2为使用从互联网中下载的图片(https://www.dropbox.com/s/cgdjgjpudcfg61w/Sofa.zip?dl=0)实现了沙发的三维建模, 实验中共使用了19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本文使用VisualSFM[39]和CMPMVS[40]实现了摄像机内外参数的标定、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对应、基于图像的稠密点云计算, 使用Meshlab[41]实现点云的三维建模、处理和编辑。

图1 基于建模软件的室内场景三维建模Fig.1 Modeling the indoor scene using software-based technique.

图2 基于图像的建模(a:不同角度采集的19幅照片; b:沙发三维重建结果)Fig.2 Modeling by image-based technique (a: sofa’ s 19 pictures taken from various views; b: the result obtained with 3D modeling)

图3为利用Faro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Unity 3D引擎实现室内场景的交互展示, 其中图3a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从不同视角采集数据, 图3b为利用扫描仪配套软件实现三维点云的配准和融合, 图3c为三维模型的简化和纹理映射, 图3d为利用Unity 3D实现室内场景的虚拟交互展示。

图3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室内场景三维建模和虚拟漫游(a:Faro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数据; b:室内场景的三维扫描结果; c:三维模型处理和纹理贴图; d:虚拟交互漫游)Fig.3 Modeling the indoor scene by 3D scanning technique to realize a virtual roaming (a: Faro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to capture data; b: the result from 3D modeling of indoor scene; c: processing the 3D model and texture mapping; d: interactively virtual roaming)

图4为利用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不同物体的三维建模。Unity 3D是一种支持三维模型实时绘制、碰撞检测、物理属性模拟的游戏引擎, 通过编辑脚本、添加光照和声音、设置人物动作和虚拟视点等步骤可以实现犯罪现场三维场景的虚拟漫游。本文将犯罪现场三维模型导入Unity 3D引擎, 实现了犯罪现场三维场景的虚拟交互展示。

图4 三维扫描建模结果Fig.4 Digital models produced with 3D scanning technique

4 总结与展望

如何在短时间内, 在不破坏犯罪现场环境的原则下, 尽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犯罪现场和相关物证的原貌已经成为犯罪现场重建的关键。犯罪现场三维模型具有数据客观、准确、可测量、易于保存和共享、易于从不同视角观察、分析和模拟犯罪过程等优势,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文针对犯罪现场三维场景建模问题, 对现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 着重介绍了基于建模软件的交互建模技术、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和基于三维扫描的建模技术, 分析比较了三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最后给出了利用三种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示例。

然而, 在以下几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1)重要物证线索的精细建模。血迹、鞋印等痕迹通常附着于地面或墙壁的表面, 对其细节的建模和表示有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大多采用纹理贴图方法, 难以描述几何信息, 因此亟待利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完成该类物证和线索的三维建模。2)犯罪现场相关人员动作的建模。犯罪过程中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动作模拟将对案情的准确分析和模拟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方法仍通过3Ds Max等建模软件完成动作的建模, 其准确性并不高。因此未来可以利用三维动作捕捉设备建立人体真实动作的数据库, 进而依据该数据库模拟案发时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动作行为。3)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技术规范化。犯罪现场数据采集中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和技术方法, 设备使用的流程、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都将影响模型的最终质量, 因此建立规范化技术流程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玥. 现场重建理论在“计算机犯罪现场”的应用[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13(4): 86-91. [本文引用:1]
[2] 郝宏奎. 论犯罪现场重建[J]. 犯罪研究, 2003(4): 13-21. [本文引用:1]
[3] MAKSYMOWICZ K, TUNIKOWSKI W, KOŚCIUK J. Crime event 3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incomplete or fragmentary evidence material - Case report[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14, (242): e6-e11. [本文引用:1]
[4] 赵雷, 王靖亚, 王斌君. TrueVision 3D 技术在犯罪现场还原中的应用[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2): 85-88. [本文引用:1]
[5] 王靖亚, 王斌君, 赵雷. 犯罪现场数字化立体还原系统设计.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1): 69-72. [本文引用:3]
[6] ERRICKSON D, THOMPSON TJ, RANKIN BWJ. The application of 3D visualization of osteological trauma for the courtroom: 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Forensic Radiology and Imaging, 2014, 2(3): 132-137. [本文引用:1]
[7] SANSONI G, CATTANEO C, TREBESCHI M, et al. Scene-of-Crime Analysis by a 3-Dimensional Optical Digitizer: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Forensic Scienc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2011, 32(3): 280-286. [本文引用:2]
[8] EBERT LC, NGUYEN TT, BREITBECK R, et al. The forensic holodeck: an immersive display for forensic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s[J]. 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and pathology, 2014, 10(4): 623-626. [本文引用:1]
[9] GEE AP, ESCAMILLA-AMBROSIO PJ, WEBB M, et al. Augmented crime scenes: virtual annotation of physical environments for forensic investig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nd ACM workshop on Multimedia in forensics,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2010: 105-110. [本文引用:1]
[10] 朱福全, 杨丽平, 许波. 基于 Virtools 技术的犯罪现场三维重建[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 26(1): 52-57. [本文引用:2]
[11] MA M, ZhENG H, LALLIE H. Virtual reality and 3D animation in forensic visualization[J].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010, 55(5): 1227-1231. [本文引用:1]
[12] CRABBE S, KüHMSTEDT P, VASSENA GM, et al. Results from 3D-Forensics-Mobile high-resolution 3D-Scanner and 3D data analysis for forensic evidence[C]. Proceeding of the 9th Future Security, Security Research Conference, 2014: 215-222. [本文引用:1]
[13] BAHAMóN JC, CASSELL BA, YOUNG RM, et al. IC-CRIME: A Collaborative, Web-Based, 3D System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of Crime Scenes[C]. The 5th Int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Forensics (in conj with ICPR 2012), 2012: 88-99. [本文引用:1]
[14] SCHOFIELD D, GOODWIN L. Using Graphical Technology to Present Evidence[M].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losure, Discovery and Admissibility(London: Lexis-Nexis). 2007. [本文引用:1]
[15] 金雯.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理[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7. [本文引用:1]
[16] 蔡能斌, 田巍, 刘腾, 马云飞, 陈伟.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J]. 影像技术, 2011, (1): 51-54. [本文引用:2]
[17] SCHOFIELD D. Anima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graphical evidence: Bringing courtrooms to life with virtual reconstructions[C]. IEEE Computer Graphics, Imaging and Visualisation(CGIV’07), 2007: 321-328. [本文引用:1]
[18] HOWARD TL, MURTA AD, GIBSON S. Virtual environments for scene of crime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C].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2000: 41-48. [本文引用:3]
[19] BURTON A, SCHOFIELD D, GOODWIN L. Gates of global perception: forensic graphics for evidence present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2005: 103-111. [本文引用:1]
[20] 陈昭.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研究与应用[D]. 长春: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4. [本文引用:1]
[21] 肖力. 犯罪案件现场虚拟重建技术研究[D]. 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本文引用:1]
[22] 胡庆武, 王海银. 基于图像的案件现场勘查应用[J]. 刑事技术, 2010, (6): 57-59. [本文引用:1]
[23] 廖广军, 付慧基. 基于图形渲染的犯罪现场虚拟重建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1): 28-31. [本文引用:2]
[24] 刘晶, 查亚兵.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犯罪现场重建系统设计[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5(7-3): 165-167. [本文引用:1]
[25] CLAIR ES, MALONEY A, SCHADE A. An Introduction to Building 3D Crime Scene Models Using SketchUp[J]. Journal on the Association for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 2012, 18(4): 29-47. [本文引用:1]
[26] 许锋, 单大国, 杨洪臣. 基于游戏引擎的犯罪现场仿真研究[J]. 刑事技术, 2011(6): 17-19. [本文引用:1]
[27] BEVEL T, GARDNER RM. 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M]. CRC Press, 2008. [本文引用:1]
[28] 刘钢, 彭群生, 鲍虎军. 基于图像建模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5, 17(1): 18-27. [本文引用:1]
[29] CHANDLER J, FRYER J. Autodesk 123D catch: how accurate is it[J]. Geomatics World, 2013, 2(21): 28-30. [本文引用:1]
[30] OSMAN MR, TAHAR KN. 3D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low-cost imaging technique[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16(100): 231-237. [本文引用:1]
[31] GIBSON S, HOWARD T. Interactive reconstruction of virtual environments from photographs, with application to scene-of-crime analysis[C]. ACM Symposium on Virtual Reality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2000: 41-48. [本文引用:1]
[32] SE S, JASIOBEDZKI P. Instant scene modeler for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C].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05), 2005: 123-129. [本文引用:1]
[33] LEIPNER A, BAUMEISTER R, THALI MJ, et al. Multi-camera system for 3D forensic documentation[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16, (261): 123-128. [本文引用:1]
[34] ZHANG L, DONG H, SADDIK AE. From 3D sensing to printing: a survey[J]. 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16, 12(2): 27. [本文引用:1]
[35] GONZALEZ-JORGE H, ZANCAJO S, GONZALEZ-AGUILERA D, et al. Application of Kinect gaming sensor in forensic science[J].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015, 60(1): 206-211. [本文引用:1]
[36] AZIZ SABA, MAJID ZB, SETAN HB. Application of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y in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C. S. I) mapping using iWitness and crime zone software[J]. Geo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2010, 10(1): 1-16. [本文引用:1]
[37] COLARD T, DELANNOY Y, BRESSON F, et al. 3D-MSCT imaging of bullet trajectory in 3D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 two case reports[J]. Legal Medicine. 2013, 15(6): 318-322. [本文引用:1]
[38] BUCK U, NAETHER S, RÄSS B, et al. Accident or homicide-virtual 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 using 3D methods[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13, 225(1-3): 75-84. [本文引用:1]
[39] WU C. Towards linear-time incremental structure from motion[C]. The IEEE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3D Vision-3DV, 2013: 127-134. [本文引用:1]
[40] JANCOSEK M, PAJDLA T. Multi-view reconstruction preserving weakly-supported surfaces[C].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11), 2011: 3121-3128. [本文引用:1]
[41] CIGNONI P, CALLIERI M, CORSINI M, et al. MeshLab: an Open-Source Mesh Processing Tool[C]. sixth eurographics Italian Chapter Conference, 2008: 129-13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