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科学中泥土物证的热重分析方法研究
丁敏菊1, 沈雯怡1, 杨茜璐1, 刘贤萍2
1. 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上海200083
2.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201804
* 通讯作者:刘贤萍(1976—),女,山东日照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材料微观结构分析。E-mail:lxp@tongji.edu.cn

第一作者简介:丁敏菊(1960—),女,江苏武进人,学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理化微量物证鉴定。E-mail:dingmj803@aliyun.com

摘要

泥土物证是法庭科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热分析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8种泥土全岩和粘粒级样品分别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变化和矿物的热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泥土的有机质含量、化学组成以及矿物组成等特征的差异,会造成泥土样品的热失重曲线、微商热一阶导数曲线在热失重量、热失重速率和吸热峰、放热峰的峰位方面的较大差异,从而可以通过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的不同鉴别来自不同区域的泥土物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的特点,因此,适用于法庭地质学中对泥土物证的分析鉴定。

关键词: 泥土物证; 司法鉴定; 热重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DF7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7)02-0116-04 doi: 10.16467/j.1008-3650.2017.02.007
Analyzing the Thermal Gravity of Soil Evidence
DING Minju1, SHEN Wenyi1, YANG Qianlu1, LIU Xianping2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Shangha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Crime Scene Evidence- Base of Province-Ministerially Collaborat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Shanghai 200083, China
2. Ministry of Education’s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Soil evidence is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s in forensic science. In this paper, 18 soil sampl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ogether with the screened clays from those samples by the thermal gravity (TG) approach. The content variation of organic constituents was studied along with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s from th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s’ both TG and DT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curves display their own difference at the quantity and so do the rate of weight-losing and the position of endothermic plus exothermic peaks, in relation to the sampl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onstituent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neral ones. Thus, the soil evidence can be identified of its origin. This method i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small sample dosag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oil evidence in forensic geology.

Key words: soil evidence;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thermal gravity analysis

土壤是地球表面最上层的物质, 覆盖了陆地的大部分。一个地区土壤的类型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当地的气候和降雨、地形、水在本地区的流动、矿产成分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碎片、栖息在土壤里的动物、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及人类活动等。这些变化的因素形成了土壤这种由矿物、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混合体。

矿物是土壤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的矿物来自各种岩石, 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原生矿物是指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 如石英、云母、长石等, 属于土壤矿物的粗质部分, 形成砂粒(直径在2.00~0.05 mm之间)和粉砂 (直径在0.050~0.002 mm之间)。主要有四类: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 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包括:简单盐类、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其中, 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 常称为粘土矿物, 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褐铁矿和三水铝土等, 它们形成粘粒(直径小于0.002 mm)[1]。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成份, 其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分析来说,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目视比色法、光度法、直接加热消解法、灼烧法等[2, 3]。而法庭科学泥土物证的属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比如物证的类型很多, 量少, 源自不确定的区域地点以及污染性强等特征, 造成鉴定难度的增大, 由此给溯源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而目前适用于法庭科学中比较成熟的鉴定方法相对较少[4]。热分析技术是研究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即研究物质的热态随温度的变化, 包括热转变机理和物理化学变化的热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本论文采用热分析技术, 对泥土物证中有机质、无机矿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泥土样品热分析性能曲线的不同之处:通过计算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热失重, 获得不同泥土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差异; 通过吸热峰与放热峰的温度范围, 判别泥土内所含矿物的种类, 以此鉴别来自不同区域的泥土, 为泥土物证的溯源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样品处理

收集全国不同地区及江西烟花爆竹内填充泥土样品总计18份, 泥土样品采集地点见表1。使用烘箱在约40 ℃温度烘干, 2.0 mm孔径筛子机械筛选, 去除其中的砾石和石块、植物叶片等杂物, 分别制备全岩样品即粒径≤ 2.0 mm的泥土样品及粘粒级即≤ 0.002 mm 粒径的泥土样品。

表1 泥土样品采集地点 Table 1 Positions where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1.1.1 全岩泥土样品的制备方法

全岩泥土样品是指粒径≤ 2.0 mm的泥土样品。直接将烘干的泥土样品用球磨机碾至约300目以下, 备检。

1.1.2 粘粒级泥土样品的制备方法

粘粒级泥土样品是指粒径≤ 0.002 mm 的泥土样品。采用参考标准中的提取方法[5, 6], 并根据法庭物证的特点适当进行改进, 首先将泥土样品用0.2 mm孔径筛子机械筛选, 再用沉降法提取, 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1)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 去除有机质成分; 2)用0.2 mol/L, 0.05 mol/L盐酸去除碳酸盐成分; 3)悬浮液制备:无钙土壤水洗至无氯, 加入碳酸钠分散剂, 加热沸腾; 用碳酸钠调节pH值至8~9; 4)用离心机法提取≤ 0.002 mm 粒径粘粒:悬浮液装入离心管, 离心机离心, 转速为6000r/min, 约2 min。离心管上层得到悬浮液。循环往复第3步和第4步, 直至上悬浮液接近透明为止; 5) 悬浮液约60 ℃下挥干, 得到泥土样品中所含的粘粒级粉末。

1.2 实验仪器及条件

1.2.1 仪器

采用瑞士产METTLER TOLEDO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 型号TGA/DSC 1进行样品测试; 用FRITSCH球磨机进行样品碾磨; BECKMAN高速离心机提取粘粒级泥土。

1.2.2 实验条件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 联合热分析法。将被测试样品与参比物在同一条件下, 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加热, 一次可以得到同一试样的差示扫描量热(DSC) 曲线、热重(TG)曲线及其一阶导数曲线。TG的量程为0~50 mg, 保护气体为氮气, 流速40 mL/min, 加热速率20 ℃/min, 加热温度范围50~1000 ℃ 。每次测试使用样品量约 20~25 mg。

2 结果与分析

热重分析(TG)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用于测定物质加热时重量变化的数值, TG 曲线记录试样受热反应而产生的重量变化;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是在程序控制下, 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其一阶导数曲线反映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运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泥土中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的种类, 可以以此鉴别不同区域提取的泥土样品的差异性。

2.1 热重(TG)分析法

2.1.1 泥土全岩样品的TG分析

对提取并经碾磨后的泥土全岩样品, 采用TG法测试。图1和图2给出了18种泥土全岩样品的TG曲线, 图中样品编号采用序号加Q(Q表示:全岩)。

图1 01Q~09Q泥土全岩样品的TG曲线Fig.1 TG curves of total rock from the soil samples 01Q~09Q

图2 10Q~18Q泥土全岩样品的TG曲线Fig.2 TG curves of total rock of the soil samples 10Q~18Q

结果发现, 来自不同区域样品的热重曲线均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03Q样品在整个分析温度范围内热失重率最少; 06Q样品则热失重最多, 尤其在50~500 ℃区间热失重最多, 且失重速率相对比较均匀, 但在500~1000 ℃失重较少, 主要原因是在泥土内含有较多的有机质以及矿物中所含的结构水, 受热后挥发, 造成50~500 ℃区间内的失重较多; 10Q样品热失重变化主要发生在600~740 ℃之间, 可能含有碳酸盐物质成分, 而08Q样品主要失重则在450~700 ℃之间。结果可见03Q、06Q、08Q和10Q四个样品的TG曲线差异非常显著, 四个样品的TG曲线在50~750 ℃之间的变化尤其突出, 如图3中所示。这是因为泥土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部分矿物成分在这个热特性区间内发生热失重所形成的。由此可见不同成分的泥土样品的热失重曲线差异性明显[7]

图3 四种泥土全岩样品的TG曲线Fig.3 TG curves of total rock of four soil samples

2.1.2 泥土样品中有机质含量的TG分析

经筛选2.0~0.5 mm粒径的泥土样品, 碾磨后称取25 mg, 做TG测试, 测试温度范围50~600 ℃, 计算100~450 ℃热失重。

TG 曲线反映了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 的变化, 在样品加热过程中, 通常失重是由于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或其它有机质等组分的脱失所引起; 增重是由于金属或合金的氧化、氧化物的还原所造成。样品测试结果有正值和负值, 其中正值为增重, 负值为失重, 由此可以说明, 绝大部分泥土样品在100~450 ℃之间存在水的脱失, 而且不同样品失水的量值有明显的差异; 极少部分如03号和18号火山岩泥土样品, 由于氧化物含量丰富, 水分极少, 产生明显的增重效应, 充分反映不同样品在热性能方面存在特殊的差异性[8]

2.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法

2.2.1 泥土全岩样品的DSC分析

对全岩样品用DSC测试, 得到一组DSC曲线图, 其中各样品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选取部分样品的DSC和对其求导后的一阶导数曲线, 见图4。

图4 四种泥土全岩样品的DSC曲线及其一阶导数曲线Fig.4 DSC and DTA curves of total rock of four soil samples

图4中上半部分是DSC曲线, 下半部分是它的一阶导数曲线。从图中可见, 06Q、09Q、14Q三个样品中均存在一个放热峰, 但出现的温度有差异, 06Q样品约在950 ℃左右, 是方解石CaCO3分解峰, 放出CO2引起失重; 09Q样品约在580 ℃左右, 是菱铁矿FeCO3和菱镁矿MgCO3等物质, 放出CO2引起失重; 而14Q样品在740 ℃左右有一个最大的放热峰[9]

2.2.2 泥土中粘粒级样品的DSC分析

经提取制样后的粘粒级样品, 用DSC测试, 得到一组DSC曲线, 其中各样品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选取部分样品的DSC及其一阶导数曲线见图5。

图5 粘粒级样品DSC曲线及其一阶导数曲线Fig.5 DSC and DTA curves of clay particls of four soil samples

图5中上半部分是DSC曲线, 下半部分是它的一阶导数曲线。从图中可见, 三个样品的DSC曲线变化区别不明显, 但通过求导后生成一阶导数曲线, 发现三个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变化速率是不同的, 呈现出的峰位也就不同, 其中02Q样品在383.43、499.15、578.81、857.65 ℃有放热峰, 在567.21 ℃和977.12 ℃有吸热峰, 其中较为明显的是CaCO3分解峰; 08Q样品的放热峰位置在391.09、508.23、871.20、885.53 ℃, 吸热峰位置在843.09 ℃和857.69 ℃; 而13Q样品的放热峰位置在400.80、933.43 ℃, 吸热峰位置在920.10 ℃和966.58 ℃。由此说明了三个样品中所含的矿物组分的差异性。

2.3 TG分析法的重现性

影响TG曲线的因素除仪器(热天平) 外, 样品因素, 如质量、粒度、装填、反应热、热导性、比热、反应放出的气体在其中的溶解性等对TG 曲线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由于样品量大, 导致样品内部温度梯度也大, 反应产物的扩散作用差, 影响TG 曲线的准确性。为了减小这种影响, 根据热天平的灵敏度, 以及考虑到实际案件中的检材量较小, 实验时采用20~25 mg的样品, 并且不同样品选用相同的测试条件。按照相同的方法, 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5次重复测定,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计算, 研究本测试方法的重现性, 结果列于表2

表2 同一样品重复测试的热失重统计值 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rmal weight-losing from the same sample

表2中数据计算得到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 表明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3 结论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地点的泥土物证样品, 采用热分析仪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不同样品的热特性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研究100~450 ℃区间的热失重以获得有机质、结构水的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泥土样品其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该分析方法速度快、重现性好、测试所需样品数量少, 尤其适用于微量泥土样品。通过泥土物证的热特性曲线和所含有机质、结构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 可以推断泥土物证的来源。

4 案例运用

2013年某月某日, 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谢春路、春锦路南面路上发生乱倒渣土现象, 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交通堵塞的事件。经交警部门调查, 发现一辆有倾倒嫌疑的土方车。经提取嫌疑车内残留泥土和现场路南面路上泥土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发现, 嫌疑车内的残留泥土与谢春路、春锦路南面路上泥土热分析曲线完全相同, 有机质、结构水含量相同。再结合其它相关证据综合分析, 认定了此次交通事件的嫌疑肇事车辆。在证据面前, 车辆驾驶员承认了将泥土倾倒在道路上的事实。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学之, 邵致远, 汪聪慧, .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理化物证检验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599~620. [本文引用: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 6-2006 [S/OL].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3[2016-02-02]. http://www.doc88.com/p-3387346005118.html. [本文引用:1]
[3] 李婧.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综述[J]. 分析实验室, 2008, 27: 154-156 . [本文引用:1]
[4] 黎乾, 权养科. 泥土物证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刑事技术, 2010(6): 25-28. [本文引用:1]
[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森林土壤粘粒(<0. 002mm)的提取: LY/T 1252-1999 [S/OL].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4[2016-02-02]. http://www.doc88.com/p-1843461851175.html. [本文引用:1]
[6] 阎妮, 刘菲, 刘玉龙, . 土壤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研究[J]. 岩矿测试, 2012, 31(1): 166-171. [本文引用:1]
[7] 张瑞英, 梁成刚. 热分析在粘土矿物鉴定中的应用[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6, 13(3): 27-31. [本文引用:1]
[8] 唐进宣, 李淑仪, 朱棣海. 用热分析法研究鼎湖山土壤的粘粒矿物[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3, 2(3): 147-153. [本文引用:1]
[9] 黄克隆. 热重分析法在碳酸盐岩石矿物定量中的应用[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79(1)87-9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