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及性能测试
周志飞1, 李轶昳1, 鲍立垠1, 赵衍运2, 宋荣健2, 王晓琳1
1.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2.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作者简介: 周志飞,研究实习员,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枪弹痕迹检验。 E-mail:zhouzhifei@cifs.gov.cn

摘要

本文对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系统的自动识别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该系统利用铝箔模片和弹头痕迹展平装置采集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图像,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于数据库中,系统能够以较高的准确率和检索速度完成非制式枪射击弹痕的自动比对识别任务。该系统提供了多种基于基础图像处理操作的专家比对模式,开发了弹头痕迹图像的重叠比对和分割比对方式。经测试,系统的自动识别结果在测试库中排名第一的比例为64.5 %,排名前30的比例为90.3 %。该系统的投入应用可节省人力物力, 提高射击弹头痕迹同一认定的检验效率,为案件的快速串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自动识别; 射击弹头痕迹; 非制式枪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6)02-0099-04 doi: 10.16467/j.1008-3650.2016.02.004
Introduction to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Non-standard Firearms' Bullet Marks and Its Performance
ZHOU Zhifei1, LI Yiyi1, BAO Liyin1, ZHAO Yanyun2, SONG Rongjian2, WANG Xiaolin1
1.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2.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reports and evaluates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non-standard firearms’ bullet marks. The system captures images of bullet marks through the bullet-nose-cone-rifling-trace-developing device and adhesive aluminum-foiled tape, standardizes and extra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tured images, and stores the standardized images into its database. Based on the automatic comparison algorithms of good performance, the system can complete a speedy identification with high accuracy. The images, most similar with those of the goals, can be retrieved from the database so that the cartridge examiners could make further decision upon the retrieved images. In addition, the system can also provide a variety of basic image processing operations for artificial contrast mode, and conduct the comparison model of either overlapping or segmentation based on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non-standard bullet marks. Still, the system furnishes the bullet mark image comparison reports that generate automatically and show the basic information from the image management database. In brief, the system is of highly comprehensiv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est samples, 736 distinct non-standard firearm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Each firearm fired two bullets, one of which was imaged in the reference samples database, the other in the test sampled database. 185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est samples database and then correlated against the reference samples database. Among the results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test database are 64.5 % ranking at No. 1 and 90.3 % on the top 30, suggesting that Automatic Bullet marks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non-standard firearms has a certain practicality. The system c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for bullet marks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sav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contrast to the manual checking way of one by one under microscope, thereby providing better support with linking a series of cases for investigation.

Keywor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bullet marks; non-standard firearms

近年来, 我国涉枪犯罪案件多使用非制式枪支作案, 并且在大部分枪击案件现场上都能提取到非制式枪射击弹头。通过对射击弹头痕迹的同一认定, 确定射击枪支, 可以找出持枪犯罪的嫌疑人或证实作案人[1]。由于非制式枪支制作方式非标准化, 其射击弹头痕迹与制式枪的射击弹头痕迹有很大差异, 目前我国对于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的检验还仅限于痕迹检验人员的人工比对, 检验效率低, 案件串并难。

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以及我国均已研发并投入使用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 实现了枪弹痕迹物证的管理和自动比对检验[2]。但这些系统不适用于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的自动识别, 如加拿大的IBIS (Integrated Ballis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TRAX-HD3DTM系统, 其虽可对弹头痕迹进行自动识别比对, 但由于在自动比对算法和程序设计上主要针对的是制式枪支射击弹头痕迹的特征, 对于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的识别结果就难以满足要求[3]

据调研, 目前国内外尚无厂商研发和销售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 为了适应我国涉枪犯罪的新形势, 满足公安机关及其技术部门的需要, 提高检验鉴定的效率, 实现案件的快速串并, 自主研发了一套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Bullet marks IdentificationSystem of non-standard firearms, 下文简称ABIS)。

1 系统组成

ABIS系统主要由弹痕采集和自动比对识别两部分组成。弹痕采集包括弹头痕迹采集子系统和弹头痕迹图像录入子系统, 可实现弹头痕迹的采集和录入; 自动比对识别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自动比对子系统及专家比对子系统。

整个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其中(a)表示弹痕图像采集部分, (b)表示弹痕图像识别比对部分。

系统操作及运转过程简介:首先使用弹头痕迹展平器和铝箔模片采集弹头痕迹, 然后运用扫描仪复制痕迹图像, 并对痕迹图像进行处理, 而后将痕迹图像录入系统数据库进行痕迹自动识别。最后对自动识别结果进行人工比对、复核, 并依据复核结果及数据库中的案件信息数据, 对案件进行串并。

图 1 系统框图 (a) 弹头痕迹图像采集框图; (b) 弹头痕迹图像识别框图Fig.1 Flowchart of the system (a) diagram for acquisition of bullet marks images; (b) diagram for identification of bullet marks images

1.1 弹头痕迹采集子系统

弹头痕迹采集是自动识别的基础, 痕迹采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自动识别的结果, 痕迹采集子系统[5]包括以下两个部分:铝箔模片, 其由铝箔胶带(78 mm× 25 mm)和塑料板制成。以铝箔胶带复制的弹头痕迹样本, 具有塑形细腻、完整、准确、清晰的特点, 且不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 易于保存。展平器, 选用弹头膛线痕迹展平器(图2)作为痕迹采集设备, 该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 制出的痕迹膜片, 弹头痕迹清晰、稳定。使用时, 将定弹杆手柄抬起, 将制模片尾处贴在垫板根部, 转动调档杆使垫板处于低位时转动, 将按压弹头的推拉板匀速向前推直至被推弹头掉落于接弹槽内, 取出模片并标记。

图 2 弹头膛线痕展平器[4]Fig.2 Bullet nose cone rifling trace developing device

1.2 弹头痕迹图像录入子系统

图像扫描设备的性能决定了痕迹图像的质量, 选择中晶ScanMaker I800 plus扫描仪, 该款扫描仪分辨率高, 还原图像真实、清晰、稳定、反差适中、采集速度快。同时, 为提高识别率, 保证录入条件的规范性, 经反复测试, 扫描参数也做了统一设定。

该扫描仪可对模片批量扫描, 一次扫描20个模片。扫描后, 图像需进行框选处理, 人工选择有效痕迹范围, 剔除冗余的部分。由于弹头在铝箔胶带上滚动留下二周期以上(弹头在铝箔胶带上滚动一周即为一个周期)的痕迹图像, 根据系统算法要求, 扫描后的图像要进行预处理, 即对痕迹图像进行一周期、二周期的裁剪并分别存储。

1.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管理模块基于Oracle数据库开发和设计, 分别建立了案件弹头痕迹管理库、建档枪支弹头痕迹管理库和实验弹头痕迹管理库, 每个库均可保存相应的弹头痕迹图像信息, 以及相关的案件与枪支的信息等。

1.3.1 案件弹头痕迹管理库

该库设计存储、管理与涉枪案件有关的(如现场弹头、嫌疑枪支射击样本弹头等)弹头痕迹图像及信息数据。

1.3.2 建档枪支弹头痕迹管理库

该库设计存储、管理建档枪支射击弹头痕迹图像及信息数据。

1.3.3 实验弹头痕迹管理库

该库设计用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人员练习等。

1.4 自动识别比对子系统

ABIS系统的自动识别比对基于图像模式识别技术, 提取痕迹图像特征, 与数据库中保存的弹头痕迹特征逐一检索比对, 并按匹配程度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列表, 技术人员可调取痕迹信息以进一步人工比对、复核。

1.4.1 比对算法概述

由于非制式枪支是非标准制造, 其射击弹头痕迹无固定规律可循, 而基于SIFT[6] 特征的识别方法, 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灵活性, 因此本系统采用SIFT特征进行弹痕图像的自动比对。根据弹痕图像的特点, 在识别算法中增加了匹配点连线斜率的约束, 从图像特征的整体排列关系上控制匹配点对, 以找到最匹配的库样本图像。图3是一对匹配图像, 不仅匹配点数较多, 而且匹配点连线彼此平行者较多; 图4是一对不匹配图像, 其匹配点少, 且对应连线彼此平行的比较少。

图 3 两幅匹配的图像Fig.3 Two matched images

图 4 两幅不匹配的图像Fig.4 Two mismatched images

1.4.2 功能介绍

自动识别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 可实现弹痕图像的特征提取和自动比对识别功能。此模块提取待查询弹痕图像特征, 与样本库中的图像特征进行自动比对识别, 检索匹配图像。图5所示, 系统将相似度排名靠前的30幅图像显示在自动比对结果界面, 其中, 左侧较大图像为要查询的痕迹图像, 右侧较小的30幅图像为自动比对识别结果排名前30名的痕迹图像。在界面上, 用户不仅可以得到相似弹痕图像的ID号, 同时可以观察到其所对应的图像。自动比对结果, 极大压缩了专家比对需要核查的痕迹数量, 为提高办案效率奠定了基础。

图 5 自动比对子系统界面Fig.5 The main interface of sub-system for automatic comparison

1.5 专家比对子系统

由于涉枪案件关系重大, 不能有丝毫差错; 所以尽管有计算机自动识别比对的结果, 同一认定的最终判定仍需专家比对确定, 图6所示为专家比对子系统界面。本系统提供的专家比对功能模块除了常用的图像放大、缩小、旋转、标画特征等操作外, 针对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的特殊性, 设计开发出了分割比对模式[7], 图7所示, 该模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个画板有两个衔接区域, 区域的大小、形状可由用户调节, 每幅图像只能在一个区域内显示, 每幅图像在自己区域内的移动、缩放、旋转等均不会影响另一区域的图像; 专家比对时, 可以通过变化区域的形状, 观察两幅图像痕迹衔接处及整体的匹配程度。

图 6 专家比对子系统界面Fig.6 The main interface of sub-system for expert comparison

图 7 分割比对效果 (a)垂直分割; (b)垂直曲线分割; (c)水平分割; (d)水平曲线分割; (e)矩形分割; (f)椭圆分割; (g)多边形分割Fig.7 Comparison by segmentation. (a)Segmentation by vertical line; (b)Segmentation by vertical curve; (c)Segmentation by horizontal line; (d)Segmentation by horizontal curve; (e)Segmentation by rectangle; (f)Segmentation by ellipse; (g)Segmentation by polygon

分割比对中区域分割分成了三类共7种方式, 垂直分割类中包括垂直直线分割和垂直曲线分割, 水平分割类中包括水平直线分割和水平曲线分割, 自由分割类中包括矩形分割、椭圆分割和多边形分割。图7中给出了7种分割区域的弹头痕迹比对效果, 两幅弹头痕迹图像为同一枪支射击不同弹头痕迹, 分别位于分割线分割的两块区域内, 图中的红线即为分割线, 绿色十字星为分割线控制点。

2 测 试
2.1 测试样本

ABIS系统研发过程中经多次测试, 结果渐趋优异。测试收集了重庆、浙江、青海、广东、山西、湖南、云南、湖北、河北等省市共736组(同一支枪射击弹头编为一组)非制式枪射击弹头(64式7.62 mm手枪弹弹头, 其中多数为国产64式7.62 mm手枪弹弹头和若干自制仿64式7.62 mm手枪弹弹头)。

2.2 测试流程

使用ABIS系统按流程完成测试弹头的痕迹采集、录入和自动比对, 统计测试结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将弹头进行分组, 每组弹头的第一枚编入“ 案件” 组, 第二枚编入“ 试验” 组, 用随机数列对每枚弹头编号。

步骤2, 使用弹头痕迹采集系统依次采集弹头痕迹, 将采得痕迹后的铝箔模片分组、编号(与弹头分组、编号一致)。

步骤3, 使用弹头痕迹图像录入系统, 依次将
“ 案件” 组和“ 试验” 组的铝箔模片扫描并预处理。

步骤4,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将“ 案件” 组痕迹图像和“ 试验” 组痕迹图像分别录入案件弹头痕迹管理库和实验弹头痕迹管理库。

步骤5, 在实验弹头痕迹管理库中, 随机抽取185个痕迹图像与案件弹头痕迹管理库中痕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比对, 逐一记录比对结果, 前n排名汇总于表1

表 1 ABIS系统测试结果(案件库:736, 实验库:185) Table 1 ABIS test results (Database for cases: 736, database for experiment: 185 )
2.3 测试结果

本次测试结果显示, 排名第1位的比率为64.5 %, 排名前30位的比率为90.3 %。在736的库容量下, 单幅痕迹图像自动识别时间约为3.8 s。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本系统具备较高的实用性。通过与国外领先的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的测试结果比较, 本项目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国外弹头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的测试结果。

3 结 论

基于计算机的非制式枪支射击弹头自动识别是枪弹痕迹检验的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痕迹图像特征提取和比对的识别系统, 该系统利用弹头膛线痕迹展平器采集弹头痕迹, 然后将痕迹图像录入系统并进行预处理后储存到数据库, 通过性能高效的图像特征提取和自动识别算法, 能够快速完成非制式枪支射击弹头痕迹的自动识别, 并设计了功能丰富的图像处理和图像数据管理功能, 可完成专家比对, 是一个综合度较高的自动识别和管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以顺利完成非制式枪支射击弹头痕迹的自动识别, 且识别速度较快、识别率较理想。其针对非制式枪射击弹头痕迹图像设计的分割比对方式, 为枪弹痕迹检验人员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人工比对模式, 实用性较高。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德仲, 李国安.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5. [本文引用:1]
[2] 王放明. 枪案物证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J] . 刑事技术, 2003, 2(1): 29-31. [本文引用:1]
[3] 王晓琳, 马新和. 加拿大IBIS系统的应用和技术发展[J]. 刑事技术, 2009, (增刊2): 56-59. [本文引用:1]
[4] 崔道植, 崔成滨. 弹头膛线痕迹展平装置: 中国, 2814380Y[P]. 2006-09-06. [本文引用:1]
[5] 崔成滨, 崔英滨. 用铝箔胶带复制弹头上的膛线痕迹[J]. 刑事技术, 1999, (5): 29-30. [本文引用:1]
[6] Lowe, David G.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 60: 91-110. [本文引用:1]
[7] 宋荣健, 赵衍运. 弹头痕迹图像分割比对实现[EB/OL]. 北京: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4-12-26].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412-82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