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分析
刘四海1, 李红军2, 戴建宇1, 张勇1, 崔波1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武汉 430015
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刑侦大队,武汉 430081
摘要
关键词: 法医损伤学; 软组织挫伤; 死因鉴定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4)06-0047-03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不同的案情, 死因亦有多种可能性。笔者通过对23例此类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探讨其案件特点、死亡原因及检验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均为已侦破案件。23例死者中, 男性21例, 女性2例。年龄在7岁~88岁之间, 其中20岁~30岁3例, 30岁~40岁11例, 40岁~50岁7例, 7岁、88岁各1例。23例均选自1998年~2013年本地区案例, 所有案例资料包括:⑴调查资料; ⑵现场勘查资料; ⑶尸体检验资料; ⑷物证检验资料。每一案例均经过系统解剖与病理检验, 部分案例进行了受伤肢体部静脉血栓的检查。

2 结 果
2.1 案件性质

23例中, 4例案件性质为家庭暴力, 9例涉及债务纠纷, 5例涉及情感纠纷, 5例涉及黑恶团伙的内部惩处。涉及情感纠纷的死者均为情感关系上的男性“ 第三者” 。涉及债务纠纷、情感纠纷、黑恶团伙的内部惩处的案例均先有一个绑架或非法拘禁的过程。因此, 其参与作案人数与参与殴打的人数可不相同。涉及债务纠纷、涉及黑恶团伙的内部惩处的案例中各有1例有抛尸行为, 其余案例均有报120急救或送医的过程。

2.2 致伤工具

本组案例中, 致伤工具2~5种不等, 均为钝性物体, 以徒手、棍棒、皮带多见, 也可见绳索、板凳、老虎钳等其它工具。23例均有徒手致伤。有7例受绳索捆绑双上肢被悬吊殴打。棍棒以木质棍棒为主, 仅1例使用铁棒, 木质棍棒以洋镐把、扫把柄、方木条为多见。

2.3 死亡原因

本组案例死亡原因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死亡原因分布情况
2.4 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

本组案例的损伤过程有持续及断续2种, 断续过程可有2~4个殴打时间段不等, 其中7例在濒临死亡前仍有殴打, 所以在统计损伤至死亡的时间时以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为指标。23例中, 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最短为2h时, 最长为68h时, 不同死亡原因在不同的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内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死亡原因在不同的损伤开始至发现死亡的时间内的分布情况
2.5 损伤部位和软组织挫伤面积

23例均可见全身各部位有轻重不一的软组织挫伤, 但大面积软组织挫伤主要集中在背部、腰背部、四肢等处。软组织挫伤面积最低约占体表面积18%, 最高约占体表面积62%, 以占体表面积50%左右居多, 不同死亡原因软组织挫伤面积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死亡原因软组织挫伤面积分布情况
3 讨 论
3.1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案件特点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通常不以杀人为目的, 其作案动机为教训、逼债等, 故在对人身进行伤害后, 大多有打“ 120” 求医或往医院送医的过程, 少数案例(本组有2例)在案犯发现受害人死亡后有抛尸行为, 与故意杀人抛尸案不同, 在其抛尸过程中并不采取掩饰被害人身份的措施, 受害人的身份证、驾照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及手机、钱包等财物都在受害人身上, 易于明确尸源。同时, 案犯也通常不对实施伤害行为的现场进行清理, 易于在现场收集到作案工具及其它相关物证。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的案件性质主要涉及家庭暴力、债务纠纷、情感纠纷及黑恶团伙的内部惩处, 通过对受害人生前情况的调查, 矛盾点及犯罪嫌疑人易于浮现。但在后3种案件性质的案例中均先有一个绑架或非法拘禁的过程, 常有多人(以3~5人居多)参与作案且参与作案人数与参与殴打的人数可不相同(通常比参与作案人数少1~2人), 因此, 通过细致的现场物证提取、检验工作及缜密的调查来明确参与作案人数与参与殴打的人数十分重要。

涉及家庭暴力案例的侵害对象主要为家庭中老弱妇孺等弱势人群, 本组案例中, 其中88岁老人及7岁儿童各一例, 另2例为女性; 侵害人所使用的工具比较单一, 主要为徒手及扫把柄、方木条等木质棍棒。涉及债务纠纷、情感纠纷及黑恶团伙的内部惩处案例的侵害对象则主要为青壮年男性, 由于通常有多人参与殴打, 侵害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种类也相对较多, 除徒手及木质棍棒外, 皮带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具, 与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例不同, 其所使用的木质棍棒多见洋镐把。

3.2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死亡原因

本组案例显示,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死亡原因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软组织挫伤在死因鉴定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广泛软组织挫伤可以成为主要死因, 其直接死因可有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脂肪栓塞、血栓栓塞及因应激性溃疡引发呕吐所致的吸入性窒息等, 其中以创伤性休克最为多见(占本组案例的52.2%), 其次为挤压综合征(占本组案例的17.4%)。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与广泛挫伤所导致大量血液和血浆成分聚集于挫伤局部的软组织内, 而使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 以及与广泛挫伤所产生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密切相关[1]。本组以创伤性休克为直接死因的案例中, 受害人均在损伤开始后的24h内死亡, 多数(75%)在12h内死亡, 其软组织挫伤范围及程度都很重, 挫伤面积均在30%以上, 最高达62%, 其生前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口渴、精神萎靡等表现。挤压综合征产生的本质是骨骼肌组织的损伤坏死和肌红蛋白的释放[2]。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特别是远曲小管内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 加之挫伤的软组织产生多种毒性代谢产物, 导致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3, 4, 5]。有研究认为典型的挤压综合征是在损伤后48h甚至更长时间内形成[6], 但本组案例中有2例(50%)死于损伤后的24h~48h, 可见到软组织挫伤累及深层肌肉且挫伤严重, 与任永贞[7]等的案例资料一致, 说明挤压综合征的进程可能与软组织挫伤的面积与程度相关。皮下脂肪组织遭受外力打击后液化游离, 通过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栓塞, 多数因此死亡者死于严重的肺脂肪栓塞[2, 8]; 严重软组织挫伤可损伤血管内皮而形成静脉血栓, 若血栓脱落便可发生血栓栓塞, 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可致命[2, 3, 4]; 严重损伤还可造成应激性溃疡[2], 可因溃疡出血或引发呕吐所致的吸入性窒息等死亡。本组案例中各有1例死于上述3种广泛软组织挫伤的并发症, 其中死于肺动脉血栓栓塞者被拘禁后被人使用铁棍、木棒等分4个时间段打击, 以双下肢损伤最重, 在最后一个时间段被打击时突发呼吸急促而死亡。

广泛软组织挫伤也可以是辅助死因, 如本组中1例受害人在被殴打后(软组织挫伤面积约占体表43%)长时间呈十字悬挂体位, 21h后发现死亡, 因有显著的窒息征象, 经病理、毒物检验排除其它后, 主要死因定为体位性窒息, 考虑广泛软组织挫伤对其死亡有促进作用而定为辅助死因。

在部分案例中, 广泛软组织挫伤应为诱因, 如本组中1例受害人在被再次打击时突然死亡, 经病理检验诊断为重度冠心病急性发作而死亡, 其软组织挫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18%, 主要深及皮下, 仅少部分深及浅层肌肉, 考虑其为诱发因素。亦有类似案例, 软组织挫伤较重者, 有资料将其定为辅助死因[3, 4]

广泛软组织挫伤还可以成为合并死因, 本组中有1例受害人不堪忍受殴打从6楼跳下致脊椎及骨盆多处骨折, 腹膜后血肿形成, 盆腔、骶前区大量积血, 胸腹腔脏器未见破裂, 其因殴打所致软组织挫伤面积达45%, 部分深及深层肌肉, 其打击伤与高坠伤构成了合并死因。

有些案例, 在软组织受到挫伤的同时, 也可发生其它致命性的损伤, 广泛软组织挫伤与死因无关。如本组中有1例受害人因最后左胸部遭受重踢致心脏破裂而死亡, 虽然其软组织挫伤面积达56%, 仍应将左胸部外伤致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填塞作为死因。

3.3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检验注意事项

因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的死因鉴定较为复杂, 常需综合损伤检查、病理检验、案情资料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注意收集详细的调查资料, 特别是从受伤至死亡的时间及死前的临床表现等, 因其死因鉴定与这些因素有相关性; 二是应注意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与针对性检查相结合, 如对损伤的肢体部均应进行静脉血栓的检查, 对肺组织进行脂肪染色等; 三是应特别注意检查软组织挫伤的广度(面积)及深度。广度表示软组织损伤后体液丢失的存在, 深度则表示伤及骨骼肌, 只有广度没有深度不会造成肌红蛋白的释放, 只有深度没有广度则无法形成休克的全身反映[2], 损伤的面积和深度与从损伤到死亡的时间间隔负相关[6, 7]。对于以挤压综合征为直接死因者, 笔者建议鉴定文书附有反映骨骼肌损伤深度的照片。有些案例, 如本文中因心脏破裂而死亡者, 由于广泛软组织挫伤未参与死因构成, 为了案件的办理, 还需根据软组织挫伤的面积说明其损伤程度以确定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四是应充分考虑个体因素在死因构成中的作用。如本文中因应激性溃疡引发呕吐导致吸入性窒息而死亡的案例中, 因死者为1名7岁儿童, 其咽喉反射的不健全所致的易吸及因消化道与神经反射发育的不完善所致的易吐均应作为死亡的辅助因素。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文镛. 55例皮肤广泛软组织挫伤伤者的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 1997, 12(4): 238-239. [本文引用:1]
[2] 闵建雄. 法医损伤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45-53. [本文引用:5]
[3] 祝家镇. 法医病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96, 214-218. [本文引用:3]
[4] 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5, 246-250. [本文引用:3]
[5] 黄光照, 麻永昌.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病理学分册[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167. [本文引用:1]
[6] 鲁天瑜, 竞花兰. 挤压综合征的法医学研究进展[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6, 21(4): 227-229. [本文引用:2]
[7] 任永贞, 苗瑜. 广泛性软组织挫伤致死37例分析[J]. 法医学杂志, 2000, 16(1): 28-30. [本文引用:2]
[8] 李峰, 王树峰. 肺脂肪栓塞死亡1例[J]. 刑事技术, 2000(6): 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