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吸食“K”粉中毒死亡1例
丁世华, 钟锋
江西省上高县公安局刑警大队,336400
摘要
关键词: “K”粉; 饮酒; 中毒; 毒品检验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4)05-0040-01
1 案件简介

某女, 16岁, 某年11月某日晚上在某KTV喝了少量啤酒后, 第二天下午被发现死于其租住处的卫生间内。

尸长161cm,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尸斑暗红色, 现于尸体颈、胸、腹未受压处, 指压可褪色, 尸斑固定。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关节, 中等强度。角膜轻度混浊, 双侧瞳孔散大, 直经0.6cm。左侧球睑结膜充血, 右侧球睑结膜苍白。鼻梁中段见一0.5cm× 0.5cm表皮剥脱。口唇青紫色, 双侧口角有少许白色干燥的分泌物, 口腔内有少许白色黏液样分泌物。颈部、胸部、腹部及背部表皮未见损伤。左手腕内侧有一长2.0cm创口, 创缘不整齐, 深达皮下, 未见重要血管损伤, 该创口两侧有4条长度在1.5cm~3cm不等的近似平行的浅表裂创, 余体表未见损伤。解剖头皮下未见血肿, 颅骨未见骨折。颅内未见血肿。颈部皮下、肌肉未见出血, 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未见骨折, 咽喉粘膜充血, 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少许泡沫状液体。胸腔内未见积血、积液, 左肺下叶后侧、右肺中叶和后叶的肺膜下可见点状出血。左心尖部前侧见点状出血。腹腔内各脏器位置正常, 未见损伤, 腹腔内未见积血和积液。胃内有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约100g, 余未见损伤。

法医病理组织学检查:脑膜血管扩张充血, 脑回增宽, 脑沟变浅, 脑组织疏松水肿, 脑实质神经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神经细胞肿胀; 心肌间质疏松增宽, 血管扩张充血; 心肌纤维结构欠清楚, 部分区域心肌纤维断裂; 肺泡间隔小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大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红染水肿液。法医病理学诊断:脑水肿; 心肌间质水肿; 肺淤血、水肿; 肝、脾、肾淤血。

毒物检验意见:胃组织及胃内容物、肝组织、血样、尿样中均检出毒品氯胺酮成分, 未检出其他常见毒物。心脏血中的乙醇含量为53.04mg/100mL, 心脏血中氯胺酮的含量为3.73μ g/mL。

2 讨 论

死者鼻梁中段小范围表皮剥脱, 摔跌可以形成, 左腕部多条近似平行的割伤, 其形态特征自己可以形成, 其它未见明显的暴力性损伤, 可以排除机械性损伤致死。死者球睑结膜、颈项部未见异常, 没有机械性窒息表现。病理检验脑水肿, 心肌间质水肿, 肺淤血、水肿, 口鼻部有分泌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少许泡沫状液体, 符合中毒征象, 且胃组织、肝组织、尿液中均检出毒品氯胺酮成分, 未检出其它常见毒物成分, 心脏血中氯胺酮的含量为3.73μ g/mL, 病理检验没发现重要脏器突发疾病病理表现, 综合以上分析, 符合氯胺酮中毒死亡。

氯胺酮(当毒品使用时俗称“ K” 粉)属于静脉局麻药, 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 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 故具有成隐性, 且吸食方便, 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毒品。氯胺酮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 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 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性麻醉状态, 表现为意识模糊, 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 感觉与环境分离, 呈现一种意识和感觉分离的状态。大量使用可出现幻觉。氯胺酮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均有毒性作用, 表现为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和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 吸食过量可导致死亡。本案死者的胃组织及胃内容物中检出氯胺酮成分, 符合经消化道进入。心脏血中氯胺酮的含量为3.73μ g/mL, 虽然国内目前尚未有血液中氯胺酮致死含量的文献报道, 但因个体间存在差异, 少量吸入氯胺酮也有中毒致死的可能。同时由于死者生前曾喝过少量的啤酒, 而乙醇对多种毒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及代谢有影响。两种有联合作用的毒物同时或先后进入体内时则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尤其是乙醇本身既可以致人昏迷, 又可以溶解多种毒物, 并产生协同作用。本案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导致死亡的原因后, 可以得出因吸食氯胺酮而中毒死亡的死因分析意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