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晚期死亡时间推断2例
张索丹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技术处,710038
摘要
关键词: 死亡时间; 腐败法; 冰冻尸块; 法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4)02-0071-01
1 案件简介

案例1 某年5月29日在某市一桥下的河道中发现一具女性尸体, 21岁左右, 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呈“ 巨人观” , 上身着乳罩、长袖衬衣、毛背心, 下身着三角内裤、厚牛仔裤, 脚穿厚棉袜, 腰背部绑一块水泥砖重约10余公斤。法医判断死亡时间是10d左右, 破案后证实实际死亡时间与推断的死亡时间基本一致。

案例2 某年12月30日下午5时许, 在某市一广告牌后发现一块女性尸体的躯干部分, 无四肢和头颅, 年龄23岁左右, 有明显的被动物啃噬的迹象致右侧肺脏已缺失, 无明显腐败迹象。法医判断该尸块死后经历时间为2d到3d, 破案后证实时间为12月27日。

2 讨 论

(1)人死后由于细菌不断生长繁殖, 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充满各种体腔和组织间隙致使体积增大、膨胀、眼球突出、舌伸出、皮肤呈污绿色, 这就是“ 巨人观” , 案例1若根据尸体腐败呈“ 巨人观” 判断其应在死亡后5~7d。分析尸体发现时呈半潜式仅头面部露出水面, 上游有一橡胶坝, 河水是由坝顶漫溢而过, 河道河水浅流速慢, 直到桥下由于下游橡胶坝的作用, 使此处河水变极深, 河面变宽广, 水流缓慢。结合尸体背部绑有一块重达10余公斤的水泥砖, 由此推断, 尸体系由该桥处抛下, 在初入水时尸体应该是沉于水底,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的加重, 尸体体积膨大浮力增加最终上浮于水面被群众发现。由于河底水温较低, 所以其死亡后经历的时间应在7d以上。

当地5月中旬以后气温已达38° 左右, 人们着装以短裤短袖薄丝袜为主, 但死者着装较厚, 与当时气候不相符。当地10d前经历过一次显著降温天气, 当时降温达10余度, 结合尸体入水、沉底(较慢速腐败)、上浮的过程, 综合判断该具尸体死亡后经历时间应在10d左右, 与当地上次显著降温时间相一致。

(2)案例2根据报案时间为下午5时许, 地点为人行道旁的广告牌后, 且尸体有明显动物啃噬, 该尸体的死亡时间应在12h以上, 理论上应该有腐败现象出现。但是, 由于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气温较低, 发现的躯干部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腐败迹象, 无法依据常规的腐败法来确定其死亡时间。解剖该尸块, 发现尸块乳房、颈部及肩髋关节离断端、腹部表层等处的软组织均已冰冻变硬。但是, 腹腔内的肝脏、胃肠、脾等脏器并未出现冰冻变硬的迹象。也就是说, 尸块被冷冻, 但是并未被“ 冻透” 。

通常尸体在冷冻柜里保存的时候, 其冷冻环境为-10° ~-5° 之间。尸体被冷冻1d后, 表层软组织未被冻硬, 可顺利开展解剖工作; 尸体被冷冻2d后, 其表层软组织已被冻硬, 但内脏器官并未被冻硬, 若要开展解剖工作需提前一上午进行解冻准备; 尸体被冷冻3d以上全身软组织均被冻硬, 此时若要开展解剖工作需提前一天进行解冻准备。

本案室外环境温度连续一周在-8° ~-2° 之间, 尸体处于背阴面, 这与尸体在冰柜中的保存条件几乎完全一致。因此, 可以比照尸体在冰柜中保存后的冷冻规律进行类比推定, 推断该尸块死后经历时间为2d; 由于环境温度比尸体柜的工作温度高2° , 所以, 应该将死亡时间向后适当推延半天, 最终定为2~3d。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赵子琴主编. 法医病理学(第4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70-89. [本文引用:1]
[2] 张索丹. 胃排空与尿排空在推断死亡时间中的运用附4案例[J]. 刑事技术, 2000. [本文引用:1]
[3] 陈世贤, 利焕祥主编. 命案现场工作手册[M]. 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10: 55-7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