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信息系统谈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刻画
黄文林1,2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身份特征刻画; 语言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DF7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4)02-0065-02

当前, 各类犯罪呈现出高科技、智能化特点,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花样繁多, 反侦查意识不断加强, 案件侦查和检验面临着新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犯罪现场可提取的有效物证越来越少时, 分析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特征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迫切。

1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刻画与言语识别
1.1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刻画

所谓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刻画, 是指在无法获取更多有效信息进行个体识别的情况下, 利用可疑物证对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 如性别、年龄、种族、地域、职业、文化程度等特征进行描绘, 从而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 划定犯罪嫌疑人的人群范围, 为案件侦查和有效侦破提供方向。本文讨论的是利用语言信息进行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刻画。

1.2 言语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利用语言信息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特征, 古已有之[1], 最早的案例记载见于《三国志· 魏书》[2]。20世纪70年代初, 很多反动、敲诈、勒索、绑架杀人等案件都依赖语言学知识得以成功侦破, 言语识别技术主要建立在言语习惯的特殊性、稳定性、反映性的理论基础之上[4]

言语习惯的特殊性, 指能区别不同言语人的特殊本质的言语特征。 一个人言语习惯的形成, 一方面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群体特征, 另一方面也受到自我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特征; 综合而成个人独特的言语习惯[5]。言语习惯的稳定性, 指一个人的言语习惯形成后, 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相对稳定的。言语习惯的反映性, 指言语习惯的特征必然要通过语言材料反映出来, 并能够被认知。

上述理论基础不断得到修正完善, 并为广大文件检验人员所认可和采纳。对言语识别这门实战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而言, 文件检验人员一直注重具体检验的操作规程、不同检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不同检验结果等问题。而学理层面的理论与解释则少有人关注, 如为什么语言能够反映出人的身份特征; 为什么能够利用语言知识进行人的身份特征刻画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 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理论源自于实践, 同时又服务并指导于实践。言语识别技术也是如此, 尤其是面临公安工作新形势的需求, 更有必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充实, 以期深入指导实践。本文拟采用语言信息系统的观点试图解释上述问题, 进一步充实理论基础。

2 语言信息系统
2.1 语言信息系统的构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在交际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信息综合系统, 即语言信息系统, 它包括内核信息、外围信息和功能信息。

内核信息由语言结构构成, 也是语言信息系统的外化形式, 即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组成的言语材料。

外围信息则指附加在语言结构上的各种信息, 如语言使用人的特征、语境特征等。

功能信息, 就是伴随着语言交际产生的功能信息, 如“ 言下之意” 、特有语境下的特有含义等。

2.2 语言信息系统的功能

从功能上来看, 语言结构信息、语言使用人的信息、语言交际的社会信息三者共同构成语言信息综合系统。语言结构承载了人和社会的信息, 人的自然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等; 人的社会信息包括地域、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背景等。不同层面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和社会的变化都会映射到语言之上, 如表达某一种意思或事实, 每一种语言都有很多表达形式供不同的人群选择, 不同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采用同一种表达方式的人们, 又体现出群体特征的共性, 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承载的共性特点与个性特征, 就能把不同人群的共性与个性区分开来。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人、社会三者相互影响, 紧密联系, 形成动态的、变化的语言信息系统, 为刻画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语言结构本身去挖掘言语人的信息特征; 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语言应用角度, 对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 从而寻找语言材料中体现言语人特征的言语特点, 进行“ 由言语材料到言语人” 的描述, 并进一步实现“ 从言语人到言语材料” 的分析目标, 加强言语识别技术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从案到人、从人到案” 的深度分析和应用[6, 7, 8]

综上所述, 各类案件中涉及的各种言语材料, 是语言交际形成的产物, 它是承载着人的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的综合特征体, 既有体现人的自然特征的年龄、性别等信息; 又有体现人的社会特征的地域、文化程度、职业、病态特征等社会性信息, 综合上述信息, 犯罪嫌疑人的区别性人群特征得以勾勒出来, 可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和方向; 而形成的语言信息系统, 则为言语识别的检验与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邱大任. 语言分析在侦察破案中的应用[J]. 刑事技术, 1980(5): 27-32. [本文引用:1]
[2] 邱大任. 语言识别[M]. 辽宁: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 [本文引用:1]
[3] 邱大任. 侦查语言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 [本文引用:1]
[4] 贾玉文, 邹明理.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本文引用:1]
[5] 师成全. 浅析犯罪嫌疑军人的书面语言特点[J]. 刑事技术, 2002(1): 41-43. [本文引用:1]
[6] 王桂强. 物证鉴定证据应用层级论[J]. 刑事技术, 2011(6): 3-9. [本文引用:1]
[7] 王桂强. 物证时间信息检验[J]. 刑事技术, 2012(4): 3-9. [本文引用:1]
[8] 梁鲁宁. 物证的同一认定与比对检验[J]. 刑事技术, 1999(4): 43-4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