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步枪弹弹壳斜肩上痕迹检验1例
罗文勇1,2, 曾桂锋2
1.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516001
2.惠东县公安局技术中队,516001
摘要
关键词: “56式”步枪弹; 弹壳斜肩; 痕迹; 同一认定
中图分类号:DF7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4)02-0063-02
1 案件简介

某年1月3日凌晨4时许, 某俱乐部后门有人打架斗殴, 民警在现场提取弹头1枚、弹壳2枚。后经侦查于1月12日抓获嫌疑人李某, 并缴获“ AK47” 冲锋枪(类国产“ 56-1式” 冲锋枪)1支。

弹壳痕迹检验:2枚现场弹壳均是国产“ 56式” 7.62mm步枪弹弹壳, 它们的射击痕迹特征均明显、稳定, 具备比对鉴定的条件。在进行比对检验过程中发现, 除了以往使用的击针孔、弹底窝等弹壳痕迹特征外, 在2枚弹壳的斜肩处均出现了明显、稳定的射击痕迹, 经进一步比对检验, 斜肩处出现的射击痕迹可作为认定同一的特征。为了验证比对结果的可靠性, 笔者用送检枪支射击制作样本弹壳2枚, 并利用斜肩处出现的射击痕迹进行同一认定(见图1)。

图1 弹壳斜肩处形成的痕迹特征

2 讨 论

在射击过程中, 弹壳在弹膛内受到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 径向膨胀, 与弹膛紧密相贴在一起, 使弹壳表面留下反映弹膛内壁结构的压痕。而56步枪弹多采用的是斜肩部定位, 弹壳的斜肩部与弹膛的锥面接触而实现枪弹定位。那么弹壳斜肩处所受到的火药气体作用力是最大的, 且在高温条件下, 弹壳材料具有较好的塑性。因此留下了与之接触的弹膛锥面在使用、清理、保管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痕迹特征。这种痕迹具有较清晰、明显、稳定, 作用面积大的特性。在检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定位。使用抛壳口痕迹作为定位, 因为抛壳口痕迹与斜肩痕迹距离较近及痕迹明显且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更有利于斜肩痕迹特征的查找和比对。痕迹特征的寻找和比对, 定位后按同一旋转方向进行寻找和比对。

(2)抛壳口痕迹是弹壳从弹膛后退并翻转脱离拉壳钩抛离枪支时, 与抛壳口某部位相碰撞而留在壳体中的痕迹。因为弹壳从弹膛后退并有一个翻转脱离的过程所以弹壳斜肩痕迹与抛壳口痕迹的位置关系会有细微的偏差, 但不会影响同一认定的检验。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