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虚拟切片技术在武汉市中心城区水域春季硅藻调查中的应用
白英杰1, 杜飞1, 金志兴2, 高冬1, 朱金龙1, 孙婷怡2, 刘良2
1.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215131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 430030

作者简介:白英杰(1985—),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18260103993; E-mail:baiyingjie10@163.com

摘要

目的建立武汉市中心城区水域春季的硅藻形态及相对构成比数据库。方法2012年3、4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公园水域中共选取32个采水点并进行水样采集,利用数字虚拟切片工作站(OLYMPUS-DotSlide)采集图像,对硅藻进行种属鉴别和计数。结果共检见14种硅藻藻属,各水域所含硅藻种类及相对构成比有所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高了硅藻的阳性检出率、计数的准确率以及溺死诊断的效率,可为溺死案件中相应水域的硅藻比对提供基础检测平台,为溺死地点的推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溺死; 硅藻; 数字虚拟切片技术; 武汉; 春季
中图分类号:DF7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3)05-0017-05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virtual slicing technology in survey of diatoms in waters of central parts of Wuhan in spring
BAI Ying-jie, DU Fei, JIN Zhi-xing, et 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Suzhou City, Jiangsu 2151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quantity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diatomaceous in Wuhan central urban waters in spring. Methods 32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rivers and lakes in Wuhan city. The OLYMPUS-DotSlide was used to obtain images of diatom and identify diatom species. Results 14 species of diatom was found and the diatom species contained in some rivers and lakes were different.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digital virtual slice technology to identify diatoms and the database established can b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of drowning cases.

Keyword: drowning; diatoms; the digital virtual slice technology

法医学实践中, “ 生前溺死” 和“ 死后抛尸” 的鉴别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目前尚没有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鉴证科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 硅藻检验是常见的方法, 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 但目前认为, 器官组织中硅藻的存在仍然是诊断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1]。同时, 由于硅藻种类多、形态差异大, 不同水源的硅藻构成亦不相同, 所以可以通过检验硅藻的种属、构成比以及优势藻属, 并将检验结果与现场水样进行比对, 以此来推断死者的落水位置, 判别有无死后移尸等现象[2, 3], 从而为辨别侦查方向、判断案件性质提供帮助。

本实验应用的数字虚拟切片技术(OLYMPUS-DotSlide)是一套高度集成的软硬件系统的结合, 它通过计算机控制自动显微镜移动, 对观察到的硅藻水样切片进行批量全自动全层聚焦扫描, 逐幅自动采集数字化的显微图像, 高精度多视野无缝隙自动拼图, 自动拼接成一幅完整切片的数字图像[4]。数字虚拟切片技术的应用, 将提高镜下硅藻计数的准确性, 降低漏检率, 较大程度上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地区水域硅藻形态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支撑, 极大的提高溺死案件的诊断效率。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 全国重要的经济、旅游城市和铁路枢纽, 城市人口逾千万, 人口流动性大。长江、汉江横贯市区, 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是溺死案件的高发地区。建立武汉市水域硅藻形态数据库, 可为溺死案件中硅藻比对提供检测平台, 对溺死的诊断以及死亡地点的推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样采集

本研究于2012年春季(3月和4月), 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公园中共选取32个采水点进行水样采集工作。每个采水点在河湖沿岸和中心共选取6个样点, 用长棍将水搅浑, 使不同水层的水混在一起, 然后在水深1m处采集水样500mL, 记录时间、水温等参数, 并对采水点进行图像采集, 以便日后比对, 采样记录详见表1

表1 武汉市中心城区水域春季采样记录
1.2 硅藻检验

将每个水域采集的6瓶水样分别装入统一规格的容器中, 充分振荡混匀后, 在同一水深处分别取水样10mL装至离心管中, 3600r/min离心12min, 弃上清, 留取下层液体0.5mL, 再在同一水深处取水样加入离心管中至10mL, 重复上述步骤, 反复三次。留取洗涤后的底层液体0.5mL, 用移液枪吸取20μ L液体涂片, 常规封片。

1.3 硅藻鉴定

利用数字虚拟切片工作站(OLYMPUS-DotSlide)记录水样涂片中的硅藻数量, 并采集图像, 对硅藻种属进行鉴别[5, 6]。硅藻定量统计时, 利用数字虚拟切片技术图像无缝连接的特性, 对各区域逐个计数并累计, 将完整硅藻和超过一半面积的硅藻碎片计数为1个硅藻, 未超过一半面积硅藻碎片不计数。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硅藻种属、计数、构成比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春季武汉市中心城区水域水样硅藻种属

春季武汉中心城区水域水样共检见14种硅藻藻属, 其中圆筛藻属、小环藻属、直链藻属、四棘藻属为中心硅藻纲; 针杆藻属、脆杆藻属、舟形藻属、羽纹藻属、桥弯藻属、星杆藻属、卵形藻属、布纹藻属、异极藻属、波浪藻属为羽纹硅藻纲。对武汉中心城区各水域春季硅藻的扫描图像分种类进行计数, 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硅藻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硅藻种群中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针杆藻属等为优势藻属(均大于10%)。其中以小环藻属最为常见, 占27.8%; 直链藻属位列第二, 占20.7%; 舟形藻属(16.1%)、针杆藻属(13.9%)分列三、四。

表2 春季武汉市中心城区水域水样硅藻构成比
2.2 武汉中心城区各水域春季硅藻优势种属对比

利用数字虚拟切片技术的图像分析结果, 可进一步分析武汉中心城区各水域春季硅藻的优势种属, 为数据库在实际检案中的应用打下基础。由于武汉中心城区的水域较多, 为了便于区分, 将各水域硅藻按照各种类数量进行排序, 定义数量排名第一比第二多一倍的为单优势藻属, 数量排名第一、第二均比第三多一倍以上的为双优势藻属(排除单优势藻属), 数量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均比第四多一倍以上的为三优势藻属(排除单优势藻属、双优势藻属), 其余的为无优势藻属。经过统计, 各水域中为单优势藻属的共16处, 双优势藻属7处, 三优势藻属5处, 无优势藻属4处。

单优势藻属中, 菱角湖、下马湖、马沧湖、墨水湖、水果湖、南湖、野芷湖的优势种属为小环藻属; 解放公园、宝岛公园、金湖、龙阳湖的优势种属为直链藻属; 竹叶海、银湖、杨春湖的优势种属为针杆藻属; 汉江的优势种属为星杆藻属; 晒湖的优势种属为舟形藻属。其中, 优势种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和针杆藻属时, 笔者对相应水域进行了硅藻种属交叉比对, 可通过硅藻种属分布的差异性和特征性来进一步区分不同水域。

双优势藻属中, 喷泉公园、沙湖、竹叶海公园的优势种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 中山公园的优势种属为直链藻属、针杆藻属; 后襄河公园的优势种属为针杆藻属、小环藻属; 东湖的优势种属为舟形藻属、羽纹藻属; 长江的优势种属为星杆藻属、小环藻属。其中, 双优势藻属中优势藻属为小环藻属和直链藻属时, 对相应水域进行了硅藻种属交叉比对。

优势藻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的水域主要硅藻。三优势藻属中, 西北湖— 西湖的优势种属为舟形藻属、羽纹藻属、小环藻属; 西北湖— 北湖的优势种属为小环藻属、舟形藻属、针杆藻属; 堤角公园的优势种属为舟形藻属、布纹藻属、羽纹藻属; 常青公园的优势种属为羽纹藻属、桥弯藻属、舟形藻属, 莲花湖的优势种属为小环藻属、舟形藻属、直链藻属。

月湖、紫阳公园、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无明显优势种属。表3将无显著优势藻属的水域之间进行了硅藻种属比对, 同样利用不同水域所含硅藻种属不同的特性, 进行甄别。

表3 无明显优势藻属的水域硅藻种属比对
3 讨 论

数字虚拟切片技术在教学、诊断、分析、会诊、存档和新药研制、病理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 但利用此技术鉴定硅藻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利用数字虚拟切片技术鉴定硅藻, 首先需要建立各地区的水域硅藻形态数据库, 关于这方面国内大多的研究局限于定性方面或者局限于某一水域, 而从定性、定量角度共同研究某一地区所有水域硅藻的组成、构成比、优势种属等, 并将之用于溺死的诊断和死亡地点的推断, 至今也未见报道。本研究开创性的将数字虚拟切片技术应用于溺死诊断的研究, 创建武汉中心城区春季的硅藻形态数据库, 从定性、定量角度共同研究武汉中心城区春季各水域硅藻的组成、构成比、优势种属等, 并将之用于诊断溺死、推断溺死地点等, 在国内尚属首次, 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应用价值。

在分析武汉中心城区春季各水域的优势种属时, 发现个别研究结果和以往的研究成果似乎存在差异, 如本文分析汉江的优势藻属为星杆藻属(单优势藻属), 小圆藻属排名第二, 而况琪军等关于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 水华” 成因分析的文献报道表明[7], 汉江武汉段的优势藻属冬季为小环藻, 夏季为颗粒直链藻。仔细对比、分析发现, 以上的差异可能主要源于水样的采集时间(包括年代和季节), 本文采集水样的时间在2012年, 且集中在春季3、4月份, 而上述文献的分析结果来源于1998年夏季和冬季。不同的年代和季节, 水体理化指标(水温、无机氮、无机磷、可溶硅、溶解氧、pH值、透明度等)可能有所差异, 遂导致硅藻优势种属一定程度上的变迁[8]。这便提示我们, 建立硅藻形态数据库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 而应该注意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做到全面、细致且要及时更新, 以提高硅藻检验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建立硅藻形态数据库, 必须建立在准确统计的基础上, 且要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 它要求:(1)提高检出率。这一方面要求显微镜的性能要比较优越, 使硅藻在镜下能够得到清晰的显示, 以便于计数, 另一方面要求减小镜下直接阅片计数所带来的误差; (2)便于储存和分析。它要求便于对检测结果及图像进行储存, 以利于后期的比对、分析和应用[9, 10]

数字虚拟切片技术在硅藻检验上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将设定倍率的镜下图像从单个观察视野升级为由计算机控制的全景自动扫描采集视图, 用全景传递替代单视野图, 用连续图像替代分列图像, 自动生成数字切片全景图, 保证了图像信息的最大化储存, 使得检查者可全面观察到水样切片中任意层面、任意区域的硅藻, 大大降低了硅藻漏诊率, 且便于计算机进行储存和处理。

通过数字虚拟切片工作站扫描得到图像后, 再经过计数, 分析构成比和优势藻属等步骤, 便可初步应用于溺死的诊断和落水地点的推断, 缩小侦查范围。例如在镜下发现大量的星杆藻属, 通过与数据库的比对便可将落水地点锁定在长江和汉江(金湖含量极少, 可排除), 对硅藻数量分别按属种进行计数后进一步比对, 若星杆藻属大于小环藻属数量的两倍, 可判定为单优势藻属, 则可初步推断落水地点在长江; 若星杆藻属小于小环藻属数量的两倍, 可判定为双优势藻属, 则可初步推断落水地点在汉江, 此时若尸体是在长江中发现, 则应怀疑死后移尸、尸体随水流冲入长江等方面的可能[11]。如检验结果为单优势藻属且为小圆藻属时, 菱角湖、下马湖、马沧湖、墨水湖、水果湖、南湖、野芷湖均有可能, 通过比对即可快速推断落水地点。

本研究独立、开创性的将数字虚拟切片技术(OLYMPUS-DotSlide)应用于溺死鉴定的研究, 提高了硅藻的阳性检出率、计数的准确率以及溺死诊断的效率, 通过采集水样、扫描图片、分析数据, 建立了武汉中心城区水域春季的硅藻种属及相对构成比数据库, 为溺死案件中相应水域的硅藻比对提供了基础检测平台, 为溺死地点的推断提供了依据, 为溺死的法医学诊断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后续研究中, 将进一步统计武汉中心城区水域其他季节(夏、秋、冬)硅藻的种属及相对构成比, 并逐渐建立全国各地一年四季的硅藻形态数据库, 以逐步完善其在法医学溺死案件中的应用, 最终为刑事案件的侦破以及司法公正的维护提供帮助。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Michel H A Piette, Els A De Letter. Drowning: Still a difficult autopsy diagnosis[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06, 163: 1-9. [本文引用:1]
[2] 汪家文, 于晓军, 王晓燕. 溺死法医学鉴定的研究新进展[J]. 法医学杂志, 2008, 24(4): 276-279. [本文引用:1]
[3] 刘兆, 丁锰, 徐少辉. 硅藻检验中应注意的新问题[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3): 25-26. [本文引用:1]
[4] 钟本土. 虚拟病理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 健康研究, 2011, 31(6): 476-478. [本文引用:1]
[5] 施之新. 中国淡水藻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1]
[6] 胡鸿钧, 魏印心.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1]
[7] 况琪军, 谭渝云, 万登榜, . 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9(1): 63-70. [本文引用:1]
[8] 胡胜华, 高云霓, 张世羊, . 武汉月湖水体营养物质的分布与硅藻的生态指示[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3): 856-864. [本文引用:1]
[9] Editorial Innovations in medical imaging and virtual microscopy[J]. Hum Pathol, 2005, 36: 317-319. [本文引用:1]
[10] Helin H, Lundin M, Ludin J, et al. Web-based virtual microscopy in teach ing and stand ardizing Gleason grading[J]. Hum Pathol , 2005, 36: 381-386. [本文引用:1]
[11] 罗质人, 许心舒, 王欣, . 溺死的法医学检验现状及进展[J]. 刑事技术, 2007(5): 35-3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