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手掌面皱纹检验疑难血掌印1例
胡铁俊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科所,200135
摘要
关键词: 皱纹; 分析检验; 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3)02-0063-02
1 案件简介

某年8月5日, 某地发生一起杀人案, 死者张某(女性, 53岁)被杀死在自家卧室的床上。经现场勘查, 死者系被钝器击打头部, 造成颅脑损伤致死。在尸体头部一侧的床铺上提取彩色玻璃制烟缸一只, 在烟缸侧面发现片段血掌印一枚(见图1), 直接通过照相方法固定提取。

图1 烟缸上提取的片段血掌印

经对该枚掌印分析检验, 发现由于血迹的粘附性和延展性, 掌印乳突纹线多不连贯, 断点较多, 可供检验鉴定用的稳定特征点较少, 根据纹线流向初步判断为手掌内侧部位, 但无法判断左、右手。同时, 在该枚掌印中发现9根空白线条, 虽有纵横交错, 但纵横间分别相对平行, 粗细均匀, 线条贯穿乳突纹线过渡也较自然, 并未出现突兀的截断, 分析判断可能为手掌面皱纹, 可供鉴定参考之用。

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 死者丈夫肖某(男性, 55岁)有重大作案嫌疑, 但肖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 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专案组一方面调整侦查措施, 从外围对肖某开展各项工作, 另一方面捺印肖某左右手掌印(见图2), 针对上述现场提取的血掌印开展检验鉴定工作。

图2 嫌疑人肖某右手掌印

检验发现, 肖某右手掌面虎口处纹线有9根皱纹, 分布形态, 纹线间距, 倾斜角度均与现场提取的血掌印中出现的空白线条相一致(见图3), 以该组皱纹为基点, 先后找到8个乳突纹线的特征点, 从而得出同一认定的鉴定结论(见图4)。

图3 肖某掌印中的皱纹(左)与检材(右)中的空白线条相一致

在强有力的事实证据面前, 肖某对杀死妻子张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 讨 论
2.1 正确识别手印花纹中的皱纹

皱纹是由于皮肤张弛、堆积活动所形成的细小而浅表的沟纹, 其印痕形象呈细短的空白线条。皱纹在特定年龄段内和局部掌印范围内, 其特征相对稳定, 因此在手印鉴定中能起到参考作用。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 仅仅单一出现的一条皱纹不应轻易地视作特征点, 但本文案件中, 在局部小范围内集中出现一组多根皱纹, 结合其相互关系、分布位置、间距及交叉产生的夹角角度等因素, 可视作一组特征稳定的皱纹, 作为进一步寻找特征点的基础或依据。同时, 在检验过程中, 要全面分析研究样本与检材出现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皱纹的产生受实施行为时的动作、用力以及不同承痕客体表面形状等因素影响, 样本与检材中出现非本质的差异是合理的, 不必拘泥于二者一一对应, 上述案件中, 样本与检材所出现的皱纹并非完全吻合, 对于特征的正确识别是建立在一组稳定的皱纹相对一致的基础上。

同时也要认识到皱纹并非一成不变, 它的形成与年龄及日常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小, 手掌面的皱纹相对越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皱纹也逐步增多; 经常从事粗重体力活或者手工劳动者的人一般手掌面的皱纹较多。

2.2 稳定的皱纹便于判定手掌印的具体部位

一组稳定的皱纹, 根据其排列关系和密度, 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等形象特点, 可为科学判定片段掌印位于手掌面具体部位提供依据。一般来说, 手掌上部皱纹较细而短, 形态及分布不规则; 内侧部皱纹量最多, 而且深长, 分布均匀, 排列规则, 纵横交织呈网格状; 外侧部皱纹较内侧部少, 多为短、粗、横向并位于外侧边缘。根据这些特点, 在上述案件中, 检验鉴定人员首先初步判断该枚血掌印位于手掌面内侧的可能性较大, 为进一步开展鉴定工作缩小了范围。

2.3 结合掌印留痕客体分析行为特征

在上述案件中, 考虑到嫌疑人肖某与死者的夫妻关系, 长期共同居住, 有触摸烟缸的机会, 因此, 如何有效发挥该枚血掌印的证据作用, 也成为整个检验鉴定过程中的关键。

本案中, 掌印的留痕客体为一只上宽下窄的圆形烟缸, 纹线位于烟缸凸起的外侧弧面上。经鉴定, 该枚血掌印与肖某右手掌内侧、虎口处的掌印认定同一。

鉴于烟缸的外形特点, 根据生活常识, 该枚血掌印的形成符合行为人握持烟缸的行为特征, 结合尸体头部钝器损伤情况, 进一步判定系行为人在实施行凶过程中所形成, 属于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痕迹。进而确定了血掌印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 为突破全案发挥关键作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 郝新华. 新编刑事科学技术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9-39. [本文引用:1]
[2] 李文辉, 陈林. 变形掌印检验1例[J]. 刑事技术, 2012(1): 69-7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