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纹查询比对工作中, 由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系自动对十指指纹进行特征提取, 检案人员应在把握系统特征比对算法基础上, 根据已录入系统案件相关信息, 如提取部位、提取方法、乳突线颜色等相对应的现场指纹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提高指纹比中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就如何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防止指纹漏检论述如下。
(1)差异指纹的识别重要特征和轻纹形。在遗留的现场指纹不清楚或不完整的情况下, 先在清楚部位确定几个吻合的稳定特征, 然后再逐一分析存在差异的地方, 分析是否由于滑动、挤压、重叠等原因造成。现场指纹形成过程中, 由于手指滑动导致右箕头向右下拉伸, 与嫌疑人十指指纹相比在花纹整体形态上产生较大差异, 而指纹左侧细节特征都吻合(见图1, 图2)。
图2右侧现场指纹中心花纹因向右上方用力挤压而变形, 与嫌疑人十指指纹在中心花纹形态上产生较大差异, 细节特征间连线图形存在差异, 但线数和局部特征点之间的关系均吻合(见图3)。
图3左图样本指纹为斗形纹, 右图检材现场指纹初看似箕形纹, 事实上是由两次重叠形成(见图3虚线分割), 看似为同一次形成, 导致现场指纹的纹形发生变化。而嫌疑人十指指纹为斗形纹, 但是右上侧指纹细节特征均吻合。
(2)十指指纹捺印产生特征变异, 一般由于受伤或年龄增长导致指纹本身花纹的变化造成。查询检验工作中可以通过检索是否有重卡, 或者分析是否由于捺印时用力不均产生特征变异, 对照重卡或平面与三面进行比较检验。 活体采集(中)与油墨捺印(左)十指指纹中心部位存在差异, 活体为相通的线, 而油墨捺印的有一终点, 其中油墨捺印指纹与现场指纹中心部位特征吻合(见图4)。活体采集平面(中)十指指纹时, 向左拖带了一下, 缺少了一起点, 与正常形成的三面捺印指纹在左上部位产生差异, 而三面捺印指纹与现场指纹特征完全吻合(见图5)。同一人前后相隔13年捺印的指纹总体形态未变, 但局部细节特征发生变化(见图6)。
(3)当出现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差异时, 要分析纹线是否有延伸的空隙。在现场指纹不清楚或有挤压的情况下, 对于细线、小点、小眼的缺失一般可解释为非本质差异。图7显示现场指纹圆圈标记部位有一起点, 左侧有一终点, 而嫌疑人捺印指纹对应部位纹线是相通的, 通过仔细观察可见现场指纹起点与终点相邻两条纹线间距与周围纹线间距相比, 距离较宽, 可以解释为现场指纹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段纹线没有反应出来(见图7)。图8所示现场指纹在三角位置一小点加一起点, 而嫌疑人指纹为一起点, 其它部位特征都吻合, 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为形成现场指纹向右侧滑动所造成(见图8)。
(4)指纹遗留客体表面的凹凸、拍照角度等原因造成的差异。图9左图现场指纹遗留在一凹陷客体表面, 拍照提取表现为一圆形斗, 而嫌疑人指纹为一长形斗, 指纹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 但细节特征都相吻合(见图9)。
由于现场指纹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 会产生不同差异, 有的甚至是形态上的差异, 在检案工作中很容易排除掉, 因此认真仔细观察, 不轻易放弃是必需的。差异分析是认定或否定嫌疑人的最重要环节, 指纹查询工作中, 需要综合考虑指纹各种特征, 准确标识特征, 具体分析特征才能提高比中率, 防止漏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