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特征辅助识别指纹破案1例
谈科
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14000
摘要
关键词: 汗孔; 特征; 指纹鉴定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3)01-0061-02
1 案件简介

某年8月17日下午, 村民付某家中被盗, 被盗财物价值8万余元。经勘查, 技术人员在现场一楼卧室抽屉盒上发现并用磁性粉提取汗液手印一枚, 通过比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周某, 该案告破。由于该地区近半年来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 且作案手段与本案周某所交代均有高度相似点, 因此怀疑周某系惯犯, 但周某拒不承认其它罪行。

为迅速找准审查的突破口, 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验信息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的查询, 调出作案手段相类似的“ 8.9” 案的现场资料。分析该案时发现, 由于当时出警、勘验均由派出所民警负责, 勘验现场条件较差, 仅仅在现场卧室油漆面箱子上发现并提取了外围纹线清晰的残缺汗液手印一枚。鉴定人员此时打破常规指纹检验手段, 采取定位后重点对该手印局部纹线的汗孔形态、基本类型、组合形态先进行深入细致的比对, 结果确定该案现场提取手印系周某右手中指所留(见图1图2), 在证据面前周某交待了近半年在该地区实施的16起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事实。

图1 现场提取的样本汗孔特征标注

图2 犯罪嫌疑人捺印的样本汗孔特征标注

2 讨 论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表面有很多皮嵴、皮沟和皱襞, 皮嵴部位常见许多凹陷的小孔, 称为汗孔, 是汗腺导管开口的部位, 汗孔是人体皮肤表面上分布的一种生理结构, 决定着皮肤纹的结构, 指纹存在的形态及人的运动部位与客体间接触所留下的痕迹。汗孔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手掌部汗孔、窍口汗孔、肢体汗孔, 其中手掌部因皮嵴的操作性, 汗孔形态有多种形式, 如单孔、并列孔、多孔等, 又因大小不同可分为圆孔、椭圆孔、多边孔、不规则孔、哑铃状孔等, 而指纹汗腺又绝大多数分布于乳突纹线的顶部。在指纹鉴定特征之外, 还存在着形态个异、分布有序的汗孔特征。不论现场的条件有多差, 只要有指纹纹线出现, 就可以观察到汗孔。那么汗孔可能成为指纹鉴定中的新特征, 进而成为同一认定的新特征, 值得进一步探讨[1]

从该案现场遗留手印汗孔特征来看, 犯罪嫌疑人周某皮肤粗糙, 汗孔相对较大, 汗孔的间距也大, 寻找汗孔特征鉴定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印痕定向, 解决是手上哪一个具体方位的纹线印痕; 第二步汗孔定位, 解决是哪几条线上的汗孔; 第三步在高倍放大条件下, 观察测量各条纹线上的汗孔数量, 每个汗孔的位置、形状、大小、排列关系(远近距离和与纹线中轴的位置关系), 不同纹线上汗孔的分布状态、构成的图形特点等等。再从汗孔特征的比对观察, 比对汗孔形态、基本类型, 最后以组合的汗孔形态综合分析。组合汗孔形态是以汗孔的分布形成为基础的。在同一条指纹纹线上, 汗孔的分布是稳定的, 汗孔个体特征形态却很多, 以大小奇异分析特征形态, 可以按位置、形状、规格、式样四类区分:一是汗孔的位置, 紧密(孔间距小)、 匀边(孔到边的距离一致)、 靠边(靠近边的一侧)、 疏放(孔间距大); 二是汗孔的形状, 圆(分大小)、 椭圆(分长短, 分方向)、 多边(三, 四, 五, ……)、 不规则(形状不定, 大小不定, 方向不定); 三是汗孔的规格, 大(圆, 椭圆, 多边, 不规则)、 小(圆, 椭圆, 多边, 不规则)、 长(椭圆, 多边, 不规则)、 短(椭圆, 多边, 不规则), 四是汗孔的式样, 统一的(大小疏密统一)、 混排的(单双结合, 疏密结合)、错落的(大小交叉的)。根据在该案现场指纹的观察, 能见到指纹纹线就可以见到汗孔。一般在一条2mm长的指纹纹线上约有4个以上的汗孔, 手印模糊不清者出现率为25%, 清晰者出现率为100%。

通常, 皮肤细腻的人汗孔较小, 汗孔的间距也较小; 接触对皮肤有刺激性的物质的皮肤汗孔会有一定的异常, 但不会影响到汗孔的结构。当一块皮肤纹痕迹上出现了大汗孔的规律分布, 则不会再出现小汗孔的规律分布, 也就是说, 人体的皮肤花纹随汗孔的分布呈稳定的规律分布, 这可以认为是种类特征的表现。手印识别实践当中如果只把汗孔看作是指纹的细微特征, 在逻辑上则容易犯“ 形而上学” 的错误[2]。因此, 实际案例中利用汗孔特征进行鉴定, 通常只能是遗留在光滑物体上的汗液手印, 特别是在纹线不多、细节特征少, 汗孔又反映清晰的条件下, 应该是可以作为辅助指纹鉴定技术, 进行这种检验鉴定的。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谭秋华. 指纹犁沟与乳突线特征相同比对1例[J]. 刑事技术, 2012(1): 64. [本文引用:1]
[2] 刘少聪, 耿庆杰. 手印学[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