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指纹鉴定1例
肖坤, 吴正, 戈晓红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215500
关键词: 变形指纹; 指纹鉴定; 形成动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2)05-0062-01
1 案件简介

某年1月13日, 某镇发生一起盗窃案, 作案人从室外将窗户推开, 将事主放在枕头边的手机和现金偷走。经现场勘查, 在窗户玻璃上发现一枚新鲜汗液指纹(见图1), 用磁粉刷显, 胶带蘸取。后经侦查发现一名犯罪嫌疑人, 检验发现, 现场指纹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 成功固定了12个稳定的特征点后, 与犯罪嫌疑人指纹(见图2)进行比对, 排除了指纹形态上的差异, 从而做出鉴定, 破获盗窃案一起。

图2 嫌疑人左手食指指纹

2 讨 论

首先观察现场指纹的情况, 发现该枚指纹指尖部分纹线间隙较宽, 本应向上弯曲的纹线变成了直行纹线。该枚指纹中心部位模糊, 且中心向指尖部位部分纹线缺失。中心右上侧纹线较密, 纹线间隙较窄。但该指纹中心下侧纹线比较正常, 且中心右侧纹线特征多, 价值比较高。由此, 笔者从中心下侧和右侧寻找特征进行比对(见图3)。经现场指纹和犯罪嫌疑人指纹比对, 在犯罪嫌疑人左手食指上找到了对应的特征点。同时通过作案人动作使得指纹发生变形的原理, 可以解释现场指纹和犯罪嫌疑人指纹存在的形态差异。从而做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图3 现场指纹与犯罪嫌疑人指纹特征比对

本案的现场指纹变形比较明显, 通过指纹变形后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可分析作案人遗留指纹时的动作。现场指纹指尖部分纹线间隙较宽, 纹线表现为直行纹线。分析其行成原因应为指头皮肤相对向下运动, 上部皮肤被上下拉开, 使得指尖部位小梨沟变宽, 皮肤花纹弧度向下变大, 使得弧形纹变成了直线状的棒形纹。这一动作对应为一个‘ 按’ 的动作(见图4)。

图4 现场指纹变形特征与相应动作对应图

现场指纹中心模糊, 中心右侧纹线密, 纹线间隙窄。分析其形成原因应为皮肤相对向左运动, 使得手指右侧的皮肤形成堆积, 使得纹线变细, 梨沟变窄, 纹线密度加大。因力度较大, 使得中心部位出现了模糊状。这一动作对应为一个向左‘ 推’ 的动作(见图4)。

现场指纹从中心到指尖出现了局部缺失, 这一缺口的形成原因应为皮肤向上运动, 将原本存在的纹线被擦去而形成。表现为一个向上‘ 提’ 的动作(见图4)。

按、推、提3个动作组成一个推开窗户的过程, 从而推断该指纹为犯罪嫌疑人推开窗户时形成。可据此很好地解释现场指纹与犯罪嫌疑人指纹间的形态差异。

总之, 现场指纹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 这也使得指纹鉴定工作变得困难。在面对变形指纹的鉴定工作时, 需细致分析, 从稳定的特征点出发, 做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分析出造成形态差异的合理原因。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