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是提取毒品鸦片、海洛因的毒品原植物, 在我国除药用科研外, 一律禁止种植[1]。罂粟壳是毒品罂粟的果壳, 含30多种生物碱, 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若在火锅汤料中加入罂粟壳, 或将罂粟壳磨成粉直接加入食品中, 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长期食用更为严重。近年来非法持有、运输、使用罂粟壳的案件时有发生, 2004年, 兰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贩卖罂粟壳案, 两名犯罪嫌疑人从榆中购进11吨罂粟壳, 运到西南地区, 分销给当地的火锅店; 2008年, 某市疾控中心针对市区的400余户餐饮经营户, 就“ 底料是否添加罂粟壳” 开展了专项监测。结果显示, 12家店铺的汤料罂粟碱呈阳性。本案将缴获的大量疑似罂粟原植物的果壳进行了提取净化, GC/MS定性检验, 为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罂粟壳的检验提供参考。
岛津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色谱条件:DB-5MS型石英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μ m); 柱温:100℃保持2min, 以30° C/min升至280℃保持10min; 载气为高纯氦气; 进样量1.0μ L; 分流比为20:1。质谱条件:EI源, 电子能量50eV, 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280℃, 四级杆温度150℃; 质量扫描m/z40~450, 扫描方式:SCAN。
乙醇、氯仿、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可疑样本(来源于缴获的毒品可疑物)。
某区县禁毒支队缴获的非法种植可疑植物。
取缴获的疑似罂粟原植物的果壳两个, 分别剪碎, 置于50mL塑料试管中, 蒸馏水浸没, 10%NaOH调pH至9.0, 加入10mL氯仿:乙醇(9:1, v/v), 超声30min, 5000r/min离心10min, 转移下层清液, 氮气挥干, 100μ L无水乙醇定容, 供GC/MS定性检验。
所得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 图中色谱分析时间为9.492min、9.167min、9.750min、16.725min、11.992min的特征色谱峰经过NIST谱库检索所得的质谱碎片离子特征峰分别见图2~图6, 定性结果分别为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因此, 可以确证可疑植物为罂粟。
罂粟壳、敌敌畏等64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已进入卫生部通报食品安全“ 黑名单” 重点监控。本文所涉及缴获的罂粟原植物近3000株, 仅有少量果壳被种植犯罪嫌疑人割破, 多数为完整的果实。一旦此未被割浆的罂粟壳经非法渠道流入火锅底料市场, 由于其吗啡的含量较高, 将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久而久之使得食客形成不同程度的依赖, 逐渐成瘾, 进而形成毒品依赖[2], 促成各类刑事案件的突发, 影响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某些地区的非法经营者在火锅汤料、卤汁、调味料等中掺入罂粟壳, 以招揽顾客。过去餐饮业使用, 对于如何处罚没有明确规定。鉴于卫生部的非食用物质添加的管控, 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罂粟壳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