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密度对电化学显现金属铜表面油潜手印效果的影响
张晓顺, 张忠良, 张丽梅, 刘丽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沈阳 110854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电化学; 显现; 油质潜手印
中图分类号:DF79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2)05-0053-02

油质潜手印在刑事案件现场经常出现, 尤其是在盗窃变压器及其它铜制品的案件中, 由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手上分泌油脂或粘附变压器油等, 会在被盗的金属铜部件上遗留手印, 此类手印通常有较强的特定性, 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传统的粉末刷显[1]、502熏显[2]和真空镀膜法[3]等在显现汗、血、灰等潜手印方面应用很广, 但在油质潜手印的显现中表现出一些局限性, 即使是采用磁性粉末刷显也极易出现“ 刷糊” 现象。电化学法是显现金属表面油质潜手印的一种新型工艺, 其利用电解液中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放电反应行为的差异, 可以使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潜手印显出[4]。显现中采用的电化学反应条件, 尤其是阴极电流密度对显现效果的影响很大, 为确定金属铜客体表面油质潜手印显现的适宜条件, 本文以酸性硫酸铜镀液为电解液, 对不同电流密度下潜手印的电化学显现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用手指蘸取少量凡士林油, 在铜金属片表面按压形成潜手印后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作为阴极, 以另一形状适宜的金属铜片作为阳极, 按图1所示组装电解实验电路, 以一定化学组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 通过调节直流电压控制阴极电流密度, 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电解相同时间, 观察油手印显现效果, 确定电化学法显现油质潜手印的最佳电流密度。

图1 电化学反应装置示意图

电沉积过程中, 电解温度对沉积效果有一定影响, 为适应实际操作条件, 选取30℃的温度条件进行试验。电解时间是影响显现效果的另一重要参数, 通过预研发现, 在本研究采用的电解液、温度等条件下, 1min左右的电解时间, 既可以保证在阴极表面电镀上一定量的金属铜, 又不至于使沉积的金属铜过厚影响对手印细节特征的显现效果, 因此, 本研究采用的电解时间为1min。

2 结 果

以硫酸铜为主盐, 配制酸性电解液, 控制反应温度为30℃, 分别在0.5 A/dm2、1.0 A/dm2、1.5 A/dm2的电流密度条件电解1min, 图2为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属铜表面油质潜手印的电化学显现效果。

图2 电流密度对油质潜手印显现效果的影响

图2可以看出, 当阴极电流密度为0.5 A/dm2时, 由于电解时间段内通过阴极表面的电子数相对较少, 阴极表面沉积附着的金属铜少, 未能使手印纹线与背景形成明显反差, 仅显出油潜手印的轮廓和各别纹线。在1.0 A/dm2的电流密度下, 由于单位时间内在阴极表面放电的铜离子数量增多, 因此相同时间内沉积的金属铜增多, 使手印显现出来, 可清晰识别其中的纹线类型、中心、三角等种类特征和各别纹线的细节特征。进一步加大阴极电流密度至1.5 A/dm2时, 电解后显出的指纹更为清晰, 纹线的沟眼桥棒等细节特征突出明显, 显现效果极佳。但此时手印轮廓的上方金属镀层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出现鼓泡, 因此不宜继续提高阴极电流, 以防止镀层金属与基体结合不牢, 影响显现效果。

3 讨 论

该方法的反应原理是, 在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下, 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会向阴极移动, 并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沉积在金属上。以遗留有油质潜手印的金属铜作为阴极时, 由于铜表面覆盖的油质潜手印物质会影响放电反应的进行, 造成阴极表面的还原反应速度出现差异, 使得沉积在金属铜表面的镀层厚度不均匀而显现出遗留的潜手印。

阴极电流密度对金属铜表面油质潜手印的显现效果影响很大, 随电流密度增大, 显出的手印与基体反差增强, 但电流密度过大会产生基体与镀层结合不好的问题, 因此使用1.0 A/dm2~1.5 A/dm2之间的电流密度是比较适合的。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 杨瑞琴, 王彦吉. 纳米粉末显现水果和蔬菜表面手印[J]. 刑事技术, 2009(6): 19-21. [本文引用:1]
[2] 宋红英. 枪柜3年前陈旧指纹熏显1例[J]. 刑事技术, 2011(3): 51-52. [本文引用:1]
[3] 刘丹, 常柏年, 李孝君. 真空镀膜与“502”熏显法显现非渗透性客体上汗潜手印的比较研究[J]. 刑事技术, 2011(2): 3-7. [本文引用:1]
[4] 张晓顺, 张承昊, 邢冰. 电化学法显现油手印的机理探讨[A]. 中国痕检技术理论探索与应用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09: 348-349 .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