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少仿(1973—),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件检验教学、科研、鉴定工作。Tel:027-83301534,13808693930;E-mail:tmwhwsf@126.com
目的 探索无交叉笔画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的时序特征及变化规律,以求运用于案件检验。方法 以两种不同时序,请5名志愿者分别执不同中性笔在120张A4纸张上书写文字,并使用4台不同型号激光打印机打印文字,再运用奥博视频层晰显微镜对实验样本进行放大观察。结果 证实在两种时序条件下制作的实验样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性特征。结论 这些差异性特征为准确判定无交叉笔画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的时序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equences of laser printing and gel pen writing without intersecting strokes.Methods Two groups of document were made by laser printing and volunteers' handwriting in different sequences, and then the documents were observed with Optem A-Zoom 2 video topography microscope.Results There were at least five classes of feature differentiae in different sequences of laser printing and gel pen writing without intersecting strokes.Conclusion These differentiae provided base for determination of sequence between laser printing and gel pen writing without intersecting strokes.
众所周知, 印章盖印有一个基本要求— — “ 骑缝盖月” , 这一要求使得打印或书写文字与印章印文存在交叉笔画, 检验交叉笔画即可判定打印或书写与盖印之间的朱墨时序。然而, 文件打印制作完毕后, 再由双方当事人或负责人签名和注明日期时, 为使签名笔迹及日期笔迹一目了然, 书写者通常在空白处签名或标注, 造成书写笔迹与打印文字完全分离, 不能产生交叉笔画。因而, 现有的判定朱墨时序的方法与手段对此无能为力, 必须另辟蹊径, 寻找其它的检验方法与手段。
本实验以多台激光打印机和多种中性笔分别作为打印和书写工具, 制作了120多份实验材料, 通过观察显微形态, 分析无交叉笔画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形成时序的主要特点, 研究该类时序特点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 进而掌握判定该类时序的程序与方法。力争为解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与经济案件中所涉及的文件真伪鉴定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检验方法。
奥博视频层晰显微镜(Optem A-Zoom 2 video tomography microscope), 主要技术指标:10倍目镜、20倍物镜、150~6000倍数字变倍、数字控制倍率及输出光强调节、高清晰静止图像或连续视频采集。
书写工具:目前市售4种品牌的中性笔各3支, 共12支, 其中国产品牌2种, 进口品牌2种; 墨水为黑色的6支, 蓝色的6支。书写材料:日常普遍使用的A4打印纸。打印机为常见的4台型号不同的激光打印机。
书写自愿者为成年人5名, 其中男性3名, 女性2名。
第一步, 用4台打印机分别打印, 打印内容为“ 无交叉笔画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的时序研究” 等文字, 每台打印机打印15份, 共打印60份; 再请5名书写人分别使12支中性笔在空白处书写3个~4个汉字; 最后在纸张背面作上标注, 注明为“ 先印后写” 及附上打印机、书写工具、书写人的代码。
第二步, 请5名书写人分别使12支中性笔在空白处书写3个~4个汉字; 再用4台打印机分别打印, 内容也为“ 无交叉笔画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的时序研究” 等文字, 每台打印机仍然打印15份, 共打印60份; 最后在纸张背面作上标注, 注明为“ 先写后印” 及附上打印机、书写工具、书写人的代码。
首先, 分别观察每一份实验样本, 选取具有代表性、规律性的时序特征, 分别标示。然后, 对先打印后书写和先书写后打印的两组实验样本仔细观察, 进行比较分析, 并分别标示出两种时序下的差异点。最后, 选取能够帮助判别无交叉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时序的主要特征, 并进行显微照相固定。
本实验历时二个多月, 通过对120份实验样本的仔细观察, 发现多种能用以判断书写文字和打印文字的时序特征, 其中具有规律性和代表性的可划分为5种:书写文字笔画墨沟形态特征; 打印机墨粉颗粒与书写文字笔画墨水的位置关系特征; 书写文字时伴生的小墨滴的形态特征; 书写文字笔画边缘部墨水在纸张纤维上的分布特征。
人们使用中性笔作为书写工具实施书写活动过程中, 手对笔会施加一定压力, 受此压力作用影响, 墨水在书写文字笔画中间地带形成一条明显的墨沟(见图1-a、图1-b)。如果再用激光打印机打印, 受打印机定影辊的挤压作用影响, 墨沟深度变浅, 墨沟两侧的墨堆被辗压偏向进纸口一侧, 油墨坡度不明显, 特别是在两笔画交叉处, 容易产生颜色加重的墨线条现象(见图1-c、图1-d)。
激光打印机在消影、清除过程中, 通常不能将墨粉彻底清除干净, 总会有少量或微量墨粉颗粒残存于感光鼓表面, 并在下一个工作过程中转印到纸张上, 形成“ 底灰” 。如果底灰处正好有中性笔书写文字, 则会形成微观上的“ 交叉笔画” 。两种时序条件下交叉笔画的形态特征显然不同, 即墨粉颗粒在中性笔油墨上的分布特点不同。
先打印后书写的实验样本中, 墨粉颗粒被书写墨水覆盖, 颗粒四周有被墨水浸泡感(图2-a、图2-b)。先书写后打印的实验材料中, 墨粉颗粒没有被书写墨水覆盖, 而是悬浮于墨水之上, 表面圆滑有光泽, 且立体感非常强, 如图2-c、图2-d所示。
纸张是由纤维组成的,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纵横交错的纤维, 若先书写文字, 当笔尖划过纸张表面时, 笔尖向运动方向拉动纤维, 使该处纤维产生一定的张力, 并将墨水涂布在纤维上, 笔尖划过后, 纤维反弹将墨水弹到笔尖运动的方向的笔道及其周围并形成墨点。笔迹周围的墨点多数会被纤维吸收而形成点状墨迹, 少数墨点没被纤维吸收, 悬挂在更细的纤维上, 干涸后墨点会形成黑色颗粒状, 颗粒饱满(见图3-a、图3-b)。如果再经激光打印, 则墨水颗粒便会被定影辊压扁(见图3-c、图3-d), 即先书写后打印的实验材料样本上看不到书写墨水形成的黑色饱满墨粒。
没有经过激光打印的中性笔书写的文字笔画边缘处墨水在凸出纤维上是自由湮散, 纤维两边有凸出感, 层次性强(见图4-a、图4-b)。如前所述, 激光打印机的定影部件对纸张有一定的压力, 这种压力施加到墨粉颗的同时也会辗压到先写的文字笔画上。如果先书写的文字经过激光打印, 受定影辊压力作用影响, 笔画边缘处墨水在凸出纤维上被辗压, 显得比较平实, 层次性弱(见图4-c、图4-d)。
中性笔书写文字笔画形态和激光打印机墨粉颗粒形态的实验样本观察结果表明:根据打印机对书写笔画墨沟形态的影响、打印机墨粉颗粒与书写文字笔画墨水的位置关系、中性笔书写时伴生的小墨滴是否被打印机定影部件辗压、书写文字笔画边缘处墨水在凸出纤维上的形态等方面特征, 可以判定无交叉状态下激光打印文字与中性笔书写文字的形成时序, 这些特征可以成为此类文件时序检验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