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颅顶骨额中缝未闭的法医学检验
韩锴
甘肃省泾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 744300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临床学; 额中缝; 畸形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2)04-0069-02
1 案例资料

案例1 陶某, 男, 汉族, 19岁, 于2004年8月7日因琐事与村民某某发生纠纷, 当日服毒,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于8月8日进行了尸体检验, 检验显示有明显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特征, 全尸未发现明显损伤。后经亲属要求于2004年10月20日对其尸体进行开棺验尸, 切开头皮在前额正中偏右发现一额中缝未闭, 并提取胃部组织检出农药3911成分, 同时提取颅盖骨备检。其亲属对额中缝未闭认为是骨折, 为此多次上访。后于2005年8月12日会诊对其颅盖骨进行检验鉴定:(1)对送检的颅盖骨用清水煮沸去除其上污物, 见颅盖骨发育不良, 骨质菲薄, 额骨正中缝存在, 长5.0cm。于右眉弓上4.0 cm处, 从额正中向右侧至右顶骨有一横行骨折线, 骨折线向后上弯曲, 长约5.5 cm。骨折线区域无出血痕迹, 亦无凹陷及粉碎改变(见图1)。(2)查原始尸表记录和照片, 对照开棺解剖所见, 死者头皮无出血, 颅内无任何生前损伤改变, 骨折线处也未发现骨荫存在。最后结论系顶骨额中缝未闭, 前额处骨折线不符合生前形成, 应系死后所致。

图1 骨折线区域无出血痕迹、无凹陷及粉碎改变

案例2 刘某, 男, 汉族, 49岁, 常年嗜酒, 于2007年7月2日在一老年活动中心因琐事与他人发生争执, 争执间被他人用小四平凳打伤头部, 后被送往医院诊治, 诊断:头皮裂伤; 轻微脑震荡。治愈后到医院和当地公安派出所调处期间, 即2007年7月19日早家属发现刘某在家中床上已死亡, 遂报案。当日对其尸体进行检验, 头部检验见左顶枕部有一不规则条形创口愈合痕迹, 长3.5cm, 宽0.3cm, 余体表未见损伤, 解剖切开头皮见鼻跟起至人字处额中缝未闭, 长6.3cm, 呈S波形, 额顶处较宽, 计0.3cm, 近鼻根处较窄, 约0.1cm。颅盖骨发育不良, 骨质菲薄。毒物化验全胃中未检出常见毒物成份。心血中检出乙醇成分, 其含量为:370mg/100mL。鉴定意见:(1)死者刘某系生前患有潜在“ 冠心病” , 因其大量饮酒造成乙醇中毒, 诱发“ 冠心病” 发作, 引起猝死。(2)死者顶骨额中缝未闭属个体生长发育变异, 与2007年7月2日头部外伤无关。

2 讨 论

脑颅由成对的颞骨和顶骨, 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等8块扁骨及不规则骨构成, 这些骨两两之间连接处留有齿状缝、直缝及鳞缝结合的缝隙, 被结缔组织填充, 称为颅缝[1, 2]。以往大量研究得到的规律是:颅顶缝中最先开始愈合的是矢状缝, 约22岁开始, 其次是冠状缝, 约24岁, 最后是人字缝, 约26岁。但上下误差比较大, 即个体差异存在时不一定遵循规律[3]。其中额骨胚胎期由两个骨化中心所发生, 至两岁左右开始愈合, 7、8岁时即合为一骨。但少数人仍未愈合而为两半额骨, 或者部分愈合。额骨中间这条不愈合的骨缝叫额中缝, 自鼻根点起始, 长短不一。正常人额中缝的变异有以下3种形式:(1)完全额中缝, 由前囟点至鼻根点:(2)不完全额中缝, 存在于额骨的上、中或下3部; (3)在极个别的标本中, 也有以横行裂缝的形式出现的。不同人种额缝的出现率估计在0%~7.4%(Berry 1975), 206例尼日利亚人颅骨额缝出现率为3.4%, 吴汝康(1949)对黄种人观察为10%[4]。额中缝出现于各种颅型之中。具影像学资料表明:完全额中缝在头颅X线片下, 额骨中央可见一纵行、类似S型之密度减低区。使额骨分成两块, 边缘可见密度增高之硬化缘[5]

笔者认为额中缝的存在:(1)在法医病理检验鉴定中出现的额中缝与颅骨骨折相鉴别。额中缝存在者, 是从胚胎期开始发育不良或(和)变异, 大多颅盖骨发育不良, 骨质菲薄, 案例1中当时开棺验尸时发现到了额中缝, 解剖时工作者不够精心, 用力过度造成近额中缝处“ 死后所致” 的骨折线。案例2发现到了额中缝首先拍照, 现场给亲属及现场见证人解释说明后, 然后打开颅盖骨, 进行其他部位解剖。(2)法医临床检验应详细了解外伤史, 头部受伤部位和损伤特征, 结合X线、CT检查认定有无骨折与颅骨骨折病人相鉴别。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吴汝康, 吴新智. 人体骨骼测量方法[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 39-60. [本文引用:1]
[2] 丁自海. 人体解剖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本文引用:1]
[3] 张继宗, 薛天羽, 陈新山. 颅顶矢状缝形态应用于个体识别初探[J]. 刑事技术, 2009(1): 3-6. [本文引用:1]
[4] 李应义. 类学学报[J]. 1983(3). [本文引用:1]
[5] 杜斌, 程建青, 范红斌, . 完全额中缝2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24(6): 60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