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气泡形成类似吹溅状血迹1例
柏天福, 董学金, 李红云, 钱春荣, 普加贵, 李连山, 李发富
云南省峨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653200
关键词: 腐败; 气泡; 吹溅; 血迹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2)04-0041-01

吹溅状血迹是血液受到气压作用从口鼻喷出形成的小点、雾状血迹[1]。吹溅状血迹一般出现在致伤现场, 是证明生前出血的直接证据。笔者遇到一例死后腐败血性液体在口鼻周围形成类似吹溅状血迹的案例, 报导如下。

1 案例资料

马某, 女, 21岁, 某年12月18日16时被人发现死于家中床上。现场勘查:尸体位于马某家卧室内床上, 身上盖一床被子, 头部被子呈掀开状, 头部外露, 尸体头北脚南仰卧于床上, 头面偏向左侧。鼻腔内有血性液体溢出, 向左侧呈流淌状, 在鼻孔周围有呈放射状分布的细点状血迹(见图1), 在口鼻部对应的被子内侧有浸染状及细点状血迹(见图2)。移开尸体见枕头上有32.0cm × 12.0cm血迹浸染, 枕头下方床单上有32.0cm × 28.0cm血迹浸染。尸体检验:尸长152.0cm, 高度腐败呈巨人观, 腐败静脉网形成, 全身皮下大量腐败气体形成, 皮肤呈捻发感。黑色直发, 头发长50.0cm, 轻触可脱落, 头面部皮肤呈污黑色, 眼球凸出, 角膜重度浑浊, 双侧瞳孔不可视, 鼻腔、口腔有血性液体流出, 并向左侧形成流淌状血迹, 在鼻周围有细点状喷溅血迹分布; 口唇外翻, 牙列整齐, 牙齿无松动、脱落, 右下颌唇下2.0cm处有0.2cm× 0.2cm的点状表皮剥脱, 下唇偏左处口腔粘膜有2.0cm× 2.0cm的粘膜下出血。解剖见双侧颞肌未见出血; 颅骨未见骨折; 锯开颅顶骨, 硬脑膜完好, 大脑组织水肿、软化, 脑沟脑回变浅; 右侧颞骨岩部有1.2cm× 0.9cm的出血, 左侧颞骨岩部有1.3cm× 0.8cm的出血, 颅底骨未见骨折。左侧下颌骨外缘见4.0cm× 2.0cm皮下组织出血; 颈部肌群未检见明显出血; 气管居中; 甲状软骨未见骨折; 右侧舌骨大角关节脱位。毒物检验:死者胃及内容物、肝脏中未检见常见农药、杀鼠剂及安眠镇静剂成分。

图1 死者鼻周围血迹

图2 被子内侧血迹

尸检见死者下唇皮肤点状表皮剥脱及下唇口腔粘膜下出血, 双手指端紫绀, 双侧颞骨岩部出血, 左侧下颌骨外缘皮下组织出血, 舌骨右侧舌骨大角关节脱位, 综合分析马某系颈部及口、鼻部受外力作用致机械性窒息而死亡。

该案系其丈夫在12月15日凌晨因与妻子发生口角, 用手扼颈致马某死亡, 后将尸体移到床上并用被子盖好。

2 讨 论

本案死因为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而在机械性窒息死亡者, 因颈静脉血回流受阻, 颜面部瘀血明显, 肺瘀血、水肿, 气管、支气管、喉头及声门水肿、出血[2]。因此呼吸道内腐败液体较多, 而腐败本身又产生大量气体, 加上呼吸道内本身所含有的气体, 所以在口鼻周围形成血性气泡, 当血性气泡破裂时, 就产生了类形吹溅状的细点状血迹。因此法医检验腐败尸体时, 发现细点状的血迹, 应结合血迹颜色、分布区域、损伤情况等综合判断, 以免将腐败气泡破裂形成的血迹误认为生前损伤形成的吹溅血迹。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竞花兰. 法医病理学图鉴[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39. [本文引用:1]
[2] 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M]. 上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7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