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段光源显现衣服上潜在车轮印痕1例
于堃
甘肃省金昌市公安局金川分局刑侦大队,737100
关键词: 多波段光源; 荧光; 车轮印痕
中图分类号:DF79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12)03-0067-01
1 案例资料

某日, 某城市一路口处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一名11岁女孩被车辆碾轧致当场身亡, 肇事车辆逃离现场, 警方侦查人员未能找到目击证人且未能在现场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在调查数日未果后, 交警部门委托同级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检验死者外衣, 看是否能够发现有用的痕迹物证。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使用多波段光源在送检的死者外衣上显现出一车轮印痕, 为侦破案件提供了线索。

2 检 验

送检一件粉红色女式童装外衣(见图1), 在室内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未发现任何痕迹物证, 后在暗室中使用国产FGGY-BD12型台式十二波段光源对外衣进行检验, 先后使用白光和CSS波段并不断改变光照角度照射检验也未发现痕迹物证。将多波段光源调至365nm波段侧光照射外衣, 佩戴红色滤色镜观察, 在检材外衣的后腰部位(见图1)可见有3条平行的波浪形痕迹, 波浪走向与外衣后背脊线垂直, 逐个变换波段观察后得知, 使用415nm、450nm波段观察仍可见此痕迹, 而使用365nm波段照射检材并辅以红色滤色镜观察到的痕迹反差最明显, 遂使用单反数码相机加装红色滤光片对痕迹照相提取(见图2)。

图1 死者身穿的红色外衣

图2 365nm波段配以红色滤光观察衣服上车轮印痕

办案交警依据刑事科学技术部门提供的图像, 轻松推断出嫌疑车辆的种类, 为成功侦破此案提供了关键线索。

3 讨 论

在物证检验中, 运用光致发光原理可有效增强痕迹与背景的反差, 常常能发现并提取到很多用常规手段无法发现的痕迹物证。本案中, 衣服被车轮碾轧时, 由轮胎表面附着物和轮胎自身材料脱落物组成的混合物, 会接触转移到衣服表面, 而轮胎花纹沟与衣服接触处不会或很少留下轮胎表面物质。车轮碾轧衣服时, 轮胎表面物质转移到衣服表面并将衣服材料覆盖, 而与轮胎花纹沟接触处基本不会被覆盖, 从而在衣服表面形成轮胎表面物质的加层痕迹, 即使衣服上的大量轮胎表面物质被抖掉或擦掉后, 仍然会因为轮胎碾轧力过大而在衣服材料纤维中遗留下少量的轮胎表面物质。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衣服时, 衣服表面材料会发射出特有的荧光, 被胎面碾压处的衣服材料由于被轮胎表面物质覆盖, 使此处能够被拾取到的荧光量小于被轮胎花纹沟碾轧部位的衣服表面材料发出的荧光量, 从而形成痕迹反差。

被检验的衣服为粉红色, 检验人员佩戴红色滤色镜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在相机镜头前加装红色滤色镜照相, 可成功拍摄达到检验鉴定条件的痕迹图像。

在特征对照中, 要充分考虑到制作痕迹样本时, 由于留痕客体材质和现场留痕客体的差异, 以及样本制作过程和现场留痕过程的动作差异等原因, 造成轮胎的个别特征在痕迹图像中反映程度有所不同, 从而影响检验效果。另外, 还要考虑到由于嫌疑车辆及其轮胎在肇事后仍然处于继续使用状态, 导致轮胎的磨损程度和机械损伤等个别特征变化甚至更换留痕轮胎, 从而使现场痕迹失去同一认定的作用等因素。因此, 在运用轮胎个别特征对嫌疑车辆轮胎进行同一认定时, 要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造成的特征变化情况, 并结合其它证据综合评估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而不能根据特征武断地进行鉴定甚至作出结论。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