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宋小娇,郭洪玲,梅宏成,权养科
    刑事技术. 2015, 40(3): 173-17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工作原理和几种常见的ICP-MS技术,综述了国外法庭科学领域应用ICP-MS技术分析弹头化学组成来推断弹头来源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ICP-MS分析铅同位素组成在弹头检验中的应用,分析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研究国产弹头的铅同位素组成以及微量元素组成,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推断弹头来源以及涉枪案件的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 鲍立垠,周志飞,李轶昳,王晓琳,张刚,马新和,王桂强
    刑事技术. 2015, 40(3): 179-18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2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枪弹射击时间估算是法庭科学物证研究的重要方面,能够为涉枪案件侦破和法庭诉讼提供不可替代的物证。近年来国外对此研究报道逐渐深入,而国产枪弹的射击时间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现代枪支的射击往往伴随着含氮发射药燃烧产生多种气相和固相射击残留物的过程,射击后可挥发的射击残留物随时间从枪管中不断逸散,对这种逸散过程的测量是估计发射时间的基础。随着化学分析手段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同时,因为其精准和低检出限,也引发了法庭科学枪弹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使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弹壳空腔内非接触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进样,并使用热能分析仪、质谱等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是目前推断枪弹射击时间的主要方法;国产枪支和枪弹的发射时间问题,尚无通过这一方法进行的研究报道。方法 射击用枪选用54式7.62 mm手枪和国产12号唧筒式猎枪,实验枪弹选用国产51式7.62 mm手枪弹和嘉陵牌12号猎枪弹。射击实验后的射击弹壳在室温、通风条件下保存,保证射击弹壳内的挥发性有机射击残留物能正常挥发。在随后的分析测试中,以射击实验到取样测试的时间为射击时间。通过固相微萃取提取国产51式7.62 mm手枪弹和嘉陵牌12号猎枪弹射击弹壳空腔内的挥发性含氮有机残留物,使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进行分析,测量含氮有机物相对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变化,并使用这一含量参数变化估测射击时间。结果 在12号猎枪弹射击弹壳从射击后1 d到9 d的气相色谱-热能分析谱图中,1~2 min之间均能观察到一个显著的双峰,且这个双峰随着射击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弱。通过对谱图的运算处理,得到含氮有机物峰的峰面积和峰高,分别得到与射击时间的关系,不论是峰面积还是峰高,都随射击时间的增长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在11 d所测得的谱图中,也能观察到有两个峰值,但已变得微弱且不明显,峰面积与峰高接近于0。结果 说明12号猎枪弹射击弹壳中不仅存在挥发性含氮有机物,而且其含量会随时间不断减少。对于51式手枪弹弹壳,在相同的取样分析方法获取的谱图中,相同时间范围内没有出现类似的显著谱峰,说明51式手枪弹的发射过程没有形成可供分析测量的含氮有机物。对于不同种类枪弹,挥发性含氮物质存在并得以检出,是使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进行发射时间估算的前提。不论是枪支还是枪弹的射击时间研究,尽管能采用相同或类似有机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但其变化趋势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品种、规格和品牌的枪支、枪弹分别得出有机物残留量变化曲线。结论 建立了通过固相微萃取手段,对射击弹壳中有机射击残留物取样,并使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进行含氮有机物总量测试的方法,首次实现对国产枪弹射击弹壳的含氮有机射击残留物随时间衰减变化的无损检测。得出嘉陵牌12号猎枪弹含氮物质峰的面积和峰高与射击时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可用于估计该种枪弹的发射时间。从51式7.62 mm手枪弹中未检出含氮有机物残留,气相色谱-热能分析法不适用于51式7.62 mm手枪弹的射击时间估计。
  • 黎乾,温锦锋,彭聪,汪肇辉,黄炜,林贤文,戴维列,邢若葵,胡孙林,王松才
    刑事技术. 2015, 40(3): 184-18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3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改良格里斯熏显法测定64式手枪射击残留物中亚硝酸根的分布推断射击距离。方法 对格氏试剂显现射击样本中亚硝酸化合物的显色装置、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相纸、色斑处理等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系列距离(0、2、5、10、15、20、25、30、35、40、45、50、60、80、100、120、140、170、200、300、500、1000 cm)PU射击样本,建立色斑分布随距离变化图片库。结果 0、2、5 cm样品以色块为主,0 cm样本有与撕裂纹相应的橙色线条,色块随距离增大呈增大趋势;从2 cm开始,斑点分布范围随距离增大而明显增大,斑点由多而密向少而疏的趋势发展;100 cm内不同距离射击样本显色结果差别明显;100~200 cm射击样本显色斑点差异减少;200 cm外射击样本难以发现斑点。结论 本法显现的色斑不扩散,清晰度高,稳定性好,相同射击距离色斑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比较检材及同质射击样本色斑分布的异同可推断射击距离。
  • 吕晓森,刘颖,于遨洋,沈云涛,王璐
    刑事技术. 2015, 40(3): 189-192.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4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涉枪犯罪的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枪支属性检验在近年来的检验鉴定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通过对枪支属性检验现状和常用检验方法的述评,以及对检验中疑难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整合新旧方法的合理成份,从嫌疑枪支的能量、材质、外形、可靠性和枪支分类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枪支弹药的属性检验。期望可以为建立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枪支属性检验规范化工作模式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枪支属性检验工作的科学性,推动其在专业领域的规范应用。
  • 论 著
  • 闵建雄
    刑事技术. 2015, 40(3): 193-19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5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篇作为系列文章即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的第二部分,从职业、年龄和性别三个方面分析被害人个体身份与命案现场分析的关系。文章结合案例,指出出租车司机和妓女是被害风险性较大的职业,而且与作案动机判断具有良好的关系。少儿包括婴幼儿与老年人是易遭侵害的年龄人群,而性别虽难与杀人动机和案犯身份找到确定关系,但若是变性人且涉及性活动时,有助于作案动机和案犯刻画。
  • 阮若云,熊卉,郭润,卢翔,陈帆,叶懿,颜有仪,廖林川
    刑事技术. 2015, 40(3): 196-19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6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为酒精依赖者临床诊疗与评估提供研究基础,为这类患者有无完全或部分责任能力的评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7名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视觉选择反应时和划消效率两项测试,同时选取30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于饮酒前后进行相同测试,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相对于健康人群,酒精依赖患者的视觉反应时和划消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人饮酒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依赖患者部分认知功能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
  • 刘冰
    刑事技术. 2015, 40(3): 199-20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7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始建于2003年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10余年来累积了千万级的数据信息,其中除DNA分型等技术数据外,还包括大量的案件、物证、人员的相关信息。本文尝试以DNA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2014年的部分数据,从时间、物证类型、案件类型、比中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对DNA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价值和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DNA证据在破案和串并案件中的有效利用率接近50%,在刑事案件,特别是强奸、杀人案件中的比中率(MRe)平均高达71.1%和62.1%,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NA证据在打击职业性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1~2014年,盗窃案件中的物证增长了124.0%,比中数量提升了55.3%;非刑事案件对DNA证据的需求显著增长,2011~2014年,毒品类犯罪物证增长了477.3%,比中数量提升了378.6%。通过对常见生物物证的实用价值分析,发现传统的生物物证仍是DNA实验室的主要检测对象,血液(斑)、精斑、唾液斑(包括烟蒂)占到了总量的82.8%,同时检测对象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拓展之中,2011~2014年,脱落细胞类数量增长了241.7%,比中数量提升了158.5%。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案件现场勘查中应关注的典型物证的建议。
  • 翟晚枫,李彭,贺剑锋,高利生
    刑事技术. 2015, 40(3): 204-20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8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检测黄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将黄樟素样本以甲醇稀释,1500 r/min振荡10 min或超声3 min,以0.22 μm滤膜过滤后供仪器分析,对流动相梯度程序进行了考察和优化。采用岛津ODS-SP型(250 mm×4.6 mm, 5 µm)色谱柱,以高纯水(A)-乙腈(B)体系作为流动相,梯度程序为60%B(0.01 min)~66.5%B(13 min)~95%B(13.01 min)~95%B(20 min),流速1 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主定量波长210 nm,辅定量波长235 n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相初始浓度的升高,黄樟素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减小、峰高增加、保留时间缩短;随着梯度陡度的增加,黄樟素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和峰高均增加、保留时间缩短。经过方法优化,所测黄樟素样品色谱行为良好,在2~2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外标工作曲线为Y=1833.39X+5675.32,相关系数高于0.9999。以信噪比S/N>3计算,检测限为0.1 μg/mL。日内精密度≤1.26%,日间精密度≤2.08%。加标回收率在98.21%~102.18%之间,RSD为0.35%~0.96%。在室温放置96 h、-20℃放置15 d以及在室温和-20℃反复冻融3次的条件下均可保持稳定。该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可靠。
  • 郭洪玲,权养科,李海燕,石慧霞
    刑事技术. 2015, 40(3): 208-210.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09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塑料物证是微量物证实验室常见的物证之一。目前对塑料物证的检验主要用红外光谱法检验塑料的种类,用扫描电镜/能谱法检测塑料中添加剂。但有些塑料样品,如汽车大灯塑料和家用保鲜膜,厂家为了保证其使用功能,很少加入添加剂,塑料种类并不多,这就给塑料物证比对检验带来很大困难。配有小角光散射检测器的凝胶色谱,无需标准样品就可直接测量塑料绝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对于种类相同的塑料物证可做进一步区分。本文采用常温凝胶色谱法对4个汽车大灯灯罩塑料进行检验,高温凝胶色谱法对3个保鲜膜塑料进行检验,得到这些样品的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PDI)。分别采用Student,s t检验法对组内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比对,综合Mw、Mn和PDI三个参数对样品进行区分。通过凝胶色谱法检验及Mw、Mn和PDI 3个参数的Student,s t检验,可对用扫描电镜/能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无法区分的4个汽车大灯塑料样品和3个保鲜膜样品实现完全区分。该方法为塑料物证的区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检验手段。
  • 冯雅娴,罗亚平,黄昊
    刑事技术. 2015, 40(3): 211-214.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0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常见塑料材质、玻璃等非渗透性客体上,502胶熏显后用Ardrox荧光液染色显现潜在手印方法。方法 收集12种常见塑料材质、玻璃等非渗透性客体,用Ardrox荧光液染色与罗丹明6G、BBD、龙胆紫进行显现潜在手印对比实验。同时测试Ardrox荧光液染色最佳遗留时间,采取控制变量,改变单一变量,选取显现效果最好的锡箔纸作为实验检材,分别在遗留1、3、5、7、15 d后进行显现。结果 在大多数常见塑料材质、玻璃等非渗透客体上,502胶- Ardrox荧光液显现效果优于罗丹明6G、BBD和龙胆紫,在锡箔纸、黑塑料袋、易拉罐上效果最好;在浅色客体或深色客体上,Ardrox荧光液均能取得很好的显现效果,光盘上的显现效果不佳。最佳遗留时间测试结果表明,Ardrox荧光液显现指纹,遗留15 d以内的样本都可以很清晰的显现出来,超过15 d,显现效果明显减弱。结论 502胶- Ardrox荧光液显现法显现率高、荧光强。
  • 赵丽华,何海明
    刑事技术. 2015, 40(3): 215-217.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 .01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光谱成像和传统光学方法增强光滑纸张上(有复杂背景干扰的)血指印效果,比较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和消除背景的规律性及特点,便于有选择性的拍摄利用。方法 利用可见光定向反射(小偏角)配光照明方法照相;利用多光谱成像仪中的420~720 nm波段进行可见光多光谱成像方法照相,并进行影像分类和去混合处理;利用全波段CCD系统进行降温降噪恒温锁定、暗视场配光照明、254 nm短波紫外反射照相,分别对21种光滑纸张上的血指印样本进行拍摄采集。结果 得到了21种光滑纸张上的血指印不同程度的显现效果,其中利用可见光定向反射(小偏角)配光照明方法照相、可见光多光谱成像方法照相以及暗视场配光照明、254 nm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消除21种血指印背景干扰后,使影像效果明显改善的分别约占19%、33%和66%。结论 利用不同光谱拍摄光滑纸张上(背景干扰状况下)的血指印,能各自消除某些特定背景干扰状况,能使得影像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利用不同光谱拍摄光滑纸张上(背景干扰状况)的血指印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根据消除各种血指印背景干扰的实际效果来选择相应的光谱拍摄。
  • 白笙学,刘涛,王昕,杨鸣
    刑事技术. 2015, 40(3): 218-22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2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视频侦查以提取到的与案件有关的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视频中的人、事、物获得相关侦查线索。视频画面由多帧图像组合而成,直观性和动态连续性是视频非常显著的特点。视频反映出的信息不仅包括静态信息,也包括了各种动态信息。人像分析检验是视频侦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动态形式显现的人像不仅能提供人像的静态特征信息,也能提供人像的动态特征信息。本文阐述了视频中人像分析检验的重点内容,即人像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的分析和检验。在视频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相貌、体态等人像的静态特征是人像分析检验的重点。但是对质量差、难以提取嫌疑人清晰相貌特征的视频,仅依靠分析视频中人像的静态特征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结合人像的步态、体态等动态特征分析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阐明了人像特征分析检验过程是人像静态、动态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过程,人像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相互关联,共同构建成人像比对基础,为视频侦查中人像的比对、认定以及案件的串并提供线索和依据。本文提出了视频人像检验的规范化流程,将有助于视频中人像特征分析检验过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分析检验效率,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王晓宾,黄建同
    刑事技术. 2015, 40(3): 222-226.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3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法检验不同品牌和型号激光打印机的打印文件,实现对不同机型打印文件的区分。方法 收集不同品牌和型号激光打印机10台,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相同的打印字符进行无机元素分析,获得样品的能谱图和mapping分析图,对样品进行定量和半定性分析;同时收集10个不同品牌的A4静电复印纸,分析纸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依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可以将10台激光打印机分为四类;依据主要元素相对百分含量的比值,对不同品牌和型号激光打印文件进行区分;研究结果表明纸张因素对定性结果影响较小,对定量结果影响较大。结论 扫描电镜/能谱法可以简单、快速、无损的区分和识别激光打印文件,可以应用于二次打印文件的检验,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
  • 齐凤亮,邹积鑫,于健,秦达
    刑事技术. 2015, 40(3): 227-23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4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安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是根据公安机关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从对犯罪嫌疑人员全面、准确、快速、简单的信息采集要求出发,通过对软硬件的高效专业整合,实现对人员文字信息、指纹、掌纹、人像、DNA、足印、通讯信息等人员特征信息的一体化集中式采集,自动实时上报和查询各公安专业数据库。将各种特征信息在专业信息库中对比与碰撞后,及时反馈各类信息的查询结果,并将各种比对结果集中展现在本地。本文从软件结构、数据库设计、网络拓扑、系统接口和功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软件系统的实现。
  • 综 述
  • 孙启凡,赵蕾,江丽,权养科,赵兴春,李彩霞
    刑事技术. 2015, 40(3): 232-23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5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DNA是遗传和繁殖的基础,控制着人高矮、肤色、发质、骨骼、神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器官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等,具有唯一性、同一性和遗传性等特点,对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法医DNA检验主要依靠STR复合扩增技术,但STR主要分布在基因组的非编码区,难以提供更多与人表型特征相关的信息,所以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 “比对”;而对于既无目标嫌疑人又无其它线索的案件,很难利用现场检材中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去主动“查找”嫌疑人及指导案情分析。近年来,DNA特征刻画技术成为法医DNA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和热点,其目的 是通过对检材DNA的深度挖掘,推断检材供者的生理、病理和表型信息,刻画DNA来源人的种族地域、外貌、疾病等特征,从而缩小犯罪嫌疑人的查找范围,为侦查提供线索。本文对DNA来源人特征刻画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希冀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方姚,沙万中
    刑事技术. 2015, 40(3): 236-239.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6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汗潜指印显现技术在改进、更新的同时,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是将新材料、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方法、生物技术等应用于汗潜指印显现中。新兴技术在某些方面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缺陷,弥补了其不足之处,在显现灵敏度、显现条件、显现效率与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陈旧、痕量级汗潜指印显现打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标志着汗潜指印显现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纪元。虽然新技术在诸多方面崭露头角,但过度依赖仪器设备与试剂,操作专业化要求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传统技术。本文综述了新技术在汗潜指印显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汗潜指印显现技术的发展方向。
  • 技术与应用
  • 杨明,张伟,王丹,吴松,李健全
    刑事技术. 2015, 40(3): 240-24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7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迟发型外伤性脑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CT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再次检查时发现脑内血肿,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发现新血肿。本文介绍了一起迟发型外伤性脑出血的特殊案例,并就发病的机制及相关法医学鉴定进行探讨。某男与他人纠纷时头枕部被撞,头痛呈进行性加重征象,但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 d后驾车途中突然昏迷,迅速死亡。尸体解剖检见颅内大量血肿形成,病理镜下证实为新鲜出血,排除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病。因迟发型脑内血肿多发于伤后24 h内,本案例外伤后3 d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属迟发型外伤性脑出血的特殊罕见情况。
  • 邓淑娇,李萍,黄桂清,杨电
    刑事技术. 2015, 40(3): 242-243.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8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检材采集与保存方式对DNA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 使用生物检材采集与保存套管棉签、尖头棉签和普通医用棉签采集血样,分别放置于生物检材采集与保存套管或纸质物证袋中保存1 周。剪取全部血样于96孔板中,用磁珠法结合自动化工作站提取DNA,以ABI7500 型荧光定量PCR仪定量。结果 生物检材采集与保存套管采集保存的血样所提取的DNA浓度平均为(2.54±0.63)ng/μL ,而尖头棉签、普通医用棉签采集并分别用纸袋保存的血样提取的DNA浓度平均为(2.06±0.44)ng/μL和(0.93±0.59) ng/μL。结论 生物检材采集与保存套管较之于尖头棉签或普通医用棉签采集、纸袋保存方式,其获得的DNA浓度显著提高,DNA提取率高。
  • 周晶,牛一平,杜潇
    刑事技术. 2015, 40(3): 244-24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19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石家庄汉族人群1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DNA Typer TM 15 Plus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323名石家庄地区汉族无关个体18个STR基因座多态性,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18个STR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共检出198个等位基因, 695个基因型,12个微变异等位基因。结论 18个STR基因座在石家庄汉族人群中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樊俊丹,王力春
    刑事技术. 2015, 40(3): 246-24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20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化炸药爆炸案件中导致爆炸残留物中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含量偏低的原因。方法 通过实际爆炸案例分析,实地了解乳化炸药制造工艺,采用离子色谱法检验爆炸案件及爆炸实验提取的残留物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成分含量。通过与空白样本对比,分析导致乳化炸药爆炸残留物中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含量降低的原因。结果 经过生产工艺改进的乳化炸药爆炸后,其残留物中检出硝酸根和铵根离子的含量没有明显高于现场空白样本。结论 通过考察分析、对比检验,发现生产工艺改进是导致乳化炸药爆炸残留物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量偏低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 王京都,王旭庆
    刑事技术. 2015, 40(3): 249-251.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21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识别现场指印乳突线印痕是进行指印比较检验的基础,通过现场指印检验可以直接认定作案人,还可分析其个体特征,推断其作案过程,判断其对现场情况的熟悉程度等。但由于受到现场环境、犯罪心理、作案过程、手指用力、附着介质、接触客体、提取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现场手指印痕可能是乳突线印痕,可能是犁沟纹印痕,还可能是两者混合印痕,本文就几类常见现场指印,探讨如何正确识别现场指印乳突线印痕。
  • 张勇刚
    刑事技术. 2015, 40(3): 252-255.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22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验证基于Pc-Crash的车人碰撞事故再现仿真的有效性,针对一例典型的具有视频监控的小汽车与行人的碰撞事故案例,分别采用Pc-Crash软件仿真和视频图像测量技术进行车速计算,所获得的事故车辆车速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基于Pc-Crash的车人碰撞事故再现仿真结果是可靠的、有效的;当事故现场痕迹信息不足时,Pc-Crash依然可以充分依靠事故现场所能取得的有限的痕迹信息,获得一个较为可信的结果,证明该软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宋丽娟,赵培铎,张广华
    刑事技术. 2015, 40(3): 256-258. https://doi.org/10.16467/j.1008-3650.2015.03.023
    摘要 ( ) PDF下载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在无法实施尸体解剖时,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丙酮的含量为某些非正常死亡案件提供死因判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丙酮易挥发性,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S-GC/FID)进行分离检测;通过与平行操作的对照品比较,以保留时间为依据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为依据,采用内标法(叔丁醇作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通过对死者血液和尿液测定,分析丙酮含量异常数据,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所获取的案件相关信息,为死因判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该分析方法基质干扰小,重现性良好,操作简单,普通刑事化验室均可进行,对缺乏病理学数据的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死因判定具有重要意义。